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5.13K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群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群調研報告

社群調研報告1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xxxx以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為核心,以“建立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群”為目標,動員組織全縣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群亮明身份、報到登記、志願服務,爭當星級志願者,開展紅袖章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紅袖章活動的開展,在全縣營造了自覺奉獻、傳遞愛心、助人為榮的社會新風尚,不斷地提高在職黨員隊伍整體素質,構建起了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的社群黨建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強化工作措施抓報到。結合xxxx黨建工作實際,制定了《關於在全縣在職黨員中開展紅袖章志願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動員全縣居住地在城區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含中省駐蒲單位)、人民團體的在職黨員,樹立“心繫社群、服務社群、奉獻社群”思想,積極到社群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按照城區單位和社群分佈情況,本著便於開展共建活動的原則,確定45個單位黨組織與6個社群黨組織開展共建。截止目前,全縣有89名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縣直各部門黨委書記率先垂範,第一時間到各自居住地所在社群報到對接、領崗認責,積極參與聽取意見、宣傳政策、化解矛盾糾紛等活動,起到了以上帶下的示範作用。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向黨員統一配發和組織填寫《xxxx縣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證》,個人持《活動證》主動到居住地社群報到,並填寫《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群報到登記冊》,駐區單位黨組織統一到共建社群報到,填寫《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群報到登記冊》,實現在職黨員到居住地和工作地社群黨組織的雙報到。特別是對新發展和新轉入的黨員,各單位黨組織及時配發《活動證》,並督促其及時到社群報到,推進在職黨員進社群報到工作全面開展。

二是靈活工作方式搭平臺。按照“自願、協商”的原則,積極推行“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群、奉獻雙崗位”的雙重管理機制,建立在職黨員社群報到電子和紙質臺帳,詳細記錄在職黨員志願服務和參與活動等情況。各社群廣泛設立了“黨員先鋒崗、環境維護崗、鄰里互助崗”等崗位,在職黨員根據個人特點、興趣特長等實際情況,每位在職黨員至少認領x項社群服務專案,主動參與社群組織的各種便民活動,全年參加志願服務的時間不少於48小時,在“零距離”接觸群眾中受到教育,在社群建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同時,在職黨員每次參與社群志願服務活動後,社群黨組織如實在《xxxx縣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證》上填寫在職黨員參與社群服務活動情況並蓋章,城鎮6個社群與在職黨員和共建黨組織簽訂《服務承諾書》和《共駐共建協議》,並對在職黨員所認領的服務崗位、服務事項、完成時限等,積極搭建服務平臺,通過社群宣傳欄、顯示屏進行公示,引導黨員通過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提供民事代辦、技術培訓、市場資訊、政策諮詢、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便捷高效的網上志願服務,為在職黨員參與社群建設創造便利條件。

三是豐富活動載體顯成效。按照“靈活多樣、小型分散、重在實效”的原則,搭建黨員服務平臺,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做到服務物件、服務內容、服務要求“三知曉”。各共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切實發揮在職黨員作用。婦聯黨支部開展“關愛社群留守兒童”,衛生局黨委開展“免費義診、下基層、服務居民”,公安局開展“安全防範惠及社群居民”、司法局開展“法制宣傳進社群”等主題實踐活動,參與在職黨員群眾856多人(次)。活動開展以來,xxxx食藥局黨委下轄3個共建黨組織,利用星期天時間深入東街社群各條街巷,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進行安全整改,初步整改企業門店85餘家,發放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宣傳資料500餘份,在食藥行業全力推動文明縣城建立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聯創辦黨支部張衛倉、支部委員耿曉卉、黨員幹部任雪婷、xxxx縣誌願者協會會長原斌在達仁社群黨支部書記魏俊蒲的引導下,分別對達仁社群董福森、馮兆秀、宋亞軍、韓孝友、李新民5戶社群居民進行了慰問,並與他們拉家常,詢問日常生活情況,並囑咐他們天冷注意保暖、注意家中用火用電安全。為他們每家各送去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達仁社群還為他們送去了春聯,有力促進了和諧社群建設。

四是著眼長遠建制度。推行雙向共管責任制,在職黨員既接受所在單位黨組織的主體教育管理,又接受居住地社群黨組織的協助管理監督。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檔案,社群黨組織對在職黨員進社群開展志願服務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定期在一定範圍內通報。建立資訊反饋制度,定期收集反饋群眾反映問題建議,討論確定階段性工作重點,增強開展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把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及開展活動情況納入黨建工作考核,促進聯絡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讓黨組織有責,在職黨員有為,居民群眾受益,取得社群歡迎、群眾滿意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開展在職黨員到社群服務活動的深入開展,狠抓落實活動主要內容,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開局良好,目前取得了初步地顯著成效,但與省市深入開展紅袖章活動的具體精神實質要求,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職黨員思想上鬆懈,積極性不高。開展在職黨員到社群服務群眾活動,涉及到的黨員人數多,有些單位主要領導對開展在職黨員到社群服務活動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職黨員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甚至存在有懈怠情緒,一些在職黨員認為在單位要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就行了,到社群履行奉獻義務是多餘的,去不去無所謂。

二是駐區單位把支部中心工作與社群黨組織共建工作聯絡不緊密。有些單位對開展在職黨員到社群服務活動與具體實際工作聯絡不夠緊密,活動主題不明確,載體不新穎,形式過於單一。認為只要開展好支部的相關工作就行了,對於支部在職黨員是否積極主動參與社群事務,沒有明確要求,缺乏主動與社群黨組織協調聯絡的“共建”意識。

三是缺乏抓好在職黨員到社群服務群眾活動的熱情和辦法。個別黨組織負責人對開展在職黨員到社群服務群眾活動不支援,認為這方面工作無足輕重,不足以影響單位其他工作及基層黨建工作大局。另外,認為在職黨員到社群服務群眾活動的這個問題只是普遍,存在有等、靠、應付的消極心態。

四是社群黨組織資源有限,支撐活動難度大。組織開展在職黨員志願服務群眾活動,需要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更需要一定的經費保障,目前社群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條件十分有限,一時半會有上千名黨員進入社群參加活動,如何做好在職黨員的報到、管理、考核和服務工作,確保每名在職黨員都能夠積極地參與社群活動,不僅需要社群做好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更需要社群黨組織上級鎮黨委的支援與配合。

三、意見與對策

一、強化思想意識轉換,解決在職黨員進社群服務態度不積極的問題。一是思想上引導。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廣泛開展黨性教育,引導廣大在職黨員積極發揮黨員先鋒示範作用,主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由縣委組織部、機關工委牽頭,開展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啟動儀式,大力宣傳活動效果,並向各單位黨組織發出一份倡議書,倡議廣大在職黨員積極參加社群志願服務,從“8小時黨員”延伸為“24小時黨員”,變“隱形黨員”為“線上黨員”。二是制度上約束。建立“在職黨員資訊庫”,對全縣892名進社群報到的在職黨員進行建檔管理,專人負責。開展黨員承諾公示,把在職黨員的基本情況、職業特長、聯絡方式、服務意願、一句話承諾等內容公開在所居住的樓道、小區公示欄中,亮明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監督。三是情感上融入。要求各社群開通在職黨員QQ群、微信群等平臺,主動邀請在職黨員加入,通過QQ群向在職黨員宣傳社群黨建工作,徵求在職黨員對社群發展、活動開展的意見、建議。同時,黨員之間也可以通過網路進行溝通互動,給在職黨員一份歸屬感,促使他們儘快融入到社群大組織中。目前,6個社群已建成QQ群、微信、五城聯創網路等網路交流平臺4個。

