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小個性化作文教學

才智咖 人氣:1.35W

摘要:

淺談國小個性化作文教學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作文大都已變成了與個性、心靈毫不相干的東西。為了得高分,不願抒發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麼高尚;為了得高分,不願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膚淺的、片面的;為了得高分,不願用自己的語言,惟恐它是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於是,作文中充塞著偽聖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語言,惟獨喪失了學生自己。《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作文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因此,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作文空間,減少對作文的束縛,才能實現作文的個性化,使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作文。

關鍵詞:

個性 創意 想象 閱讀 體驗 情感

正文: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作文大都已變成了與個性、心靈毫不相干的東西。為了得高分,不願抒發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麼高尚;為了得高分,不願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膚淺的、片面的;為了得高分,不願用自己的語言,惟恐它是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於是,作文中充塞著偽聖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語言,惟獨喪失了學生自己。《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作文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因此,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作文空間,減少對作文的束縛,才能實現作文的個性化,使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作文。

 一、放飛想象,求新求異。

在作文教學中,我改變了在課堂上 “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講評”的`傳統模式,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求新求異。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敢於發表獨特見解,敢於馳騁自己的想象。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魯迅先生說:“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學生的想象之鳥一旦高飛,腦中會浮現出新穎生動的意象。每寫一次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鍛鍊,生命體驗便得到一次拓展,創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長期堅持這樣訓練,學生的作文怎能會缺乏個性呢?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例如作文用玩具編寫童話,我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玩具和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請學生小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玩具確立關係,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引發和鍛鍊,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

 二、廣泛閱讀,大量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朱熹曾經說過:“開卷有益。”經常看書,必然會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展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和文學修養。但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覺得不能只僅僅讓學生看作文書,還應涉獵廣泛,看名家名篇的,科普類作品的,地理、歷史知識的,童話、寓言的。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活的真實,讓自己一次次地與書中人物同甘苦、共奮鬥,一回回地隨作者去領略山川美景,一次次地受到陶冶、淨化。每讀一本書,要求學生談一次感受,寫一次體會。我還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有本摘優集,可以蒐集成語、名言警句、歇後語、諺語、古詩等,在平時的作文中,嘗試著運用,我想,如果成語、名言警句用得恰當,無疑會給學生的作文錦上添花。除了積累詞彙、句子,重要的是積累作文的素材。我佈置讓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活動課、班會時,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大大減少,作文也生動起來。有了一定“量”的積累,才有了“質”的噴發。作文時才能信手拈來,水到渠成,妙筆生花,這樣,才能寫出大氣、靈氣、有個性的佳作。

三、體驗生活,豐富情感。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了作文與生活的關係。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的思想,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向社會,去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陶冶他們的情操,淨化他們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從而發現生活之美,生活之樂,生活之味,讓筆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從而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寫出真實感人、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農村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多,課餘生活豐富多彩,但不會觀察,不會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讓孩子們的作文選擇到有意義的內容,教師必須有意識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懂得積累生活。如參加一次勞動,要讓學生既體驗到勞動的酸甜苦辣,又受到一次熱愛勞動的薰陶。如開設社會調查實踐活動,要引導學生記錄下生活中的美、醜現象,從而歌頌美德,鞭撻醜陋,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濃,作文才能彰顯個性。“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有感情的的作文才顯充實,才有內涵。教師還要善於引發學生的創作情感。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個《說說我的心裡話》或是《我最想說的話》之類的作文題,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悅、憂傷、委屈、建議、感想……,讓學生產生溝通的慾望、需要和熱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導學生生髮感情,真實的寫作。這樣寫出的作文,才真切生動,充滿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