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4W

第一篇: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資訊科技教學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資訊科技教學為核心,探究新課改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而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分析論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資訊科技;問題;對策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並使得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水平的提升。對此,在進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核心,及時發現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學習需求,調整和優化資訊科技教學結構,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實現學生綜合資訊科技能力的提升。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新課改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課改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結構不合理。新課改後的課程標準要求資訊科技教學要從零開始,而實際應用中由於地域、學習情況等方面的差異性,造成資訊科技教學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由於各個地區和學校間教學水平不均衡,造成資訊科技應用技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第二,由於學生自身自主學習方面存在的差異,長時間的被動教學方式,弱化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養成“問老師”的學習習慣,降低了教學質量。第三,由於學生資訊基礎能力的差異性,統一化教學內容往往無法照顧到全部學生,不利於學生綜合資訊科技能力的提高。(二)教學方式過於單一。新課改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存在教學方式過於單一的問題,採用被動灌輸式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的興趣,造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偏低,進而無法達到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教師過於重視“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使得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無法貼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而不利於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水平的提高。(三)教學評價較為模糊。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體系中,教學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失,評價方式單一,主要以學習結果為教學評價指標,使得評價結果過於片面,降低了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同時,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評價整體呈現出功利性,使得課堂教學逐漸向專業培訓的方向發展,不利於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優化教學結構,保證教學質量。以下本文以粵教版高中資訊科技教材《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圖形影象的採集與加工》為例,在進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各個地區和學生的實際情設計教學內容,採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層次劃分教學內容的層次性,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的貼合程度,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質量水平。在匯入環節中,教師提出了“在計算機中的圖形影象是以檔案形式來儲存的。請問都有哪些常見的檔案格式”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舊知,並演示多媒體作品合成圖片,引出主題活動“個性名片”中的“影象資訊媒體的加工與表達”的教學內容。在知識探究中,結合高二學生知識能力和學習需求,從向量圖和點陣圖入手,讓學生了解二者的含義與優勢,熟練掌握影象採集方式和加工技巧。(二)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在《圖形影象的採集與加工》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討論,根據學生資訊科技基礎能力和性格特點合理劃分小組,優化國小內部組織結構,提高小組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同時,在向量圖教學中提出“隨著調節向量圖的縮放、翻轉和旋轉變化,圖形的精細程度是否有變化?圖形是否變粗糙?”等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要創設問題情景,提高問題的層次性,在瞭解向量圖後,提出點陣圖放大前後的對比,研究點陣圖的優點和缺點,以此為基礎進行影象採集和加工,探究採集資料影象資訊的幾種方法,達到本節課教學目標,提高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水平。(三)完善教學評價,實現教學目的。為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教師要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效的結合在一起,豐富教學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回答問題等方面進行全面性考察,提高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和規範性。同時,利用先進技術構建教學互評系統,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評價,結合學生評價的反饋調整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結構,提高資訊科技教學的有效性,實現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目的。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新課改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研究,分析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現存的問題,並提出優化教學結構,保證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完善教學評價,實現教學目的等有效措施,優化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體系,實現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海軍.新課改下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6,(23):185-186.

[2]周耀楓.新課改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探究[J].中國資訊科技教育,2016,(22):106.

第二篇: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應用

【摘要】在資訊化技術相對普及化的今天,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以其獨特的功能和展現形式,在教學界的呼聲越來越高。面對微課這種概念新奇的教學模式,我們該怎樣加以選擇和利用,而微課又將怎樣更好地服務於高中資訊科技方面的教學。本文將闡述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意義,以及現階段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現狀,最後對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應用中的優點做一些策略性分析。通過統籌比對,來了解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微課應用;高中教學;資訊科技

身處高速發展的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決定了我們獲取資訊和知識更加直接、更加便捷。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近幾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其中微課教學簡潔生動,有視訊,有動畫,時間精短,這種小而微,短而精的呈現一出現就獲得學生廣泛的喜愛,教師也寓教於樂,開始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應用起來得心應手,可以說,微課正引領新一輪的教學方式上的變革。