二、明確群眾需求導向,解決在職黨員進社群服務群眾不認可的問題。一是瞭解群眾需求。每年初,社群組織在職黨員針對轄區內居民開展一次需求摸排。採取個別走訪、發放問卷、集中座談等方式,認真聽取社群群眾的意見建議,找準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找準活動形式與內容的最佳結合點,並對轄區內五保戶、特困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五類人員作重點調查,為在職黨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提供依據。二是認領服務專案。實行黨員服務專案崗位化,由社群黨組織統一設立扶貧解困救助崗、法律法規諮詢崗、矛盾糾紛調解崗、清潔家園奉獻崗等xx年開展次“社群服務之星”評比活動,邀請社群居民代表成立“評審團”,由在職黨員“晒”服務,居民代表“評”成效。評比結果記入個人檔案,並作為當年度民主評議黨員、幹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參考,形成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積極主動為居民服務的濃厚氛圍。

社群調研報告2

社群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為了詳細瞭解南充市xxxx區社群衛生服務現狀,xxxx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員,於今年5月分別到區衛生局和7個街道辦事處,對社群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聽彙報、看現場、座談走訪、問卷調研等方式進行,其中向社會群眾發出問卷調研230份,收回問卷調研230份,滿意率70%,基本滿意26%,不滿意4%。從調研的情況看,xxxx區社群衛生服務以區域衛生規劃為指導,及時調整基礎醫療機構功能和佈局,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推進並得到穩步發展。

一、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一)“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得到落實。近年來,xxxx區認真抓了落實社群衛生服務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工作。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公眾健康諮詢活動,宣傳預防接種和保健知識,對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進行認真篩查和統一管理,積極開展康復護理,入戶產後訪視和計劃生育指導等工作,“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基本得到落實。

(二)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優惠政策普及到百姓。自xxxx年月起,全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均實行政府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做到了三個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採購、百分之百使用、百分之百零差率銷售。群眾普遍認為,藥品零差率銷售是政府為群眾解決“看病貴”所做的最直接的好事。

(三)衛生服務方式有所創新。社群衛生醫務人員的服務由傳統的坐堂行醫向主動上門服務轉變,推行“上門服務健康管理模式”,免費為社群居民健康體檢,使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關口前移到家庭;對社群衛生醫務人員全面實行績效考核,強化了激勵機制,提升了服務水平。

(四)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加強。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新農合參合居民資訊的錄入和校驗、病人門診報銷、住院報銷等工作,在降低救治費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方面成效明顯。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宣傳不夠到位。群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相關政策和制度知曉率還較低,有時社群衛生服務工作人員上門體檢或居民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接受體檢較為困難,有的上門醫生還被拒之門外。無論是居民還是醫務工作者,傳統思維定式還相當濃厚,導致協調配合不力。街道、居委會對社群衛生服務人員與社群居民之間的“牽線搭橋”作用發揮不夠好。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協作和交流較少,衛生資源共享不夠充分。

二是硬體建設滯後,人員配置不盡合理。xxxx區大部分醫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用房狹小,診療裝置較為落後,基本輔檢裝置不齊,環境設施較差。服務人員素質不太高、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分佈不達標、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同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工作量大、待遇相對偏低,付出和收入的矛盾較為突出。

三是經費投入不足。區財政在預算衛生經費時,未完全將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和人員工資、辦公經費分項單列,存在打捆使用的情況,且未考慮公共衛生成本費用。

三、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要以社群幹部為紐帶,加強社群居民和社群衛生服務人員的溝通聯絡,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積極做好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紮實開展上門服務和引導居民到中心進行健康體檢,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網路體系建設。要加快xxxx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儘快將白塔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整體搬遷;對龍門、青蓮、青松3個街道辦(中心)衛生院更名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並積極落實青蓮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小龍、都京兩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或提請市政府將六合職工醫院整體納入xxxx管理,將其符合社群衛生服務資格人員併入財政管理。從而完善轄區內街道辦事處衛生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三)加大財政投入。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人員工資、辦公經費應按時、足額撥付;要加強建設用地協調,促使新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要全額預算購買基本診療裝置的費用,深入開展基本輔檢服務,形成常見病不出社群就可以完成診斷和治療的格局;要逐步提高職工待遇,強化職工生活保障。

(四)加強協調配合。要對街道(社群)幹部進行社群衛生服務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其紐帶作用,配合做好社群衛生服務工作。同時其他醫療機構要做好對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要加強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資訊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五)加強管理,提升素質。要加強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日常執行的監管力度,加強專業指導,保證惠民政策的落實,讓社群居民切實享受到實惠;要加強人員管理,加大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爭取實現所有從事社群工作的醫務人員都具備資質;要建立高水平人員“留得住”,不合格人員“流得出”的用人機制,提高社群衛生服務隊伍整體素質。

社群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況

我市社群矯正試點工作自啟動後,迅速在我市兩個試點區展開。從兩個區的開展情況來看,基本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思想認識到位。

兩城區被確定為全省社群矯正工作試點市(區)後,區委、區政府均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進行研究。兩個區司法局均制訂了嚴密的計劃,確定了專人專職負責此項工作,並派專人隨省廳和市局同志一起到兄弟單位進行了學習考察。

(二)領導機構健全。

目前,兩城區的XX個街辦(鄉鎮)都成立了社群矯正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各項工作機制建立。

(三)社矯工作者隊伍加強。

兩城區各司法所多是一人所,為適應工作需要,兩城區採取聘用社群矯正輔助人員的辦法,選聘具有法律經驗、心理學專業知識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員充實到社矯辦公室,確保了社群矯正工作的開展。同時,還積極挖掘社群資源,發動退休老幹部、知識分子、有威望的同志加入到社群矯正志願者行列,使社群矯正工作隊伍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目前,兩城區XX個街辦(鄉鎮)司法所共有專職人員XX人,社矯輔助人員XX人,社矯志願者XX人。

(四)工作措施有力。

兩城區各司法所均能堅持對每名矯正物件實行一人一檔,詳細記載了矯正方案、監護人協議書、公益勞動記錄、每月小結、談話記錄、電話彙報等方面的資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規範的基礎性臺帳。在管理機制上,充分發揮街道(鎮)、社群(村、居)兩級管理網路的作用,明確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務,為社群矯正工作的長期發展和司法所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制度上,兩個區都出臺了《社群矯正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方案)》、《社群矯正工作委員會工作職責》、《矯正物件須知》等規章制度,力求工作規範。

從試點的情況來看,收到了預期的效果。矯正試點期間兩個區共117人接受社群矯正,經過矯正工作人員紮實有效的矯正幫教,沒有發生一起社群矯正物件重新犯罪的現象。矯正物件能夠較快地融入社會,部分矯正物件在社群矯正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還走上了致富路。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試點工作開展情況看,目前我市社群矯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迴避的問題。主要是:

1、社群矯正工作相關法律法規不盡完善立法的滯後給工作開展帶來了統一認識、統一做法、全面推進等方面的一定的難度。目前社群矯正工作開展的依據是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發的《關於開展社群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客觀上存在名義主體和實際主體分離現象,公、檢、法、司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銜接,省際、市際之間的銜接都存在一些困難。

2、在目前立法依據不足情況下,有關部委的現行規章中針對社群矯正工作的規範缺乏系統性。

致使社群矯正各成員單位在工作銜接、責權劃分等環節上存在困難,無形中加大了工作難度。

3、工作主體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人民警察法》以及有關規章中涉及社群矯正的條款存在著滯後的問題。

例如從現實看,社群矯正按照兩院兩部的通知精神是由司法行政機關來實施,這無疑是有利於社群矯正工作開展的,但現行的法律未賦予司法行政機關執法主體權,這不僅與公安機關既有的執法主體權產生法律衝突,而且使得司法行政機關在開展工作時責權不一,處於十分尷尬和不力的地位。矯正物件大多對司法所的考核獎懲持無所謂的態度,有的矯正物件以經濟、生活等種種理由不參加有關矯正活動,有的遷居或離開居住地根本不向司法所報告,由於司法所執法主體權,社群矯正工作者對這些現象也無計可施,嚴重影響刑罰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社群調研報告4

