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調研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2.61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濟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濟調研報告範文

經濟調研報告1

村集體經濟的好壞,關係著村“兩委”幹部在群眾中的威信高低。20xx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鎮村作為貧困村,將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並將其作為20xx年貧困村摘帽的核心指標之一,只有將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受益了,村“兩委”幹部的威望就會越高,村級事務管理才會更加和順。

鎮村地處鎮東南部,東北與縣鄉相連,西南與鄉接壤,西北與鄉相望,幅員面積118餘平方公里,距縣城114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1.3°c。境內草場水草豐茂,盛產蟲草、貝母、大黃、秦艽等名貴藥材,棲息著岩羊、狐狸、狼、旱獺、天鵝、鼠兔等野生動物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但長期受交通條件制約,村集體經濟薄弱。

該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20xx年有農牧民195戶、人口962人、勞動力462人,人均純收入10000元,經濟總收入1053萬元。現有共青團員8名,民兵應急隊伍一隻共7人。村是一個牧放藏系綿羊、犛牛為主的純牧業村,是鎮產業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基地村之一。有天然草場17.8萬畝,禁牧面積52708畝、休畝面積23397畝。各類牲畜33715混合頭,其中犛牛10076頭、馬692匹、羊22947只。

一、發展現狀

20xx年村集體經濟主要靠國家投入,自己創收辦法不多、收入來源單一。該村為充分使用1800畝共有草場,經村民一致同意,通過幸福美麗家園專案購牛105頭,其中:犛母牛100頭,種公牛5頭,在村集體公共草場飼養,預計每年產成活仔可達40頭,初步估算年產值可達40000元。所得盈餘利潤30%用於貧困戶幫扶扶持,40%用於全村群眾分紅,剩餘30%用於村集體積累或者公共事務。20xx年,該村為規範管理村集體經濟,在20xx年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成立了諾央犛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再次引進種公牛10頭,修建暖棚10個共計800平方米,為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經驗做法

(一)科學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凡事預則立”,該村“五個一”幫扶力量充分深入村組和農戶家中進行調研,認真分析該村的資源優勢和不足,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協助和實到村“兩委”班子選好犛牛養殖路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體經濟發展期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二)整合資源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該村以實現20xx年貧困村退出和提高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為出發點,以增加群眾收入為立足點,充分整合公有草場1800畝、犛母牛100頭、種公牛15頭、暖棚10個800㎡等資源,通過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引導牧民積極投入生產,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

(三)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資產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村財民理鄉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村級財務預決算、現金管理、開支審批、經濟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專項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確保支出科學合理、收入不折不扣。二是加強民主監督。認真抓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落實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提高村財務公開質量和效果。三是開展村級集體資產核查工作,建立產權明晰的資產管理制度,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該村的村集體經濟在近三年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在發展方式上較為單一,草場少,收益週期較長。為此,在下一步發展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草場質量。對村1000畝沙化草場進行助理、圍欄封育,遏制沙化草原擴大;對全村質量較差草場8萬畝進行全面補播。

(二)加大畜種改良。在現有的犛牛基數上,優化畜種結構,通過引進種公牛實行品種改良,提高犛牛養殖效益。

(三)強化教育引導。要充分利用農牧民夜校、現代遠端教育平臺等渠道,邀請農牧技術專家,加大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提高農牧民群眾的致富本領。

(四)以鎮集鎮建設、唐熱路建設為契機,發展旅遊服務業。計劃在20xx—20xx年建全村旅遊合作社,建牧家樂、旅遊營地2處,吸納就業人員16人。

隨著黨惠民政策的不斷深入,村的集體經濟達到了貧困村退出標準,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村級活動陣地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村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相信,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下,在全村農牧民群眾的奮鬥拼搏下,今後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將越來越幸福。

經濟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概況

鎮位於鄭州市南35公里,緊鄰新鄭市區,東距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8公里,107國道、鄭新公路、新密鐵路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鎮區穿境而過,擁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全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行政村,159個村民組,鎮域人口3.4萬人。鎮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6平方公里。

