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1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這部電影是以回憶錄的方式播放的,進入影片開頭以為這是少管所,結果這是一個寄宿學校。故事開頭孩子們調皮,院長以暴制暴,配上陰森森的音樂,真是看得一驚一乍的。故事中其貌不揚的馬修老師,進入這所學校後,看到了孩子的“無可救藥”,看到了院長的“以暴制暴”的處理方式。馬修老師面對犯錯誤即將要面臨關禁閉的孩子的於心不忍,他跟孩子達成協議讓孩子照顧受傷的老師直到老師傷好,這個處理方式讓孩子有機會了解受傷的老師其實為人很好,讓孩子心中慚愧,從中受到教育。

馬修老師,為孩子們做了很多事,把包容,理解,關愛,賞識發揮到了極致!教育方法也非常到位。

第一堂課,他讓孩子們寫自己的理想,理想可以激發人的鬥志,指引人的方向,點亮人的心靈,馬修老師有方法有愛心,耐心引導孩子。

馬修老師為孩子們做的第二件事是組建合唱團,音樂可以洗滌人的心靈!淨化人的心靈!合唱團組建之後,課後空閒時間都用來練唱了,第一,孩子們沒有時間再惡作劇,第二,孩子們喜歡上了音樂,經過音樂的淨化,學校逐漸步入和諧的畫面。

通過組建合唱團,他挖掘出了音樂天才莫翰奇,在合唱團裡培養孩子的音樂天賦,併成功地把孩子介紹到了里昂音樂學院……馬修老師不僅包容孩子的過錯,還惜才愛才,一心為孩子謀出路,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亮點!

就連學校裡最偏激的一員:孟丹,院長懷疑孟丹偷了學校的錢,對孩子進行打罵……最終開除了這個孩子,當馬修老師知道錢不是孩子偷的之後,他去跟院長求了情,院長沒有第一時間處理,最後這個孩子放火燒了學校……馬修老師也因為擅離職守的罪名被院長開除了,臨走時孩子們用紙飛機為馬修老師送行,馬修老師看著紙飛機上的留言,臉上是滿滿的感動,他用他的慈愛和包容征服了這群孩子,用音樂淨化了孩子們的心,臨走時帶走了可憐又可愛的孤兒……

故事結束了,除了看到作為一名老師該有的美德之外,我還學到了信任和堅持的力量,馬修老師始終相信孩子,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終為孩子們的人生帶來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你知道5月25日是什麼節日嗎?對,是我們學校的心理健康節。我們全班一起看了心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中,馬修老師來到一所學校。他教的班級裡有很多孩子都是十分調皮,還欺負老師。在大部分的老師眼裡他們是無藥可救的。第一天,馬修來到教室,這裡十分吵鬧,一個孩子叫著:“禿頭來了。”教室裡立刻鴉雀無聲了。剛走進教室,一副骨架赫然出現在了他的眼前,嘴裡還抽著煙,十分滑稽。馬修對骨架說:“上課不許抽菸,包括你。”說著便把煙抽出來,扔掉了。頓時,他的幽默引起了全班的鬨堂大笑。這時我也忍不住笑了出來,我覺得這位老師真是又有趣,又有膽量,那一刻我突然有理由相信,這位老師一定會把這個混亂的班級教好。

過了幾天,馬修和學生們熟了起來。他教給大家許多音樂知識,一個叫皮耶的男孩唱得特別好,還在一次表演上大顯神威。此時,這個班的情形也在慢慢變好,學生們的臉上漸漸有了真心的笑。他們時常在一起玩,像一隻只活潑可愛的小麻雀,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陽光明媚的春天。同學們也不欺負老師了,這讓校長也感觸很深。一次,校長路過,不小心被球碰到了,馬修立刻說:“這是一個意外的球。”校長不但沒生氣,反而一起玩了起來。我看著開心極了,馬修真的把這個班教好了,太神了!如果沒有這位老師,沒有此時和諧的氛圍,也看不到這群孩子一步步地成長。

最後,馬修因一次火災被冤枉而被趕出了學校,臨走之前,他突然看到一架飛機飛出了窗外,他知道這是他的學生寫的。一個皮比諾的孩子還請求老師把他帶走。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知道了:用一種愛來關心孩子,能讓壞孩子變成好孩子。壞孩子只是一些曾受過嚴重的心理打擊的孩子,他們用強硬的行為對抗外部環境。讓這樣的人產生心理變化十分困難,但馬修卻真正做到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叫馬修的音樂家,他成了“池塘之底”孩子們的新學監。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馬修尋找到了一座新的“橋樑”,一座真正能和孩子們溝通的橋樑——音樂他只為那群孩子們譜寫樂章,但它同樣悅耳動聽。最起碼,那群問題少年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和愛。

不,又不全是愛。影片總讓我會想起一些片斷。那個個子很小,父母在二戰中犧牲,不會唱歌的佩皮諾,最後他成了馬修的養子,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音樂指揮家。那個在睡前狂歡時一邊吹口琴,一邊唱著“禿子,禿子,你會完蛋的,禿子,禿子,這兒輪不到你說話”的科賓,但馬修沒有像校長一樣把他拎到辦公室揍一頓,而是和他一起唱這首歌,儘管最後他當了一個“架子”。那個戴眼鏡的博尼菲斯,那個“天使的面容”莫朗奇,那個馬修第一天來就給他“驚喜的”勒克萊克……他們都被馬修淳樸的音樂所感動,洗禮了心靈。

