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探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9W

研究生教育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高層次人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快速發展,基本達到了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目標。但總體上看,研究生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培養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1]。當前博士研究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而碩士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表現在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多層次需求,主要原因是培養單位的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缺少特定的區分體系。為了順應教育改革的形勢,更好地服務需求,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碩士研究生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探究論文

一、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的現狀

研究生培養目標是指研究生培養機構為本機構所培養的研究生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所做出的具體規定[2]。目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正在從單一的學術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逐步轉變為學術型和應用型並進的培養模式。周太軍和袁本濤等的研究指出,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比高層次的人才培養相對提前1-2年,他們提出研究生的培養目標需要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不同人才的特定要求[3-4]。孫芳提出建立“教學一科研一服務”一體化的碩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建立學術型研究生和應用型研究生並進的培養體系[5]。王建民和張更輝等的研究指出,學術研究和教學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已經供大於求,因此許多碩士研究生需要走向非學術的工作崗位,所以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應該實行“研究型”與“職業型”共同發展的培養模式[6-7]。張文輝和林基明提出研究生培養機構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輸送高階應用型人,在這裡他們強調了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性[8]。已有的研究表明,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已經開始關注研究生培養目標的轉變,雖然部分研究者提出了相關的方案,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相關研究理論性研究的多,實證性研究的少,方案不具有說服力。

二、碩士研究生的社會需求狀況調查與分析

本文是基於用人單位對碩士研究生的社會需求狀況的分析進而思考研究生培養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使用的是研究者自己編制的《用人單位對碩士研究生的社會需求狀況調查》問卷,問卷的6個題項包括:1.用人單位的性質;2.碩士研究生的職務;3.單位的規模;4.貴單位在錄用碩士研究生時最看重的五個因素;5.貴單位認為碩士研究生首要具備的能力;6.貴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研究者在江蘇省的526家用人單位發放問卷,這些單位主要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和私營、個體等,主要答卷者為單位的中層管理者以上級別的人員。發放問卷共526份,有效問卷為484份,回收率為92.02%。具體的調查研究結果(見圖1)。

圖1是用人單位認為碩士研究生首要具備的能力,在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合作精神、創新、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學習、操作和適應等10項能力中,484家用人單位中,強調專業知識能力的比例是17.8%,強調語言表達能力的比例佔15.6%,強調職業道德的比例是14.5%,強調工作態度的比例是12.22%,強調學習能力的是11.1%,強調創新能力的比例是10%。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單位認為碩士研究生首要具備的能力應該是專業知識能力和職業道德、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而不是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能力。這體現了社會對於碩士研究生的一個基本要求和標準。

圖2是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在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合作精神、創新、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學習、操作能力和適應等10項能力中,在484家用人單位裡,23.3%的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合作精神,21.1%的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創新能力,14.5%的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用人單位中認為最欠缺的能力是適應能力的比例是10%。這表明,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基本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而碩士研究生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和工作態度等綜合素質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樣的現實情況揭示了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忽視了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機構應該及時轉變培養目標,加快改革,不斷提升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圖3是用人單位在招聘碩士研究生時最看重的第一個因素,在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外貌儀表、性別、學習成績、學校名氣、政治面貌、學生幹部、發表論文數量與質量和實習經驗等十個因素中,484家用人單位裡,47.8%的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第一個因素是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最看重的第一個因素是專業知識的比例是23.3%。然而,在外貌儀表、學習成績和學校名氣等其餘8個因素均沒有被超過10%的用人單位排在第一位。研究結果表明,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是大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碩士研究生時最看重的兩個因素,而且綜合素質(47.8%)的重要性明顯大於專業知識(23.3%)。這反映了現代社會對於碩士研究生能力需求的實際情況。

由此可見,目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很難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導致研究生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綜合素質水平比較低,儘管培養單位認識到了學術型和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不同,但是缺少相應的管理體制、執行機制與合理的區分體系。因此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僅僅是高校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口號,沒有付諸行動,而綜合素質又是社會對於碩士研究生的主要要求,這說明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需要調整。

三、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

(一)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

1.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

2013年7月,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視訊會議召開以後,國家圍繞服務需求,以質量提高為主線,加快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2014年,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強調,研究生教育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質量提升的緊迫性更加突出[9]。《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要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逐步推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高等教育結構不斷優化,在發展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礎上,擴大應用型、技能型、複合型人才培養規模,加速發展和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10]。在此背景下,培養單位必須適應改革的形勢,重新思考培養模式,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層次人才。

2.碩士研究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突出強調,碩士研究生必須具備學術研究或獨立進行專業工作的能力,達到這個要求,研究生需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關鍵在於個性化的發展,然而現實情況是,雖然存在理論上的學術型學位和應用型學位的區分,但是諸多高校在實際的碩士研究生教育活動中,在課程設定、導師選擇和實習安排等方面缺少學術型和應用型碩士研究生的嚴格區分標準,造成發展碩士研究生的個性化困難的局面。因此,培養單位應該轉變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加強研究生的個性化塑造。

