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資訊工作經濟性的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3W

【內容提要】企業的資訊規定性出發,提出了藉以分析企業資訊經濟性的“資訊向量”的概念。進而討論了企業的資訊規模經濟性、資訊範圍經濟性、資訊速度經濟性和資訊網路互聯的經濟性。

現代企業資訊工作經濟性的分析論文

【摘要題】圖書情報工作論壇

對現代企業來說,有效的資訊運用無疑是在激烈變動的環境中取勝的重要方面。基於全球資訊網路互聯的實踐與推動力量,未來的資訊競爭將以資訊可轉換計量、可升級,具有資訊創新能力為主流,這就對每一個企業的資訊工作提出了極高要求。

1.“資訊向量”

企業資訊工作應當與其效用保持一致。當代,企業獲取各種資訊己十分方便,但所得資訊並不一定符合企業的需求[1]。為表述和衡量企業資訊的效用,引入“資訊向量”概念來反映這樣一種思想:企業所得和擁有的資訊必須符合其對資訊作用方向的要求,即與企業效益目標保持一致,並達到一定的數量要求;企業對資訊作用方向和數量的要求與企業實際得到的資訊之間存在差異,可以看作是一個“資訊向量”(圖1)。

附圖

圖1 資訊向量

如圖1,OA表示企業為實現其效益目標所要求的資訊作用方向和數量,OB為企業實際得到資訊的作用方向和數量,OA需要從OB中經過企業的資訊處理、加工、提煉而得到,角度α的大小取決於企業所得資訊的作用方向和數量與企業要求之間的差距。需要說明的是:

(1)企業的效益目標主要體現為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由複雜因素所決定的。

(2)資訊作用方向體現在企業活動中是資訊對實現效益目標的嚮導功能與導向作用,企業與資訊相關的組織設定、制度建設、發展規劃、資本投入、操作步驟等均與此相關,並且必須符合企業的效益目標。

(3)資訊功效的發揮,有一個量的要求(即有足夠的資訊長度),以實現企業內部的資訊協同效應和組合、增值效應[2]。

在企業的實際資訊工作中,應當切實把握好資訊的作用方向和數量問題,並應該對所得資訊進行鑑別,只把那些符合企業需求的資訊納入企業資訊系統。

2.資訊規模經濟性

資訊規模經濟性是指恰當的企業資訊工作可以幫助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保證效率與效益的提高,從而實現企業資訊工作的價值。由於生產要素客觀存在的不可分性和生產經營在組織、流程與技術上的要求,成本節約與效益提高要達到一定生產規模才能得到體現。在規模經濟性的層面上,企業的資訊作用方向應該是向決策層提供確定最佳投資規模、生產規模、組織規模等所需要的準確資訊。與這一方向相對應,資訊的數量由是否充分佔有關於企業經營規模的狀態、結構、過程與趨勢的資訊來裁定。從規模經濟性的角度出發,每一個企業的資訊工作都要同時考慮上述兩個方面的要求,依據“資訊向量”來識別、判斷、監督和改善企業的規模經濟性。

經濟學理論指出,各種經濟活動的可變成本會擠壓不變成本,使邊際成本持續上升,依靠大的生產經營規模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益也就受到限制。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得通過資訊利用促進經濟規模與效率的同步增長成為可能。運用先進的資訊科技,在把握好資訊向量的基礎上,現代企業能夠根據企業狀況和進一步發展的要求在日益複雜的組織內部促進資訊流動,使各種資訊通過不同的渠道,傳向適當的人員和部門;然後建造更好的資訊傳遞渠道,保證各種有價值的思想、經驗、技術等在公司全部被揭示、分析、掌握和運用,將個人資訊提升為組織資訊;進而重新設計工作程式和溝通程式,改進企業內部的協作、業務流程和客戶關係管理[3],這就為企業規模與效率實現同步化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

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建立的網路平臺已成為普遍採用的工具,與資訊向量分析相結合,它可以幫助企業收集、處理來自於外部及內部的巨量資訊,並做出及時的反饋,從而提升工作效率,產生新的企業競爭價值。企業資訊網路還能完善企業內部資料庫及客戶管理系統,幫助企業始終與目標客戶保持緊密的聯絡,提供企業更具競爭力的資源。同時,這種資訊管理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員工方便地共享資訊及分辨和處理不斷湧來的資訊,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以獲得或提升個人的競爭優勢,企業整體的競爭力也從中得以提高。這樣,企業資訊網路就通過資訊傳遞與共享把生產要素市場、企業、客戶與產品市場結合在一起,使資源配置效率大為提高,企業生產與市場銷售的結合變得緊密,公司活動的空間限制得以突破,生產與銷售的規模和效率能夠實現同步增長[4],企業資訊工作的規模經濟性也得以實現。

3.資訊範圍經濟性

在資訊範圍經濟性的層面上,企業的資訊作用方向應確立為向決策層提供達到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益目標的多樣化經營範圍的資訊。與這種方向相對應,資訊的數量由是否充分佔有和掌握有關企業經營範圍的狀態、結構、歷史與過程的資訊來裁定。

現代資訊網路使企業能夠以較低成本實現資訊多樣性與多源性,它比單一內容和來源的資訊更能夠消除片面性和不確定性,使多種資訊在更大範圍的交流中得到互補、協同和實現增值,取得資訊互動使用的效果。更為重要的是,當企業不同業務中的資訊活動有相同投入,不同資訊流分佈和資訊調配手段又是共同發生時,企業的資訊範圍經濟性將得到充分體現。這種情況下的企業資訊活動中,多個資訊專案組合由一個企業進行時的總成本要小於分別由不同企業經營時的成本之合。另外,新興的共同資訊協議、網路資訊資源共享、公司間的多種資訊合作等,不僅使企業內部,而且使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資訊成本和風險下降,收益率增加。在資訊向量指引下,做好資訊範圍經濟性的分析,資訊在企業多樣化經營和廣泛合作中就能起到有效的導向、調節和控制作用,使原來未能充分利用的“資訊資源剩餘”(包括經驗、技術、商譽和商標、市場資訊、管理技能等資訊資源)得到共享和充分利用並大幅度地節約資訊成本。

