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藝術歌曲《鄉愁》的藝術風格及演唱處理

才智咖 人氣:3.15W
淺析藝術歌曲《鄉愁》的藝術風格及演唱處理

摘 要: 余光中的《鄉愁》是文學作品中的經典。這首詩情深意切,既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得淋漓盡致。藝術歌曲《鄉愁》是一首聲樂獨唱曲,本文將該作品的歌詞、旋律和鋼琴伴奏作為研究物件,全面分析了該作品的藝術風格,同時還從技術和藝術這兩個層面上闡述了該作品的演唱處理方式。
  關鍵詞: 藝術歌曲《鄉愁》 藝術風格 演唱處理
  
  一、《鄉愁》的美學特徵
  余光中的《鄉愁》是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余光中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在20多年後的1971年,余光中先生已經47歲,沒有回過大陸的他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
  《鄉愁》凝結了余光中的強烈感情和深情厚誼。這首詩分四句,共88個字,每句均為三、十、四、五的節奏出現。這首詩分四個小節,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通過暗喻將鄉愁喻為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表達了鄉愁的主題。全詩用時間來表示順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和發自心底的對祖國母親的呼喚。
  二、藝術歌曲《鄉愁》的藝術風格
  該作品共分四段,前三段旋律相同,最後一段達到高潮,之後又回到音樂主題,最後在高八度的.尾聲中結束全曲。《鄉愁》這首作品,無論是旋律、力度、速度、節奏都能與詩歌完美地融為一體。
  全曲採用小調式進行,無轉調。速度為中速稍快,用敘說的情感演唱。曲調多以二度、三度級進進行,很少出現超過五度的跳進,這都表現出鄉愁感情敘說的平緩與深沉。前奏在藝術歌曲中作為情感的鋪墊,使演唱者和聽眾進入《鄉愁》的意境。在前奏中,第1、2小節旋律線基本相同,而和聲發生變化,表現了歌曲情感的積累。
  從和聲走向上看,第一小節使用i級小三和絃,第二小節使用I級與IV級大三和絃,第三至第七小節和聲在v級到i級變化。短短的前兩個小節,和聲進行了多次轉變,從小和絃轉為大和絃,表現出樂思的變化。《鄉愁》的前奏具有復調的特徵,低音部分不是一般作品的柱式和絃型別的長音,而是等分節奏的一段低音旋律。右手高音部分的旋律與左手低音伴奏旋律的融合,強化了和聲效果,使得旋律更加豐滿,也進一步刻畫了《鄉愁》感情的交織與濃重。
  節奏、節拍是音樂的要素,對於音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同的節奏可以表現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情緒。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出現,但是旋律不能離開節奏而單獨存在。節奏組織起音樂,同時使整個音樂有序化。全曲採用不多見的八十二拍、八九拍和四三拍混合拍子,而沒有采用八三拍子這種單拍子。其音樂節奏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