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遵從行為理論對學校道德教育的啟示

才智咖 人氣:1.64W

論文關鍵詞:非遵從行為 道德性 學校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非遵從行為理論對學校道德教育的啟示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非遵從行為是指向規範的合法性提出挑戰,以改變規範為目的的公開違反規範的行為。非遵從行為具有鮮明的道德性,對社會規範的變遷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兒童的道德成長中,非遵從行為具有重要價值。學校德育應尊重學生的非遵從行為,建立民主的道德教育文化。

    道德教育的基本功能在於培養有道德的人。道德教育的這一功能以兒童的道德社會化為實現途徑。道德社會化的含義一般指兒童個體對一定社會道德規範的遵從和內化,以維護社會的秩序與融合,但這一內涵下的道德社會化的過程很難說會使一個人真正成為有道德的人。非遵從行為理論來自著名社會學家默頓關於越軌的研究。默頓在論及社會問題中的越軌行為時,提出了非遵從行為的概念並描述了非遵從行為及非遵從者的道德特徵,對我們深人探討什麼是有道德的人,學校教育應該怎樣面對兒童道德成長中的非遵從問題,以及怎樣改善學校道德教育等,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一、非遵從行為理論的基本內容

1.非遵從行為的含義與特點

非遵從行為理論及概念來自於默頓對越軌問題的研究。默頓認為,越軌行為由社會結構與文化結構的緊張引發,而在人們很少獲得社會合法化的手段以實現文化上所限定的目標時最容易發生。根據越軌行為的結構及其對社會系統的影響,默頓將越軌行為分為兩種型別:第一種可以稱做“非遵從行為”(nonconforming behavior);第二種稱做“違規行為”(aberrant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