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對策

才智咖 人氣:2.7W

一、人民幣匯率概述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對策

(一)匯率的含義

匯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單位的比率或比價,是外匯買賣的折算標準。匯率既是經濟學研究的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問題。它是一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體現,又是其國際地位和綜合實力的綜合反映。

(二)匯率變動的含義

匯率的變動包括貶值和升值。升值是由於外匯市場上供求關係變化導致的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上升;貶值是由於外匯市場上供求關係變化造成的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下降。

(三)人民幣匯率

1994年以前,我國先後實行了固定匯率制度和雙軌匯率制度。1997年匯率並軌以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盯住單一美元。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範圍,並且通過調控市場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實踐證明,這一匯率制度符合中國國情,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7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海內外對人民幣的信心不斷增強。但此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防止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輪番貶值使危機深化,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減弱,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取得了新進展,外匯管制進一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創造了有利條件。

2005年7月21日,央行突然宣佈,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繼宣佈人民幣升值2%之後,央行釋出了《關於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二、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

2007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在經歷了前4 個月的放緩之後,自進入5 月以後開始加速,進入7月份後,人民幣又連續7次創出歷史新高。針對匯率的快速上升,管理層先後出臺了取消出口退稅、對部分產品出口徵收關稅、限制加工貿易、鼓勵居民用匯、加強對外投資、打擊熱錢流入等一系列措施,希望減少貿易順差和資金流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今年以來,國內通貨膨脹有所上升,也對升值有所對衝。但是,從國內經濟結構和國際環境的基本情況分析,外匯儲備的增加速度可能加快,人民幣升值是剛剛開始。

(一)順差減少的可能性

從經濟結構看,出口順差短期內大幅減少的可能性很小,推動外匯儲備繼續快速增加,從而對人民幣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這是因為長期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所導致的我國內外經濟失衡問題,在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變,從以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換到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儘管最近的巨集觀經濟資料表明,消費增速開始加快,上半年增長15.4%,高於去年同期,但是,上半年出口增速27.4%,高於去年全年的27.2%,今年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達到1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1%。而上半年投資增速和實際消費增速(名義增速減去CPI)略低於2006 年同期的水平,貿易順差在GDP 中的佔比持續上升,表明2007 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仍主要是由淨出口拉動的。

儘管近期出臺的出口退稅調整政策對出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比較快,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的結構升級對擴大出口和進口替代的強大推動力,抵消了出口退稅下調政策對出口的抑制作用。

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依然將保持較高增長,將對中國出口產生拉動作用。國際經濟增長良好的需求將進一步體現在我國的出口方面,貿易順差格局還會維持甚至進一步擴大。

(二)外匯儲備高增長

同時,國際資金流入速度不減所導致的外匯儲備高速增長態勢會加速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2663 億美元,同比多增1440 億美元,半年外匯儲備增長量已超2006年全年的2473 億美元增長數。商務部公佈的我國上半年實際FDI 為318.89 億美元,而貿易順差1125億美元,那麼,外匯儲備中除順差和FDI以外的儲備增加超過了1200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

從目前的國際環境看,人民幣所承受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全球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預期正在加強,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熱錢可能以超過以往的速度流入中國。

首先,以美國為首的相關國家對中國越來越多的貿易順差正在施加更大的壓力。中美兩國儘管統計口徑不同,各自報告的兩國之間上半年貿易不平衡資料有所差別,按中國方面統計高達739 億美元,而美方的統計則超過1000 億美元,引發了華盛頓對北京的不滿,特別是美國國會方面,多次力促人民幣大幅升值。日前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帶隊的美國高階經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則是人民幣加速升值的一個背景。

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正在變得更為強烈。從國際主流研究機構的報告看,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初期是12個月內升值5%,到2006年一般認為會在12個月內升值6%左右,而在今年一季度國內的巨集觀資料出臺以後,國際主要投行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進一步調高12個月升值預期到7—10%。近期外匯市場1 年期美元/人民幣遠期合約匯率急升表明了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一、人民幣匯率概述

(一)匯率的含義

匯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單位的比率或比價,是外匯買賣的折算標準。匯率既是經濟學研究的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問題。它是一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體現,又是其國際地位和綜合實力的綜合反映。

(二)匯率變動的含義

匯率的變動包括貶值和升值。升值是由於外匯市場上供求關係變化導致的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上升;貶值是由於外匯市場上供求關係變化造成的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下降。

