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管資訊化問題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4.9K

一、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稅管資訊化問題分析論文

稅務管理資訊化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計算機在稅務管理上的潛能尚有待充分挖掘。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發展不平衡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文化水平、基礎設施水平迥異等原因,稅務資訊化建設的地區發展嚴重失衡,在全國大部分稅務機關,尤其是沿海富裕地區,存在著大量資源重複的現象,但同時在部分欠發達地區的資訊化建設卻因為沒有資金而嚴重滯後,不能達到基本的配備要求。而且,隨著兩極發展現象的加劇,即發展快、資源多的地區重視程度高,投入也大;發展水平低、資源不足的地區往往認識水平較低且投入又不足,這樣極不利於中國稅收資訊化建設事業的整體發展。

(二)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存在多頭領導的現象

資訊化建設是系統工程,其管理上要協同作戰、共同完成,才能使資訊化建設順利地進行。在資訊化建設實施過程中,國家稅務總局主要負責稅收資訊化的具體實施工作。資訊中心負責徵管軟體的總體設計和軟體的推廣應用工作。稅政司負責“金稅工程”的設計和軟體開發應用工作。由於軟體設計單位不同,使用不同的開發平臺,致使系統之間無法相互銜接,資源嚴重浪費。在實際工作中,部門之間從各自利益出發,致使稅收資訊化建設工作在主導思想、時間進度和應用效果等方面尚難以達到預定的設計目標。

(三)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缺乏整體性

稅務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管理環節之間相互聯絡、密不可分,但目前我們在資訊化建設中人為割裂了稅務管理各環節之間的關係。近些年來,軟體開發管理混亂,部分省市稅務局自主開發了一些稅收徵收管理軟體,這些軟體資料結構、業務流程、軟體執行平臺均不一致,且多帶有地方色彩,無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給資訊系統的資料交換和整合帶來困難。這種情況既造成裝置和資源浪費,增加系統維護的難度和加大基層稅務機關的工作量,同時也很難適應稅收業務的發展需要,無法對涉稅資料進行統一的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不得不以一定的人力來從事這些工作,從而減少一線工作人員的比重,進而削弱了一線稅收徵管力量。

(四)計算機資料質量不高成為阻礙稅收管理資訊化的重要因素

一是基層資料採集缺乏全面性:資料的採集是資訊管理採用的基礎性工作。在稅務系統資訊化建設中,資料的收集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資料不全的問題比較突出。由於基礎資料採集不全,對企業整體納稅情況的評估和對稅源變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據,資訊管理和應用有很大的侷限性。二是基礎資料缺乏準確性和真實性:資料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是計算機應用的基礎。因目前一些單位輸入計算機中的資料不準確、操作不規範,有的資料甚至嚴重失實,影響了領導決策,制約了計算機在分析、監控、管理等方面作用的發揮。

(五)技術和業務的聯動和協調不夠

計算機軟體設計不能完全滿足業務需要,稅收政策法規變動性較大,而軟體不能及時隨之改動。有些稅收業務、有些稅種在稅收資訊化中還處於空白狀態,軟體的開發與軟體的實際應用脫節,現在稅務機關在軟體的開發上已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在開發後缺乏對軟體的管理和決策功能的完善,因此效果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投入高、產出低,稅收成本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長,可以說應用不到位是稅收資訊化建設的要害。

(六)計算機硬體及配套裝置陳舊,各部門之間的聯絡較差

有些地區的計算機、印表機、掃描器等是由前幾年配置的,裝置老化現象嚴重,故障頻頻發生,加之計算機維修人員缺乏,不能及時對裝置進行維修,嚴重影響了稅收管理資訊化工作的正常執行。國、地稅之間、稅務部門與外單位之間聯網程度不高,廣域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較差。稅務部門與銀行的聯網程度較高,而國、地稅之間,稅務部門與工商、海關等相關部門網路資訊不能共享,影響了徵管效率,也制約了廣域網作用的充分發揮。

(七)人員素質不能適應稅務資訊化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

稅務機關的計算機管理人員不能完全適應稅收管理資訊化建設的需要,計算機專業人才欠缺,目前,各級稅務機關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操作人員,他們一般只掌握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能應付日常的計算機業務。而那些能夠進行計算機維護、異常情況處理、資料庫管理和網路維護的高層計算機管理人員奇缺。複合型人才缺乏,資訊中心的人員,幾乎都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沒有系統地學習稅收業務和管理;而稅收業務管理人員,大多是稅收和會計專業畢業,普遍缺乏計算機系統知識,稅收業務和資訊科技的有機結合遭遇斷層,使深層次的資訊科技應用開發受到限制,制約了稅收資訊化建設良性、健康的發展。

