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拋卻平日的忙碌,終於有空暇的時間了,國慶長假,我欣賞了《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發生的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馬修——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時,他如同進進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歷所震動,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管教方式的衝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馬修用音樂給這個如監獄般的學校帶來了春天,他用音樂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馬修老師用他的善良,用他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看。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熱陽中翱翔,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師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裡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裡最調皮的孩子,最後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為有了老師的寬容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寬容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而在我們平時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一直在抱怨這個學生笨,那個不遵守紀律,這個今天有沒有完成作業,從來看不到孩子的一點點的優點,只會把學生的缺點一再放大再放大。對比電影中的馬修老師,我感到深深的慚愧,且不說自己班上的孩子遠遠比不上放牛班的孩子的淘氣,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幾乎很少寬容的對待孩子的過錯,動不動拿找家長來嚇唬學生。而馬修老師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當在樂格克設定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後,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於是在放學後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後不但沒有責怪,最後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裡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後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寬容本身就是教育。馬修老師用寬容和愛心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一名優秀的教師,在他的言行舉止和字裡行間,會無不透露出他所特有的至真的對學生的寬容關愛之心,一份寬容,就是一縷陽光,照亮學生的成長的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放牛班的春天》充滿童真,充滿動聽的歌聲,充滿了人性的教育。還依稀記得馬修那張溫柔的面孔,用神奇的音樂讓一群被汙染的問題少年得到進化,帶他們找到了幸福。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方的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用愛教育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放牛班的春天》反應出來的關於教育的問題也很多,我是個學生,當然不能站在老師的角度談教育,所以,我就以我的角度來淺談教育。

首先在我看來,教育,教的是“人”,是“人心”,而不是帶著人皮囊的傀儡,作為學生,肯定希望老師把你當人教,而不是其他一些東西。

其次,教育必須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是溝通的基礎,如果師生之間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那還談什麼教育,不過就是完成一下程式,老師完成了學校的任務,學生則又浪費了40分鐘的生命。

再者,無論是教育,還是學習,都得用心,到今年已經上了十年學了,那麼多的老師每一個你都記得嗎?不是吧。為什麼會這樣?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是白眼狼,但任然存在一部分不是白眼狼的呀。那麼在這部分人上體現的原因便是,老師沒有教到學生心裡去,他們只是把自己學過的東西像復讀機一樣,重複出來,不包含一丁點的個性化教育,日復一日,這樣的老師也就成了真正的“復讀機”了。多年後。當你回顧自己的人生之路時,你能從心底激起關於老師的記憶的浪花嗎?

身處21世紀的今天,學生該有對學習的良好態度。而老師也應該有對教育的良好態度,作為老師,如果你都不熱愛教育,只是單純的為了養家餬口,卻任然要忍受內心的煎熬踏進教育的圈子。對不起,您還是退出去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愛迪生說:“教育之於心靈,猶雕刻之於大理石。”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電影裡的馬修老師卻成功地熬過了這個過程,用音樂找回了那些孩子們的本性。可見,教育是多麼重要,對一個人的影響又是多麼巨大。教育乃立人之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教育是一種愛的修行。

君可知,馮玉祥在兒子馮洪臨行前,親筆寫下“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艱難好做人”的對聯送給兒子,贈與其當座右銘,父愛之砥礪字字千金;君可知,岳母在兒子岳飛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告其保衛國家乃是頭等大事,母愛之叮囑重如山嶽;君可知,老舍教育孩子不能做貪汙受賄之人,要求孩子不可虛榮,不可貪得,誠實虛己,父愛之胸懷磊磊落落。

可見,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是在於喚醒和鼓舞,與之共同修行。正如馬修老師那樣,召回孩子們的本性,讓他們活成更好的自己。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教育是一種生命的召喚。

以教為草,以育為寶。君可知,司馬光為了讓兒子認識崇尚簡樸的重要性,以家書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從小便懂得節約。施教有方,會愛才會有好的教育。相反,古代方仲永從小便顯示出他在詩歌方面的才華,可父親卻把他當作搖錢樹,使他的才華過早消失,更別談什麼教育了。可見,畸形的愛只能製造畸形的教育。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讓他自己去感受,不給他增添任何無用的壓力。正因為馬修的召喚,放牛班的孩子們順承天性,在人生的廣闊舞臺施展抱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教育是一種未來的投資。

