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國際經濟走勢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經濟論文

才智咖 人氣:7.46K

2006年,美國經濟出現了拐點性變化,其經濟增長率從一季度的5.6%猛跌到二季度的2.6%,三季度又下降到2.2%,據預測四季度的增長率在1.8—2%之間。

對當前國際經濟走勢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經濟論文

導致美國經濟出現拐點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顯著衰退跡象,使由房地產市場旺盛引發的“財富效應”大為減退,相應導致自“9·11”以來始終支撐美國經濟增長的居民消費需求增長乏力。

美國房地產市場顯現頹勢,始自2005年9月美聯儲第11次加息,當時美國的基本利率被提高到3.5%,終於打擊到了房地產市場近4年來的飈升。自那時以後,美聯儲又連續進行了6次加息,把基本利率提升到目前5.25%的水平,也使房地產市場的頹勢越加明顯。

美國的加息行為實屬迫不得已。自2003年初第二次海灣戰爭後,美元對歐元一直在走貶,到2004年末美元兌歐元的匯率已經跌到1∶1.3667,與2002年美元兌歐元匯率的最高點相比,已經下跌了70%以上。在美國日益拉大貿易逆差,又無法改變逆差格局的背景下,美國只能用本國資產價格的不斷升值來吸引國際資本流入,以此來尋求獲得彌補貿易逆差的資金,而美元貶值則導致了美國資產價格的同幅度下跌以及資本外流。自2004年初以來,已經有多個月份美國所吸引的國際資本流入規模小於經常項逆差額,這就迫使美國不得不使用加息手段提升美元的'幣值。但是加息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以提升美元幣值,但也會打擊到本國資本市場,包括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最終還是要壓低本國的資產價格。已經可以看到,在進入2006年後,歐元再次出現了對美元升值的勢頭,全年升值達7%,這也是美聯儲在進行17次加息後不得不停下加息的步伐的原因,因為靠加息也達不到提振美元的目的了。

在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顯著進入衰退後,美國股市卻出現了繁榮景象,道瓊斯指數從年初剛過萬點,飈升到年末的超過12400點。但是根據有關資料,2006年前11個月,美國股市基金總共僅吸收了147億美元的新資金,為17年來最小規模,與2000年美國股市出現大繁榮時期吸納的2596億美元資金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截止到2006年11月末,美國流入跨國基金的資金數量已高達1350億美元,創下了198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說明美國的基金經理人也對本國股市缺乏信心,而把資金轉移到海外。顯然美國股市的繁榮僅僅是指數的繁榮,而且有明顯的“作秀”跡象,也不可能出現以股市繁榮重新創造財富效應,繼續拉大美國經濟增長。

由於美國經濟缺乏繼續保持較高增長的動力,2007年出現經濟下滑已成定局,只是有“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區分。現在看,不能排除硬著陸的可能,主要的看點是今年初歐元與日元加息後對美元的影響。自2005年下半年以來,歐、日經濟開始進入復甦軌道,去年全年經濟復甦的勢頭更加明顯。為了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歐洲與日本央行自去年初以來,已經分別進行了4次和1次加息。從目前情況看,今年初肯定要繼續加息。歐洲與日本的加息行動,會不斷縮小歐元、日元與美元之間的利差,從而會沉重打擊到美元的強勢,而且在本輪國際經濟景氣週期中,戰後60多年中美、日、歐經濟景氣同步的慣例已經被打破,在美國已開始進入經濟衰退的同時,歐、日經濟卻仍在復甦軌道執行。美國為了應付經濟衰退可能會被迫減息,歐、日卻在經濟強勁復甦的背景下要加息,這個格局就會導致有可能出現美元對歐元、日元的暴跌,從而更深刻地加大美國的經濟衰退。

目前議論比較多的一個話題是,在美國經濟衰退,對國際市場的需求明顯萎縮後,歐、日的需求是否可以接替美國的地位,從而使世界經濟可以保持一個理想的增長率,這個前景目前還很難說。

首先,歐洲的消費總額僅為美國的4/5,日本更低,只有美國的1/5,即歐、日消費需求之和等於美國。因此,只要美國消費衰退的幅度大於歐、日消費增長的幅度,全球消費需求總額就要下降。

其次,歐、日在本輪經濟復甦中主要是靠投資與出口拉動,消費復甦並不顯著。去年以來,歐元區消費增長率始終在1.5%上下,相比美國近年來3%以上的消費增長率相差太多,而日本2006年的消費需求還處在下降趨勢。所以歐、日即便在今年消費能保持增長,也很難接替美國的地位。

第三,美國經濟衰退最終還是會影響到歐、日的經濟復甦程序。歐盟雖然對美國的出口只佔全部出口的15%,但是卻對美國有著超過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歐盟的貿易順差就會顯著減小,從而會打擊在相當程度上靠出口拉動的經濟復甦。日本也是一樣,去年對美貿易順差仍在600億美元以上的水平。

從時間序列看,可能應是在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後,歐、日在半年、至多一年後也會陷入衰退。

綜合以上分析,上述情況對中國經濟也將產生巨大影響。

2006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又創歷史新高,達到1774億美元,約相當於GDP的7%,而2005年是4.5%,說明淨出口至少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2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率。從某些產業看,出口需求增長的作用更加顯著,例如鋼鐵行業,去年的淨出口高達3500萬噸,約相當於當年新增產量的40%。在國內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出口增長是避免中國經濟陷入生產過剩所導致的經濟衰退的重要條件。如果2007年美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相應導致中國的出口增長停滯,而國內的大量投資專案在今、明兩年又會集中到期,進入產能集中釋放階段,就會發生內外需緊縮“雙碰頭”,使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明顯下降。

今年國際油價可能會繼續延續去年8月份以來下降勢頭,這對中國經濟是好事。在國際石油供求基本平衡的背景下,近年來國際油價的不斷飈升,其主要因素是國際投機資本大量進場,背後仍然是美國在利用抬高油價來打壓歐洲經濟復甦,以及歐元對美元出現強勢。但事與願違,根據有關分析,在本次國際油價上漲後,大量石油美元並沒有像前兩次石油危機那樣基本流進美國的資本市場。美國在近萬億美元的全球石油收入中,大約只獲得了20%,而歐洲卻獲得了40%的石油美元流入。所以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去年8月總結歐盟經濟復甦的時候,把OPEC大量使用石油美元購買歐洲產品,作為了三個復甦因素之一。美國由於認識到這個結果,在去年8月以來,已經調整其國際油價戰略,開始打壓油價,到今年1月9日,油價已經比去年7月份的最高點下跌了近1/3,因此油價下跌的走勢可能全年持續。

此外,除了國際糧食市場由於世界性歉收,價格在今年會持續上揚以外,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其他主要初級產品的市場價格也會出現走低趨勢。

今年還需要關注國際經濟與政治和軍事互動的情況。美國在缺乏用經濟手段保衛美元霸權、防止美元暴跌的背景下,很可能在今年發動打擊伊朗的戰爭。戰爭這種暴力行為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改變國際資本流向,從而使美、日、歐之間的經濟衰退與繁榮,以及美元與歐元之間的強弱格局易位,還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國際原油的供應流暢,這些都會對在資源、市場和外匯儲備方面已經高度依賴國際經濟環境變動的中國,產生巨大影響,也需要我們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