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堂失敗的教改課談起

才智咖 人氣:1.21W
從一堂失敗的教改課談起
【摘要】《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
者、引導者、參與者。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新理念的引導下,我努力探索教改方法,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本文試圖通過對一堂失敗的教改課的反思,來闡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什麼是真正的自主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的真正內涵及實質是什麼?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哪裡?
        我在教學《濟南的冬天》第二課時時,課堂環節是這樣設計的。上課伊始,在匯入新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項活動:讓同學們熟讀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出喜歡的理由,且給他們留了足夠的時間去準備。《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其優美樸實的語言,自然細膩的景物描寫,處處體現出作者對濟南老城的那份深情。讀來讓人覺得那麼親切感人。我認為,同學們一定會喜歡這篇散文,也一定能夠和老師很好地合作完成課上的各項活動。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就可以實現本堂課的目標———讓同學們在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後,通過發表見解和組織討論,達到體會文中的景物美和作者感情的目標,並從中品味作者景物描寫的細膩、語言親切的特點。
        新課標要求學生自主性學習,改變過去教師主宰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我認為,上述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來說,就是自主學習。因為他們可以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可以隨便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些活動就可以達到本堂課的目標。我的想法很好,但是具體實施起來,課堂上卻出現了意外。
        同學們大聲朗讀,活動也很積極。經過充分準備,我開始找同學背誦,結果卻出人意料:經過檢查,大部分同學背誦的是課文的第二段,在談理由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最初,我設想的是:他們肯定會背誦課文的三、四、六這三個段落,因為,這三段是《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以寫景為主的段落,分別寫了濟南冬天裡的山和水等景物的特點。這一環節出現了意外,整堂課就無法繼續下去,目標也無法實現。顯然,這堂課失敗了。我只好放棄了原來的設想,重新組織學生背誦我指定的段落,勉強上完了這一堂課。課下,我就課上出現的問題找學生座談,他們說,他們背第二段,原因是第二段篇幅短,容易背。 
對這一回答,我深感詫異。
        過後,我總結失敗的原因,認為問題就出現在這個“自主”上。因為是“自主”,所以學生就認為,我願意怎麼學就怎麼學,想背哪段就背哪段,只要能應付老師的檢查就行。沒有目標,看似自主,實際上並不積極主動。又因為是“自主”,所以老師就放心大膽的撒手不管,把自己擺在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上。結果老師不做必要的引導和點撥,不提具體要求,學生圖省事,就選了一個最好背的第二段來應付了事。這裡邊當然有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但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對自主學習中的“自主”理解有偏差。實際上,我的做法,是由過去教師主宰課堂的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貌似自主學習,實際上是課堂上的放任自流。在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忽視,教師變得被動,甚至還有教師跟著學生的感覺走的傾向。這是一個失敗的課例,但是這次失敗,卻使我探索思考。
        我在思考:怎樣正確理解學生自主學習中的“自主”?教師的作用是什麼?課下,我又對教案進行了修改,兩天後,還是同一篇課文,我又走進了另一個班。
        在這個班,這堂課我是這樣上的: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我聲情並茂地背誦了課文的第六段,背完後我說:我最喜歡這一段,因為作為語言大師的老舍先生,把濟南老城冬天的水寫的那麼有人情味,讓人讀了,感覺是那麼親切,老舍先生是把濟南的水當人來寫的。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一段?背出來,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
        在我的帶動下,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很快,他們都選取了自己真正喜歡的段落背下來,都說出了自己喜歡的理由。我繼續引導,整堂課進行得很順利,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了成功。
        由失敗到成功,我認為,自主性學習,對於學生而言,並不意味著學生想怎麼學就怎麼學,而是一種有意識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是一種具有獨立性和探索性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並能選擇實現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對教師而言,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也並不意味著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相反,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並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他們自主學習過程中為他們解惑釋疑,既要學生的自主學習,又要教師的適時點撥。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