一、微課的特殊性及意義

(一)微課的特殊性。微課最早興起與國外,後來被我國教育部門引入回國,得以大力推廣和使用,並且效果顯著。微課的教學地位主要體現在它以視訊為主,讓課堂更加生動形象,在以往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區別於普通資訊科技教學,微課的特殊性更加明顯。首先微課的時間被控制在十分鐘以內,所以在微課的視訊裡,重點非常突出,主題鮮明,一個視屏就闡明一箇中心思想[1]。其次,正因為微課時間偏短,所以它比傳統資訊科技所依賴的裝置更低,微課本身的記憶體較小,攜帶和展示起來更加方便,也不容易受到破壞。微課的應用完全圍繞學生,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應用中,微課可以提供學生自我體驗的空間,微課製作的初衷就是一切為了學生,迎合學生的興趣點,讓他們自由發揮。(二)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意義。微課作為新媒體的一部分,是資訊科技最前沿的體現,微課教學對整個細資訊科技教學的完善和補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引入微課的應用,能使整個資訊科技教學更為巨集觀,微課代表資訊科技教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能為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長久發展帶來利益。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很好的為課堂效率添磚加瓦。相對於資訊科技教學中傳統的課件,通過微課的展示,能有效將教材與故事性的問題相結合,學生的理解將更加輕鬆。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同種學科之間的銜接,還可將不同學科之間巧妙運用在一起[2]。這樣,學生能更好的做到舉一反三,而且趣味盎然。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微課的特點還決定了它可以反覆學習。不同學生基礎不一樣,課間接受能力也不一樣,藉助微課的應用,課堂上沒有完全消化的知識就可以在課餘時間得到加深和討論。

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一)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現狀。高中是一個馬上面臨人生轉折點的階段,教師為保證升學率,只注重對考點的掌握和大學聯考題目的捕捉,學生和家長對過分在意大學聯考分數,導致在資訊科技教學方面沒有傾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使得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長時間停滯不前,不能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作用[3]。另外,按照通常高中學校課程排布來看,學校對資訊科技教學一般安排的時間較少,短時間內不能全面地涉及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而間斷的學習方式,會影響學生對知識構架的完整性,這樣對教學十分不利。(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問題。從目前來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問題不少,雖然國家大力提倡,但高中資訊科技結構還沒有足夠完善,體現在課程上不能結合某學科特色,也不能從學生出發,為學生量身定製一套教材體系。還有就是,廣大教師資源中,具有高中資訊化教學專業技能的師資力量還很欠缺,造成高中資訊科技整體水平不高。

三、微課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策略分析

(一)微課視訊的準備。微課製作之初需要準備錄製裝置,相機、手機,重點是要確保裝置的穩定性,以保證聲音大小合適,畫面清晰度良好,為之後順利播放做準備。為製作出合格的微課視訊,學校可以組織專業人才,或者在各個領域有特長的老師,組成一個製作團隊,協同合作。之後針對前期的攝影,進行剪輯和編排。(二)微課視訊內容設計。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所包含各種各樣的知識面,呈現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微課時間精短,對高中資訊教師更是一種考驗,因此,教師更要具有對專業知識的把控能力,將難點有效標註出來,將重點濃縮在微課視訊中。微課的內容因為有時間上的限制,所以一個漂亮的“鳳頭”是很有必要的,一開始就要提起學生的興趣[4]。在形式上,一個微課分析一個知識點,避免重心過多,保證從頭至尾將學生的注意力圍繞微課的教學內容。(三)微課可用於遠端教育。基於微課製作原理簡單,高中教師可以將微課課件分享到網路上,同時鼓勵家長一起參與,充當課外微課的輔助教學,這也為學生在課堂外獲取知識又多了一條途徑。家長也可以儲存學校微課教學視訊,讓孩子在課堂以外,隨時隨地針對疑點難點反覆複習,最後通過在網上互動交流,有效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這樣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體驗,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教師通過這種互動教學的方式,也可以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動態,為接下來的教學進度提供指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微課作為一種即時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其獨特的魅力。高中資訊科技教師在整合教學資源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將專業技能融入到質量優良的微課教學制作中去,使學生對微課教學內容的理解更加容易,更加深刻。

第三篇: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探討

摘要: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在生活中涉及越來越多的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對於學生來說,資訊科技教學作為一門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學科越來越重要了。對於資訊科技教師來說,如何搞好資訊科技的教學工作成了重中之重,新時代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德智體美樣樣發展,那麼,在資訊科技教學中也要按照這一要求,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並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自主探究德育教育

