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學齡前期以及學齡期兒童的心理特徵及心理保健

才智咖 人氣:1.84W

一、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特徵

探析學齡前期以及學齡期兒童的心理特徵及心理保健

學齡前期兒童指3-6週歲的兒童。學齡前期兒童的主要心理特徵是:隨年齡增長,內抑制迅速發展,能調節自己的行為,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這一階段感覺迅速發展,3-4歲一般可辨認5-6種顏色;思維活動以思維為主;在言語中開始使用我這個代名詞,意味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常常在活動或遊戲時自言自語,這是外部言語向內部言語轉化的過渡言語,對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起推動作用;情緒不穩定,以易變性和衝動性為特徵;社會降需要發展很快,他們有同情心,也有了初步的友誼感、道德感和理智感。

二、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保健

1、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訓練兒童的各種運動技能,如在遊戲中對兒童提出更高的協調使用手腳的要求,訓練身體的平衡功能,訓練兒童的反應速度。

2、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兒童的主要生活環境,溫暖和諧而又民主的家庭氣氛,對兒童具有特殊的感染,對培養良好的情感和性格,對形成終生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相反,家庭不和睦,爭吵不休,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

3、口頭言語的進一步訓練

學齡前期是培養兒童口頭言語表達能力、豐富詞彙量、發展連貫性言語、完善句子結構的重要階段。因此,對這一時期的兒童應該經常給他們講故事,並要求複述。鼓勵孩子多聽、多說、多看、多想、多問,以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4、兒童的社會化訓練

學齡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發展最重要的時期,為了適應自己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應該讓兒童與同伴進行各種各樣的遊戲、交往,學會合作、謙讓、為別人著想、講禮貌等。兒童上幼兒園是他們社會化的開端,在幼兒園中應學著處理與小朋友、教師的關係。

5、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

對兒童的過失和錯誤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不打罵、不壓服;②鼓勵孩子心情舒暢地、正確地認識過失,改正錯誤;③批評教育孩子時,父母口徑要一致。

6,培養良好的習慣

學齡前期要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如:①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衣服、刷牙等;②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以體現自我的價值;③學會獨立處理此簡單的人際關係,在客人面前應順其自然的讓孩子自己回答問題,如果孩子出現此失誤,也應以適當方式加以指點,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回答客人對孩子提出的問題。

三、學齡期兒童的心理特徵

學齡期兒童是指6-12週歲的兒童。此期兒童開始接受正規教育,開始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其社會地位、交往範圍、生活環境都發生巨大的變化,促使兒童的心理產生質的飛躍。學齡期兒童的主要心理特點是:各種感覺的感受性不斷提高,知覺的分析與綜合水平也開始發展;有意注意迅速發展,並能自覺集中注意力,注意的穩定性漸漸延長,注意的範圍逐漸擴大,注意的轉移逐漸靈活協調,逐漸學會較好的分配注意;記憶能力從機械記憶逐漸向理解記憶發展,從無意識記向有意識記發展;思維形式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性思維過度;想象力豐富,富有幻想;兒童言語發展迅速,書面言語在這一時期進行著大量的正規訓練,這此訓練不僅促使口頭言語的繼續發展,而且促進了兒童思維的發展;情感的表現仍比較外露、易激動,但已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四、學齡期兒童的心理保健

1,培養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

學齡期應培養兒童迅速地默讀及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初步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記憶方法,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讓他們學會思考,啟發他們的思維、想象等。

2,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

此期主要培養的良好習慣有:①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兒童做到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缺課,上課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獨立完成作業,自己整理學習環境;②培養集體意識。讓兒童體會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集體的光榮就是自己的光榮,要為集體爭光;③學會有始有終。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要養成有始無終的壞習慣;④學會替別人著想,不打擾別人;⑤培養兒童對家庭的責任心,幫助孩子學做此簡單的家務勞動。

3、及時糾正學齡期兒童常見的不良行為。

①逃學。兒童在學校如學習成績不好,受老師批評,同伴排斥,便會引起學習積極性下降,交往障礙,甚至產生厭學、逃學。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了解其原因,針對原因子以糾正。②說謊。兒童的興趣極為廣泛,自制力又較差,他們常常會因玩遊戲而忘了時間、忘了學習,同時又擔心家長及教師的批評,所以採用說謊來補救自己的錯誤。若發現兒童有說謊行為,不能過分嚴厲地責備也不能置之不理,應以說理的方式教導他,並讓他自覺改正錯誤。③偷竊。有此是因為對物質的羨慕或貪小便宜,有此則是精力得不到正當發洩而尋找刺激。對個別行竊的兒童要說服教育,切忌當眾令其出衛,引起同學的嘲笑,傷害自尊心。對集體行竊的兒童,要注意引導他們的精力正當發揮,注意榜樣教育,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注意防止同伴間不良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