(二)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近年來,我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專案標任務,全鎮的社會生產力、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

1、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16000畝,養殖業健康發展,奶牛、肉牛、生豬生產呈現良好勢頭,農業結構調整帶動了其它各業的發展,花卉種植業和家庭養殖業的悄然興起,已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新特點,為建設生態型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工業經濟持續攀升。工業生產總值達10.3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404萬元,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醫藥化工、生物製品、輪胎製造、食品加工、鋼鐵建材等行業為基礎的產業格局,確立了醫藥化工產業叢集區,為招商引資創造了條件。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我鎮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完成了商貿園區建設工程,形成了商貿、餐飲、娛樂、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了較完善的消費場所。

4、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鎮容鎮貌明顯改觀。確立了鎮區新的建設規劃,集中供熱、供水、排水、供電、電話、有線電視實現配套,完成了大道、中興大道、裴李崗路、華瑞路的拓寬改造及西氣東輸鎮區段工程,通過了省重點鎮、省衛生鎮的考核驗收。

5、實施科教興鎮戰略,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了《科教興鎮意見》,“普九”成果不斷鞏固,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現已形成了從國小到大學完整的教育體系。

6、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鎮衛生院醫療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人民的醫療衛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合作醫療順利推進,計劃生育工作完成各項指標,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二、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有待轉變

目前,經濟發展正處於工業汙染較為突出的時期。一些汙染較重的行業,如水泥、紡織、化工等,在很長時間內還將保持主要產業的地位,生產規模仍將擴大,導致資源浪費和汙染物排放總量增加,環境的壓力不斷加大。

(二)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能源自給率低,所需的煤炭等一次效能源要從外地運入,煤、水、電等能源消耗總量逐年遞增。

(三)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受生活汙水影響,鎮域內黃水河汙染較嚴重。受水泥廠影響,鎮區空氣質量一直不高。城鎮固體廢物以及生活垃圾急劇增加,但處理設施滯後,集中處理能力低下,嚴重影響城鎮環境。

(四)土壤汙染較為突出

農業生產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等造成耕地質量下降,土壤汙染日趨嚴重。

三、迴圈經濟規劃設想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要我們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生態環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逐步建立具有我鎮特色的迴圈經濟體系,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現結合我鎮實際,提出如下規劃: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理論和迴圈經濟理念為指導,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與生態規律,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之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努力構建發展集約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社會。

(二)發展目標

到,初步形成迴圈經濟發展的`推進機制,建成一批迴圈經濟建設的示範工程。資源消耗、汙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顯下降,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產業結構趨向合理,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戰略性轉變,經濟執行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

(三)發展重點

1、發展迴圈型農業,建設生態化的新農村

一是建立立體種植、養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進行輪作複種或間套作,並與養殖業結合,通過過腹還田、直接還田、沼氣發酵等途徑,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效率,完成農業生態系統內的物質迴圈利用,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杜絕秸稈焚燒,控制面源汙染。

二是建立種養加一體化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以種養結合為基礎,種養加一體化開發為重點,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紐帶,實現系統內物質迴圈利用,全程防控,減少汙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機農業開發模式。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建立生產基地,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質使用量和使用強度,降低土壤重金屬和有害、有毒物質的汙染程度,改善種植業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

2、發展迴圈型工業,營造清潔生產環境

以產品結構的綠色化為核。以化工、建材、紡織、鋼鐵等行業的主導產品為重點,大力開展產品的生態設計與研製開發,通過產品的綠色升級換代,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推進具有迴圈型工業特點的零排放工業園區建設;以冶金、建材等產業為載體,大力發展具有廢物吸納作用的環境無害化、資源再生與迴圈利用產業,重點扶持有益於社會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產業建設,改善提升工業生產的生態功能。

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工業生產的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扶持技術資訊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著力研製開發清潔生產技術,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節水技術,無廢少廢工藝,廢物再生迴圈利用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技術,全面推廣工業企業的清潔化生產。