蔡元培曾說:“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盧梭曾言:“植物的形式由於栽培,人的形式由於教育。”亞里士多德曾雲:“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沒錯,若談教育,電影裡的馬修老師為第一人,揮灑曠世奇才,天地為之驚駭。

也許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創造工作。放牛班裡的孩子為什麼大多數最終沒有放牛?因為愛,因為教育,因為根植於愛的教育。教育,乃立人之本。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了,每次觀看總會被學監馬修的教育行動所感動,同時也引發我對教育的深思:教師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被學生所喜愛?教師與學生如何才能平等的交流對話呢?教師到底應該怎樣才可以把“頑固、調皮”的學生教育好,教師的教育藝術又該如何真正體現的教學課堂中呢?這應該是作為師範生的我們一直都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看完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我感到了馬修老師是我們現在教育行業中所缺少的而又真正需要的教育典範。他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用平等、尊重與孩子交流,用真情感動、教育學生,讓孩子從嚴格甚至近似於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感到溫暖,更是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從而改變了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叛逆不羈的孩子改邪歸正,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在整部影片中我覺的最有教育藝術的一幕是:影片開始之初,當馬修初到學校時發生的馬克森斯大叔被孩子的調皮搗蛋弄傷送進醫院後,校長讓馬修在班上抓出搗蛋著者後交由校長處罰。當馬修把搗蛋者蓋勒帶到樓梯時看到了犯錯的其他學生被修理後關閉在禁閉室時,搗蛋者蓋勒的求情和馬修看到其他犯錯的學生被修理的情景時,馬修深思了並改變了想法,他讓搗蛋者蓋勒自己到醫院去幫助馬克森斯大叔康復,馬修用智慧和愛改變了原來的體罰,讓蓋勒開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認為這是很需要教學藝術的一幕,懲罰學生不一定要體罰,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自覺改正才是最有效果的,而不是一味的體罰,強制教育。

在整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當學校失火後,校長解僱馬修並不讓學生送行,馬修神情黯然的帶著自己行李將要離開學校時,路過教室樓下看到了在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閉室的窗戶裡飛出的一架架承載著不捨與思念的紙飛機,馬修撿起紙飛機看到稚嫩的筆記而欣慰感動的流下眼淚。其實看到這裡時,我也是喉嚨感到嗚咽,也流下了眼淚。我為馬修學監的付出得到回報感到欣慰,更為孩子們從愛中受到教育和啟發而有所改變而感動。馬修學監用愛與智慧改變了孩子。

看完影片,在思考、感動當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啟發:

一是,教師要學有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懂得教育教學上的藝術,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把理論運用於實際。

二是,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應該要認識到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對話關係,而不是像影片中的“行動——反應”,用懲罰的方式強制教育學生。

三是,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除了要學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基礎外,更要有教育修養和教育上的仁愛之心。教師應該看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是如何發現和挖掘,更是如何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帶著優點和天賦快樂的成長,好好的學習。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擁有著陰寒的建築、沉重的大門,陳舊的教室以及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群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乎殘酷的管理下,他們孤傲而堅強地抗爭著,又可以說無惡不作,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彷彿等待著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著一絲絲失落來到這裡,見到了這一群渴望被救贖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就是池塘之底。馬修自始至終懷著一顆仁愛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犯錯——受罰”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也懂得關懷孩子。在孩子犯錯時,他總是包容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感化他們的心靈。經過馬修老師的努力,這群“無藥可救”的“惡魔”們都變成了一個個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後,馬修因為校長的反對,而被迫離開了學校,他多麼希望見孩子最後一面呀!而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進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記得其中一句話:“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樣會綻放青春,一樣會擁有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從頭到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又滿含熱淚的影片。孩子們最為可愛的一面——那種發自內心的純真的天性,正是在這樣的氛圍裡得到了充分的激發。現實中,我們是多麼需要這種天性啊。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放牛班的春天,普通的篇名,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情節,卻演繹了一曲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洞穿的音樂、歌聲,飛逝的歡笑環繞著這所學校,一群“無可救藥”的孩子,被夾著“行動.反應”的枷鎖,卻被一個叫克雷芒.馬修的學監喚醒。影片大篇幅的講述了學監和孩子們中間的學習和心靈的互動,每一個片斷都充滿了簡單而溫馨的愛,充滿了濃厚的感情,用心在投入,在交流,通過自己譜寫的音樂,喚醒了深埋在孩子們內心的渴望。該片從頭至尾被一種希望所寄託。用一個孩子心裡的星期六,預示著放牛班春天的到來,希望的到來,而影片結尾,春天到來,希望成真。也許結果如馬修所說,我是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但事實上,他在這個地方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播下了希望。