1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現狀

首先,高中的資訊科技不作為大學聯考大軍的重點學習內容,它對學生的大學聯考成績幾乎沒啥影響,所以,資訊科技變成了所謂的“副科”,沒有作業,沒有期中、期末的考試,學生當放鬆的一門課來看待,老師對其的教學則不夠抓緊;第二,便是教學裝置以及教學師資的不足,有些農村的高中,計算機等教學裝置很缺乏,一個學生機房,各個班級輪流著用,得不到適當的教學資源共享,沒有讓學生自由去機房學習的機會。而對於資訊科技教學的老師來說,老師的專業性不夠強,學生得不到足夠專業的資訊科技知識;最後,課時的不足,對於高中來說,一個星期就一節資訊科技課,沒有額外的學習輔導。對於資訊科技課,老師和學生首先都要對它有一個重視的態度,認識到學習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後學校要引進更多、更實用的計算機裝置,並且與各個教育機構得到適時的教育資源共享。同樣,引進很多專業性強的計算機教師也是刻不容緩的,一個滿腹專業知識的教師才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2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資訊科技作為高中的教學特色和特點鮮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開展道德教育有獨特的優勢,要以資訊科技教學為載體做好道德教育。資訊科技本身就具有其他學科不具有的互動性強的特點,既有理論課上教師與學生在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實現,問題解答的互動,還有上機課上教師與學生在操作上的互動,學生與計算機的人機互動。指引學生上健康網路,過健康生活。網路是一把雙刃劍,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可能會抵擋不住各種網路誘惑登入非法網站,沉迷於網路遊戲,作為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工作者要充分發揮指引功能,對不良資訊進行刪除,遮蔽,禁止登入,指導學生登入對學生身心健康有益的健康網站,保護高中生在學習資訊科技的過程中不受網路汙染,身心不受傷害。發揮資訊科技第二課堂吸引力,第二課堂在現代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究其原因,第二課堂擺脫了傳統課堂死板教條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由發揮,更能顯示出學生的特點,作為課堂的延伸,將教學內容與道德教育相融合,減國小生的學習壓力。

3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強調要改變傳統的被動學習,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去探究,如此一來,課堂效率提高了,創造性思維開發出來了,獲得知識的過程也變得更加有趣了。創新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創新是一個名族不斷髮展的動力,在資訊科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創新,發展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做到與眾不同,培養學生資訊素養。在計算機教學中,由於每一節課的內容都是一些操作問題,可以將用相關知識製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從而匯出新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要改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喚起學生的參與慾望,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資訊科技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每個學生敢於提問,敢於發表,從而最大限度地啟用學生潛在的探究慾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達到教學目的。

綜合上文所述,對於高中資訊科技的教學教學工作來說,要想把它開展好,首先就要贏在對它的重視程度以及對待態度上,態度決定一切,其次要積極響應新課標中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在如今這個講求創新的時代,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也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把握好了這些方面,資訊科技教學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運用

摘要: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愈加離不開電子媒體。作為新時代建設的接班人,對學生們的資訊科技教學也就必不可少。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手段,將其引入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將會更大地促進學生們對電子資訊科技的學習與掌握。在本文中,我主要就高中資訊科技的教學現狀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作用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一些改變固有教學模式,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措施。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探討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在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中也是比較受重視的一部分,但在教學時仍存有一些問題。

一、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問題

(一)學生對資訊科技教學比較輕視。雖然電子資訊科技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但是仍有很多學生在思想上對這門課程並沒有真正重視起來,他們往往覺得利用電子裝置學會打字、發郵件等已經足夠了。還有一部分學生的計算機運用基礎比較薄弱,所以他們認為自己學不懂,聽不懂。由此學生們在思想上就並未認識資訊科技這門課程真正的教學意義所在。(二)老師教學沒有明確的目的。資訊科技教學應是為了讓學生們掌握資訊科技裝置的操作。而有一部分老師卻並沒有充分定位這一目標,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疏於對學生的管理。在課堂教學時雖然老師將教學內容很仔細很認真的講了,但並沒有與學生形成積極地互動,學生聽沒聽、學會沒學會,這些課堂反饋的資訊情況老師根本沒有辦法掌握。