3、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健康城鎮

加快城鎮化程序,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引導人口和產業集聚,優化城鎮佈局,集中建設基礎設施,減輕環境壓力,逐步形成大中小配套、佈局合理、功能互補的生態城鎮體系。

建設資源節約型住宅。住宅的設計以及建材的選擇應充分考慮採暖、保溫以及節約資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推廣粉煤灰、建築垃圾等廢棄物生產的再生磚。

推廣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陽能,新建住宅要實施太陽能熱水器與住宅屋頂的一體化設計與施工,並預留熱水器管道。配套設施門窗要儘可能地適合自然光照明,減少電力照明。

經濟調研報告3

新津縣地處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層,全縣轄12個鎮鄉,86個村、15個涉農社群、1256個組。近年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三個集中”程序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組級集體經濟有較大發展,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仍然較慢。長期以來,由於農村實行的是三級所有、組為基礎的體制,村級只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絕大多數村(社群)沒有經濟實體。20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扶持村級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正在積極穩步發展。

一、現狀

1、經濟現狀。全縣村級現有資產6602.75萬元,其中:貨幣資產1219.67萬元;應收款1198.71萬元,其中50%以上是農戶三金尾欠;庫存物資4.73萬元;林木資產417.41萬元;長期投資53.23萬元,短期投資1.6萬元;固定資產3658.38萬元;在建工程49.02萬元;負債總額963.94萬元;所有者權益(積累)5638.81萬元,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大部分資產是非經營性資產。

2、收益情況。20xx7年,全縣村級總收入3387.04萬元,其中:發包收入520.89萬元,補助收入73.61萬元,投資收益14萬元,其他收入300.04萬元(大部分是農戶土地流轉收入,要分配給農戶)。支出總額3016.16萬元,其中:經營支出2480.78萬元,管理費用299.96萬元,其他支出235.42萬元。收益370.88萬元。在全縣101個村(社群)中,無收益的村13個,佔13%;有收益的村88個,佔87%。當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5-10萬元以上的村9個,10萬元以上的村15個。

由此可見,我縣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多數村組的收入只能維持日常工作開支,部分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因此全縣村組基本無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農村村組集體經濟分配主要是資產性的分配(土地徵佔費)。

二、主要做法

1、落實責任,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自覺性。為提高村幹部工作質量,增強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自覺性,各鎮鄉建立了黨支部崗位目標責任制,把黨建和經濟工作任務下到支部,責任落實到支部書記,按照表現評優樹先,按照能力選拔幹部。調動了村級班子和村幹部的積極性,增強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2、突出抓了村級財務的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將村級財務全部收歸鎮鄉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行“社有鄉管”。取消了村級招待費,每年可節省開支20多萬元,減少了集體資產浪費,增加了農村積累。同時針對各村債權債務嚴重製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通過對帳目進行認真地清理、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減了負,鬆了綁。

3、更新村幹部思想觀念,解決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的問題。為增強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各鎮鄉經常組織村幹部加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的學習,走出去參觀學習,從而解放了思想,增強了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

4、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路子。貧困村由於家底子薄,村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往往缺乏信心。縣上相關部門針對貧困村致富無門路,發展無思路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重新制定發展目標,結合各村實際,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因地制宜,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尋求自己適宜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

二、存在的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臨近城鎮、集鎮的村,集體經濟較為雄厚,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而邊遠的村,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等原因,集體經濟一般比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鄧雙、永商四個鎮外,其他鎮鄉集體經濟都很薄弱。

2、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發展的資金和資本。從目前村級經濟現狀看,全縣村級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64個,佔63%。在5638.81萬元積累中,主要是固定資產積累,而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非經營性資產,如村委會大樓、提灌站、學校等,難以形成資本。

3、地域條件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在丘區,雖然土地資源較豐富,但受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投資環境差的影響,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也較大。在全縣20個薄弱村中,丘區就有9個,佔45%。

