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準則下企業盈餘治理題目研究

才智咖 人氣:7.95K
新準則下企業盈餘治理題目研究
【摘 要】新會計準則的頒佈與實施對企業盈餘治理有了諸多新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可利用的操縱空間。本文從新會計準則對我國上市公司盈餘治理的影響出發,主要就新準則下盈餘治理方式受到的制約和尚存的空間進行探討。
  【關鍵詞】盈餘治理 新會計準則 限制 空間
  
  一、盈餘治理概述
  
  盈餘治理是指企業的治理者為實現自身利益或市場價值最大化目標,在會計準則答應的範圍內,以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為條件,通過會計估計的公道變更、會計方法的選擇運用、交易事項的時點控制以及關聯交易的適度調節等方法來達到平衡利潤、穩定股價、公道避稅等目的。適度的盈餘治理是一個公司的財務治理技術不斷走向成熟的標誌,是企業治理當局治理水平的體現,但濫用盈餘治理則會影響會計資訊質量的可靠性。新準則的頒佈使得傳統的盈餘手段受到限制,對利潤的操縱行為有制約作用,進步了盈餘資料資訊質量。
  
  二、新準則對盈餘治理的限制
  
  1.取消了發出存貨計價的後進先出法
  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均勻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本錢,取消了原來存貨發出時可以採用後進先出法的規定,使企業的存貨流轉得以真實地反映,所有企業確當期存貨用度,都以客觀的歷史本錢反映,加強了會計資訊的可比性,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後進先出法在存貨發出計價時,是使用最後一次購進的原材料價格計算髮出材料本錢。先進先出法則是使用最開始購進的原材料價格來計算髮出材料本錢。在兩種同時可供選擇的計價方法下,當原材料價格下跌時, 企業就會採用後進先出法擴至公司的利潤;當原材料價格上升時,則改用先進先出法,以此達到控制利潤的目的。新會計準則取消後進先出法進步了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有效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
  2.部分資產的減值預備一經計提,不得轉回
  運用資產減值預備的計提和衝回,達到操縱企業利潤的目的,是我國一些上市公司經常使用的手段之一。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長期投資減值預備”、“固定資產減值預備”、“在建工程減值預備”和“無形資產減值預備”等,計提後不得在以後會計期間內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時,再進行會計處理。這一規定遏制了企業利用減值預備的計提和衝回在各會計期間之間調節盈餘的企圖。
  3.擴大合併報表的合併範圍
  新的合併財務報表準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併理論已經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轉為側重實體理論。新會計準則對子公司的衡量標準是基於實質上的“控制”而不再是股權比例。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應納進合併範圍,包括小規模公司、業務性質特殊的子公司以及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這一變革遵循了實質性會計原則,使得合併報表是對企業團體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資訊的真實反映,使企業無法採用以股權比例分離子公司的手段將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從合併財務報表的合併範圍中剔除來粉飾企業團體整體業績。
  4.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以賬面價值代替公允價值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進行合併時被合併方的資產和負債按照原賬面價值確認,不再按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也不形成商譽,有利於防止企業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操縱利潤。   三、新準則下盈餘治理的空間
  
  1.新準則有條件地引進了公允價值計屬性,使企業盈餘治理彈性增強
  我國新的.會計準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易等方面引進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現階段我國並不完全具備採用公允價值的經濟環境並且資產評估市場不夠充分,在這種情況下公允價值的確認顯然很難公允。
  2.新準則擴大了借款用度資本化的範圍,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提供了途徑
  一是擴大了可予資本化的資產範圍:原來僅為答應資本化的只有固定資產,而根據新會計準則規定,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資產。這就既包括了固定資產,也包括了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二是擴大了可予資本化的借款範圍:原來僅為專門借款,現在包括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根據規定,假如相關資產的購建或生產佔用了專項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被佔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答應資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