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 以育人為中心

才智咖 人氣:2.99W
教書育人 以育人為中心
摘要: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教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傳授知識,培養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活動。通過教學活動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教育活動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一切的學科教學都應該是以知識為載體,以育人為中心。這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關鍵詞:教書育人  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 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書本知識地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怎麼做人進行引導。
        一、教書育人,育人為上是時代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二類中學,學生整體素質本應較好,但是現在老師們普遍感到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教,感覺到孩子們的基本素質在逐年下降,大部分的孩子成績很差、沒有學習意願,再就是行為習慣差,上課根本不聽課,要麼低聲說話,要麼睡覺,考試只做選擇題,下課躲到廁所抽菸,不服從老師的管教,叛離心特別強。特別是前兩天一個高三學生上外語課時睡覺,老師走上去搖了搖他的頭,希望他不要睡覺,該學生站起來就給老師兩耳光。事情的發生讓老師很氣氛、很茫然,無法理解。仔細想來,其實這所有的不良現象的出現,追根求源,就是我們教師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只重視對學生知識地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做人的引導所導致的。
        二、教書育人、育人為上在日常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把育人理念貫徹始終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儘管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已經很多年了,高中的新課程也已經開始實施,但實際上應試教育的存在是社會需求的必然性,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消除的, “重智育輕德育”也會普遍存在。
我們已經習慣於只重視知識教學,師生圍繞升學指揮棒轉,根據會考和大學聯考考綱的要求,大面積、大容量的灌輸知識,天天忙於讓學生練題、忙於給學生講題,力求讓學生把每個知識點都掌握透徹,把所有的題型都練習到,一切希望就是大學聯考能得到高分。忽略了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育人,教學生為人處世,教學生學會做人,這才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但這個工作在中學往往是最薄弱的環節,一般來說,學校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利用班會或者集中組織學生進行專門的思想上的說教,強調學生必須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沒有相關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把德育教育和學科教學完全分開了。我們必須把應試教育融合到素質教育中,既要培養學生應試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老師必須以自身的優良作風贏得學生的讚賞,發揮榜樣的輻射作用,讓學生自發、主動地學習和模仿。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一切的學科教學都應該是以知識為載體,以育人為中心。一個叫荊清的網路作者在讀《我們需要關注知識之後是什麼》學習體會中寫道:“教師的價值不是一臺傳授知識的機器,更在於傳授知識之後,在於你的學生有沒有被你感動,感動了多少;它不能只用眼前的、暫時的`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衡量,而有著長久的、終生的意義”。       我們的老師一般都是完成上課任務之後就走人,缺乏和學生溝通,對學生心理和價值取向、日常生活缺乏關懷的興趣。學生本來基礎就差,對學習知識缺乏興趣,老師只講課,不溝通,學生認為你不關心他們,也就沒有建立感情,師生之間就會很生疏,遇到學生心情不好,就容易衝突。不瞭解學生的需求,就不可能把課講好,更不可能在教書中育人。
        如果經常和學生交流,到教室、到學生宿舍和學生聊天,揣摩學生心理,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深入瞭解學生,做到與學生在情感的和諧,與交心談心,平時與學生打成一片,這一定會大大加深和學生的情感聯絡,學生對你的學科會更感興趣,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我們需要關注知識之後是什麼》這一文中介紹有兩位美國教師,他們教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僅是教給學生正確的知識,更注重了知識的背後,注重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格。
        荊清對此的評價是,這種教學是對單一知識教學侷限性的超越,是潛移默化的價值觀教育,是積極的情感體驗,是理性的思維方式培育,是人對人的理解與尊重,是生命靈性的啟迪。
        我們還在盛行應試教育的時候,美國老師教學方式早已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可喜的是我們的素質教育已經全面開始了,在逐漸改變人們的觀念,逐漸轉變了單一的知識教學,漸漸學會了既教學生該學的知識,又學會了運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高尚的品格。
        只要我們每節課都把德育教育和學科教學融合,加深和學生的情感聯絡,不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簡單枯燥地說教,不需要強調學生必須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經過長期的潛移默化,以老師自身的優良作風贏得學生,真正做到教育無痕。 
參考文獻:
[1] 荊 清 《我們需要關注知識之後是什麼》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