二、小組合作學習對於高中資訊科技學習的作用

(一)提高課堂上課效率。在組成小組進行資訊科技學習時,老師就可以在講完教學內容之後讓學生們通過討論研究完成有關內容的作業。讓學生們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互動中來,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促進水平較低的同學進步。對於電子媒體,同學們會因接觸的程度不同而導致基礎程度水平不同。將學生們進行分組,通過組內的小範圍互相的技術指導將更有利於促進相對掌握情況較好的同學對水平較低的同學進行更直接的輔導和幫助。促進集體資訊科技操作水平的提高。

三、促進小組進行資訊科技學習的措施

(一)分層教學,進行鍼對性教學。雖然學生們在國中時已經接觸過Word、Office等資訊辦公軟體,但是對於高一學生來說,有的人對此掌握的相對較好,而有的人並沒有多麼深刻的記憶。在此情況下,老師可以先佈置一下PPT製作任務,看一看哪些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術較好,哪一些學生的基礎比較差,然後將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同學一起混合進行分組,為了便於交流和管理一般視教學班人數將4~6人分為一組。分好組後,老師先就課本內容針對學生比較薄弱的內容進行講解,然後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完成作業。通過互相協作,提高學生們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學習意識。(二)明確教學目標,易、中、難梯度教學。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起到重要引導作用,在進行小組模式教學過程時,老師應該循序漸進。比如說在教學統計篩選時,老師應該先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己所要統計專案的資料調查。然後製成表格進行資料彙總。這一部分相對比較簡單,但是耗時會比較長。接著,老師就學生統計的資料,給他們一定的條件要求讓他們進行篩選。一步步練習,由簡入難,讓學生們在感覺自己學會了基礎上,有更大的積極性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三)採取小組獎勵制,以競賽的方式提高參與小組學習的積極性。計算機教學並不能僅僅只是通過老師的講說進行學習,作業練習對於學習資訊科技更是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的作用。在完成作業時,老師可以採用比賽積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利用計算機進行求和、函式計算等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說略微有些難以掌握,針對這一部分內容,老師可以將電子版的成績單發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做出這一學期的學生成績綜合彙總,即計算出個人的總成績、平均成績以及班級排名、年級排名等,然後再利用計算機繪出個人成績的變化曲線圖以及年級總體的成績發展趨勢圖。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這些內容後,老師可以對各個小組的完成良好情況以及完成作業的速度進行評分。給用時最少、完成狀況最好的小組打10分,接著9分,以此類推。最後在期末時統計一下哪一小組的總成績最低,就讓他們給最高分的小組買顆糖。通過比賽競爭激發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四)重在鼓勵,老師應該有意識地注重於教學中心的傾斜。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小組學習相對較弱的學生們,老師應該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大的重視輔導力度,提高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然後促進他們對更多資訊知識的學習。科技發展時代潮流下,提高和促進學生資訊科技水平亦是當今時代教學下不斷追求的目標。所以,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學生自己都要對社會的發展有明確的認知,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適應時代的飛速進步。

作者:李銀霞 單位:鎮江市丹徒高階中學

參考文獻:

[1]吳濤.網路環境下合作學習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中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範大學,2015.

[2]曹世火.小組合作學習與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5):64-67.

[3]高燕紅.小組學習模式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亞太教育,2016,(13):74.

五篇: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多元評價分析

多元評價區別於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多元評價主要包括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的多元性。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限制,倡導培養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個人素養和情感態度等幾方面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資訊人才,並注重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大層面進行教學探究。而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2]。所以,結合新課程理念要求,高中資訊科技核心素養應包括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和資訊社會責任四方面。本文就從以下幾方面深入探究如何運用多元評價提升高中學生的資訊科技核心素養,使人才能夠更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滿足科學技術發展需求,推動人的多元智慧發展。

