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經濟法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W

摘要:經濟法是各高校會計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有利於學生在參加工作後熟練的加以運用,同時也是一些會計類專業考試的科目。針對我國各高會計類專業經濟法教學中所存在的教學方法以及教材選擇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我就個人在教學中的相關經驗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促進高校經濟法教學的發展,為國家和企業培養懂管理懂法律的複合型會計人才。

淺析高校經濟法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論文

關鍵詞: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

一、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及現狀

經濟法是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實踐性極強。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教學中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的效果,需要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1.教學手段相對陳舊。在專業建設中,經濟法課程一般是作為專業基礎課來進行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於課程教學學時少與教學內容多之間的矛盾,任課教師往往採用傳統、單一的“填鴨式”的課堂講授方法,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易感到枯燥無味。

2.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系統性。經濟法雖然只是法學體系的一個二級學科,但是經濟法所包含的法律法規卻是內容繁多,例如公司法、票據法、物權法、合同法等多個細分的法律。但是在教學中老師沒有注意結合學生的專業進行相對應的教學輔導,沒有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面面俱到在學生這成了一面都沒學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

3.教材選用的隨意性。經濟法教材版本繁多,但是質量良莠不齊,部分院校的教材研究性太強,難度太大,而導致學生無法完整的理解書上的知識點。要不就是已經教材過於陳舊,無法適應經濟的發展。這部分教材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學到知識,還會導致他們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

4.考核方式缺乏靈活性。經濟法的考核模式基本上是閉卷考試,而考試的型別也無外乎名字解釋,選擇填空,論述和案例分析這幾種,這導致學生在對待這門科目的時候都是死記硬背,而沒有加以理解,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

5.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教而有法,但無定法。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不僅能夠減少教學的課時,還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中部分老師還是千篇一律的教案和多年的教學案例,缺乏創新。

二、高校經濟法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為了能夠不斷的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綜合應用能力,保證高校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要深化的經濟法教學改革。

首先就是為了保證經濟法教學標準合理的必要。要想衡量一個專業的教學效果不在於學校開設了多少課,老師上課講了多少東西,而是在於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多少東西。經濟法教學也一樣。因為經濟法和經濟管理的密切相關,據此學生可以在日常的學習中主要加強對會計法和票據法的掌握,加深對專業領域的探討,站在高的位置全方面的考慮問題。

其次就是知識在實踐擴充套件時的必要。作為一門應用和實踐性相當強的專業,它不僅需要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在實踐會考察自己對會計處理的熟悉程度。經濟法不僅僅只是死的條文,它條文中的含義是部分大學老師在向學生傳授的時候都是照本宣科,沒有自己的思想,可見這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是學科定位的必要。經濟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日常經濟管理中法律關係的瞭解。作為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財務和管理方面的技能,還需要明確的掌握經濟法在自己的工作的相關聯絡,並且做到懂法守法,保證企業會計活動的真實合法有效。

最後就是提高我國大學生素質的緊迫性。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沒有得到良好的開展,很多學生抱著僥倖的心理參與違法活動。所以必須得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緩,實現高校的法制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

三、對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措施

面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在經濟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提出以下的建議與改進方法。

1.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作為教學的目標

教學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在處理工作和遇到問題的時候遵守法律和運用法律條文的法律意識,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遵法和用法。所以經濟法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強化學生的法律責任感,在以後的工作中遵法守法。

2.教學方法上要加強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經濟法課堂教學的核心,老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儘可能創造案例教學的環境,在對案例的分析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及時將相關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大量的各型別的採用案例教學可以幫助非法學專業的學生理解法律條文,實現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工作完成的時候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案例並自主的進行案例分析。多渠道的`案例教學不僅讓學生在教學中真正的學到東西,還能在以後加以利用。

3.課堂中增加師生互動環節

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時間的基礎上,增加師生對法理、法例的互動交流環節,並使這一環節成為課堂的“重頭戲”,可採用專案教學的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處理教學資源資訊、把握和消化知識和技能點的能力及理論聯絡實踐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培養協作精神。

4.選擇適合的經濟法教材

高職院校所使用的經濟法教材,應與法律專業的經濟法教材不同。對於高職學生來講,真正掌握並運用法律知識更為重要,因此,選擇教材時應根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著重選擇實用性與實踐性較強的教材,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到的法律知識能夠滿足職業崗位的需要。

5.注重加強實踐教學,廣泛開闢第二課堂

經濟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沒有實踐是不可能真正學好的。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與實踐辯證關係的理解,減少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增強學生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進行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是時候要改進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完善教學方法,做到因人而異的創新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作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不斷探索適用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的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旭,黃少彬.經濟法教學改革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1

2.陳豔峰,淺議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職業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