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中培育審美素質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4W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其中審美素質教育也不容忽視,要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應該在各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審美素質教育。語文課是國小各門課程中佔時最多、美的內容最豐富的一門課程,理應為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助一臂之力,使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具有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在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些嘗試。

語文教育中培育審美素質論文

一、充分利用教材,確立正確的審美觀

利用國小語文課文豐富的美育內容,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認識: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什麼是先進的,什麼是落後的;什麼是善良的,什麼是凶殘的;什麼是高尚的,什麼是卑劣的。例如《月光曲》描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創作過程,這是反映了音樂藝術的美;《頤和圓》描述了長廊、昆明湖、萬壽山、十七孔橋,這是反映了古典園林藝術的美;《草原》《黃山奇石》《可愛的草塘》則要引導學生認識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賣火柴的小女孩》《小音樂家楊科》則要引導學生從社會制度的本質角度區別美好與醜惡、先進與落後,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共產主義理想的美好;《飛奪瀘定橋》《冀中地道戰》等展示的激動人心的戰鬥場景等等。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去體會感受,產生心靈感應,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實現昇華,從而確立正確的審美觀。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感受美

誇美紐斯曾說:“眼睛看到美麗的圖畫,耳朵聽到優美的曲調,用不著督促就會欣賞的。”這是因為美能引發趣味,出色的課堂教學,也常常能做到不加督促引發興趣,而出色的課堂教學又離不開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一支粉筆,一個單一的教育模式,容易引起單調的情緒。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感受美,它遵循了直觀性原則,符合兒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例如教學《荷花》一文,可用幻燈顯示荷花的彩圖,用錄音機播放音樂配合課文朗讀配樂,再加上教師的表情範讀,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去,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三、誦讀理解品味鑑賞美

漢語是美的,語音協調,抑揚頓挫,詞語精細生動傳神;句式規範整齊,靈活多變;修飾多樣,文采斐然。審美鑑賞活動是以對美的本質的理解與評價為基礎的,它不僅肯定事物的美與醜,而且要懂得它為什麼美和美在何處。俗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是學生的一種鑑賞美的能力,誦讀時將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與作者同喜同悲,聲聲動情,入情悟理。如《桂林山水》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段文字音調優美,詞采華豔,意象迭出,感情酣暢,“靜、清、綠”讀時應略重,三個“啊”字的讚美之情,傾瀉而出。這一段還運用了排比、誇張的修辭方法,讀來彷彿優美的抒情曲,使人感受灕江水的美,也讓人感受到了作者驚喜讚美之情,學生在誦讀品味之中,審美鑑賞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課外延伸激發創造美

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是培養學生審美素質最重要的環節。教師在上好課的同時,又要重視課外活動,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有了語文課外活動,為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課外寫作要經歷觀察、構思、表達等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如學生寫作《我愛我的家鄉》,首先要了解家鄉的美麗景色、悠久歷史、豐富的物產,然後選取有代表性的事物來表達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在提高了寫作水平的同時,感受了審美的愉悅。

課外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要注意形式的多樣,要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如教學了《鳥的天堂》一文後,要求學生學會動態、靜態描寫,可設計這樣一個課外興趣活動:①黑板上畫上公園一角美麗的景色,十多位學生戴上灰喜鵲、布穀鳥、八哥等頭飾表演啞劇;②學生觀看,進行動態描寫;③在公園的一角添上月亮,群鳥表演歸巢的姿態;④學生觀看,進行靜態描寫。在活動中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學得輕鬆、愉快,獲得了創造美的喜悅。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只有更新觀念,認識到審美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並掌握特點和規律,定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使其有一定的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