近年來,東站社群圍繞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群”的目標和方向,大力實施黨員“安家工程”,社群黨建有特色;盡力滿足居民群眾需求,社群服務有亮點;豐富活動載體,社群文化有活力;大力開展文明建立活動,社群文明上臺階。社群面貌煥然一新,廣大居民的認同感極大增強。同時,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社群經濟發展“短腿”,二是“同駐共建”氛圍不濃,三是社群“行政化”傾向嚴重,四是社群服務亟需“上檔升級”,五是社群幹部普遍存在著“知識儲備不夠”。“窺一斑知全豹”。東站社群的個性問題折射出當前城市社群的共性差距,反映出建設和諧社群仍然任重道遠。尤其要圍繞構築和諧社群,突出抓好五點。

立足建設實力型社群,大力實施“強居工程”

在發展社群經濟上,社群居委會要跳出自辦經濟的小圈子,確立稅源經濟的發展方向,致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為各種經濟成分和經濟組織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作為政府來講,當前要加快探索建立一種既有利於促進社群經濟發展,又有利於形成穩定的社群財力來源的新機制。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豐富社群稅源,把來自社群的財政收入“蛋糕”做大,在此基礎上運用財政轉移支付的辦法,解決社群組織的經費來源,並形成一種良性的基層財力機制。同時,引導街居組織搞好自辦企業改制,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和各類社群經濟,不斷夯實社群的財力基礎。

立足建設自治型社群,大力實施“共建工程”

積極適應社會轉型、管理體制變更的新形勢,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群依法自治”的要求,進一步創新城市社會管理體制,建立社群管理新模式。城市基層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強和改進對社群居委會工作的指導,用民主、法治、引導的方式方法取代過去簡單的行政命令。屬於政府及有關部門自身應完成的行政性任務,不得硬性攤派到社群;不屬於社群任務,但社群做起來有優勢的行政事務性工作,可採取“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辦法解決。社群居委會要完善自治功能,在建立健全社群黨組織、社群居民自治組織的同時,不斷培育壯大各類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承接起大量與居民相關的社會公共管理事務和公益事業。要健全社群成員代表會議制度,完善居務公開的各項制度,暢通居民參與管理的渠道。

立足建設服務型社群,大力實施“便民工程”

要立足於滿足社群居民的不同層次的需求,尤其要滿足社群居民最為迫切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建立起門類齊全、功能完備的社群服務體系。要強化社群服務功能,既要注重社群服務的福利性、公益性,又要走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路子,以盈利養福利,以有償補無償,通過多種形式興辦社群服務專案,形成多渠道的社群建設投入機制,在社群內逐漸形成社會福利服務、社會互動服務和市場有償服務相結合的社群服務網路。

立足建設人文型社群,大力實施“素質工程”

東站社群的實踐證明,社群文化建設開展得紅紅火火,就會形成一種大氛圍,成為一種“文化社群”。要通過挖掘文體骨幹、培育文體團隊、組織文體活動等,在各社群形成有自己特點的文化隊伍和活動專案。要充分發揮社群文化資源和文體人才的優勢,建立社群學校,並可在街道和居民小區建立文化站和文化活動室,為居民群眾提供陶冶情操、學習知識、人際交往、豐富生活的便利。要以青少年教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為重點,搞好社群教育;進一步加強社群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和黨組織班子建設,充分發揮社群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為構建和諧社群提供政治保證。

立足建設安全型社群,大力實施“平安工程”

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確保社群的安全和穩定,是建立和諧社群的前提條件。要結合社群特點,抓好以基層黨支部為核心、政法基層單位為骨幹、群眾自治組織為基礎、群防群治為依靠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發揮好社群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的作用。要根據新形勢下各類社會矛盾逐漸凸現的'實際,建立健全糾紛排查、矛盾調處、突發事件預警、困難群體幫扶、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努力把矛盾解決在社群、化解在內部、消除在萌芽狀態。要建立由社群居委會協助xx部門統一管理居民戶口的制度,單位管理的居民戶口全部移交社群管理;城市社群普遍建立社群警務室,並按照社群地理、人口規模、治安狀況等,靈活實行一居一警、一居兩警、一居多警等多種配置模式,為社群提供安全保證。

社群調研報告5

為全面瞭解我縣農村服務中心建設現狀,督促各鄉鎮完成社群服務中心建設任務,進一步促進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更快更好地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改善,提高農村村民自治和村級服務水平,促進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建設,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開展此次調研活動。自3月1日至4月1日,縣委組成調研組,利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通過現場檢視、與不同層次的人員座談等形式,對全縣14個鄉鎮社群服務中心建設情況了一遍。

一、我縣社群服務中心建設現狀

其中汶上鎮建成1處,南站建3處,康驛建成1處,南旺在建1處,劉樓鄉在建1處,次丘鎮在建2處,寅寺鎮2處建,郭樓鎮在建1處,郭倉鄉建成1處,楊店鄉建成3處,白石鄉在建1處,軍屯在建2處,苑莊鎮建成1處、在建一處,義橋鄉建成1處。全縣已建成10個,在建11個。

其中南站鎮已建社群3個——辛店社群服務中心、南村社群服務中心和曹堂社群服務中心。辛店社群服務中心屬鎮企共建,三層樓,三十餘間,分設為民服務大廳、社群室、警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南村社群服務中心為原南站老法庭改建,分設為民服務大廳、社群衛生室、社群警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其中為民服務室設立六個服務視窗——視窗、、新農合、土地流轉、經管站、視窗。康驛鎮專門成立了社群建設指揮部,已建社群服務中心一處——三十里鋪社群,為原村委改建一部分、村民共建一部分,三層樓,20餘間房,已建成廣場,整合了衛生室、。郭倉鄉已建社群為任倉社群服務中心,四層,60餘間,與鎮社群服務中心合署辦公。楊店鄉已建社群3處——廟口,王樓,泗汶社群,其中廟口社群為原預付廠自建,共56間,除預留社群辦公用房外,其餘運作,開展社群服務同時利用局駐村契機,共建同心花園(文化廣場)。泗汶社群為四村聯建,各村按人口比例分別籌資,以後四村合署辦公,原集體辦公使用者籍拍賣,擬建三層,1386平方,門前設廣場。門面商業運作,開展社群服務,部分已建成。已建集中居住樓房3幢,是下步社群整合的一個典型代表。白石鄉在建社群為寨子社群,已建成居民樓4幢,門面已開發為各種社群服務專案,並且預留了辦公用房,方式是駐地開發與村民集中聚居相結合,是農村社群中心建設的另一個典範。苑莊鎮已建成社群為前小秦社群,他們利用上級聯社優惠政策,在縣聯社的支援下,社群拿土地,共建成為集、農資、生活超市、飯店、、衛生院、浴池、警務、廣場、閱覽室等為一體的政治、文化中心,目前該中心運作良好,輻射周圍3公里。義橋鄉已建社群服務中心為沈營社群服務中心,四層樓,並以完成集中居住,主要是利用搬遷之際統籌規劃,一步建成。汶上鎮柳行社群服務中心已建成並投入運營。在建社群服務中心情況:劉樓鄉鄉中心社群服務中心,年底前建完。次丘鄉中心社群服務中心和徐村社群服務中心正在籌備。寅寺鎮石樓社群社群服務中心、寅寺鎮社群服務中心在建,11月份建完。郭樓鎮馬店社群服務中心,年底建完。軍屯鄉:李集社群服務中心,已啟動年底建完;南陶社群社群服務中心,年底建完.苑莊鎮新苑社群服務中心,年底建完。

二、取得的經驗

(一)拓寬投入渠道。一是縣鄉把財力和爭取的專案資金儘量向農村社群服務中心建設上傾斜,將推進新型社群建設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設立專項經費並逐年加大投入。二是部門資源和小城鎮建設、村工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和其他支農經費,與農村社群服務中心建設對接,形成部門齊抓共建的合力。按照“捆綁發展、集中使用、上下齊攻”的原則,將各級各部門用於農村社群的警務室、衛生室、室、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文化站、文化大院、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裝置、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等資金整合在農村社群服務中心,避免多頭建設、重複建設、分散建設。

