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治理會計中時間觀念的應用會計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7W

一、時間觀念在治理會計中應用的歷程

淺談治理會計中時間觀念的應用會計畢業論文

實在,治理會計從一開始就引進了時間觀念,只是沒有將時間作為財務指標核算,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治理會計的發展始終是和本錢的核算相連,所以大多時候我們又稱它為本錢治理會計。從治理會計的發展階段,對本錢的不同處理方法,或不同的本錢概念中,我們都可以找到時間觀念的蹤跡。

19世紀初期到20世紀40年代的標準本錢系統中,制定各種人工、用度標準時,已考慮到必要的間歇、停工時間以及不可避免的廢品需耗用的工時。直接人工工時標準的制定通常以“時間與動作研究”為基礎,並同時考慮學習曲線理論,把工人工作時間是非與工作熟練程度加以聯絡。把人工工時,機器工時,或者工時用度分配率結合進行差異分析,使我們看到時間觀念應用的影子。

在決策性治理會計階段,出現了很多本錢概念,比如其中的機會本錢、沉沒本錢等,也都考慮了時間因素。機會本錢是指選擇一種行為而放棄另一種行為時所犧牲的潛伏收益。考慮上大學題目,上大學的四年時間應當是有價值的,它的機會本錢應當是為上大學而放棄參加工作所可能帶來的收進。機會本錢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隱性的,不體現在企業的任何賬簿中。而沉沒本錢是指過往已經發生的,不可能通過現在或未來的決策加以改變的本錢。也就是說,沉沒本錢相對未來的決策是無關的。可見沉沒本錢概念也體現了過往、現在、未來等時間觀念。

而當代治理會計的新發展中,更是對時間因素倍加重視。時間的競爭是在滿足質量、本錢的條件下的即時顧客響應,時間的節省有助於本錢的節約和質量的進步。傳統的作業本錢法(ABC)考慮到了各個本錢動因花費的時間。控制未來本錢的方法,如產品生產週期本錢、供貨週期本錢等都從各環節要求儘量縮短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時間。而適時制(JIT)更是把時間視為珍寶,不答應一丁點兒浪費,治理會計研究出“適時制下的非積累性本錢法”或“反衝本錢法”等純粹為JIT服務的本錢計算方法,將時間的節約(同時也是本錢的節約)應用的淋漓盡致。

此外,時間本錢、利益速度、時間評價、時間收益等,都是近幾年提出的與時間有關的治理會計新概念。將在下面作部分先容。

二、現階段治理會計時間觀念的主要應用

現階段時間觀念的應用主要是時間本錢概念在時間驅動作業本錢法中的應用,以及時間收益等在企業相關決策中的應用。

(一)時間本錢概念在時間驅動作業本錢法中的應用

通過學習,一般人都會以為傳統作業本錢法(ABC)是治理公司有限資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當實際推行時,面對不斷攀升的本錢和員工的不滿,大多企業都只能中途而廢,這是造成治理會計理論與現實脫節的原因之一。

2005年1月,哈佛商學院教授羅伯特·卡普蘭和Acorn系統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史蒂文·安德森在《時間驅動作業本錢法》一文中提出了時間動因概念及其運用的效果。它將傳統作業本錢法中的資源本錢動因和作業本錢動因進行了同一,用時間動因作為同一的度量工具,對本錢進行分攤,這使得作業本錢法在實際操縱中的難度大大降低。

