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追尋文學史上的失蹤者—從現實主義向自由主義轉變的儲安平

才智咖 人氣:1.24W

論文關鍵詞:儲安平 自由主義思想 小說創作

試析追尋文學史上的失蹤者—從現實主義向自由主義轉變的儲安平

論文摘要:從儲安平的小說文字出發,考察出他前期的思想與精神狀態—從現實主義向自由主義轉變的精神歷程。這種思想變化過程滲透在他的小說創作中,初期便具有了現實主義特色,但隨著作者思想的成熟,小說風格呈現出一種轉變—文章的理性質素增多,自由主義端倪也隨之出現。這與他後期所崇尚的行為自由、文化寬容、人生自由、守法與自由等相關思想理論相映襯。由此看出,他的思想與小說創作是相輔相成的,思想引導著他的創作逐步走向成熟,創作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他的思想。

儲安平,一個被人淡忘的名字。1957年他因發表“黨天下”謬論被打成右派,從此很少人提及他,成為文學史上的失蹤者。現今,逐漸有學者關心起他,但主要是從外部研究著手,對他的《觀察》週刊,編輯生涯進行考察,並做了充分的肯定,而對他的創作尤其是小說很少關注。這篇文章將從他的小說文字著手,去理解這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前期的思想和精神狀態。他在小說集《說謊者》自序中提到:“我對於文藝上的修養實在太差,所以即使我每一篇小說寫成了之後要修改三四次甚至五六次,但是還是失敗的地方居多。所以很多學者據此認為他早期的小說創作活動只是出於青年對文學的興趣,藝術上並無造詣。謝泳在《想起了儲安平》一文中說道:“儲在文學上的成績有小說一項但成績不大。”我不以為然,讀罷他的八篇小說,發現他的文章分為兩個時期:以1933年春為界,在此之前他留學英國不久,此間他寫了三篇小說,這幾篇文章以情感故事為線索,主觀抒情較多,反映的是他的矛盾思想,以試圖擺脫舊傳統的束縛為主。1933年秋以後是他小說創作的另一個時期,這些文章以反映社會現實,暴露社會醜惡現象為主,探索人性,重於理性。可以看出,這兩個時期的文章是在寫實基礎上的主觀抒情,頗具現實主義特色,寫作手法也應給予肯定。而不容忽視的是,隨著作者思想逐漸成熟,小說風格呈現出一種趨勢—由抒發情感居多的文章逐漸向偏重於反映社會現實的文章轉化,也就是說由感性文章向理性文章轉化,在他的小說裡已初現他一直所苦苦追求的自由主義的端倪,並呈現逐漸明晰的態勢,當然仍不乏矛盾、迷茫。

一、儲安平小說的現實主義特色

30年代的中國,動盪不安的生活空間,曲折起伏的社會事件,矛盾複雜的社會心理,使得長於描寫社會環境,展現人物命運的小說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無論是描寫時代風雲的中心,還是記錄和表現時代的波瀾與漣漪,都可以看出當時現實主義傳統在此時得到發揚光大。儲安平的小說也毫不例外的受到此影響,大量的環境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的悲慘命運,栩栩如生的生活場面,再加之他的愛國主義,憂國憂民的情緒反映到作品中,體現出了他的現實主義特色。別林斯基說:“現實主義有兩個基本條件:真實的外界的描寫和內心世界的忠實表達。”魯迅也說過:“真實永遠是藝術的生命。”以下主要從“外界”和“內心”兩個方面探討他的小說的現實主義特色。

首先,他的小說是生活原型的寫照。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就是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強調創作必須從實際生活出發,藝術的真實來源於生活的真實,藝術的美來源於生活的美。作家敢於正視現實,從各個生活側面反映了現實生活的真實,他有相當比例的作品都是反映30年代動盪部安的現實、傳統、戰爭給社會各階層造成的壓抑、苦難。《原記》講述的是商界的相互傾軋,導致原記錢莊倒閉,讓人不能不想到《原記》反佛就是《林家鋪子》的一個翻版,反映了當時商界混亂內讓的局面。《烏鴉與糞便》則說明了不斷的戰爭給農民帶來的苦難,原本一個祥和安靜的農村卻成為戰場,人們背井離鄉,紛紛出逃,民不聊生,正是當時軍閥混戰的折射。作品中的許多細節描寫都是對生活真實的描寫,作者認為,農村的破產不僅因為戰爭,更因為一些不法商販投機倒把,在《烏鴉與糞便》中作者詳細描述了商販“借稻還洋”的做法,“譬如一擔稻在那時做四元五角的,還時連利就得做五元大洋,可是今年稻價一年一年的跌下來,新稻登場的時候,市面上只到二元五,有時頂高到二元九,過不了三元的關。這樣一來要是借了兩擔稻的,將來就得化四擔還。如其一家人口多,稻借吃了太多的,則一年的秋收,差不多倒有一大部只好拿來還債了。”如此細膩的描寫,正是農村生活原型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