(二)整合各種資源。一是農村自有資源整合。各社群利用社群閒置設施、房屋、土地等資源,採取改建、聯建、共建等多種方式改造或改建成農村社群服務中心。二是挖掘社群人才、資金潛力,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村社群服務中心建設的支援,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以資金、裝置、技術、資訊等方式農村社群服務中心建設,興辦各類服務專案。三是整合各種技術、資訊資源。市縣包村部門把新型社群服務中心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民政部門督導各鄉鎮把農村社群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服務於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點,從業務上指導各鄉鎮完成社群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建設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協助鄉鎮搞好社群服務中心選址規劃,等等。

(三)多種方式建設。1、政府主建即由政府出資建立社群服務中心,引導群眾聚居。一是政府直接投資興建社群服務中心,義橋鄉沈營社群服務中心就是由義橋鄉政府投資興建的。二是把原來一些公共設施或管區等改建成社群服務中心,南站鎮南村社群服務中心就是利用原法庭改建成的。2、政企聯建即政府與鄉鎮或村辦企業聯合建設。辛店社群服務中心就是南站鎮政府與社群企業高興內飾裝飾

公司聯建而成的。

3、社群自建即基礎比較好的村,在政府的支援下建設新型社群,楊店鄉泗汶社群就是有社群所覆蓋的四個村聯合建成了農村社群服務中心。

4、社會力量興建。有些比較有眼光的個體戶,認識到社群發展的潛在優勢,在政府的幫助下建設社群服務中心。我縣王樓社群、廟口社群、路樓社群、沙溝社群的社群服務中心都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由民間力量建設完成的。王樓是利用原預製廠,在政府的指導下,確定建立社群服務中心,政府幫助跑手續,整合土地等,私人投資建設社群服務中心,除預留必要的辦公場所外,他經營超市、飯店等專案,搞的非常成功。郭倉鄉沙溝社群利用本村一個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勸其回家發展社群建設,該老闆經過考查,發現投資社群服務中心建設,既方便了群眾,自己又有利可圖,投資60多萬建大型生活超市、慈善超市、農資超市、幼兒園、衛生室、飯店等。杏林社群是由建築商,自己投資建商品房、超市、服務中心等服務專案。5、引資共建。苑莊鎮前小秦社群服務中心就是利用縣供銷社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共建成功的。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鄉鎮對社群建設工作認識不夠。部分鄉鎮認為社群建設是一村一社群,因此在社群中心建設時沒有留出足夠的辦公用房,而是停留在村級服務場所建設層面上。部分鄉鎮存在畏難情緒,沒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些鄉鎮認為搞社群就是和村並居,或先和村並居再搞社群服務中心建設,豈不知和村並居需要的不是3年5年的事,而是10年甚至一代人的事。而社群服務中心建設成功後,服務功能完善,自然聚集人氣、商氣,人慢慢靠攏,反而促進和村並居。

2、社群規劃不合理。白石27各村規劃了10個社群, 2.7個行政村和一個社群;汶上11個村規劃了4個社群,中都街道11個村規劃了4個社群, 2.75個村和一個社群;南站54個行政村規劃了13個社群, 4.1個村合一個社群;苑莊23個行政村,規劃了6個社群,3.8個村和一個社群;楊店25個行政村規劃了9個社群,2.7個村和一個社群,覆蓋率偏低,服務半徑偏小,建設任務太大,不太符合社群建設的目的。

3、社群建設標準偏低。有些鄉鎮把村委大院當作為民服務大廳,把街上的小買部、小商店、小診所說成是服務專案,認為這就是社群了。

四、意見及建議

1、加大投入力度。從的情況看,大多數的3建社群服務中心的鄉鎮反映鄉鎮資金缺乏,就包括在建和已建成的也反映這一制約我縣社群建設的瓶頸問題,建議上級財政列支一部分,縣財政配套一部分,鄉鎮村自籌一部分。

2、多方式建設,整合各種資源。在現在逐級沒有資金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各鄉鎮社群可以整合各種資源,採取多種方式改建、聯建、共建。苑莊鎮前小秦就是利用縣社爭取上級優惠政策,共建成功的。楊店鄉王樓社群服務中心利用有錢大戶搞開發建設。泗汶社群則採取四村聯建。南站鎮利用原法庭改建,都是比較成功的路子。從目前情況看,採取政府指導,充分發動民間力量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另外,把上級各種扶持政策,包括派駐工作組,衛生、體育、文化等都往社群傾斜,也是一條可以探索的經驗。從工作方式上抓好四個整合:一是領導力量整合,成立主要領導為,組織、財政、民政、農業、文化、體育、公安、司法、等涉農較為密切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全縣農村社群建設工作。二是部門資源和涉農專案資金整合:形成部門齊抓共建的合力,為農村社群建設服務。各有關部門立足自身職能,找準農村社群建設的切入點,主動配合,主動融入,研究支援農村社群建設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在實施鄉村建設、農村工程建設、農村衛生設施建設、農村勞動力工程、文明村鎮建設等專案中,圍繞農村社群建設來進行聯動。三是農村自有資源整合:利用社群閒置設施、房屋等資源,改造或改建成社群服務中心,提升農村社群自我服務的功能。四是社會資源整合:挖掘社群人才、資金潛力,努力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村社群建設的支援,鼓勵社會力量捐資興辦農村社群公共服務事業,促進農村社群健康發展。

3、建設標準要提高。要想實現社群建設的目的,必須要提高標準,按照上級“一廳九室三市兩欄一園一校一場”的要求建設。“一廳”:即綜合服務廳,主要職責是為居民提供勞動就業、養老、合作醫療、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土地流轉、變動等“一站式”服務;“九室”:即辦公室、服務室、室、調解室、計生室、警務室、衛生室、圖書室、文體活動室;“三市”:即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兩欄”:即社群事務公開欄、科普欄;“一園一校一場”:即幼兒園、居民學校和文化健身廣場。有條件的社群根據居民需求,積極發展農機維修、、保險、餐飲洗浴等專案,不斷豐富農村社群服務內容。這樣才能把社群建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才有吸引力,輻射力。“服務大廳”以不少於100平方米為宜,提倡社群公共服務用房500平方米左右,佔地不少於5畝,位置相對集中的一體化社群服務中心。社群建設以建立中心型社群為主。

4、加強領導,一口上下。我縣社群建設缺乏統一領導,有十幾個單位部門都在搞社群建設,許多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建議設立農村社群建設的專門組織,一口上下,以便整合資源,加快我縣社群建設步伐。

5、建立農村社群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農村社群建設投入佔農村投入和在整個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形成以財政投入為主體、部門幫扶為補充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縣、鄉設立農村社群建設專項資金,按照“捆綁發展、集中使用、上下齊攻”的原則,切實解決農村社群建設資金不足問題。財政部門牽頭,將各級各部門用於農村社群的警務室、衛生室、計生室、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文化站、文化大院、生活超市、農資超市、慈善超市、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裝置、村級場所、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等資金整合在農村社群服務中心,避免多頭建設、重複建設、分散建設和資源浪費。鼓勵企事業單位、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以資金、裝置、技術、資訊等方式投資農村社群建設,興辦各類服務專案。

6、推進農村社群生產生活服務。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農村社群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援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以投資入股、合作經營等形式,到農村社群開辦生活超市、農資超市、農機維修、郵政通訊、金融保險、文化娛樂、餐飲洗浴等服務專案,最大限度滿足社群居民需求。對開辦商業性服務專案的單位和個人,社群提供平臺,搞好服務,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7、做好農村社群規劃工作。按照城鄉一體化、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居住社群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和適度超前的原則,把農村社群規劃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新型鄉鎮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村莊壓煤搬遷、合村並點、舊村改造、空心村治理、自然村合併等因素,以縣為單位,統一編制農村社群規劃,形成梯次合理的農村社群村莊佈局。