時間本錢是與企業時間壓縮活動相關的必要、公道支出,是為滿足客戶或市場時間要求而增加的用度,以及未能滿足其時間要求所發生的損失。時間驅動作業本錢法是以時間作為分配資源本錢的依據,基於公司治理層對實際產能和單位作業時間消耗的可靠估計,來計算單位作業應分擔的作業本錢的本錢計算方法。其核心是在ABC的應用中嵌進一個“時間等式”,以最基本的業務流程耗時量為基數,列出各種複雜情況下所需追加的工時,並據此按照具體情況改變每一項具體作業所耗時間的估計數,從而降低劃分作業的難度與工作量,使之更具實際操縱價值。對於每一類資源,公司只需估計出兩個引數:一是單位時間所投進的資源能力的本錢,或者稱為單位時間產能本錢;二是產品、服務和客戶在消耗資源時所佔用的單位時間數,或者稱為作業單位時間數。兩個數字相乘,就可以得到完成某項作業的本錢,即本錢發生因素的單位用度。   相對於老的作業本錢法,時間驅動作業本錢法簡化了公司的作業本錢財務核算系統,避免了傳統作業本錢法把時間浪費在討論本來主觀性就很強的時間分配比例題目上。按照這套方法,治理職員可直接估計每項事務、每個產品或客戶所花費的資源,而不是先將資源本錢分攤到各項活動(本錢動因)上,然後再分攤到各個產品或客戶上。治理職員能夠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產能利用率與理想的利用率到底有多大的差距,這方面的資訊對進步流程的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時間驅動的作業本錢法通過採用“時間等式”能夠更精確地計算出某項活動的具體時間,從而更為靈活地反映錯綜複雜的實際,能夠精確反映出訂單和作業活動的不同特點是如何導致處理時間出現差異的,不僅進步了核算的正確性,而且可以更好地滿足錯綜複雜的現實運營要求,實施起來更為輕易。

(二)時間收益概念在企業相關決策中的`應用

決策會計要充分考慮單位時間收益的題目。利益速度概念是指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收益。當企業的某項生產能力受到限制時,為治理者選擇最具收益力的法案提供決策依據。比如,某企業可以生產甲、乙兩種產品。但是該企業只有一臺機器用來生產這兩種產品,且機器工時數不能同時滿足兩種產品的生產,這樣機器工時就是生產能力的限制因素,我們一般稱其為“瓶頸”。假定產品甲的單位售價為18元,單位變動本錢為12元,單位邊際貢獻為6元。產品乙的單位售價為15元,單位變動本錢為8元,單位邊際貢獻為7元。若不考慮機器工時限制,一般會得出單位邊際利潤大的乙產品應當優先生產的結論。若考慮到生產單位甲和單位乙產品的機器工作時間分別為1/4小時和1/2小時。此時,每一單位機器工作時間的邊際利潤分別為:甲是6元/0.25=24元,乙是7元/0.5=14元。顯然甲產品的單位時間收益高,必須優先生產甲產品,其結果正好與前面判定相反。

進行時間治理是以進步企業收益為目的,通過治理會計的時間觀念的創新及應用,且在決策中引進時間要素,以時間單位為基準進行決策,進步治理會計決策的科學性。

三、治理會計時間觀念在我國實際應用不足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治理會計作用將更加重要。我國對治理會計的應用和研究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西方治理會計理論的傳進開始的,經過多年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題目是治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尤其是在新理論、新方法的應用上,時間觀念在我國的實際應用同樣存在以上題目。造成應用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會計職員素質不能滿足治理會計要求。一是我國會計職員整體素質不高,即使是會計專業本專科畢業生,在校期間也只是學習了傳統的治理會計理論方法,對新的治理會計理論可能只做少量了解,對其具體運用更是一無所知。二是我國會計後續教育只注重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的更新,不注重治理會計的創新發展。三是我國會計職員參與治理的觀念意識淡薄。所以,今後應從以上方面加強對會計職員治理會計新理論、新方法的後續教育。

企業經營決策當局對治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治理會計在企業中能否普遍應用。由於受到傳統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企業經營決策者治理意識不高。目前迫切需要企業治理職員更新觀念,加強對治理會計的重視。

理論界只注重理論研究,且主要集中於先容引進國外最新研究成果上,不注重實地研究。治理會計是一門應用科學,必須誇大它的實用價值,要加強實地研究,走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之路。還要特別留意理論同我國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而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相結合的題目。

時間觀念對於企業贏得競爭上風的重要性開始被越來越多企業人士和學者所認可,深刻熟悉和理解治理會計中時間觀念的發展及應用,對於我國治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馮巧根,治理會計的時間評價與應用,[J],會計研究,2007年11月。

[2]姚旻霏,時間驅動作業本錢法與傳統作業本錢法之比較,[J],財會月刊(綜合),2006年4月。

[3]崔鬆等,企業時間本錢涵義探討,財會通訊,[J],2007年10期。

[4]郭曉梅,《治理會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