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探索論文

才智咖 人氣:7.76K

摘要: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面向學生專業廣泛,課程內容涉及面寬,與法學專業相比,教學目標具有差異。當前,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基礎薄弱,對課程認識不足,教師教學方法傳統、陳舊。因此,在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不同經濟類專業學生的需求,合理設定經濟法教學內容,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探索論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懂經濟、懂管理、懂法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上。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與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之間存在多方面的聯絡,如兩門課程在名稱上相同,在內容上也存在一致性和共通之處,而且往往都是由法學專業的教師教授。但是,與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相比,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學生所涉專業廣泛,課程內容涉及面較寬

應用型本科高校吻合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財務會計、工商管理、市場行銷、金融及電子商務等經濟類專業都開設了經濟法課程,開設該門課程的專業非常廣泛。經濟法課程體系本身比較龐雜,涉及到法學基礎理論、民法、商法、行政法、訴訟法等知識,雖然從理論深度上講要求不高,但其所涉及到的內容甚至超過了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

(二)與法學專業相比教學目標具有差異性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能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而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從事法學研究或法律實務工作,決定了兩個專業的教學目標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首先要培養經濟類專業學生的經濟法律意識,在具體的經濟實務工作中增強守法、用法意識,牢固樹立“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理念;其次,在課程內容上,要注重增加知識面的寬度,降低理論深度,將課程目標定位為使學生“懂”法“、用”法而不是“精於”法“、研究”法。

(三)要求教師具有法學和經濟學專業的複合型知識體系

授課教師應在紮實法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熟悉經濟、管理等經濟學領域的知識,將經濟法律法規的學習和理解融入經濟類專業學生所熟悉的經濟專業知識體系內,既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經濟法入門難、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經濟類專業培養通經濟懂法律的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對課程認識不足

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時存在著一些問題:從客觀層面來看,經濟類專業學生欠缺法學專業的基礎知識背景,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內容理解起來相當吃力,結果使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興趣;從主觀方面來看,有些經濟類專業學生並沒有把經濟法當作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看待,缺乏學習熱情和動力。

(二)教學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

不同的經濟專業對經濟法知識的內容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應該各有側重。如市場行銷專業,除了要重點學習市場規制法方面的'重點內容外,還需要著重介紹民事代理制度合同法、廣告法等法律制度;財務管理或會計專業,則應當著重介紹財政法、稅法、會計審計法、票據法等法律制度。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校及教師卻忽視了不同經濟類專業學生對經濟法知識需求的差異性。

(三)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實效性

理論傳授是傳統經濟法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往往只注重對現行法律規定的解釋和闡述,只注重教材上的理論內容,不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絡實際。教師的“滿堂灌”使得教學過程沉悶乏味,即使偶爾組織一些課堂討論、案例分析,也是教師分析為主,經濟類專業學生因為缺乏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法律思維而無法參與,不能形成良性互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正確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要使經濟類專業學生在通曉經濟法律的基礎上,具有分析和處理經濟活動中法律事務的能力,僅僅依靠課堂上教師對經濟法知識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在經濟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教”“學”並重,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教學模式,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其次,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是經濟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實踐能力,最具實效的途徑是案例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案例素材的選擇,同時考慮到經濟類專業學生貧於法律知識和法律思維,要對案例的內容和難易程度作一定的處理,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展開討論,寓理論於案例之中,通過討論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根據專業特點恰當選取和處理教材,合理設定教學內容

在經濟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材的選取直接關係到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的選擇,選擇教材的時侯,要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同時,要根據專業特點合理構建課程教學內容。經濟法課程涉及的法律、法規眾多,教師必須針對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有選擇、有重點地設定教學內容,關注不同專業對經濟法律知識需求的差異性。授課教師要對每一章節的內容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安排,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程設計與專業結合緊密,能夠在有限的課時裡將最需要的、最實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達到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三)契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不斷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教學法中,教師應善於置疑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掌握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難點進行鍼對性的講授,為學生系統地獲取知識提供保障。教師在教學中應使用多媒體裝置,將有關經濟法的新知識、新資訊直觀地傳遞給學生。在經濟類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要合理安排內容,科學把握每節課的課程容量,給學生留出思考和接受知識的時間。生動的案例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可以增強學生對法律的感性認識。在案例教學法中,選擇恰當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案例選擇,圍繞專業特點儘可能選取貼近學生實際的案例,同時要對案例材料的內容和難易度作必要的處理,循序漸進地對案例展開分析和討論,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組織課堂討論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討論教學法由教師給予啟發性的提問,以引導學生的思路為主。但是討論法的運用除了需要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之外,還需要充裕的課時,並處理好學時過少和教學進度的問題。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組織和引導對問題的分析,及時總結學生討論的核心和重點,使學生的討論有始有終。

參考文獻:

〔1〕李之琳.經管類經濟法課程自主學習教學的思考與嘗試〔J〕.巢湖學院學報,201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