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宗教與哲學中的超越與信念

才智咖 人氣:2.34W
論宗教與哲學中的超越與信念
論宗教與哲學中的超越與信念 本文提出:哲學的“先驗”、“超驗”與宗教的“超越”語出同源而相通,形成一個“超越譜帶”。超越問題的理論視域是個體性、先驗性、存在性三大原則。超越基於信念(其中理想性信念基於存在性信念);信念基於預設。

宗教,哲學,超越,信念,預設

宗教與哲學中有一些帶根本性的問題,如果不加以澄清,我們就無法透徹地理解宗教與哲學。“超越”與“信念”以及“預設”的關係就是這樣的根本性問題。


1.問題的提出


(1)超越問題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學是否具有“超越性”的問題,再次引起了中國哲學闡釋者們的普遍關注。這與另一個問題密切相關:儒學或“儒教”究竟是不是一種宗教?似乎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現代新儒家學者,願意相信儒學確實是一種宗教,或者具有宗教精神。但是儒學與通常所見的宗教又確實具有一些顯而易見的重要區別,於是近年人們較多地談論所謂儒家的“內在超越”問題。他們認為西方宗教的超越是一種“外在超越”,即在人的存在之外去尋求一種超越性存在者,例如上帝;而中國的儒學也追求超越,但並不在人的存在之外去尋求這種超越性存在者,故而是一種“內在超越”。

這種意見是建立在這樣一種邏輯的基礎之上的:只要具有超越性的就是宗教或具有宗教性,因為只有宗教才有超越性;儒學具有超越性,因而儒學也是一種宗教,至少可以說具有宗教性或宗教精神。本文的任務不在說明儒學究竟是否宗教,而在澄清:是否只有宗教才存在超越性問題?超越性的實質是什麼?它的觀念前提是什麼?

我們注意到,“超越”並不僅僅是宗教的專利,它與哲學的“超驗”、“先驗”問題直接相關:它們都是transcend一詞及其一系列派生詞的漢譯,依其使用場合的不同,宗教上譯為“超越”,而哲學上則通常譯為“超驗”、“先驗”。現今西方哲學研究者從先驗哲學的角度討論胡塞爾現象學的transzendental(先驗論的)問題,而中國哲學研究者則從宗教精神的角度討論儒學的“超越性”(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nscending)問題,他們往往自說自話,結果造成了一些理論混亂而不自知。當然,這並不僅僅是漢語翻譯當中帶來的問題,西方人自己仍然有這類糾纏。例如胡塞爾的現象學,一方面堅決拒絕任何“超驗存在”或者“超越性存在者”(Transzendenz),另一方面卻竭力主張“面向事情本身”,也就是“還原”到“先驗意識”(Transzendental bewusstsein)。其實,哲學的“先驗”、“超驗”與宗教的“超越”語出同源而相通;先驗和超驗也是某種超越,儘管不是宗教式的超越。

(2)信念問題

這是一個人們很少談到的問題:超越問題與信念(Belief)問題是密切相關的。迄今為止,人們在談論超越問題時,很少想到它與信念的關係。然而事實上,不論宗教還是哲學,凡超越都是基於信念的。因為超越就是超出自身,追求某種超越性存在者。然而這種超越性存在者,無論上帝還是理念、天、道、至善之類,總之,任何終極性存在者,其存在本身都是不可求證的,而只是一種信念。信念就是“相信”某物存在。沒有這種信念,就談不上超越,乃至於根本就不會產生任何超越的意圖。一般來說,超越追求基於兩種基本的信念:一個表現為事實判斷,即相信它是存在的;一個表現為價值判斷,即相信它是純粹的、絕對的、至善的等等。事實上,人之追求超越,是必須擁有這種信念的。超越就是追求某物,而追求某物的首要前提便是相信它存在。儒家的成聖,道家的成仙,基督教的皈依上帝和嚮往天國,莫不基於對聖人境界、神仙世界和上帝天國的存在信念。誰也不會去追求那明知道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