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2W

摘要:大學新生從高中進入大學,也是由簡單向複雜、由依賴向獨立、由被動向主動的蛻變過程。新生的入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入學教育內容,既關係學生是否能夠迅速適應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獨立決策的轉變,又關係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入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對於新生在大學期間的求學成才、實踐研究、生涯規劃等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思考論文

關鍵詞:大學新生;入學教育

0引言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出發點,是幫助新生儘快消除心理落差,走出迷茫困境,以便於迅速適應大學期間的人際關係、學習方法、生活環境以及管理制度,樹立全新的學習理念,培養多維學習能力,促進心智全面發展。入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應符合時代要求,具有針對性,切合實際,做到有的放矢。新生群體是不斷變化且進步的,入學教育的策略,應根據學生整體的需求,進行不斷的調整。

1入學教育的必要性

新生入學前後,在心理落差、學習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會暴露出諸多問題。幫助新生及時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迅速完成身份轉變,直接關係學生今後的成長與發展。

1.1心理落差

雖然大多數新生都已年滿18週歲,可是由於大學聯考前家長們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成績,所以很多學生仍處於心理髮展的延緩期。考入大學,在短時間內完成孩子到成年人的轉換,很多新生會感到手足無措甚至恐慌。大學校園人才濟濟、高手如林,在昔日小團體內的“核心”地位已消失,高中時代的各種優越感與自豪感都已不復存在,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這種心理落差導致的問題是,新生對自己產生的不確定。部分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甚至會產生自卑。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對院系不滿、對專業一無所知,很多學生在還未確定新的目標的時候,已經自我放棄。更主要的是現在大學的專業名稱越來越抽象,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具體情況並不清楚。

1.2自理能力

高中時期大多數學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瑣事,基本依賴父母照料,自己只需埋頭學習。進入大學後遠離父母,各類生活瑣事、費用支配,以及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關係,全部需要自己處理,許多學生會感覺無所適從。

1.3人際交往

人際關係是新生入學後,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在全新的環境中,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天南海北的舍友,渴望建立良好交往關係的同時,又缺乏交往的技巧、溝通的能力,容易陷入交往誤區,暴露人際交往的缺陷。新生常見的人際問題在於不能換位思考,過於重視自我感受。在主觀意識較強的情況下,不懂得分享與分擔;不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地域風俗、生活習慣;對地域文化、經濟等過於強調差異化;不主動維護公共環境。這種以自我標準衡量他人的出發點,是導致新生人際關係失調、社交恐懼症的根源。

1.4學習方式

中學階段的學習,是以教師灌輸教育為主,並時時伴有家長的督促與監督,有大量的'課業予以約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都相對較低。而大學教育則以學生主動學習以及提出疑惑為主,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學習,共同研究、答疑、解惑。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的增加,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的增多,無人監督的學習狀態,以至於部分新生不適應學習狀況、不確定學習內容,不會分配學習時間。空虛、自我約束能力差且沒有學習目標,是學生迷戀遊戲、看網路小說的主要原因。

2入學教育對策

2.1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提高自我調適能力

大學本科時期,可以說是向一個知識青年灌輸基本做人道理和進行基本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的最後機會。新生入學後的心理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在這一重要的轉變時期,應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理想目標體系,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長、愛好以及現有資源,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點、興奮點。預先告知新生可能會面臨的各種變化,進行挫折教育和相應的輔導。提供有效的心理適應方案,提高新生的自我調適能力。學生家庭方面以及學生自身也應該積極配合入學教育工作。家長應有全面的心理準備,放手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掌握好節奏與切入點,與孩子共同度過這一重要的重構目標行為,乃至生活習慣的時期。學生個人應該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形成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心理品質。

2.2掌握人際交往技巧,拓展交際平臺

與中學教育不同,大學教育更側重於塑造完善的人格與豐富的心靈。也就是所謂的“學做人”。在學校處理好師生、同窗、朋友等各種關係,是以最小代價鍛鍊人際交往能力的最重要環境。學校應引導學生,在大學期間,學會感恩與包容,不能因為性格、習慣、經濟、見識上的差異,劃分遠近親疏,力爭求同存異、和平共處。學會鑑選與甄別,組建優質的朋友圈。勇於擔當與奉獻,認可別人,又能被別人認可,才是交往中最成功的人。入學教育應強調新生懂得尊敬與禮節、懂得讚揚與傾聽,不侵犯別人核心領地的同時,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予以恰當的幫助。處理好師長、同學、室友等各種關係。這種在大學校園裡培養的人際關係,將成為未來社會人際關係的堅實基礎。

2.3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擺脫專業困境、提升知識儲備

大學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主動求學與獨立思考的精神。自學比重大,學習任務繁重。在自由度較大的校園學習環境中,儘快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手機、電腦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是很好的學習工具。但是,不懂得加以利用,而因空虛、無目標沉迷於各種網路遊戲,勢必適得其反。應以多種途徑引導新生,有效利用課餘時間,多角度拓展知識面。利用好現代化的學習工具與交流平臺,培養探索未知領域的決心和信心。引導新生愛上自己的專業,通過專家講座、專業解讀、校友座談等方式,讓學生儘快瞭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內容與目的,並及時告知新生,本專業人才的目標教育和培養規格。認識並瞭解本專業的地位和發展前景,從根本上增強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新生的學習自覺性。

2.4多種能力培養,提升知識儲備量

大學教育不僅有學習專業知識的第一課堂,還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大學階段是“練能力”的重要階段。一定要通過多讀書來培養批判思維、質疑能力和辨別技巧。在多種能力培養中,外語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是當下至關重要的。進入大學後務必提高外語實際運用能力,樹立國際化的意識。僅僅作為應試,沒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是無法進行研究文獻、交流技術等更高層次的學習的。某種角度上看,外語能力,將決定學生今後的人生格局。

2.5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是走上社會的前奏

重要的學生實踐活動既能展現個人才華又可激發潛能,既沒有利益紛爭又多元化,幾乎無成本又不怕失敗。擁有堅持到底的覺悟與決心,勢必會在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認知能力、實踐以及動手能力上,取得不可估量的收穫,受益終身。多種能力的養成將是今後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實現既定目標的堅實的基礎。

3入學教育形式

入學教育的形式對教育效果將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應該採取符合時代特徵、創新新穎的、靈活多樣且學生易於接受的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外在強化與自我反思兩種形式有機結合,共同促進新生入學教育的成效。可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入學教育:

1)有必要對新生在開學初進行一次心理普查,學校應儘快瞭解新生心理情況,對個別學生應重點關注,有重點地開展心理諮詢與教育工作。

2)針對性較強的專業發展、心理健康等問題,可以請相關專家學者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

3)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解讀、集體活動等能夠增進交流、提供意見、解答疑惑並提升團隊意識的具體工作,可以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

4)學習方法、社會實踐、知識競賽等問題,可以採取新老生經驗交流會座談會的方式,發揮高年級的積極作用,在經驗和經歷上給予新生幫助與關懷。

5)開展同伴教育,同伴教育以其文化的適宜性、可接受性、經濟性、參與性等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6)通過參觀學習、觀看主題影片等各種形式瞭解學校的發展歷程、業績、發展方向等。

4結束語

每一位新生,入學後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這一階段的轉變,將對整個大學時期以及日後進入社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個人教育需要與學校教育保持方向一致,共同探索更為有效的教育對策。轉變思路、拓寬視野,從入學教育階段開始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危機意思、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