8、合理確定農村社群服務範圍。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有利於公共服務資源整合的原則,將若干村規劃為一個社群,選擇一個比較便利、班子基礎比較好、發展潛力比較大的村作為中心村,在中心村建立農村社群服務中心。農村社群服務中心的服務半徑一般掌握在2公里、6個村左右。新型鄉鎮根據規劃要求適當增加村莊個數。規模較大、人口較多、相對獨立的村,也可實行“一村一社群”模式。但主要以“多村一社群”為主。

社群調研報告6

社群矯正這種非監禁的刑罰執行方式,由於其獨特的教育康復性,越來越成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為更好地瞭解掌握黑龍江省基層社群矯正工作開展情況,筆者到司法所進行調研與社群矯正工作人員深入交流,收集整理了黑龍江省社群矯正發展現狀和主要的經驗做法,並對面臨的困難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完善措施。 關鍵詞:社群矯正 主要特色 完善措施

我從事社群矯正工作已經半年了,在這段時間的工作實踐中,縣局組織我們參加很多學習會議,使我們的社群矯正工作業務水平得到了一

定提高。藉此機會我想淺談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點感想:

一、 靈活運用專業技巧,注意工作中的方式方法

我們作為社群矯正社會工作者面對的是社會上的一些特殊群體,他們來自大牆內外、來自社會的陰暗處,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經歷和故事,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不盡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靈,這都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發現並予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在談話溝通方面,針對不同的社群矯正人員,要注意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於文化程度較高的社群矯正人員,我們儘量用委婉的言語,以免傷害他的自尊;而對於文化水平不高的社群矯正人員,不能盡說文縐縐的話,否則他會覺得你不真誠,而不願與你溝通。

二、社群矯正工作必須“幫”“教”並重

在實踐工作中,作為矯正工作者,我們不能只是單純的進行幫助或教育,應當將兩者辯證的統一起來。如果單純“只教不幫”,許多

社群矯正人員自己無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就會成阻礙他改造的“絆腳石”,直接影響工作成效。而“只幫不教”雖然幫助他們解決了許多困難,但忽略了從他的思想根源上對他的教育,忽略對他的法制觀念的培養,一旦生活環境有所改善,個別社群矯正人員就會“故態復萌”,重蹈覆轍。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幫”“教”並重,缺一不可,比如有些社群矯正人員其實素質挺高,因過失犯罪被判刑,對他們主要是給予心靈上的溝通,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而有些社群矯正人員,法律法規他們可能比我們還要熟悉,沒有必要給他們講大道理,而要和他們拉拉家常,幫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培養公益勞動的積極性

對於公益勞動,我們需讓每一名參加勞動的矯正人員都能夠感到他們並不是在從事被懲罰的勞動,而是在參加一種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因此培養參加公益勞動的積極性只有將參加公益勞動變成矯正人員的一種習慣、一種要求,在他們中形成良好的勞動氛圍,才能使公益勞動變得真正有意義。

在縣司法局領導的關心下,我將繼續努力工作,通過學習、實踐,逐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提升社群矯正工作經驗,做一名合格的社群矯正專職工作者。

社群調研報告7

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根據區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工作安排,4月28-29日,區文體局班子成員、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文化站站長組成調研組,在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蔣露、區政府副區長崔裕超的帶領下,前往西苑社群、映翠社群、北山社群、貴都社群。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彙報、座談交流等形式,就全區社群群眾性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與信心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街道的積極重視下,區文化主管部門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積極作為,將公共文化列入民生工程優先發展,公益性文化設施實現三級全覆蓋,社群群眾性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表現在:各級對基層文化建設加大投入,文化設施逐步改善,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成果豐碩;社群有固定的文化隊伍,文藝團隊日趨活躍;文化產品亮點頻現,活動豐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建設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全面供給。其中,社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健身路徑全部建設到位。部分社群建成農家書屋。社群各類文化隊伍100多支,民間藝術團體75個,64個晨晚鍛鍊點和若干健身場館遍佈全區,社群藝術節、農民文藝調演已成品牌。文化服務產業正在全面培育,十大文化產業專案的推進和新興文化產業專案的引進,在提升區域文化品位和檔次的同時,將初步形成採石古鎮、雨山經濟開發區、東湖公園及梅山公園四大文化專案集聚區。這些成績的取得,為把我區建設成為文化底蘊厚實、文化生活豐富、文化特色鮮明、文化設施先進、文化人才輩出的文化強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不足與問題

1、認識有待提高。社群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改善,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文化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基層單位對公共文化建設認識尚不到位,缺乏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和部署,存在著被動應付的思想。有的認為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是文化部門的事,參與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工作的熱情不高,當工作中遇到困難,存在牴觸情緒,工作創造性不夠。轄區企事業單位參與公共文化建設認識不夠,合力尚未形成,氛圍尚需營造。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區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推進的力度和深度。

2、投入有待加大。社群文化建設需要資金支援,因屬公益性質,且缺乏硬性考核指標,資金成為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從資金扶持看,即使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街道和社群,對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遠遠達不到實際需求。有些社群硬體設施不到位,社群內部缺少文化活動場所,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大型文化活動開展難度較大。社群文化隊伍缺乏必要的經費,人員流動性大。社群文體活動沒有專項資金,活動經費主要來源群眾自願自發自籌,社群補貼為輔,這就造成活動越多貼補就越多,制約了文化活動的開展。由於經費投入不足,社群文化活動總體上呈現層次低、規模小、內容老套、影響力不高等問題,處於“小打小鬧”,不成系統,難有作為,難以形成有特色、有內涵的社群文化。

3、隊伍有待加強。社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不能

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數社群尚未按要求配備人員,少數社群雖配備了專人,大多身兼數職,缺乏精力組織開展社群的文化活動。社群文化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普遍不高,對文藝團體缺乏管理經驗。由於業務不熟練和自身條件的約束,導致社群文化陣地和功能不能充分發揮,難以對社群文化工作進行有效地協調和服務。社群沒有專業的創作人才和老師,編排節目主要靠集資外請專業人士指導。業餘隊伍業餘水平,演出節目質量不高,制約了社群文化向專業化、精品化方向發展。參與社群文化活動人員大多數是退休人員。文化隊伍新人少,能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青年人難得,社群文藝骨幹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4、設施有待利用。一方面,社群文化設施發展不平衡,且文化設施檔次低、功能少,活動場所面積小,難以滿足居民就近、就便進行文化活動需求。另一方面,社群文化設施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沒有較好的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功能。公共文化場所雖免費開放,但活動內容不夠豐富,場館的利用率和群眾參與率不高。由於受場等限制,部分社群沒有固定的文化活動場所,公共文化權益不能惠及全民。雖然我區三級文化服務網路設施基本建立,但由於圖書陳舊、設施老化、重視不夠,缺乏經費,缺少組織,部分文化設施處於閒置半閒置的狀態。

三、思路與對策

1、強化文化建設績效考核機制。“抓文化就是抓

民生”,文化活動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一種傳揚形式,也是社群與群眾溝通的橋樑和紐帶,更是和諧社群建立的重要組成部分。社群文化建設要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將文化建設作為一個獨立的目標體系,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座標中,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以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共同提高促進社群和諧發展。建議區裡適當提高基層文化建設在鄉鎮、街道績效考核中的權重。

2、落實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鞏固公共文化服務

體系示範區建立成果,建立扶持激勵機制,切實落實《雨山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辦法》。通過相關評比表彰,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群眾文藝團體,根據其規模、開展文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及社會效益,給予適當的獎勵扶持,調動群眾文藝團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群文化軟硬體建設。對優秀文化人才和優秀作品進行獎勵,培育社群文化特色的“新品、優品、精品”,推動社群文化建設步伐。