二、加強和完善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的對策

(一)破除落後思想觀念,實現思想觀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轉變

資訊科技永遠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與先進的管理思想、科學的管理理念、管理體系相結合才能產生巨大的效益。所以各級稅務機關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要樹立徵管體制與資訊化建設的重點要有一個重新的定位和認識。一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加管理”代表著稅收管理的方向,二要對資訊化建設的重點要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和定位,三要加強稅務文化建設,將現代管理理念和科學技術知識作為稅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大稅務人員中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資訊化是徵管精細化的理念,從而調動廣大稅務人員參與稅收資訊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立稅務管理資訊化衡量指標體系

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的評估是資訊化建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衡量稅收資訊化建設成效的一項重要工作。關鍵是設立一個科學合理、嚴謹規範的指標體系,稅收資訊化指標的制定,應具有普遍性,各項指標必須是可採集、可量化、可對比的,要符合國家資訊化建設的方針政策,同時立足於稅務部門的實際和外部環境,還必須具有綜合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用硬體和網路、資料、應用、執行維護等指標來衡量我國稅收資訊化建設的現代化程度。

(三)完善資料採集、提高資料採集質量

資料採集是應用軟體執行的第一環節,資料採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資訊化建設的成敗。各級稅務機關一定要採取得力措施,確保資料採集的質量。其一是建立資料採集崗位考核機制:各級稅務機關對資料採集、錄入人員的資料採集質量進行量化分析,這樣既可以增強採集、錄入人員的責任心,又可以保證稅收資料的真實、準確。其二是資料採集應貫徹全面性的原則:稅務機關應改變只注重對納稅人的納稅申報表、稅務登記、稅款入庫、專用發票資料的採集,而對於納稅人的財務報表、經營狀況、銀行存款及會計核算軟體中的資料基本上沒有采集或無法採集的現象。這樣可以解決基礎資料採集不全,為企業整體納稅情況的評估和對稅源變化的因素分析提供了有利的依據。

(四)加強計算機硬體及配套裝置、網路方面的建設,促進稅收資訊化的發展

首先要加強計算機硬體及配套裝置的建設。原有的計算機裝置落後,已不能滿足正常工作的需要,急需更新和升級原有硬體配置。對因業務需要配備的計算機等裝置要嚴格要求,保證質量,建議採購時選擇正規廠家同一品牌機型,以方便工作需要。其次要加強計算機網路建設。資訊化建設離不開網路,有了網路,就有了雄厚的資料儲存、傳輸、交流、增值的基礎、資本和動脈、生命線。再次要開放稅收資訊網路,儘快實現稅收資訊與社會相關部門資訊的連通與共享,以利於全方位的`稅源監控儘快在國、地稅之間,稅務系統與工商、公安、勞動及社會保障部門等其他巨集觀管理部門之間形成外聯網。另外,隨著資訊產業的發展,稅務部門需要接入公眾網際網路,向公眾提供稅收條文法規等資料查詢,解答有關稅務疑難問題,加強稅法宣傳。

(五)加強稅務管理資訊化隊伍建設,促進稅收資訊化的發展

稅收資訊化建設的推進,現代化手段的應用,對稅務人員素質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在現有的稅務隊伍中,加快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這是全面實現稅收資訊化目標的根本保證。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強業務人員培訓,提高應用能力。目前我國的稅收部門中大部分不是稅收科班出身,必須對他們進行專業的技能培訓使其適應稅務資訊化的建設。二是加強專業人員的培訓,加強軟體的維護和開發。對於稅務部門的專業人員要重點培訓,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加快我國稅務資訊化建設的程序。三是把內部培養和外部建設結合起來。在重視稅務部門內部資訊化建設的同時,要做好與外部的交流與溝通,提高稅收資訊化建設的社會化程度,逐步縮小各類涉稅主體在管理模式、工作方法、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差距。四是提高技術靈敏度。我國的稅務資訊化建設要注重技術的更新換代,與國外的先進資訊保持聯絡,及時地更新國內的裝置及技術。總之,我國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註定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我國全面推進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時,要緊密結合實際,充分重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力地促進和保障我國稅務管理資訊化建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