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遊資規模變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

才智咖 人氣:1.44W
國際遊資規模變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
內容摘要:本文對1985-2007年我國國際遊資規模進行重新估算,用資料揭示國際遊資活動趨勢的變動,並針對其變動對國內金融穩定、貨幣政策獨立性及資產價格的影響,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關鍵詞:國際遊資 規模估算 經濟影響
  
  在我國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危機普及全球的今天,正確認識我國國際遊資流動的方向和規模,探討國際遊資活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成為值得研究的問題。
  
  對我國國際遊資規模的重新估計
  
  我國學者測算國際遊資規模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測算方法是:用外匯儲備額減去正常的外貿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扣除一些正常的貿易轉移支付和利潤匯出以及資金回撥,剩下就是估算的國際遊資數額。由於該方法涵蓋範圍較寬,學者們提出不同修正方法:王建(2005)認為流入中國熱錢等於我國外匯儲備缺口;梅新育(2006)認為熱錢流入數額=外匯儲備增量-貨物貿易順差-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王世華和何帆(2007)認為應該作如下調整:其他資本流動淨額=外匯儲備的增加額(經儲備價值變化調整,減去銀行注資和資產置換)-貿易餘額-總的FDI流入額-中央銀行的`利息收益,但這種方法對資料要求較高。
  另一種方法是“直接法”,即在淨誤差與遺漏基礎上進行調整得出國際遊資規模。王軍(1996)、楊勝剛和劉宗華(2000)直接使用卡丁頓法估算我國隱性資本流動;李俊(2005)用公式:淨誤差與遺漏 (大額儲備增加-順差-外商投資額-貿易和金融專案調整值)-外匯儲備收益調整-其它(個人和企業結匯、銀行外匯經營收入、QFII等) ;Eswar Prasad和Shang-Jin Wei(2005)則直接把誤差與遺漏項和投資流入項加在一起作為我國國際遊資規模。
  由於不同學者測算國際遊資使用的計算方法和口徑不同,測算結果存在差異。為了對我國國際遊資的規模和趨勢有一個準確認識,本文在比較不同測算方法基礎上,分別用間接法和直接法在6個不同口徑下來估算其規模,並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一)間接法基礎上的估算
  間接法是用一國總資本流入減去正常的資本運用得到一國資本外逃或熱錢流入的數量,基本演算法是:國際遊資=(外債增加額FD 外國直接投資淨額FDI)-(外匯儲備增加額RSV 淨貿易額CAB)。其中淨貿易額為正,代表經常專案赤字;反之代表經常專案盈餘。計算結果正號表示國際遊資淨流入(熱錢流入),負號表示國際遊資淨流出(資本外逃)。
  由於我國外匯儲備大部分是美國國債,如果美元匯率發生較大波動,那麼以其它貨幣形式持有的外匯儲備的美元價值就會變動,而該變動導致的外匯儲備價值變化不是由資本流動引起的,所以應從外匯儲備變動額中剔除。考慮到外匯儲備變動經匯率變化調整前後有明顯差異,本文分別用經匯率變動調整的儲備增加額(盛柳剛和趙洪巖,2007)和未經調整儲備的增加額計算了兩個口徑不同的測算結果:
  間接1: (FD FDI)-(RSV CAB),其中RSV經匯率變動調整
  間接2: (FD FDI)-(RSV CAB),其中RSV未經匯率變動調整
  (二)直接法基礎上的估算
  直接法公式為:國際遊資規模=國際收支淨誤差與遺漏 私人非銀行部門短期資本流入 其它調整專案
  其中:國際收支淨誤差與遺漏反映沒有進入統計的地下資本,資料直接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獲得。私人非銀行部門短期資本流入反映的是進入統計的、具有投機資本特點的私人資本,本文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金融專案下其他投資中短期專案來反映。
  本文通過對“經常專案”的各個子專案進行分析,發現:首先,雖然偽報進出口是國際遊資進出我國的一個渠道,但2001-2003年期間,貨物和服務專案並未出現非正常變動,而且估計偽報進出口主觀性較強,因此本文未對進出口專案進行調整;其次,“投資收益”項2002年起絕對值明顯下降,到2005年由負變正,說明存在通過投資收益進行資本投機的可能;“經常轉移”項下“其它部門”差額在2002年後明顯增加,部分國際短期資本可通過僑匯等方式進入國內,因此本文用這兩個專案實際發生值和指數平滑預測值的差額來衡量其中可能隱藏的投機資本數額(其中,差額1=投資收益-指數平滑法預測值;差額2=“經常轉移”的“其它部門”專案-指數平滑法預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