3、建全社群文化建設發展機制。完善社群服務管理體系,制定社群文化建設相關制度,採取激勵措施,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充分利用機關、企業、學校、家庭的文化資源,將社群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免費開放。整合社群文化資源,解決居民活動場地不足和轄區單位文化資源空置的矛盾,實現資源共享。擬用1-2年時間,通過實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在全區每個社群新建或改建一個綜合文化活動小廣場,滿足社群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的需要。

4、創新社群文化建設活動形式。開展社群文化活動應把握社群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在內容上、形式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在開展適應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外,也要創造條件,設定一些適應少年兒童的課外活動內容。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方式,吸引中青年參與到社群文化活動中來。在內容上要充分考慮各類文化的結合,在形式上要注意便於居民參加。在具體活動上要根據需要,適時開展一系列群眾參與面廣的文化賽事活動,增加群眾的參與面。在開展系列文化活動中,發揮各類業餘文藝團隊的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群眾活動,活動群眾”的局面。

5、提高社群文化人才服務水平。培訓現有人才隊伍,完善培訓機制,制定培訓計劃,對現有人才隊伍進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對轄區文化人才進行登記造冊,統籌協調轄區文化人才的使用,充實社群文化隊伍。選聘一批既有專業知識技能和組織協調能力、又熱心社群服務工作的人才,擔任社群文化活動輔導員,負責組織、指導開展社群文化活動。

社群調研報告8

民政工作主要承擔基層民主建設、社會保障等多項社會行政事務,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做好社群民政工作對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有著基礎性的作用。

社群的民政工作主要包含城市低保、社會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現就xx社群的民政工作展開調查研究,情況如下:

一、xx民政工作基本情況

xx社群現有8955人,配有民政助理員三名。xx社群截止20xx年3月有城市低保戶97戶,180人,每月享受低保金約5萬元,平均每人每月享受274元。享受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8戶,享受廉租住房的3戶。

從施行低保救助政策至今,社群享受低保救助的戶數和人數整體呈下降趨勢。低保物件動態化管理日趨完善。低保公示制度、民主評議制度、入戶調查走訪制度等相關制度的完善,促進了低保動態化管理,確保低保"應退盡退"。

二、社群民政工作存在的問題

社群民政工作調研報告社群民政工作調研報告

一是低保家庭收入界定難。主要是隱形化的家庭收入難以界定。如:銀行存款、服務處不如實提供的收入證明等,造成部分申報家庭實際收入非常難確定。嚴重影響了工作人員對實際情況的掌握。

二是各類證明真實性不能保證。部分申報低保家庭藉助各類關係,開具的收入證明、醫院證明、學校證明等存在隱瞞事實真相的情況,根本不具備證明效力,但工作人員又不具備監督核查的能力,嚴重影響了工作質量。

三是部分不應該納入低保的人員納入了低保範圍

部分待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由於長期待業在家,無法實行再就業;社會上一部分有子女而不贍養老人的家庭,為了避免不出現重複上訪、越級上訪事件發生將這部分老人納入了低保範圍。

四是低保物件退保難。有些家庭將低保視為一種"福利",他們家庭情況改變後仍然有意地隱瞞收入,如臨時性收入、自由職業收入等,出現了低保物件"進易出難"的現象。

五是低保優惠專案過多。如低保戶可以享受的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水、電、煤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三、加強社群低保工作的建議

社群低保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工程,它對維護社會穩定及人民基本生活權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和穩定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完善家庭收入核定機制。建立低保人員動態管理資料庫,與工商、勞動、房管、金融等相關部門實現資訊共享,達到資訊的最廣泛、最有效的利用,實現低保工作系統化,為科學、準確的計算低保申請人及保障物件的家庭收入提供準確資料。

社群民政工作調研報告各類報告

二是建立責任追究制。針對部分申請低保人員不如實申報家庭收入情況,採取虛報、偽造、隱瞞、騙取低保金以及提供虛假證明的單位和責任人及低報工作人員,要建立責任追究制,並儘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具體的處罰條款,打擊騙保的不良行為,以維護低保政策的嚴肅性,使政府有限的資金切實用在需要幫助的人群身上。

三是慎重出臺低保配套專案,適當控制享受低保的聯動效應。解決低收入群體的根本問題在於發展經濟,擴大就業,通過勞動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如果與低保"搭車"的專案過多,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就業。慎重出臺相關政策,避免低保成為福利。

四是加強部門的協作,提高低保物件的就業率。加強部門的協作,提高低保物件的就業率,特別是有勞動能力人的就業,杜絕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依靠低保生活,以此實現社會救助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從根本上幫助低保家庭擺脫貧困。

五是完善社保體系,提高救助力度,解決邊緣人員的生活。做好城鄉低保與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工作的銜接配套工作,逐步建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長效工作機制,確保社會救助工作真正成為保障困難基本生活的"安全網"。

社群調研報告9

黨的十六大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政府高瞻遠矚提出的戰略決策。當今人類社會無論是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參與國際競爭,還是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而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則在於教育與學習。社群教育作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區在實施“兩加快,一統籌”戰略,建設大都市中心城區,開展社群教育工作更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對於培育城區人文精神,提高城區品位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努力下,近年來我區推進社群教育發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20xx年被省教育廳評估認定為首批省級社群教育實驗區。主要的工作和成績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傳理念,提高認識

20xx年區教育局、區文明辦共同策劃舉辦了江乾區社群教育論壇,邀請省、市專家作專題發言。區領導、各部門、鎮、街道以及基層有關幹部參加論壇,初步瞭解社群教育的概念及其意義,逐步引起重視。20xx年部分街道社群在教育局的指導下開展了社群教育節和社群教育宣傳諮詢活動。20xx年區教育局與街道聯手開展了大型廣場社群教育宣傳週活動。通過文藝演出、板報宣傳、諮詢活動、現場書畫等多種形式,宣傳理念,營造氛圍。活動中有180多名專兼職和志願者參加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參觀。還在江干教育網建立了社群教育網頁,宣傳社群教育,報導社群教育資訊和在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先進事蹟。通過這些活動和載體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群教育在我區上下漸入人心。

二、構建社群教育三級網路

構建網路是開展社群教育工作的基礎。20xx年10月我區社群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的基礎上籌建並經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群學院定名為江乾區社群學院(籌)。閘弄口街道、採荷街道、凱旋街道在此前後成立了社群學校。基層社群先後成立市民學校,至今全區49個基層社群成立市民學校41個。4個鎮則依託化學校,拓展社群教育的功能。全區46個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學校,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區城鄉的社群教育三級網路。

三、建立專兼職和志願者相結合的工作隊伍

我區重視社群教育、成人教育隊伍建設。已建立起由專職、兼職和志願者三部分組成的幹部師資隊伍。目前全區有專職人員16名,其中區社群學院6名,各鎮6名、街道4名。15名幹部是由區教育局委派。1名由鎮解決。兼職人員主要由各基層社群、村文教委員擔任。目前社群文教委員49名,村文教委員46名,共計95名。20xx年通過舉辦兩期文教幹部崗位培訓班,提高了他們的教育理論和實際工作能力。其餘是外聘的師資和志願者,根據教育活動的內容需求,隨時聘請參與工作。

四、制定政策檔案,採取措施,推進工作深入發展

(一)近年來我區推動社群教育工作出臺的檔案如下:

20xx年:

由區教育局起草並由區政府下發了《江乾區社群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20xx年:

區教育局下發了《江乾區中國小參與社群共建、學校資源向社群開放的實施意見》。

20xx年:

1、區教育局向區政府報告申請社群教育專項事業經費並經同意按我區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

2、區教育局起草並由區政府辦下發《江乾區企業職工“雙證制”教育培訓的實施意見》

3、區教育局與文明辦、民政局聯合下發《江乾區示範市民學校的評估認定的意見》,同時下發了《江乾區示範市民學校評估細則》。

20xx年:

1、區教育局起草並由區政府辦下發了《江乾區關於加強社群教育工作,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並召開江乾區社群教育工作會議。

