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裝置管理中集中與分散有機結合論文

才智咖 人氣:5.72K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企業裝置管理中集中與分散有機結合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企業裝置管理中集中與分散有機結合論文

摘要

企業管理最主要的是對人、財、物的管理,而企業裝置管理是對物管理中最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多年在生產一線企業中的實踐,疏理和思考企業裝置管理模式,主要是通過不同企業在裝置管理上差異進行分析、比較,探討企業裝置管理中如何進行集中與分散管理。

關鍵詞

裝置;管理;模式;思考;

1、各種裝置管理模式的主要應用特點

企業裝置管理模式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集中管理模式,二是分散管理模式,三是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模式。

早期國有企業,特別是國內企業大部分採用的是集中管理模式,而日系企業、臺資企業主要是以分散管理模式為主。

1.1集中模式

此種模式下,企業的裝置管理主要採用以集中管理方式為主,分散管理為輔的方式,特點是每個企業都有專職、獨立運作的裝置管理部門,統籌幷包攬企業裝置管理方方面面,除了裝置日常點檢、例行保養、小修分散在裝置使用部門外,裝置管理部門主導或參與裝置從需求、規劃設計及選型、採購、安裝除錯、驗收、執行使用到改造(或大修)、報廢更新等的全過程的監控。

這種管理模式,使裝置管理過於集中,手段略顯單一,無法調動起企業全員和裝置管理、使用等參與部門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先進企業裝置管理理念有較大的差距。

1.2分散模式

這種模式下,企業沒有綜合的裝置管理部門,裝置匯入前、匯入後對裝置的管理均分散於各職能部門。

在裝置匯入前、匯入作業流程中無法體現,特別在裝置匯入後對裝置的管理顯得過於分散,不能將裝置的綜合管理職能全部寄託於分散使用裝置的各個部門,甚至於個人。

1.3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模式

隨著不同所有制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大量出現,帶來了多種多樣企業裝置管理理論、管理模式,形成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為滲透的格局,也湧現了各有千秋的企業裝置管理模式,總體趨勢表現為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只不過在具體的管理模式設計上,對二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這從企業裝置管理組織架構上可反映出。

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應是企業裝置管理模式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值得裝置管理參與者與實踐者不斷探索的。

2、企業組織架構與企業裝置管理模式

企業裝置管理模式取決於企業管理組織架構,強有力的企業管理組織架構可保證企業在裝置管理上低投入、低營運成本地運轉。

圖1為企業裝置管理上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多角關係圖”。其中裝置管理部門是核心,起著裝置集中管理及統籌作用,串起裝置集中與分散管理的各個鏈節;“各角”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任何“一角”過度集中或過度分散均不利於企業對裝置的有效管控,任何“一角”缺失或職責不到位、職能不清,或越權越位,均會導致企業裝置管理上問題頻出,這就體現了既有集中又有分散,集中中有分散、分散中又有集中的理念。

3、分散管理缺點與集中管理優點分析

3.1裝置分散管理的缺點

3.1.1沒有全域性觀,從裝置需求

包括維護維修備品備件上,主要考慮本部門需求,各自為政。

各單位(各部門)為了確保生產任務的完成,在購置裝置(含工、量器具、維修備品備件)中,都存在著“大而全、小而細”的思想,各單位的裝置存在重複購置現象,維修備品備件庫存量大,佔用資金多,直接導致裝置使用與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3.1.2裝置管理水平低,浪費現象嚴重

由於裝置使用分散於各部門、各生產單位甚至個人,裝置管理上缺乏集中統籌,造成裝置、維修用備品備件的種類、型號、品牌眾多,集中度不高、專業性不強使裝置的使用、管理、維修和保養出現“各幹各,各說各”的現象,容易失控。

3.1.3裝置使用不均衡,利用率低下

特別是通用裝置(含工、量器具)分散管理,造成部門之間通用裝置使用不均衡,也無法調劑使用,一方面有的單位或部門出現不夠用,裝置超負荷運轉,保養不及時;另一方面出現裝置閒置“無人管”、“無人知”,因為分散管理無法統籌,當管控不到位時,造成一些裝置利用率低或長期閒置。

3.1.4標準化、通用化無法得到貫徹執行

裝置管理和使用上的新技術、新工法無法得到及時推廣應用。集中管理後,有專人、專門、專業負責此類工作的審定、推廣、宣傳與應用,優勢顯而易見。

3.1.5裝置使用壽命大大降低,出現提早報廢現象

裝置只有使用,沒有集中獨立的監管,對裝置的處置上隨意性大,特別在制度設定不合理的情況下尤其明顯,以部門意志、甚至個人意志隨意處置裝置。

3.2裝置集中管理的優點

3.2.1提高了裝置管理專業化水平

可以實現對企業裝置分類、分級管理。

3.2.2提高裝置利用率,降低企業各類裝置資金投入

裝置集中管理,可實現裝置統一調配,避免出現兩種極端,裝置閒置與過度使用。

3.2.3降低修理費用,提高裝置執行效率

裝置作為公司重要資產,集中管理後,嚴格執行企業裝置維修保養標準、維修保養制度,實施裝置“分類分級”維護保養措施,有計劃、有步驟進行檢修、日常保養、大修,既有實施部門,又有監督檢查部門,使裝置維護保養到位,保證了裝置的完好率,延長裝置使用壽命,極大提高了裝置管理執行水平。