(三)人民幣匯率

1994年以前,我國先後實行了固定匯率制度和雙軌匯率制度。1997年匯率並軌以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盯住單一美元。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範圍,並且通過調控市場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實踐證明,這一匯率制度符合中國國情,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7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海內外對人民幣的信心不斷增強。但此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防止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輪番貶值使危機深化,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減弱,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取得了新進展,外匯管制進一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創造了有利條件。

2005年7月21日,央行突然宣佈,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繼宣佈人民幣升值2%之後,央行釋出了《關於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二、人民幣升值是必然趨勢

2007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在經歷了前4 個月的放緩之後,自進入5 月以後開始加速,進入7月份後,人民幣又連續7次創出歷史新高。針對匯率的快速上升,管理層先後出臺了取消出口退稅、對部分產品出口徵收關稅、限制加工貿易、鼓勵居民用匯、加強對外投資、打擊熱錢流入等一系列措施,希望減少貿易順差和資金流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今年以來,國內通貨膨脹有所上升,也對升值有所對衝。但是,從國內經濟結構和國際環境的基本情況分析,外匯儲備的增加速度可能加快,人民幣升值是剛剛開始。

(一)順差減少的可能性

從經濟結構看,出口順差短期內大幅減少的可能性很小,推動外匯儲備繼續快速增加,從而對人民幣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這是因為長期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所導致的我國內外經濟失衡問題,在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變,從以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換到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儘管最近的巨集觀經濟資料表明,消費增速開始加快,上半年增長15.4%,高於去年同期,但是,上半年出口增速27.4%,高於去年全年的27.2%,今年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達到1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1%。而上半年投資增速和實際消費增速(名義增速減去CPI)略低於2006 年同期的水平,貿易順差在GDP 中的佔比持續上升,表明2007 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仍主要是由淨出口拉動的。

儘管近期出臺的出口退稅調整政策對出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比較快,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的結構升級對擴大出口和進口替代的強大推動力,抵消了出口退稅下調政策對出口的抑制作用。

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依然將保持較高增長,將對中國出口產生拉動作用。國際經濟增長良好的需求將進一步體現在我國的出口方面,貿易順差格局還會維持甚至進一步擴大。

(二)外匯儲備高增長

同時,國際資金流入速度不減所導致的外匯儲備高速增長態勢會加速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2663 億美元,同比多增1440 億美元,半年外匯儲備增長量已超2006年全年的2473 億美元增長數。商務部公佈的我國上半年實際FDI 為318.89 億美元,而貿易順差1125億美元,那麼,外匯儲備中除順差和FDI以外的儲備增加超過了1200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

從目前的國際環境看,人民幣所承受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全球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預期正在加強,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熱錢可能以超過以往的速度流入中國。

首先,以美國為首的相關國家對中國越來越多的貿易順差正在施加更大的壓力。中美兩國儘管統計口徑不同,各自報告的兩國之間上半年貿易不平衡資料有所差別,按中國方面統計高達739 億美元,而美方的統計則超過1000 億美元,引發了華盛頓對北京的不滿,特別是美國國會方面,多次力促人民幣大幅升值。日前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帶隊的美國高階經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則是人民幣加速升值的一個背景。

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正在變得更為強烈。從國際主流研究機構的報告看,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初期是12個月內升值5%,到2006年一般認為會在12個月內升值6%左右,而在今年一季度國內的巨集觀資料出臺以後,國際主要投行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進一步調高12個月升值預期到7—10%。近期外匯市場1 年期美元/人民幣遠期合約匯率急升表明了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能有效解決國家對外經濟政策的壓力。近幾年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一直處於順差狀態。長期的貿易順差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也不利於改變中國對外經濟、對外均衡的問題。所以,人民幣升值,不僅可以改變對外均衡的問題,而且還能降低貿易糾紛、高額成本、徵稅等方面的成本,更加註重國外對我國產品附加值的提高,改變以低廉價格水平參與競爭的局面,不獨立地脫離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體化。

(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

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基於巨大的升值壓力,我們必須對其可能對物價水平的影響引起足夠的重視。

從短期看,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貿易,尤其對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下降,對工業化所需的石油、礦石、鋼材等關鍵性原材料進口起到平衡作用,減輕價格壓力,這也是應對資源漲價的重要手段。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會平衡國內物價,方便百姓生活,購買進口商品可能也會便宜。尤其是對出國旅遊人員,購買起物品來可能顯得更為低廉、方便,顯現出其國際購買力,也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外匯佔款,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有利於償還外債。同時,隨著我國GDP國際地位提高,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資產出賣更合算,人民幣可以直接交易面擴大,包括用人民幣購買境外股票,變相的舉債功能等,這相當於人民幣將成為國際上不付利息的債券,增強了本國經濟抵禦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