2、區教育局下發《關於社群教育券發放方法的通知》。

(二)為了貫徹落實有關檔案,採取了以下一些舉措

1、20xx年起,區教育局就分別對閘弄口、凱旋、採荷三個街道派出專職幹部到街道承擔基層社群教育的指導工作。從近兩年半的工作來看,工作成效是明顯的,在指導網路建設、活動開展、規範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群的歡迎。

2、20xx年起全區中國小場地等資源向社群開放。區教育局統一製作銅牌向社會公佈,統一印製市民活動卡,大部分學校開放工作比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獎勵。

3、加強對基層市民學校的管理。教育局統一印製社群教育工作臺帳,規範基層工作計劃的制定,工作過程的記載和年度工作和小結,並通過例會,調研等形式瞭解基層工作情況,加強工作指導。20xx年通過創示範市民學校活動並進行評估,評出十所首批區級示範市民學校,區教育局分別授予銅牌並予以5000元的獎勵。這些措施的落實,在促進基層市民學校向規範、健康的方向發展方面起到較好的作用,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社群工作的積極性。

4、20xx年試行江乾區社群教育券制度。採用學習者自己出一點,社群教育券補貼一點的辦法,激勵市民參與學習,提高素質。全年共計發放社群教育券16萬元,已基本回收。社群教育券主要用於市民三項等培訓。1000餘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過培訓拿到市教育局頒發的結業證。從試行的情況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一定的調動,同時也調動了社群學院和各成校、社群學校的培訓的積極性。

五、教育培訓活動蓬勃開展,我區成員和市民素質得到提高

隨著社群教育三級網路的形成,各層面均開展了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區社群學院成立一年來,舉辦了成人業餘高等、中等學歷教育11個,學員500餘人;面向我區機關公務員開展電子政務培訓班9期,360餘名學員培訓結業;舉辦“十萬家庭網路行”培訓,1997名市民通過培訓結業;還舉辦了基層文教幹部崗位培訓班等等。

各街道社群學校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也舉辦市民三項培訓、中老年書畫班、文史知識、外語等各類培訓班。市民參與率不斷擴大,有些班級學員報滿供不應求,還湧現一大批學習積極分子和動人事蹟。各基層市民學校也開展了“百場講座”活動,內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識、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鎮和社群把青少年的教育納入社群教育範疇,利用暑假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了廣大青少年的參與,據統計參與率達到80%以上。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創新。例如:“家門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論壇”、“青少年模擬法庭”、“我愛家園演講比賽”,給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體的報導。社群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全區還出現了一些較為固定的學習型團隊。例如:景新社群的書畫社、慶春門社群的集郵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點名聲。農村成校僅20xx年舉辦成人業餘中專學歷班學員298名,大專學班學員135名,其它培訓班培訓人數1690人,還配合鎮各有關部門開展各類培訓達12500人次。開展農民素質培訓有1099名獲得技能證書或學歷畢業證,大大超額完成區今年下達的200名指標。社群教育活動開展為提高我區城鄉人員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區社群教育工作雖然收到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下制約發展的問題,需要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並予以解決。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執行機制不夠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群教育以提高轄區全民素質為宗旨,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落實各級的目標任務,並健全有效機制。目前,街道、鎮和基層總體講發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開展主要靠領導的意識和重視程度。因而在社群教育的人員、經費、場地、設施、工作的落實上隨意性很大,個別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群學校正常地開展社群教育。隨著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調整並統一由區管之後,各鎮、街道的教育工作重點,應及時轉到以提高轄區成員的綜合素質的社群教育上來。區政府要起到對全區社群教育工作的領導和協調作用,落實各級的工作目標責任,建立符合我區、鎮(街道)、社群(村)分級主辦社群教育的執行機制和各層面內部協作機制,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整體推進我區社群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區自20xx年起作為區級層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這筆經費除了解決區級大型社群教育活動和區社群學院事業經費外,主要用於基層市民學校建設的獎勵和江乾區社群教育券發放,即推進基層工作的規範化和鼓勵社群工作者志願者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培訓工作上。與兄弟區相比我區的投入尚存在較大差距,例如上城區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標準列入預算。下城區則把外來人口也列入預算。江乾區是個外來人口大區,對他們的教育也關係到我區社會的和諧發展,應該把外來人口列入社群教育經費指標。在鎮和街道層面的投入方面也嚴重不足,較好的鎮和街道除場地設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群教育活動的日常經費就很少,而且沒有一個制度性的規定。至於城區各基層社群市民學校普遍反映經費難以落實,給社群教育工作和活動的開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社群教育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援,除了區級予以投入外,街道、鎮也應該給予基層社群教育工作一定的經費保障,並形成制度。

三、落實專職社群教育人員的編制,理順管理體制。

我區現有社群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專職人員,除社群學院外,其餘人員的編制還在原學校。隨著中國小定編工作的開展,如何落實這些人員編制,理順管理體制有利於人員安定,也有利於工作的開展。西湖區、上城區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群教育幹部的編制全放到區社群學院。農村成校的編制,兄弟區、縣(市)的普遍做法是規模較大的成校,編制獨立。最近省教育廳、人事廳的檔案規定,農村成校編制控制在農村人口的萬分之二。根據上述情況,我區人員編制問題解決的方法可以是採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群教育專職幹部,其編制統一放入區社群學院,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發放,其它每月的獎金福利由街道給予解決。

2、農村成校前幾年已辦妥獨立建制的法人單位手續,其人員應從原單位劃出並劃入成校,同樣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統一發放,其每月的獎金、福利由鎮給予解決。

四、社群教育三級網路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20xx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區社群學院(籌),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國小場地。進修學校、社群學院新場地已在籌建中,內部規劃需充分考慮社群教育的特點、規模和功能。根據市教育局對社群學院的評估指標要求建築面積要達到4000平方米,在設計上要考慮功能的整合,以便實際使用並能順利通過市教育局的評估認定,正式批准我區社群學院。四個街道有3個建立了社群學校,其餘1個至今未建立社群學校。要加大指導力度的同時,把街道社群教育工作列入區級對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標體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資源建立社群學校,並完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實行分管領導任主任的校務委員會制度,同時實行分管領導任校長,教育局下派專職幹部任常務副校長的社群學校管理執行模式,確保街道社群教育工作的開展。區教育局要對各街道社群學校實行督導評估制度,認定合格社群學校。各鎮成校隨著城市化程序逐步向社群教育接軌,現階段成人學校要通過區教育局督導評估增掛鎮社群學校牌子。各街道、鎮也要加強轄區基層市民(村民)學校的建設,整合社群資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學校,開展社群教育工作。區教育局要繼續實行區級示範市民(村民)學校的評估認定工作,進一步推進市民學校建設。

五、打破條條分割,實現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的整合

社群教育是一定區域範圍內面向全體成員的終身教育體系。具有社群教育具有“全面、全員、全程”的特徵。也就是說教育內容全面廣泛,包括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社會生活教育、文化藝術教育、休閒娛樂教育等等;教育物件涉及轄區幹部、職工、農民、市民、外來人口等等;培訓過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區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上都存在條條分割的問題。在教育資源上各條線都要基層成立學校。例如;老年大學、婦女學校、人口學校、團校等等,名目雖多其實並不具備必要的人、財、物等條件,而且各條線對下都還要組織考核等,使得基層不得不忙於應付,不但浪費有限的資源而且極大地增加基層的人力、精力上的負擔,還會助長了形式主義。

區、街道(鎮)、基層社群(村)三級都應該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兩方面加以整合。蕭山、餘杭等兄弟區整合電大、職業培訓中心、老年大學等各類教育培訓,統一建造一所區社群學院。規模大、功能全,具有極大的教育培訓優勢,較好地滿足轄區各類人群培訓的需求。我區應該打破條條分割,建設好江乾區社群學院,使之成為面向我區幹部、職工、市民、中老年等為一體的上規模、設施新、功能全的一個終身教育平臺。