資訊範圍經濟性與資訊規模經濟性密不可分。一方面,企業的資訊範圍擴充套件會在內容與形式上使資訊規模經濟性得到新的提升,尤其是在主營業務有關的方面大大地擴充企業的資訊規模經濟性。另一方面,企業資訊規模的擴大,又可為企業的資訊範圍帶來新的成本節約空間和效益提高空間,促進資訊經濟性的實現,為企業的資訊範圍擴充套件提供新的條件與機會。在這兒,資訊作用的方向與數量以及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是不可忽略的,即應當同時達到共用資訊的正確導向性和資訊在不同業務的相關產業鏈條上的足夠數量,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範圍經濟時,在企業所經營的不同業務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性,保證產生1+1>2的.協同效果。因此,實行多樣化經營的企業必須具體分析其技術組織、管理協調、市場規模等多方面因素,藉助與規模經濟性相對應的“資訊向量”來識別、判斷、鑑別範圍經濟性實現的可能與條件。

4.資訊速度經濟性

與速度經濟性相對的資訊向量概念反 映和檢驗企業各種經濟變數隨時間變化的節奏。在速度經濟性的層面上,企業的資訊作用方向應確立為向決策層提供確定最佳執行速度的資訊,資訊的數量取決於是否充分佔有和掌握關於不同部門、不同業務、不同經濟變數的速度狀態、速度形成過程、速度變化趨勢等方面的資訊,這種資訊要隨時反映各種流量指標隨時間變化而發生的變化。同時,資訊速度經濟性的實現不僅需要速度的快捷,還需要各分項速度的良好銜接與配合,以保證企業在快速變化的經營環境中達到整體協調和效率提高,這也是企業資訊工作必須考慮到的。

對現代企業來說,速度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其中,資訊和資訊科技的運用又具有決定性作用。在生產活動中,資訊和資訊科技是主要調控手段,運用與資訊速度相對應的資訊向量,調節生產過程中的物流、能量流、資金流和人力資源等按一定程式、路線、任務以一定速度執行,並藉助於及時的資訊反饋實現各個步驟的良好銜接,達到對生產各環節的調控,高度有序地完成生產活動;在營銷活動中,則可將市場的變化與企業滿足顧客需求的努力緊密聯絡,使企業得以高效呼叫自身資源及時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並降低資源佔用量。此時,資訊速度是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速度經濟性的直接表達:在企業的決策活動中,資訊速度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在競爭條件下,企業決策對於資訊速度的要求極高。隨資訊科技的進步,現代企業不僅能夠建立高效快速的資訊反應系統,還可以針對非確定環境設定“可能性問題庫”,將各類可能發生的問題作整合化、系列化、層次化處理,以把握資訊運用的主動權,提高決策效率[5]。顯然,要提高企業資訊速度經濟性,不僅需要現代化的資訊科技,還要使企業資訊工作符合資訊向量的要求。

5.網路互聯的資訊經濟性

在網路互聯經濟性的層面上,企業的資訊作用方向應確立為向決策層和整個企業提供實現效益目標的最優網路連通技術、系統方案、執行體制等方面的資訊。與這一方向相對應,資訊的數量由是否充分佔有和掌握企業有關於網路的狀態、結構、過程與趨勢的資訊以及企業所處的技術環境資訊來裁定。反映網路經濟性的資訊向量的形成是企業利用網路的演進與經驗累積的結果,還是企業資訊網路互聯的趨勢與要求。

藉助於現代資訊科技,企業可以建立廣泛的企業內部及與外界相互連線的資訊網路,實現對企業各項活動的自動控制,使企業獲得資訊共享體系,幫助企業突破舊有的組織結構,建立學習型的創新組織體制,以廣泛的資訊流通與交換達成資訊的聯合與互動效應,從而降低資訊成本、提高資訊效益,使資訊規模經濟性、資訊範圍經濟性和資訊速度經濟性得到進一步延伸,達成網路互聯的資訊經濟性。隨著網路技術的進步和廣泛應用,建立在全球資訊網路基礎上的企業資訊網路已成為既有內聯又有外聯的多層次網路,其最大特點是具有多觸點互動交流功能,通過網路聯結充分開發和利用資訊資源,實現生產、營銷的網路化,管理行為的智慧化。顯而易見,這種資訊網路有助於降低資訊成本,具有很高的網路互聯的經濟性。

現代企業的資訊工作面臨著複雜艱鉅的任務,既要應對充滿變化的外部環境,又要滿足內部的不同要求,必須充分考慮到資訊作用方向和資訊數量兩個方面,按資訊向量的要求識別、處理資訊,使企業資訊工作緊密圍繞企業效益目標開展,同時兼顧人員、流程與技術,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可以量化評估的資訊管理系統,不僅進行良好的資訊管理,更要達到不斷的資訊創造與運用,使企業競爭力得以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卡爾·皮羅,哈爾·瓦里安.資訊規則[M].張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8~29

[2]RichardABettis,ewCompetitiveLandscape〔J〕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5,16:7~19

[3]赫伯特.管理決策科學[M].張萌生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82,33~71

[4]斯蒂芬·H·黑克爾,理查德·L·諾蘭.網路化的管理.陳勁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馬克思·H·布瓦索.資訊空間—認識組織、制度和文化的一種框架[M].王寅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1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