3.2.4控制裝置總量需求,實現運營效益最大化

裝置集中管理後,不僅可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對裝置的汰舊更新報廢有章可循,對裝置的更新或改造不再隨意。做到了有需求、有規劃、有統籌、有監督,存量資產的數量與質量得以保證,實現了資本運營效益的最大化。

3.2.5便於在裝置管理上標準化推廣及應用

一方面使裝置管理工作標準得到統一,另一方面產品標準化得到推廣與應用。

集中統一管理後,可以營造管理標準化、手段專業化、流程規範化,同時在裝置規劃匯入、設計初級階段有效融合並提高產品標準化、通用化、模組化,“三化”推廣應用實施,給裝置使用環節的維護維修帶來極大的便利及優勢;

3.2.6便於建立較為集中裝置技術檔案及裝置臺帳制度

充分利用現代資訊化管理工具,使裝置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一套全面、完整備品備件資料庫的建立變成可能,同時也會給供應鏈作業環節帶來便利,降低採購成本,等等。

3.2.7集中管理後便於將個人技術與經驗轉化企業無形資產

隨著專業化、標準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裝置管理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培養了隊伍,同時也使得員工技術和經驗轉化為企業技術和經驗得以積累與沉澱,並保留和傳承,不會因為人員的流失而消失,而這一點只有在裝置及裝置參與人員集中管理才能得以實現。

3.2.8集中管理後考核、監督機制更為優化

分散在各部門裝置管理與參與人員接受雙重的管理,除了日常接受所在部門的`管理與考核外,業務上還受裝置管理部門的指導、考評、監督。

3.2.9形成裝置管理“多角”體制

真正做到裝置管理部門、裝置規劃(設計)部門、匯入部門、裝置使用部門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促進、互為監督的機制。

3.3集中與分散管理有機結合是做好企業裝置管理的重點

標準化、通用化、規範化是企業生產管理法寶,需要持之以恆加以推廣和應用,裝置集中管理,是大部分企業加強裝置管理的必然選擇,隨著生產不斷擴大、企業規模的壯大,裝置集中管理在專業化管理、資源共享、優化配置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加強裝置管理上產品品牌、產品規格(包括維護、保養所需的備品備件)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特別在裝置改造、維修、報廢、更新等各環節能有序推進,有章可循,最主要是能得到更好的管控。

裝置集中管理的弊端可能導致執行效率低下,只要設定明確裝置分類分級管理機制,明晰職、責、權,可化解因集中管理後的劣勢。

4、裝置管理如何做到集中與分散有機結合

企業降本增效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通過轉變企業管理模式,挖掘企業管理潛能,達到節流的目的。

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中,依管、用分離原則為主導,解決好管理單位與使用單位,管理者與使用者之間有效的融合,才能體現集中與分散管理相結合的思想,不能既是使用者又是充當管理者角色。

(1)設立裝置綜合管理部門,掌控好裝置從需求、規劃設計及選型、匯入、執行使用、維護保養、維修(大修或改造),報廢各環節全過程管理,包括參與者全員管理,這就是集中管理的具體體現。

諸如將企業裝置管理中每個環節進行適當集中與分散的再分配,在分散管理中某些管理環節適度加強集中管理,把握集中與分散兩者之間的尺度,依管理權與使用權分離為原則,結合TnPM理念,企業裝置管理上引進、消化、吸收的路會走的更遠、更有特色。

(2)做到裝置需求、使用、報廢統一監督與管控,將分散使用的裝置進行集中歸口“需、用、修”管理,發揮裝置專業化、標準化管理的優勢。

(3)將裝置需求與規劃、大修(包括改造)、報廢、淘汰、更新環節應該集中在裝置管理統籌部門,日常點檢,例行維護保養分散在使用部門。

5、結語

企業裝置管理在每個環節中都應該做到集中與分散管理相平衡,通過裝置各項管理指標與使用指標的設定加以考核評估,在不斷實踐與創新中,提高裝置管理者、使用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也要促使他們提高裝置管理的能力,使得企業裝置管理富有成效,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裝置管理新思維新模式》.李葆文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9.

[2]《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裝置管理優化研究》.趙晨光.吉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