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法與印象法對翻譯測試評分信度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4.85K

導語:翻譯能力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翻譯測試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反撥作用,但並非決定性因素,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師還需在課堂中多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以及翻譯技巧的傳授。

機械法與印象法對翻譯測試評分信度的影響

現今我國翻譯理論研究蓬勃發展,有關翻譯理論的文章和書籍浩瀚如煙,然而翻譯測試研究卻一路跛行,遠遠落後於翻譯理論研究的發展。目前我國對於翻譯測試研究較為深入,全面的當屬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階翻譯學院的穆雷教授。針對國內學術界對翻譯評估、翻譯評價、翻譯批評和翻譯測試這幾個概念不加區分、互相換用的情況,穆雷在總結了國外學者定義的基礎上結合教育測量學,並參閱英語辭典及現代漢語詞典等,對這幾個概念的關係進行了梳理。她認為翻譯測試是被測物件所掌握的翻譯知識、翻譯技巧和翻譯能力的測量,它是翻譯評估和翻譯評價的一個步驟或者說是一種手段,也屬於翻譯批評過程的一部分。

我國高校外語專業絕大部分都開設了翻譯課,旨在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讓他們熟練掌握翻譯知識和翻譯技巧。對學生進行翻譯測試是檢驗翻譯課授課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如何使測試更加客觀並且達到測試的目的,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翻譯測試的一方面是對翻譯能力的測試。何為翻譯能力?翻譯能力的構成要素是什麼?這些概念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者都未達成過共識。PACTE提出的翻譯能力模式是唯一一個建立在實證基礎研究上提出的多能力構成要素。PACTE把翻譯能力分解成轉換能力、兩種語言中的交際能力、言外能力、專業操作能力、心理―生理能力和策劃能力。

國內的學者對於翻譯要素的構成也各抒己見,然而無論如何對翻譯能力界定和劃分,這些能力都很難被量化,很難在翻譯測試中明確的體現出來。目前常用於教學翻譯測試的方法有機械法和印象法,機械法的基礎是翻譯質量評估中的錯誤性質分類,對每類錯誤按照它的嚴重性予以賦值,最後得出整體數值。印象法則是評分員直接給出一個分數,但它一般有較為具體的評分量表作為依據。筆者將用這兩種方法分別對相同試卷進行評分,通過比對實驗結果,考查不同方法對試卷評分結果的影響。

一、實驗物件

該測試的物件為筆者所在學校德語專業2012級學生(已修滿2個學期的翻譯課),即大四學生,入學均為德語語言零基礎,參加考試的考生共43名,考試內容為有關家庭教育的一篇漢語短文,要求學生把其翻譯成德文,全文共732個字。試題的內容符合本科教學大綱的要求,專業性不強。考試時長為1小時,滿分50分。學生可攜帶字典,本次調研選取完整答卷36份。

二、實驗內容

實驗共有三名評分人員,甲、乙、丙均為經驗豐富的翻譯教師。評分員將對全部抽樣試卷分別按照以下評分標準採用機械法和印象法進行評分。

評卷教師甲、乙、丙根據以上評分標準首先採用機械法對試卷進行評分,為了避免第一次的評卷結果乾擾到第二次評卷結果,一個星期後評分教師再採用印象法對試卷進行評分。兩次評分完成之後,專案組對評分結果進行統計,記錄各位教師評分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

三、結果分析

從以上資料中可以看出,甲、乙、丙採用機械法進行評分時,最低分分別為33、34、33;最高分分別為42.5、42、43,平均分分別為37、38、38,分數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且只有甲評出的最低分與乙和丙不是同一試卷,三人評出的最高分均為同一試卷。而甲、乙、丙採用印象法進行評分時,最低分分別為31、33、37;最高分分別為44、43、45,平均分分別為39、36、41,分數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大,且三人評出的最高分與最低分均非同一試卷。這種結果並非在意料之外,因為機械法相對客觀,有明確的.扣分依據,因此三位閱卷教師評出的分數差距較小。

而印象法偏向主觀,因此不同評分員對評分標準的理解有所不同,且沒有明確的採分點或扣分依據,所以三位閱卷教師得出的最終分數就會差距較大。筆者認為,對於篇章類的翻譯來說,採用更加客觀的機械評分法較好,這種評分方法更加嚴謹和細緻,評分教師更容易找到評分依據,主觀影響因素小,尤其在多個教師評卷的情況下,這樣的評分方法偏差更小,但這種評分方法也有其弊端,即對文章的整體沒有把握,篇章是否連貫依據以及語言是否優美未被放在考察點之內。而對於較短的文章以及分值較小的測試題,印象法較為適合,同時印象法評分也可以結合分項評分的方法,進一步細化評分規則,這樣的評分結果就會更加客觀。另外,在一個教師對全部試卷進行評分的情況下,印象評分法的測試效度會相對提高。

四、測試對學生的反撥作用

部分從事翻譯培訓的教師並未意識到,翻譯評估標準具有多樣性。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評估翻譯質量時,往往不假思索,甚至於不參考評分標準,以他們的權威來替代對於翻譯情境複雜性的思考。這就導致了比較嚴重的結果:學生認為對於其成績的評估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專斷性,因此學生用大部分時間來努力適應這樣具有專斷性的標準,然而由於這些標準不存在系統化的聯絡,事實證明學生們的這種嘗試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翻譯教學中,學生較難建立起為以後在真正的實踐中取得成功所需的自信。

翻譯能力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翻譯測試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反撥作用,但並非決定性因素,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師還需在課堂中多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以及翻譯技巧的傳授。

在翻譯測試的過程中無論是採用機械法還是印象法都有其利弊,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情況來選擇評分方法,也可採用將兩種評分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儘可能提高測試的信度,讓測試結果更有說服力,更加能真實的反映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