街道(鎮)和基層社群(村)同樣整合有限資源,建設和完善社群學校、市民學校,把其它各類稱呼的學校均納入其中,成為各層面的終身教育平臺。納入之後各條線在管理上要加強協調和整合,形成良好的執行機制,促進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有序進行,真正起到提高轄區成員和市民綜合素質的作用。

六、社群教育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培訓面有待擴大

區社群學院成立以來,延續了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進修學校的學歷教育的同時,也拓寬了一些培訓內容,例如十萬家庭網上行。但總體來說,培訓面尚不寬,且主要是政府推動的專案。社群教育從培訓目標和內容來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對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識、綜合素質要求的教育培訓活動;另一部分則是公民為了提高自身學歷、技能、專長、生活質量的培訓,這一部分則應該引進市場機制,作一些有償的服務。區社群學院更要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深入企事業單位、深入基層、瞭解需求,搞好課程開發,搞好教育服務不斷提高知名度。各鎮街道社群學校除了大量開展面向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訓活動外,也應該發揮地緣優勢,加強與社群學院和各類培訓機構的合作,開展教育服務。各基層市民學校則主要開展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動,以提高市民的素質,促進轄區的文明建設。通過各層面的共同努力,不斷擴大市民參與率。

七、充分發揮社群教育網路在農民素質工程中的作用問題

我區社群教育三級網路初步形成,這是我區提高城鄉市民素質的主力軍。我區社群學院和農村成校,均有開展教育培訓的場地,教育培訓的設施裝置,還有計算機等專用教室,也有專門的幹部師資隊伍。社群學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農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辦班培訓的經歷,不但開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學歷教育,也開展了10多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還與省、市高校,技術學院和職能技能培訓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完全有能力承擔和組織我區勞動力素質培訓和失土農民的技能培訓。可是20xx年我區失土農民培訓卻通過招標方式,讓民辦教育機構承擔。據瞭解,民辦教育機構也無專門的培訓人員,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員,而且在我區並無健全的網路和基地,最後還是租用我區的成人學校的場地設施並由成人學校參與管理來實施培訓工作。我區既然構建起社群教育三級網路,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整合培訓資源,發揮我區自己網路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強對學習型組織建立工作的領導

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而建設學習型社會則要從建立學習型的組織起步。要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活動促進我區各類人員和廣大市民素質的提高。這是一項社會的系統工程,靠個別部門的努力是很難奏效的,黨委、政府必須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我省國家級社群教育實驗區鄞州市和下城區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借鑑。他們的經驗是成立黨委、政府牽頭的社群教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教育局)領導和統籌社群教育工作,制定學習型組織建立的實施意見,並落實有關部門職責,負責指導、檢查、評估工作。例如:機關由區黨工委、學校由區教育局、企業由區計經局、街道、社群由民政局等職能部門指導、檢查和評估。

我區今年也成立了社群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是由區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對加強社群教育工作的領導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在學習型組織建立作用的發揮上還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學習型機關建立方面。建議社群教育領導小組增加區委領導成員,並出臺不同部門、系統學習型組織建立的目標和考核體系,進一步加大指導檢查力度為我區學習型城區的建立發揮應有的作用。

社群調研報告10

一、我縣社群矯正工作的基本情況

20xx年7月,遵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及要求,我縣啟動了社群矯正工作,在先期完成試點的基礎上,於10月份在全縣鋪開,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通過司法等職能部門、各鎮鄉、社群(村)的共同努力,社群矯正工作穩步摧進,截止20xx年6月底,共累計接受社群矯正物件496人,我縣社群矯正工作的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

1、社群矯正工作網路體系更加健全。縣裡成立了衡南縣社群矯正領導小組,並在縣司法局設立了副科級社群矯正工作管理部門(社群矯正中心),配備了3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全縣27個鄉鎮大部分建立了社群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形成了縣、鄉鎮(辦事處)、村三級工作框架。

2、社群矯正工作更加制度化、規範化。按照要求,社群矯正工作的銜接、執行、監管、考核、解除等五個環節,制定了報到管理、定期排查和動態分析報告、分物件走訪、異地委託管理、跟蹤管理、應急管理、特殊時期重點物件監管安全和矯正物件報告、計分考核、矯正執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嚴格規範,認真落實,使社群矯正工作有章可循,行之有序。建立了矯正物件電子資訊資料庫。落實了“一人二檔”臺賬,把矯正物件的日常監督管理情況形成文字、表冊材料存入檔案,以此作為行政獎懲和司法獎懲的重要依據;各鄉鎮(辦事處)司法所建立了一套系統的工作臺賬資料,直觀式反映社群矯正工作情況。

3、社群矯正工作更富經常性、實效性。由司法所具體承擔社群矯正物件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後,通過司法所工作人員、社群(村)幹部、社會志願者對矯正物件的走訪和談心,使矯正物件及其家屬與矯正組織的距離感拉近,進而使矯正組織能夠全面、準確、及時地瞭解矯正物件的真實情況,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了社群矯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經過積極引導和教育矯正,絕大多數矯正物件(包括外出學習、經商、務工的人員)能夠做到定期報到和思想彙報,參加集中教育和公益勞動,遵守外出請銷假、遷居審批等管理制度,服從監督管理,自覺接受教育改造,積極悔過自新。

二、我縣社群矯正工作存在的問題、困難

我縣的社群矯正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仍處於初級階段,再加上主客觀各方面的因素,尚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執法依據不足,工作措施手段有限。儘管社群矯正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但法院、監獄等部門不遵照執行,致使物件不及時報到,無法查詢,一些監管活動無法落實,從而影響了社群矯正工作的正常開展。

2、工作力量不足,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司法所是基層從事社群矯正的工作主體,但從司法所的設臵、人員配備、編制現狀看,都存在問題。在司法所的設臵上,全縣27個鄉鎮(辦事處)目前雖都設立了直屬司法所,在人員配備、編制上,各司法所雖然都配臵了工作人員,但一人一所就有14個,人員緊缺,力量不足,甚至有2個所沒有公職人員。按有關規定“專職社群矯正工作者應是從事社群矯正工作的國家公職人員”。社會矯正工作志願者參與者少,來源渠道窄,難以滿足社群矯正工作的需要。而且絕大多數社群矯正工作人員,尤其是那些社群(村)幹部和社會志願者,法律、社會學、心理學等矯正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欠缺,沒有接觸過刑罰的執行工作,缺乏管理矯正物件的實踐經驗,難以適應多樣化的矯正工作。

3、銜接機制不健全,容易發生脫管現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法、檢、公、司等部門之間的銜接制度還很不完善。第一,審判機關、公安機關、監獄機關在移送法律文書過程中存在不及時到位的現象,從而造成沒有矯正物件的法律文書,矯正期限不明,執行矯正沒有依據或內容不詳;第二,根據社群矯正工作要求,矯正物件應按時報到,但由於銜接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銜接不及時或存在相互推諉,導致矯正物件失控或脫管漏管現象發生。第三,司法行政機關沒有強制權力,對違法的物件沒有震脅力,而公、檢、法等部門配合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

4、宣傳工作欠缺,社會認知度不高。對社群矯正這一新生事物,群眾認知程度低。老百姓對在監獄服刑的犯罪人轉移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服刑,或多或少存在著擔憂與不安,這是社群矯正難以取得社群居民全面合作的深層心理因素。特別是將艾滋病、吸毒的人員臵於社群,造成了社會不予理解、缺少支援的局面,因此極大地影響了社群矯正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進一步做好我縣社群矯正工作的建議

1、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社群矯正工作的重要意義,改變我國重監禁刑輕非監禁刑的作法,把社群矯正工作納入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議事日程。

2、法院必需依法辦案,法院一家獨大,部分法官愛錢輕法,有法不依的作法嚴重影響社群矯正工作。

3、強化經費保障,確保社群矯正工作經費有穩定的來源渠道。

4、賦予司法行政機關對罪犯的拘留權,保障社群矯正工作的執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