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3.84K

高等師範院校作為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搖籃,理應擔負起引領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培養適合基礎教育改革需求的師範人才的巨大重任。要改革以往高等師範教育著重理論傳授而忽視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重新構建一套科學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培養師範生的過程真正做到“理論聯絡實際”,通過有序有效的實踐教學,使學生掌握過硬的教師職業技能,從而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對於高師院校來說,實踐教學的主要任務還是著重於提高師範生的教師職業技能。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論文

一、營造師範型的校園文化氛圍

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是高等教育機制的重要環節,是直接影響大學生成長的環境因素。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學校園的每個人。因此,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是高等院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必備氛圍。高等師範院校肩負著為教育事業培養師資的重任,其所培養出來的教師具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精神,什麼的文化修養和行為舉止,將直接影響到民族的整體素質。高師院校的校園文化要以突出師範特色為原則。

第一,要注重對廣大同學的師德和職業理想教育。教師必須具備開拓進取的奉獻精神,要在平平凡凡、默默無聞的崗位上,以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為己任,堅持科學開放的教育思想,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和學生成長內在規律,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地發展。要加強價值取向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就業指導部門的作用,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讓學生在入校後迅速、充分地瞭解社會的需要,瞭解做一名合格教師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要大力宣傳和表彰獎勵具備高水平從師技能和優秀職業品格的師生。培養一代具有較高素質,愛教、樂教、安心從教的人民教師。要進行“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育,確保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二,做好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工作。平時多對學生噓寒問暖,對家庭貧困學生悉心關懷,將親情育人服務理念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的點滴之中,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學生,讓親情教育猶如春風化雨,滋潤在每一個學生的心田。“想學生之所想,憂學生之所憂”,以慈母般的親情關愛每一個學生,不僅是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規範管理,更是對他們日後教師生涯中的重要角色影響。同時也要嚴肅校規校紀,狠抓考風考紀,建設崇德尚學、厚德載物的校園文化。加強管理,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其形成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學習品質。學校採用各種形式的教育、管理、服務方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使學生的專業思想更加牢固,職業取向更加明確,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第三,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教學實踐活動,注意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訓和現代教育意識的養成。要系統、整體地規劃學生在校各個時段的活動安排,開展常規訓練活動,如鋼筆字和粉筆字書寫、課前演講、應用文體寫作、開辦公益課堂活動等;開展定期運動式活動,如說課比賽、教案比賽、演講比賽、教學課件製作比賽、班主任技能大賽和青春講臺等;還可定期舉辦科技節、藝術節、教師節、從師素質競賽月等系列主題活動。平時各項訓練活動要堅持常抓不懈,注重實效;運動性活動要靈活機動,錯落有致;定期舉辦的各類契機性活動要抓準時機,及時施教,以求能夠彼此推波助瀾,達到不斷提高的效果。

二、科學合理設定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性課程

未來的教師不僅要具有寬厚的學科知識基礎,熟悉本學科的最新研究和發展趨勢,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以及一些相關學科的知識,貫通文理界限,還要具備嫻熟的職業技能,即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實踐性課程是培養高師生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課程設定上,應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是以具體的問題情境為基礎,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核心,這類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師範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模擬教師行為進行訓練,來增強師範生對教師職業的切身感受,提升其職業能力,同時檢驗和鞏固其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今後其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實踐基礎。

第一,課程設定要有系統性、層次性和整體性。為了適應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高師院校必須確立以培養高素質基礎教育師資為核心的`目標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進行相關課程的設定:既要重視專業理論課程,又要重視教育教學類實踐性課程;要根據中國小教育教學需要,增加小型化、專題化、案例化和即時性的課程內容;要加強專業課程與其它學科的聯絡和應用,增設學習方法、科研方法類課程,且要保證資訊的強度和時效性,使學生了解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第二,課程設定要講求合理性。近年來各校都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之一是壓縮教學總學時,通過調整教學內容、修訂教學計劃、增加選修課等形式來培養學生較寬的知識面和增強學生對未來的適應性,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注重和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從改革的角度看,職業技能訓練課程學時數不可能佔得很多,為此要考慮新形勢下師範生職業技能訓練的模式和方法改革。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要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加強教育類課程的開放性,突出針對性,增強實踐性。提倡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引導學生將教育學、心理學與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際結合起來進行學習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為學生今後進行創造性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三、突出教師教育職業技能培養

高師生的教師專業成長與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系統環境,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是師範教育教學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教學環節。要制定高師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綱要,把高師生的教師技能訓練明確地作為任務和指標分解到學校各部門和各學科之中,整合校內外教師教育資源;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管理機構,促進高師生的專業化成長,給職業技能訓練創造巨集觀的環境條件。

第一,科學、合理地安排技能訓練。師範生在校的每一個學期都有相應的訓練內容,並編排較為嚴謹的學生技能訓練特色課程,制定出嚴格的課程考核機制,使之系統化、制度化,確保有序長效地執行。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教師技能訓練中心,制定適宜的訓練實施計劃以及具體的訓練規範、考核達標標準,學生在專職教師指導下,結合教育專業課程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訓練活動,保證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訓練,確保高師生職業技能訓練取得實效,從而強化學生對教師職業基本技能的掌握。

第二,建立開放式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體系。從師技能的提高與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單單依靠學科微格訓練、教育實習和初步的科研訓練,根本無法達到培養目標要求。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形式應該採取開放式、多元化策略,在課程設定上力求做到必修與選修相結合,在課程實施上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在訓練形式上倡導學生自主的分散訓練與教師有效指導的集中訓練相結合,通過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師範生能獲得較紮實的職業技能。

第三,適當延長教育實習時間,革新實習模式。教育實習是為學生提供實際情境的學習環節、構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將原來的4一6周的教育實習延長至半年,可以為高師生提供更多的瞭解基礎教育改革、體驗課堂教學情境、接觸真實教育物件的機會。針對傳統實習模式的不足,實習模式可採用集中實習為主,頂崗實習為輔,其它實習模式保持在小範圍內嘗試的原則,其中回鄉頂崗實習比例可稍提升,這種實習形式可使實習生頂崗任職,長時間獨當一面工作,有利於鍛鍊和提高工作能力,高師院校對這部分學生也應加強監控,有效協調,避免造成“放散羊”的局面。

在指導教師的選擇上,採用以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為主,高師巡迴檢查指導為輔的原則,既符合客觀條件,又利於師範生培養。

高師院校的實踐教學新體系的建立,符合我國教師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有利於師範生主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滿足學生未來教師生涯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促進師範生快速入職和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