一、確立多元評價目標,創設合作探究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

當前,資訊科技已經應用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社會也在朝著資訊化、智慧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對於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而言,其與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有緊密聯絡。如何藉助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高質量需求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資訊意識是指個體對資訊的敏感度和對資訊價值的判斷力。資訊意識的培養成為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而藉助對教學目標的多元評價,便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資訊科技知識和社會發展形勢,從而樹立良好的資訊意識。比如,在“資訊及其特徵”的教學中,筆者首先以導學方式匯入“劉翔的一些新聞報道”情境,引導學生多角度深入教學情境,多元化蒐集、分析、評價資訊。藉助小組合作制討論交流資訊的看法,並通過網路蒐集有關資訊資源,擴大資訊架構,組成詳細的個人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用表格、例項等有效資訊證明自己的觀點。其次瞭解資訊傳播的過程,閱讀關於資訊特徵的例項,培養學生能夠借鑑他人觀點和經驗的能力及遷移能力。教學中進行合理分組,每個小組學習目標明確,在教學中可以嘗試以小組合作制和任務驅動制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尋求恰當方式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傳播資訊,並學會對資訊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期分析,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有效參考。在合作探究中,多元主體對資訊可能產生多元化的看法和處理方式,通過合作主體之間共享資訊,實現資訊最大值,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意識。

二、巧用多元評價方式,結合實踐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不同,在實踐技術能力要求上相對較高。運用電腦科學領域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出的計算思維是資訊科技核心素養的必備品質。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就必須通過實踐訓練,藉助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創設計算情境,使學生通過處理資訊,建立資訊結構模型,並通過分析、判斷和各種資源設計多元化的問題解決方案,最終實現學生計算思維的發散性。比如,在高中資訊科技粵教版必修一“程式設計解決問題”的教學中,藉助高一數學中QB解決數學問題的情境,學生對計算機程式設計的實際應用有了一定的瞭解。在課前通過故事匯入激發學生的資訊意識和計算思維,引導學生掌握程式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程式設計學習和操作中的情感態度、價值感和綜合表現等,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等以作品為平臺進行多主體的相互評價。相互評價實踐練習中的個性化表現,並評選出表現最優的學生,激勵學生間交流心得體會,藉助自主評價總結反饋個人計算思維的具體認知。在多元評價方式的選擇上,應遵循個體差異,倡導團隊合作評價、自我認識、他人評價、綜合評價等。以多元化的實踐訓練,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多學、多練、多思、多評,總結反饋。

三、細化多元評價內容,藉助資訊資源工具教學,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

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藉助資訊資源工具進行教學,有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資訊閱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教學評價也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對知識型課程、技能型課程及創新作品型課程的評價。在教學中,學生逐漸學會資訊資源工具的運用,學生收集資訊、分析資訊、處理資訊和傳播資訊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不論是知識性、技能性,還是創新實踐性的資訊知識技能都能夠得到發展。最終提升資訊素養,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3]。比如,對於“知識型資訊科技”的教學,通過教師對知識概念的講解,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基本資訊概念,獲取基礎知識。但在評價內容的選擇上不應只注重學習成績和知識結構的體現,對於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表現也應進行綜合評價。例如,有的學生對統一知識點的思維認知不同,實踐應用效果也不同,在評價中教師應遵循個體差異,注重學生心理上的感受,懂得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只是看成績定品質,應更注重學生個人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技能型創新實踐型課程的教學評價中,教師更應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識、自主創新意識、實踐總結能力等資訊處理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應將評價內容多元化,以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

四、重視多元評價效果,立足資訊科技實踐發展,樹立社會責任

在當下的資訊時代,特別是時下流行的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資訊源。資訊的傳播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而資訊傳播的廣泛性也造成資訊的安全性、私密性和真實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各類資訊難以有效辨別,成為“接受資訊容易,分辨資訊難”的時代。正因如此,人的社會責任感容易受到各界不良資訊的動搖。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階段,培養學生正確分辨資訊的能力,合理評價資訊的能力成為教學重點。這正需要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效果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樹立進行有效督導。多元評價既包括課堂評價,也包括總結性的評價。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及時整理評價結果,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思想動態進行鍼對性評價。例如,學生掌握知識點和操作技能後獨立自主應用資訊軟體完成創新作品,評價中教師不僅要充分肯定其作品涉及的知識點和應用技能表現出的創新性,還要對其作品的社會性及人文性做出一個評價與指導,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思維品質。在面對龐大的資訊量時,能夠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場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多元評價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能夠使課程教學適應新課程理念要求,適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適應個人全面發展的需求。通過多元評價的應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能夠在多元評價的導向下幫助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激發其資訊意識,提升其資訊科技能力,發展資訊素養。所以,多元評價有助於實現新課程理念倡導的人才全面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有利於激勵學生向多元智慧方向發展,保證人才發展的全面性和健康性。

參考文獻:

[1]黃勇.多元評價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12):101-102.