4、個別村幹部開拓創新精神不夠,發展集體經濟思路狹窄。當前村幹部抓集體經濟發展有兩怕:一怕擔責任,創辦經濟實體失敗後,給集體造成重大損失,遭群眾譴責;二怕困難,由於村級經濟薄弱,發展集體經濟面臨諸多問題,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求發展。

三、案例情況

目前,我縣村級經濟發展最好的是方興鎮花碑社群。方興鎮花碑社群與大邑韓場交界,有18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3081人,耕地3000餘畝,距縣城9公里。20xx年前,村級收入只有20000元,主要是收企業管理費和門市租金。村級經營性資產只有村委會80平方米門市。20xx年,社群借城鄉統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東風,積極鼓勵和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目前已有156戶農民進入小區居住。通過土地整理、撤院並院,新增土地1276畝,其中360畝由社群經營。預計2008年,社群集體收入可達34萬元,比2006年猛增32萬元,他們的經驗是:

1、主動出擊抓機遇。2005年以來,隨著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社群幹部一方面做好宣傳教育群眾工作,積極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援,開展土地整理,鼓勵農民集中居住。通過格田整理、廢溝處理、完善水利設施、撤院並院等,將新增土地中的360畝由社群經營,為發展社群集體經濟打下了堅實基礎。

2、依託專合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社群依託川浙花碑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方興鎮創新合作社、方興鎮食用菌合作社規模種植蔬菜瓜果,社群不僅實現了土地流轉收益28.8萬元,同時也帶動當地600戶農戶增收。

我縣經濟狀況最差的村是金華鎮五星村。金華鎮五星村有9個村民小組,農戶678戶,農業人口2028人,耕地面積1116畝,人均土地0.55畝。村集體資產總額3.41萬元(均是非經營性資產),負債總額49.73萬元,村級無集體經濟收入。多年來,村級開支主要是村民小組、農戶集資和鎮鄉的支援,其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村辦企業(磚廠)虧損倒閉,使村上背上了40多萬元的沉重債務,嚴重製約了集體經濟發展。企業虧損倒閉,給幹部、群眾留下深刻教訓,重新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和信心不足。為此,我們建議:

1、該村要發展集體經濟,首先要解決債務問題,單靠村級經濟償還十分困難,擺脫了債務,才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起點。

2、該村地處金華鎮政府所在地,與津華路、金普路、火車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較好的投資環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條件,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積極爭取農村新型社群建設專案,鼓勵農民到新型社群集中居住。農民集中居住後,可以發展第二、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土地整理、撤院並院後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體統一經營或通過招商引資聯營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3、積極向上爭取專案、資金扶持,同時在信貸、稅收等方面給於支援和優惠,使該村集體經濟儘快發展壯大起來。

四、對策和建議

1、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民專合組織。以專合組織為紐帶組建經濟實體,發展集體經濟。各村(社群)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本地的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地理環境優勢,以村委會為主體,村社合一組建相應的專業合作社或創辦經濟實體。通過開展產、供、銷服務和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2、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發展模式,結合本村的地理條件、產業優勢確定發展專案,制定發展規劃。由於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環境、資源狀況、幹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況不同,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應該從實際出發,採取多種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優勢,選準路子,引導各村立足資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資源引進業主投資,盤活非耕地資源,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的轉化,增加集體收入;可以依靠村級成立服務組織,開展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可以集體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或收購公司,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使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可以依託地理優勢,開發飲食服務、商業流通、運輸等產業,增加集體收入。

3、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鼓勵農民集中居住,修建農民集中居住區,通過撤院並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過調整,集中成片統一經營,其收益在保證組級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參與收益分成,增加村級收入。

4、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好帶頭人。一是要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從能人、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幹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二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教育。通過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水平,增強他們發展集體經濟的恆心和本領。

5、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一是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辦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對集體原有的廠房、裝置等資產及農村“四荒”資源,要通過採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制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以此盤活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二是加強村級債權債務清理。村級債權債務是當前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對各村債權債務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整頓,應回收的各種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村社集體資金“社有鄉管”制度。嚴格規定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

6、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改善投資環境,在交通、水利、生態環境方面加大投入,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