馬修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形勢不代表什麼,根本在於內心,只要內心是在教育,那就是教育。從小到大,從古到今,我們都在教育和接受著教育,從不停息,學校,成了教育的.集中地。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影片中品之無味的學監,同樣的平凡,不顯一點色彩,卻可以讓我們演繹教育人生中迥然不同的經歷。影片中,在馬修之前,孩子的心是受傷和絕望的,被馬修用一顆虔誠而溫段的心,溶化了,而身處教育的我們,被這樣的教育所感動。虔誠,要知道,一個人民教師,我在做什麼,我本著什麼樣的目的,我在用什麼樣的方法,面對著一群什麼樣的學生。馬修在跟音樂家的母親談話時說過,我不是一個人,我有這麼多的孩子。是的,他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為自己是獨立的,高高在上,反而迫切的希望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在面對野蠻的校長,勇敢地施行自己的“試驗”,去體會他們的內心。

這是一部法國藝術片,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更沒有出眾的故事情節,即時到故事最終,馬修也沒有任何的變化,他沒有得到什麼,這是他的祕密,他離開了,同樣的身份。可真的只是他的祕密嗎?他同樣得到了,得到的是孩子們的希望,信任和寄託,也同樣地開啟了馬修前進的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故事發生在法國,有一個制度嚴格的男校池塘之底”。父母們把自己在普通學校經常惹是生非的孩子送到這裡,希望他們能得到更好的管束。

但事實上,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是一個不近人情、眼裡只有自己勳章和獎金的自私之人,對待孩子就像對待囚犯,種種條條框框逼得壞孩子”變本加厲,稍微好一點兒的也開始叛逆。孩子們經常受到體罰,不是被校長用棍子打,就是被關禁閉,孩子們獨自承受著不安和驚恐。

有一天,一名音樂教師克萊芒馬修來到了這裡。初來乍到,就目睹一場慘案:馬桑大叔的眼睛重傷。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他去上課時,教室裡亂翻了天,孩子們丟著紙飛機和粉筆,相互扯著衣服;搗蛋鬼莫杭治在黑板上畫他的肖像當他知道了傷害馬桑的學生,領著他去校長辦公室,卻在外面聽見棍子的暴擊和學生的哭嚎。他沒有把學生送進校長辦公室,而是寬容了他。

他與校長約法三章:一,不體罰學生;二,犯事的學生由他來處理;三,不透露學生的名字。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善良和對學生的尊重。

後來,他成立了合唱團,給每一個調皮的孩子適合的位置,讓孩子們在合唱團中展示自己。漸漸地,在他的感染和引導下,學生們學會了團結,學會了理解,學會了敬愛。

影片結尾,校長哈珊最終被調職,馬修也離開了學校,帶上了班裡最小的孩子皮埃爾

看完影片,我陷入了思考。是什麼讓孩子們發生如此驚人的轉變?毫無疑問,是馬修。

馬修和校長、其他學監不同,他來到這裡,並非為了嚴管學生,拿那點工資。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有義務和責任去讓孩子們變得更好。

他的言行讓孩子們珍惜他、愛戴他、信任他。他用音樂激發孩子們的潛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懷和被需要,馬修自己也持著永不放棄音樂創作的信念。

影片中,當馬修被校長開除時,他滿心期待著孩子們會湧到鐵門前向他告別。然而沒有,孩子們怕受到懲罰,這樣的謹慎讓他心疼。當然,孩子們並沒有讓馬修失望,在他走到教學樓旁,過道的窗口裡飛出一架架紙飛機,上面寫著每個孩子的名字。他們伸出一雙雙小手在窗前揮著,表達對馬修的敬意、感謝和依依不捨。馬修的眼睛溼潤了,他彎下腰拾起幾架紙飛機當作紀念。這段記憶,是最有價值的。

馬修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訴我們:有時候,嚴厲的呵斥與板子並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體貼、理解和尊重才是靈丹妙藥。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這樣的心理去對任何一個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麼,每一天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

如果之前孩子們的心靈是一片荒漠,那麼,是馬修用愛和音樂把他們的心澆灌成了生機勃勃的綠洲。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師擔當的正是馬修這樣的角色,讓我們獲得知識,懂得做人,吸收無限的正能量,更好地為社會作貢獻。而我們,也要用愛待人,以愛獻人,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放牛班的春天》看了兩遍,每一次都讓我感觸頗深。