[2]彭勇.多元評價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2012.

[3]趙秋萍.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多元智力評價研究[D].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

第六篇:類比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作用

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許多專業術語。這些專業術語較為抽象,教師若直接進行講解,學生會一時難以理解透徹。教師巧妙地藉助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者現象進行類比,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有助於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突破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類比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巧設類比情境,啟發思維、點燃熱情教學實踐表明,適宜的學習情境有助於讓課堂煥發活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在高中資訊科技中運用類比法,教師應巧設類比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如在教學“VB程式設計”時,筆者提出:“如何導演好一場演出?”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要想導演好一場演出,不僅要選擇合適的演員,裝扮好角色,還要編寫好的劇本,最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演出。2.巧用類比遷移,突破重點、化解難點高中資訊科技課本的每個章節都有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效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點、化解學習難點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高中資訊科技的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若教師直接進行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時,教師可以巧妙地藉助類比遷移,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積累,或學生熟悉、感興趣的類比事件,遷移到新知識的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化解難點,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增強學生知識遷移和運用的能力。如在教學“網路TCP/IP協議”時,為了深化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筆者以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交通規則作為類比遷移點,舉例說:“在我國大陸,當車輛行駛時,需要遵循右側通行的規則,而在中國香港,則需要遵循左側通行的規則。這些交通規則就是車輛通行必須遵循的“協議”。只有所有車輛遵循一定的“協議”,交通才能暢通無阻。網路執行亦是如此,在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只有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約定,才能確保網路的順暢和穩定。”

二、類比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巧妙運用類比法,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反之,則不利於學生理解知識,降低教學效率。因此,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謹記以下注意事項:第一、類比物件既要簡單明瞭,又要恰當貼切。類比的主要目的是將複雜內容簡單化、抽象內容具體化、枯燥內容生動化,所以類比的.物件必須簡單明瞭、清楚明確、恰當貼切,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這就要求教師既要講究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又要把握教學方法的科學性,以增強課堂感染力,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第二、類比事物只有以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事物為主,才能有效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運用類比教學法時,教師列舉的類比事物應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為主,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探究動機和參與熱情,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善於從生活挖掘知識、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類比法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而非教學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講解知識點時,教師應儘量講解透徹。若學生仍無法深入理解,教師再巧借類比法,啟發學生思考、認知與自主構建,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最後,教師類比的物件和事件要與類比的原知識點具有某種相似點或共通處。若它們無共通之處,教師不可隨意類比,以免混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類比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巧設類比情境,啟發學生思維;巧用類比遷移,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化解難點,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七篇: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幾點建議

摘要:21世紀是資訊化時代,資訊科技課程在教學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愈來愈突出,作為一名高中資訊科技老師,將在本文就如何開展資訊科技教學提出幾點個人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高中教學;資訊科技;資訊科技教學;教學建議

當前我國積極提倡素質教育,並致力於新課程改革。對於高中資訊科技這門課程來講,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作為一名高中資訊科技老師,應重視課堂構建,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一、重視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開展資訊科技教學時,重視並發展學生主體作用是實施教學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積極推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資訊科技教學亦是如此,作為一名高中資訊科技老師,應關注學生並培養學生能力的發展。以粵教版高中必修課程《資訊科技基礎》為例,筆者在開展教學時,會將當前和資訊科技應用與發展息息相關的流行話題、熱點話題與同學們共享,以此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以及感悟領會,在進行“資訊保安”教學時,筆者跟同學們聊起當前發生頻率較高的“詐騙案”,以此為契機,讓同學們認識到資訊保安的重要性,在做好資訊保密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強化資訊辨識能力。這種重視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促進師生之間形成良好互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老師注重自身主導作用的發揮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還需要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有效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資訊科技教學體系中,老師發揮著關鍵的策略作用。作為一名高中資訊科技老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採用想盡一切有效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知識。以粵教版選修5《人工智慧初步》為例,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並瞭解什麼是人工智慧,老師不僅要扮演“程式設計師”的角色,還需要做好“工程師”工作,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讓同學們認識語音識別功能,並掌握語音控制電腦的方法,學會編輯文件、啟動和應用軟體的相關操作,針對課程目標,結合教學內容,筆者讓同學在機房嘗試了電腦“手寫”以及和機器人聊天等操作,讓同學們對人工智慧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

