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區調研報告範本

才智咖 人氣:2.76W

一、調研目的

居住區調研報告範本

瞭解我國住房制度,居住現狀和居住標準。針對新舊社群的居住環境、風貌特色、交通等問題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蒐集現狀基礎資料和相關背景資料。調查小區居民的戶外活動的行為規律及小區人口規模。對小區及小區道路交通系統規劃進行調查。調查居住小區的住宅型別及住宅組群佈局。並調查小區內的公共建築的內容、規模和規劃佈局方式。最後是瞭解小區的綠地規劃系統和景觀系統規劃設計。

二、 調研物件

1. 資料調研

2. 合肥市市政府東側居住區地塊

2.1合肥市綠怡居小區 2.2合肥市國際花都玫瑰苑 3. 本次課題地形調研

三、 調研內容

1. 資料調研

“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動”----《雅典》

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及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推進,變福利分房為個人買房,住宅建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出現了兩種趨勢:對住宅的要求不斷提高和住宅供應出現了多元化的需求。

住區是城鄉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質空間形態,是關於各種型別、各種規模居住及其環境的總稱。

住區構成形式的發展演變:裡坊----鄰里單位----居住小區。

居住區的規劃結構: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是根據人口規模劃分的,按不同的人口規模,分層次的配置滿足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相關設施。

住區的組成要素:物質與精神。物質要素是由自然和人工兩大要素組成;精神要素指社會制度、組織、道德、風尚、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化藝術修養等。 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出入口;居住區內主要道路至少應有兩個方向與外圍道路相連;居住區在城市交通性幹道上的出入口,設定間距在150米以上;居住區內道路與城市道路相接時,其交角不宜小於75度;當居住區內道路坡度較大時,應設緩衝段與城市道路相接。

沿街建築物長度超過150m時,應設不小於4mX4m的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口間距不宜超過80m,當建築物長度超過80m時,應在底層加設人行通道。

居住區道路分級:居住區級道路(不宜小於20m)、小區路(6m—9m)、組團路(3m—5m)、宅前小路(不宜小於2.5m)。

現中國居住區內的交通組織方式主要為人車混行、人車分行。

人車分行的佈局原則:車行與步行在空間上分開,形成兩個獨立系統;車行系統分級設定;設必要的停車空間和枝狀盡端回車場;步行路應結合綠地、戶外活動場地、公共服務設施設定。

居住區綠地分為:公共綠地、專用綠地、道路綠地、宅旁綠地。對綠地率的要求

新區不低於30%,舊區改建不低於25%。

2. 合肥市市政府東側居住區地塊

2.1.1上圖為合肥市市政府東側居住區,地塊北接休寧路,南靠南二環東流路段,西與市政府相鄰,東臨合作化南路,地塊交通便利,附屬設施完備,有五十中、建工學院,省立醫院南區,合肥市三院,又有天鵝湖,和地塊北側的綠化景觀帶。

2.1.2該地塊居住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合肥市西南側人口居住問題,對於合肥市新老城區的過度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2.2居住小區分佈

該地塊中共有四個成規模的開發小區,分別是國際花都、綠怡居、丹青花園和常青花園。 2.3合肥市政務新區綠怡居

綠怡居位於休寧路與東至路交口處,2004年竣工,屬普通公寓,大多數是回遷戶。建築型別為多層,全部為6層。小區內的容積率為1.25,建築密度不高。綠化率為31%。小區周邊配套設施非常齊全,交通便利。

2.3.1道路系統

小區內道路系統組織形式為人車混行。而且沒有地下停車庫,車輛都停在道路的一側,從而縮小了道路可供行走的面積,有時遇到車輛通過,人還得站在綠化帶上避讓,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2.3.2小區內部的佈局形式:

整個綠怡小區由四個組團組成,內部及周邊附屬配套設施齊全。西邊有賴少其廣場大型的公共綠地。小區內部有教育、商業、社群服務設施。

小區內的'國小布置在西區東邊的中間,這樣既照顧服務半徑,又減少對居民的干擾。 東區的中間有個小廣場,現在已經形成了熱鬧的小夜市了。雖然人流集中造成了交通擁擠以及影響了小區的整體整潔。但是也增加了小區內部人員的交流。如果規範管理,這個趣味區會成為小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2.4合肥市政務新區國際花都玫瑰苑

國際花都與綠怡居一路之隔,其共有5個苑組成,中間是賴少其廣場的大片綠地景觀,我們對地處賴少其廣場南側的玫瑰苑進行了調研。

2.4.1道路系統

國際花都與綠怡居相比是高檔一點的小區,道路系統採用人

車分流道路系統,玫瑰苑的主入口設在北側龍泉路上,車行入口設在東側石臺路上,地下車庫入口在車行入口附近,車庫出口設在北側。

2.4.2住宅型別及佈局

國際花都住宅型別為高層住宅,平均層數為18層,建築密度2.0,佔地面積 53946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