有這樣一所監獄般的寄宿學院,他們的校長冷酷、無情、虛偽而殘忍,裡面住著的學生們無法避免地成為了一群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小孩。他們是使家長無奈,老師煩惱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在意這些尚未成熟的心靈中所懷著的天真爛漫的夢想:熱氣球飛行員,建築家……甚至是拿破崙那樣的將軍。刻板的校長只能以自己的準則加以暴力來懲罰他們。只有馬修,把他的學生真正當成人來對待、來尊重。這幫孩子都是10歲左右的年紀,馬修相信,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他們缺少的正是愛,諸如貝比諾是個孤兒,而莫翰奇也只有殘缺不全的母愛,只需要一點點愛,就足以點燃他們的心火,讓他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活在地獄中,原來自己也是天使。當馬修老師把這些孩子組建成為一個合唱團,他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在電影中流淌了一個多小時,特別是皮埃爾天籟般的聲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著孩子們那因為受到肯定鼓勵而分外專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動真的難以言喻。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春天,那就是我們記憶中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快樂活潑的。

而“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實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對學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謂的“放羊”之意,而電影中的這群孩子就是這樣一批讓老師頭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群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裡,一味胡鬧的孩子,輔育院的人都採取體罰、緊閉,就想春天一樣,而這幫“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馬修老師帶給他們的。

在我的觀點裡,學生之為學生,就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有缺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老師之為老師,就在於老師年長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快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只有寬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會心的溝通;只有溝通,才有真誠的信任。教育用相容幷包的方式,呈現“萬紫千紅才是春”的美景,而做為一個教師應該用寬容的心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其實,我們都渴望這樣的教育,這樣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昨天學校組織教師觀看了法國奧斯卡獲獎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後頗受感動。影片在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中,從一張照片開始了主人翁的回憶。影片從頭到尾用一個“愛”為主線,將整個故事穿在一起,詮釋了一個代課音樂教師克萊蒙.馬修在池畔地輔育院短暫教學生涯中為了教育付出的全部愛。觀看此片使我深深體會到馬修老師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教師、是一個在教育中充滿智慧的老師、

馬修老師是一個善良充滿愛心的老師。這主要體現在面對一群頑劣的孩子,他沒象其他人那樣採用懲罰,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從點滴入手,一步步感化學生,特別是當他聽到貝比諾是一個戰爭孤兒時,他處處關心他,當他知道貝比諾遭到蒙丹的威脅時,馬修老師甚至不惜採用威脅他的方法來保護貝比諾那顆脆弱的心,在成立合唱團時,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配不同的角色,跑調的學生他不諷刺他,而是讓他當樂譜架,讓他不感到自卑;當貝比諾告訴老師他不會唱歌時,馬修老師封他為音樂助理,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讓他感到驕傲,每次排練合唱馬修老師第一件事都是先抱貝比諾坐在教桌上,可以看出馬修老師的心有多細,他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

馬修老師是一個充滿教育智慧的老師。剛走進輔育院,學生狀況不斷,他沒有采取極端的方式,而是利用了自己的智慧。一個學生把一個教師的眼弄傷了,他知道是誰時沒有采用關禁閉,而是讓他去義務為那個老師做護理,在護理的過程中孩子善良的本性顯現出來,既教育了孩子又使孩子迴歸了天性,馬修老師的教育智慧在成立合唱團時顯現無遺,他根據孩子特點分配角色,當莫翰奇不參加時,他沒有逼他而是利用訓練時誘惑他,讓他自己心甘情願的加入進來,在他的引導啟蒙下最終使他走上了音樂之路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也就是影片的主人翁。

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雖說在教育崗位上已工作24年了,在這24年中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到了一個教師應該做的,在教學中付出了愛心,但缺少教育智慧,今後努力自己努力學習,做一個既有愛心又有智慧的合格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它的名字首先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沒看之前努力揣摩它的含義,心想肯定又是鄉村教育故事,但看了影片後,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來影片和“放牛”沒有關係,講述的卻是一個“學監”馬修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令人感動的故事。