三、注重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進行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時,老師應重視並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提高創新能力,鼓勵並引導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及時發現問題的同時,能夠找到合理的方法有效解決。作為高中資訊科技老師,需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實踐操作特徵,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促進其發散思維,具有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粵教版必修《資訊科技基礎》第三章第一節“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中涉及了“如何製作電子板報”這一知識點,在開展該教學活動時,比如採用了問題匯入法,即如何利用“Word”製作電子板報。之後向同學們展示製作精良的電子板報作品,激發他們學習製作板報的興趣。接下來則對電子板報的整個製作流程進行梳理與分析;而後從下述四個方面入手明確具體操作要點:一是版面設計;二是藝術字的插入與應用;三是文字框的插入與應用;四是圖片的插入與應用;在講解完操作要領之後,要求同學們通過小組協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設計並製作電子板報;在最後,讓同學們將做好的板報進行展示以及評價,進一步完善海報作品。這種重視實踐操作且強調協同操作的教學策略,不僅有利於培養並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強化實踐操作意識,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意識。

四、著手實踐操作,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力提升是資訊科技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形成教學策略的終極任務。沒有一種能力是獨立存在的,在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以能力為目標就是要結合實際生活寓能力培養於操作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中。粵教版選修2《多媒體技術應用》第四章“圖形影象的採集與加工”中有一節專門關於“圖形影象的加工”的講解,筆者在進行該節內容教學時,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個包含多種影象的畫面,然後向同學們丟擲一個問題:“要把這個畫面中的圓形圖案刪除,同學們想想應該如何操作呢?”同學們頓時展開集中討論和深入分析,並最終給出了4種刪除方法:第一種,採用清除影象的方法進行清除;第二種,通過橡皮擦進行清除;第三種,通過放大的橡皮擦進行清除;第四種,選中圓形圖案並點選刪除。在提供的四種刪除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更便捷實用呢?讓同學們針對以上方法分別展開驗證,最後同學們一致表示第四種方法較為便捷實用。這種通過實踐操作進行驗證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開展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活動時,作為授課老師,不僅要充分發揮個人主導作用,還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協作分析,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老師的合理引導與有效組織,在小組合作中形成個人技能,切實提高新技術的綜合應用水平。

第八篇:問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的運用

一、問題的形成

在問題設計上,應該具備現實性、典型性、開放性。資訊科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和資訊是非常多的,如影象數字化加工、文字資訊加工、統計圖表、視音訊編輯、程式設計、資訊整合等。教師如果採用傳統的演示或者講授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一步步去講授,不僅時間有限,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教學目標。為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從問題的現實性、典型性和開放性三方面考慮,設計好問題。①問題的現實性,就是指教師設定的問題,應該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結合,是現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真實性問題,這樣學生才會覺得問題情境親切和非常可信;②問題的典型性,是指教師設定的問題應該具有典型代表意義,能代表這一節課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包含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點;③問題的開放性,就是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解決一個問題。如在講述“圖片資訊的加工”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學重點應該是“一般獲取資訊的方法”。在問題設定上,應體現問題的現實性和開放性。現實性是教師在問題設定上,應關注解決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真實性問題。只有問題具有真實性,學生才會有可信和親切的感覺。開放性就是學生能從不同角度去對一個問題展開分析,並提出對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為學生營造自主思考的空間。如可以設定這樣的問題:“週末假如你和同學一起去郊遊,為了郊遊的順利進行,需要準備哪些資訊工具,獲取哪些資訊。”這個問題具有現實性,令學生感覺親切。學生在解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回答必需準備的資訊工具包括報紙、網路、121電話查詢、電視等,獲取的資訊包括地鐵、自行車、計程車、公交等交通訊息以及附近就餐或者自帶食物等方面資訊。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獲取資訊的方法,有效達到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問題的呈現