3.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在調查的484家用人單位裡,23.3%的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合作精神,21.1%的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創新能力,14.5%的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這說明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沒有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碩士研究生的最終歸宿是服務社會需求,為社會做出貢獻,所以轉變培養目標,實行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多樣化就顯得尤其重要。

(二)碩士研究生供給側改革的構想

美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培養具有多樣性的特徵[11],學術型和應用性的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定和培養要求都是進行了細化和分類,這對於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1.優化結構-學術型和應用型並進的培養模式

提高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應以增強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注重統籌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的有機結合。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的系統科研訓練,為其更多參與高水平、前沿性的科研工作創造條件,設立專項資金支援研究生國際化教育,鼓勵學生參加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發揮多學科交叉培養的優勢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根據職業領域屬性,界定專業崗位的基本素質和綜合素質要求,在產學結合上下功夫,注重發揮用人單位和專業組織在培養標準制定、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行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展研究生創業教育尤其是針對如MBA等專業,探索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的銜接機制[12]。

2.提高質量-改革碩士研究生課程設定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定是培養質量提高的根本保證,主要包括前瞻性及實用性的課程內容和科學多樣化的課程結構,應在借鑑國內外一流大學課程設定經驗的基礎上,建立適合校際情況的課程體系[13]。當前,多數高校以二級學科為單元來設定課程,這樣課程的知識面就過於具體和專業,限制了學生的選課自由度,忽略了學生的特點與特長;另一個弊端是,由於課程劃分過於細化,選課人數較難集中,不利於優化教學資源。實踐經驗證明,研究生課程在一級學科層面上設定更為科學合理。同時課程內容設定應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目標,以與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為落腳點。研究生的課程內容除了基礎理論,應緊跟社會對人才的知識結構需求不斷地注入新的知識點。此外,要注重交叉學科課程內容設定。在當今時代,各學科領域知識的更新加速與相互滲透加深,具有跨學科知識、交叉學科知識的交叉性課程設定就顯非常重要,可以探索在校級層面建設跨學科平臺課程。以美國為例,諸多大學的研究生課程設定重視相關學科滲透甚至文理交叉,同時比較注意多學科的交叉,這樣就大大拓寬研究生可研究的領域被,對學生掌握寬廣紮實的多學科基礎理論知識非常有利[14]。此外,隨著國內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課程設定要重視世界前沿知識、體現國際化水平。大膽聘用有海外留學背景的青年教師為碩士研究生開設全外語課程,讓學生能接受最新、最前沿的學科知識,通過把國際留學生的課程作為選修課、專家專題講座課程、赴外交流和國際聯合培養等措施,使碩士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水平達到國際標準。

3.實行彈性學制-鼓勵人才個性化發展

彈性學制是以選課製為基礎、以導師制為保證而實行的學分制度[15]。彈性學制有利於碩士研究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可根據學科屬性和個人特點選擇縮短或者延長學習年限。在實行彈性學制時應該考慮不同的學科與方向應有不同的培養實踐限制,嚴把質量關。如人文社會學科類碩士研究生可以2年內畢業,但是對於實習實踐要求較高的理工科和臨床醫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應該在紮實學好基礎理論的前提下,滿額的完成實踐環節學時要求。所以彈性學制的實行應該根據專業、學科的不同而具體對待。

4.以德育為先-加強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加強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要將人文素質教育與科學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並貫穿其教育的全過程。人文素質教育涵蓋面廣,內容廣泛,但德育是其中的重要一條,也就是要解決其價值觀和人格的塑造問題。 通過人文教育課程學習、導師以及環境的影響,讓學生明白,學會“做人”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品德”“道德”和“人格”是對高層次人才的基本要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利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和科技創新活動。

以上提出的構想是基於調查研究、文獻閱讀和實踐探索,當然這些改革方案的實行和培養目標的轉變離不開國家政策、培養單位的制度體系和質量評估結構等內外部因素。因此,本文的調查研究結果和改革的構想旨在為主管部門和學校確定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戰略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S]教研[2013]1號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29.

[3]周太軍,馬桂敏.研究生教育規模變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6):26-29.

[4]袁本濤,王傳毅.省域研究生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爭鳴與辨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3):65-69

[5]孫芳.碩士研究生擴招的影響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129-130.

[6]王建民.雙模式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初探[J].復旦教育論壇,2004(3):46-49.

[7]張更輝,鄭龍.研究生“就業難”問題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理論前沿,2013(18):7-13.

[8]薛天祥.研究生教育管理學[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266.

[9]劉延東.在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01):1-6.

[1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新華社,2010-07-29

[11]馬德偉,張航.中美高校研究生培養模式對比研究——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的物理專業為例[J].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9):130-134.

[12]李夢娥,張登銀.面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職業資格銜接難點與實現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81-83.

[13]康若禕,夏凱. 創新能力培養目標下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3(12):93-96

[14]方麗,楊曉明,楊超華.美國文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9):58-63.

[15]鄒紅. 彈性學制: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現實選擇[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