本部影片以音樂教育學生為主線貫串整個故事情節,這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學監馬修來到一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學校,這個學校中的學生全是一些調皮搗蛋的小男生,他們都由一個充滿暴力傾向的校長管理著。當馬修來到學校後,看到生活在陰影之下的可憐孩子們,他就決定用音樂的力量來喚醒孩子們那顆受傷的心靈,並且取得了成功,在他的努力下,合唱隊的孩子們開始了做起了他們有生以來覺得最開心、最充實的事情來,每個孩子都開始認真地排練起來,昔日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現在都乖乖的站好唱起了歌。其中,還有個戲劇性的變化,那個充滿暴力、濫用權利、反對搞合唱團的校長也被感化起來,他竟然和同學們一起踢起足球來,還一個人在辦公室摺紙飛機玩,但最終校長還是逃不出的誘惑,最終墜入了權利的“黑洞”,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馬修沒來之前學校的狀況到來到學校之後,可以說學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最終還是因學校失火事件被辭職,帶著最小的孩子離開了學校,離校前孩子們用特別的方式向這位好老師送別。

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想針對本部影片談談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影片的焦點人物就是曾被稱為“天使的面孔與魔鬼的心靈”最後成為音樂家的莫朗,由單親媽媽撫養的他,與別的孩子很不同,他有很強的自尊心,十分敏感。面對這樣的一個孩子,馬修一方面極力從“補牙”為幌子,用善意的謊言在母親面前違護莫朗的自尊心,卻又冒著觸犯校長的危險將正在受罰的莫朗放出去,探望母親,對他極為信任。另一方面馬修以取消莫朗的獨唱資格使他明白:不要自以為是,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尊重別人。特別是為伯爵夫人演出的那一天,馬圖重新給予莫朗機會,最終感化了他。由此看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好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就連“放牛班”也從此有了美好的春天。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信任學生,感化學生。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漸漸深入的,切不可用野蠻專橫的方式強迫學生接受,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影片中的校長便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他使用的是“鎮壓”政策,雖然表面上孩子們不敢有反對的跡象,但是在他們的內心充滿了仇恨、叛逆的情緒,這樣長久下來必定會失敗。

總之,教師在教育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但要有一顆溫暖、寬容的心,還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教育素養,這樣才能在教育中起到橋樑的作用,真正教會學生怎樣做人。

標籤:教師國小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

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

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著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

他的嗓音與眾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

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後被解僱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今無惡不作、行為極差的那些學生,

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裡,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為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後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著摺紙飛機;還有一次,

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於名利,最後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

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麼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

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啟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教育,怎麼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似乎更概括地看到了一個優秀老師所具備的品質。這部影片給了我這樣一些有用的啟示:

一、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

我想:我們的老師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表揚還 是批評,最後都應該為了促進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仔細想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的批評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班級,讓學生聽話,乖乖地坐著,不要鬧事。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他能恰當好處地處理孩子的犯錯。他始終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即時孩子犯了錯,她也能寬容對待,然後用正確的方法指引孩子,如教育孩子承擔自己惹下的禍,教育孩子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甚至馬修老師的方式不被那個冷酷的校長認同,百般誤解,仍然有勇氣繼續自己的教育信仰。

二、讓孩子找到有意義的事

這部影片還 有另外一個名字:唱詩班的孩子。文中,馬修老師用神聖的歌曲來治療孩子們早已忘記的美德。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震撼了孩子,也深深震撼了我們每一個觀眾。其中一個孩子,已經徹底讓老師和家長失望,但是,由於其擁有音樂的天賦被老師發現,肯定,然後為這個孩子鋪就了一條健康、積極的人生道路。這也使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看的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裡面的老師讓孩子排練莎士比亞的作品獲得了極大地成功,使孩子的能力、品德都獲得了較全面的發展。我想: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確實有必要指引一條道路,讓孩子感到讀書的意義。

三、老師的情趣和幽默

不管是大孩子還 是小孩子,都不太喜歡固執、古板、眼裡只有考試題,沒有趣味感的老師。在這部影片裡,馬修老師幽默與寬容並存。例如,一個孩子在黑板上給他畫漫畫,老師進來看了也給這個孩子畫上一幅,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孩子們在宿舍裡給馬修老師編一些小曲,自娛自樂,馬修老師讓他繼續唱下去,對其唱的內容不予關注,弱化,而評價其唱功。相反,那個校長確對孩子們的過錯甚至玩笑也是耿耿於懷,顯得有些可惡可悲可笑。其實,老師是否具有幽默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不過,整個影片看下來,我對這樣一個安排頗具想法,不知是編劇者刻意為之,而是無意的安排。這裡的馬修老師是個單身又沒有小孩的無牽無掛的人。而且還 是個年紀較長的人,於是,他的身上就不可能出現家務事,成了一個純粹的老師。但是我們真實的生活中,老師們卻都是有著很多的身份。也許,真要做個優秀的老師確實也要犧牲掉其他的一些身份該盡的責任。馬修老師所做的一切又完全不是出於榮譽,更談不上為了工資,他白日為孩子上課,夜晚為孩子們編歌,他的時間與精力也是全部奉獻給了孩子。他的身上有著我們現在反覆倡導的老師的品格:奉獻、美德、公平、堅持等是值得一學的。相信,馬修老師雖然辛苦,但是內心也是快樂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我一直相信凡事都有兩面性,而且好的一面,絕對比壞的一面大得多。

