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審視新會計準則下的盈餘管理影響

才智咖 人氣:1.81W
探析審視新會計準則下的盈餘管理影響
摘要:2007年1月1日實施的新會計準則,一定程度上規範企業的會計行為,限定了企業盈餘管理的空間範圍。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會不會導致盈餘管理盛行,這是監管層和投資者最關心的話題。新會計準則在鼓勵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即無法迴避的利潤操縱現象,監管層、審計師要高度關注新會計準則下的盈餘管理創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體系;盈餘管理;利潤操縱
  
  盈餘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者為實現自身利益或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目標,在會計準則允許的範圍內,主要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來調節企業盈餘的行為。各國會計準則都允許企業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來適應企業業務創新和管理的需要,這就是所謂會計準則的彈性。企業通常都會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在會計準則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的盈餘管理,是實施企業既定的經營戰略和管理戰略的需要,也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誌。恰當的盈餘管理是企業管理當局管理水平的體現。
  
  一、盈餘管理產生的原因
  
  (一)管理當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盈餘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他們從自身利益出發,選擇相應的利潤調節方式,使企業利潤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或者管理當局所期望的態勢,以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業避稅的考慮
  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的國家,進行盈餘管理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個人業主為了避稅需要,也會在既定的會計準則及有關的法規下,選擇對自己最為有利的行為,從事盈餘管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債務合同的約束
  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關係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務關係之一。債權人將資金借給企業,意在到期收回本金,並獲得約定的利息收入;而企業借款則是為了擴大經營,投入有風險的生產經營專案。兩者目標不一致,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債權人在簽訂借款合同時,往往規定了許多限制條件。企業違約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當企業覺察到其會計報表數字已經違反或接近違反規定條件時,便會對盈餘數字進行管理,以便減少違反債務合同的可能性。由這一動機激發的盈餘管理獲利者往往是管理當局和股東,潛在受害者則是債權人。
  
  二、企業盈餘管理的表現形式
  
  (一)調整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這就為企業管理當局進行盈餘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條件,他們會根據自身利益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變更存貨計價方法等。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直接關係到期末存貨發出成本的大小,從而影響到企業當期損益。
  (二)操縱收入確認的範圍和時間
  《企業會計準則——收入》中對各種常見收入的確認都進行了規定,但這些規定都是概括性的,並且各種收入的確認只給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在具體操作中還需要會計人員利用職業判斷。管理人員可以利用準則存在的彈性,操縱收入的確認以影響各期利潤,達到盈餘管理的目的。
  (三)濫用重要性原則和謹慎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如果會計事項或金額不重要,不會對資訊使用者產生重大影響,可以不予披露或揭示。利用這個原則,企業管理人員通常藉口個別事項不重要故意錯記或漏記,進行盈餘管理以調節盈餘,從而影響對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真實記錄。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中應當考慮到企業的風險,對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做出合理的預計,儘量降低經營風險,而對可能取得的收益,則不予預計或入賬,以求謹慎。這兩項原則的運用明顯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因此結果中就帶有較多的主觀成分,這就增加了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盈餘管理的可能性。
  (四)利用關聯方交易
  關聯方之間由於存在某種形式的利益關係,往往以不公平的價格進行交易。雖然關聯交易與會計報表中的盈餘管理不存在必然聯絡,但如果關聯方進行的是不正當關聯交易,則會對交易雙方產生異常影響,因此成為盈餘管理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