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吹牛”也是英語教學藝術

才智咖 人氣:2.86W

摘要: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還把其中一些彙編成書籍,供從事教育教學者借用。筆者也拜讀不少,借用不少,收穫多多。可我還沒有見到“吹牛”式的字樣,大概是因為“吹牛”是重慶語言吧?!站在三尺講臺上,我就免不了“吹牛”。備課時,我就想力爭“吹”好每一個“牛”。因為我認為:吹牛是一門學問,吹牛也更是一種課堂教學的藝術。只要我們用好了這門藝術,我們的英語教學就會收到特別的效果。當然,最關鍵的就是:如何掌握“吹牛”的“度”?

淺論“吹牛”也是英語教學藝術


關鍵詞:英語;藝術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呈現非明確狀態,因而其學習興趣就顯示出波動性。這需要教育者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使其學習動機趨於明確和穩定。愛因斯坦曾經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實用課堂教學藝術》也明確指出:生命化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它所追求的是心靈的完整、個性的發展和情感與興趣的滿足。而現在的中學生受到社會上很多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特別是影視、網路和遊戲的影響,厭學情緒逐日高漲,更是加大了我們課堂教育的難度。那我們怎樣才能到達這一境界呢?那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主陣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情感與興趣的滿足就尤顯重要。為此,我把活躍課堂氣氛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突破口,通過“吹牛”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課,愛學樂學。通過認真的探究、實踐、總結,再探究、再實踐、再總結,我得出了“吹牛”也是英語教學藝術這一結論。
我在此提到的“吹”字,不是人們想到的“華而不實”、“胡編爛造”、、、、、、而是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插入一些與教學有聯絡的課外材料或者話題,用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早在300多年以前,捷克的大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的開篇就說到:“教學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全部人類的全部藝術”。關於教學藝術,有“審美說”、“表演說”、“創造說”、“規律說”、“激勵說”、“樂學說”等學說。談到教學藝術,有的老師就害怕了:有的老師說教學藝術是高深的理論問題,有的老師說教學藝術是教學方法的完美化,還有的老師說教學藝術具有較強的表演性和較高的創造性……認為自己沒有高深的理論,不可能有什麼藝術可言。可我總是感覺到,只要我們肯下功夫探索,英語教學藝術是不難掌握的。我在教學中認識到:“吹牛”也是英語教學藝術,教學藝術就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之中。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大中國裡,英語的學校教育大多是在一個“龐大”的教學班裡進行,英語老師要想把學生帶出教室一般是不被允許的,即使偶爾帶出教室,也是很困難的。學生們長期坐在教室裡,對課堂教學十分厭倦。尤其是英語教學,學生沒有語言基礎,也沒有語言環境,再加上我們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家中沒有可以幫忙的家長,這樣,我們的英語教學就顯得
特別困難。學生對英語容易產生厭惡情緒。一旦厭惡了,連英語課都不願上,何來提高成績?為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經常琢磨教學方法,適時給他們吹吹牛,聯絡實際偶爾侃上兩句……不料,效果真神奇:學生的倦意不翼而飛了,學習情緒一下高漲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良好的班風形成了,英語課有興趣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大大提高了,班裡沒了逃學的現象,課堂上沒了瞌睡的學生,教學效果非常好。09級的一位同學在今年暑假來看我時還念念不忘:“現在我們的語文老師就跟你一樣,上課時經常“吹吹牛”,我們班的語文成績比其他班的都好”。
當然,課堂上的“吹牛”絕不是亂“吹”,也不能特“吹”。在課堂上,老師必須要掌握好“吹牛”的“度”。關於這一“度”的問題,我經過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總結出瞭如下五個原則:
第一:健康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