在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補助院,有著一群叛逆的少年,他們有的失去父母成為孤兒被遺棄在這裡,有的品行惡劣遭公立學校屢屢開除,無處可去來到這裡,總之,他們是大人眼中的壞小孩,是無可救藥的。

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可以說是沒有人愛他們。既無能又壞心腸的校長根本無視孩子的的感受,“出錯,懲罰”在他看來是那麼簡單。可是這樣殘酷的規矩並沒有讓孩子們乖乖聽話,而是培養了他們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越發叛逆。

馬修的溫柔和肯定讓孩子們逐漸有所改變,並在他們乾枯的心靈原野上播下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觀影前,我以為這是一部愛情片,會是一個淳樸的牧童找到了幸福。結果與我想象的大有偏差。放牛班,其實與放牛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一群問題少年改過自新的心路歷程。春天意為一切從新的蛻變。

第一,取消集體處罰;第二,讓我自己處罰犯錯的人;第三,請讓我保留他的姓名。這是麥神父受傷事件後馬修向院長提出的新規矩。這五一不體現了馬修老師對孩子的關愛和對他們自尊心的保護,是院長從來不放在心上的——對幼小心靈的人性關懷。

孩子看似叛逆無理令人頭痛,但這是他們對嚴厲管制的反抗和對自己的保護。但馬修對事情的處理與其他老師大不相同,沒有不由分說的將犯事的學生單獨關進禁閉室,而是給他們辯解和改過的機會。

在無意中他發現,這群搗蛋鬼在唱歌嘲諷他,但他注意的並不是歌詞的內容,而是這群孩子歌唱的不好卻又非常愛唱,還有幾個嗓音不錯了。他發現,這些孩子並不是真的無藥可救。他決定組建合唱團,他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靈。

這是一則溫暖的故事。直擊人們心中最為柔軟的一處。

馬修對孩子來說,既是良師也是益友。領回迷失的羔羊,引孩子們走向正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電影的經典部分自然是馬修老師將孩子們組建成一隻合唱團,充分的給與他們才能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中建立自信,贏得尊重。也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後來進入到音樂學院學習,使他的將來也逐漸清晰。不可否認,馬修確實是一位好老師,他總是想法設法的幫助孩子們,沒有私心,有的對工作的熱情。記得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個人最難辦到的就是沒有私心。”但在馬修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與之相對比的是院長的行為,院長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遷與仕途。尤其是最後院長在回答是自己建立的合唱團時,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院長的卑鄙,而馬修老師的不與辯解也讓我們感到了他人格的偉大,因為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人:一個是熱衷官職,一個淡泊名利,關心的只是孩子們得學習與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馬修老師因得罪院長最後得到的是被解僱的命運,這也讓我們不由想起了電影開始時馬修老師的自敘:當自己在一系列領域受挫之後才來到的這所學校——。也許以前也正因為馬修老師的正直行為才不斷被人排擠。這也無疑是對社會某種現象的的諷刺!雖然馬修老師走了,但他卻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們中間。於是在最後的電影畫面中, 在馬修老師站在樓下面,頭頂不斷有紙飛機飄落,在身邊慢慢盤旋。馬修老師的臉上不再有被解僱的失落,帶有的是會心的笑容。

在最後馬修老師蹬車離去時,佩皮諾主動要求與他一起走,當我們聽到電影中的一個聲音告訴大家那一天是週六時,我們也豁然想到在電影開始時的哪一個小小的伏筆,告訴我們佩皮諾每週六就會到校門口等待父親來接他。同時我們心中也湧起了一陣感動,馬修老師被解僱這個看似不完美的結局也在這時變得圓滿。

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觀看後感悟頗多。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邊迴盪,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讓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是讓老師a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群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裡,一味胡鬧的孩子,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視窗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真是馬修人性光芒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