問題的呈現,需要教師在問題情境創設上注重靈活性、新穎性、雙向性。教師可以通過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或者網頁,把學習問題呈現給學生。在問題呈現的時候,可以選擇採用文字材料、視訊材料、音訊材料、圖表中一種媒體或者是組合使用媒體,進行組織和加工。換句話來說,就是用什麼工具,先呈現什麼問題,後呈現什麼問題,呈現問題重點應該放置在什麼地方,對學生有什麼興趣和吸引力等。在問題呈現的方式上,以教師描述的方式,還是學生講述的方式,或者網頁及其他多媒體技術的方式。在呈現問題的內容上,應該是故事性或者敘事性,要富有情節性且不宜繁瑣、有所重點且不過度去誇張。在呈現學習問題的邏輯上,應考慮到矛盾性,從而達到活躍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的目的。如在教學“網路資訊檢索”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知道網路資訊檢索所需要的方法,掌握運用搜索引擎去掌握網路資訊的具體策略,並根據問題的型別去選擇獲取資訊的方法。教師可以選“比較我國不同地區春節習俗”為主題,在問題呈現方式上選擇多樣化。如根據學生的興趣,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先展示學生所在家鄉地區春節風俗視訊和資料,以及其他地區如東北、南方、西北地區春節風俗視訊和資料。然後讓學生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通過矛盾差異比較,豐富學生知識面,活躍了思維。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比較自己家鄉與其他地區的春節文化差異,訓練學生採用搜尋引擎的方法尋找本地和外地的春節文化風俗,通過蒐集資料的方式呈現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搜索工具、蒐集網路資訊、學會提煉關鍵詞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形成運用搜索工作提取與問題有關資訊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在問題呈現的層次上,可以突出重點難點的方式去呈現,如根據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讓學生思索檢索網路資訊的方法有哪些?應該檢索什麼資訊?這樣,由難到易的層次,有助於學生把握這一節課內容的重點與難點。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時機

為了有效創設問題情境,應該善於把握問題情境創設的機遇,這樣才能營造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為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理念,把握教學時機,去設定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設定上,應該善於捕捉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且巧妙地設定疑難問題,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去探討問題。教師在把握創設時機上,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去設計問題情境。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善於針對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出現的不同表現情況去營造問題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設定情景:可以在學生學習興趣盎然的時候,也可以在學生學習注意力減弱的時候。如當學生學習注意力減弱的時候,可以採取誘導式的方式營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如在學生學習思路受到堵塞的時候,可以創設啟發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問題答案,達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目的。如在教學“網路資訊檢索”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應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來創設問題情境。在學生注意力受減弱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提問:“如果父母讓你們參考其他人舉辦生日宴會的方式,為你們舉辦生日宴會,你們將如何用網路去檢索這一方面的資訊?”這種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自然令學生感興趣,從而集中了注意力,激發了探究問題的興趣。如當學生不知道如何運用網路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的時候,教師可以如此創設問題情境:“你檢索的資訊,關鍵詞在哪兒?”這樣,學生就會受到了啟發,自覺去思考並尋找出關鍵詞。這樣,通過設定不同的問題,有助於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分討論問題

教師在呈現問題之後,應引導學生對問題發表各自的見解和看法,充分地討論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需要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延遲自己對問題的評判和分析,鼓勵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與見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問題的看法,除了部分表現優秀的學生能給出比較滿意的答案外,還會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答案比較淺顯。學生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問題的表面現象。第二種情況是答案比較偏頗。就是學生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看法上沒有任何邏輯性可言。但無論何種見解和看法,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髮表獨特且合乎邏輯的看法與見解;無論學生持什麼觀點,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不受任何約束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催生獨特的見解,培養創新精神。如在教學“網路資訊檢索”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路,探索採用什麼方式組織去郊遊。學生經過思考,有些說可以在微信上發動網友或者同學一起去;有些說可以在網路論壇上釋出帖子組織朋友一起去;有些學生建議說可以在QQ上建群組織朋友一起去……通過討論的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言論和見解,激發了創新思維。

總而言之,在高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培養創新思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非常值得中學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