那個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他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問題少年找回自我,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藥”的問題少年。

可惜,那個愚昧無知的校長藉機開除了他,他離開時,沒有一個學生來送送他,可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感動了,他至少證明了:無論是哪一個問題少年,只要他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路,只要再沒有犯“問題”,他就不是一個問題少年。

《放牛班的春天》讓我看到那些男孩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它講述的不止是愛,更是教育的模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放牛班的春天,普通的篇名,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情節,卻演繹了一曲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洞穿的音樂、歌聲,飛逝的歡笑環繞著這所學校,一群“無可救藥”的孩子,被夾著“行動.反應”的枷鎖,卻被一個叫克雷芒.馬修的學監喚醒。影片大篇幅的講述了學監和孩子們中間的學習和心靈的互動,每一個片斷都充滿了簡單而溫馨的愛,充滿了濃厚的感情,用心在投入,在交流,通過自己譜寫的音樂,喚醒了深埋在孩子們內心的渴望。該片從頭至尾被一種希望所寄託。用一個孩子心裡的星期六,預示著放牛班春天的到來,希望的到來,而影片結尾,春天到來,希望成真。也許結果如馬修所說,我是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但事實上,他在這個地方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播下了希望。

馬修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形勢不代表什麼,根本在於內心,只要內心是在教育,那就是教育。從小到大,從古到今,我們都在教育和接受著教育,從不停息,學校,成了教育的集中地。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影片中品之無味的學監,同樣的平凡,不顯一點色彩,卻可以讓我們演繹教育人生中迥然不同的經歷。影片中,在馬修之前,孩子的心是受傷和絕望的,被馬修用一顆虔誠而溫段的心,溶化了,而身處教育的我們,被這樣的教育所感動。虔誠,要知道,一個人民教師,我在做什麼,我本著什麼樣的目的,我在用什麼樣的方法,面對著一群什麼樣的學生。馬修在跟音樂家的母親談話時說過,我不是一個人,我有這麼多的孩子。是的,他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為自己是獨立的,高高在上,反而迫切的希望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在面對野蠻的校長,勇敢地施行自己的“試驗”,去體會他們的內心。

這是一部法國藝術片,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更沒有出眾的故事情節,即時到故事最終,馬修也沒有任何的變化,他沒有得到什麼,這是他的祕密,他離開了,同樣的身份。可真的只是他的祕密嗎?他同樣得到了,得到的是孩子們的希望,信任和寄託,也同樣地開啟了馬修前進的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國中時看的電影,現在都記得很清楚(也許是因為當時看了不下十遍吧)校長和老師是非常死板的型別,為了維護表面上井然有序的秩序,以打罵罰的方式處理學生,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放牛班學生(問題少年)本身沒受過什麼良好教育,天性又好動,因此兩代人的代溝逐漸變得越來越難以逾越。

馬修,在音樂界被冷落的音樂家,懷著低沉的心情來到他所謂池塘畔號的學校。他來之後,並不認同校長殘暴的教學方式,對孩子的行為也充滿諒解和耐心,自開音樂課來薰陶他們。(之前孩子們偷他皮包,設陷阱害他,罵他光頭)孩子們對馬修的態度從輕佻到尊重,當然其中不乏特別情況的學生:莫杭治、孟丹。莫杭治長得帥氣但性格怪異,常常逃學的行為以至於被公立學校開除,其父母離異,母親感覺像是文藝圈的人。孟丹性格粗野,對他人輕佻,被別人是為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除了馬修。

令我比較深刻的片段:

1.莫杭治不管是畫光頭佬還是被馬修發現,都沒有被馬修處罰,而是被教育,與校長的方式反差過大,觀後感《放牛班的春天 觀後感》。

2.莫杭治在最後的演唱時,眼中充滿了對馬修的理解和尊敬(之前被馬修孤立、取消獨唱)。感動之中從惡魔化為天使。

3.佩皮諾每週六都會在校門口等他父母來,結果馬修被炒得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佩皮諾跟馬修走了。等待是值得的,被導演肯定了。

4.孟丹低劣行為,以及放火燒校的行為其實為保護自己免受他人的`傷害。他走前對馬修的一笑,既有對馬修為人的感激和諷刺,折射教育的失敗。

5.校長曾經是一個鼓吹手,因病態的社會而身心扭曲,為了升職不惜採取任何措施對待學生。

這部電影對我影響很大,最後學生在反鎖的房間將紙飛機扔給樓下的馬修,太感人了

馬修:你在幹什麼?

佩皮諾:我正在等星期六,我的父親會來這裡接我。

馬修:但是今天不是星期六。(佩皮諾的執著等待是有道理的,馬修被解僱那天,正是一個星期六。馬修離開的時候,除了美好的回憶,還帶走了小佩皮諾)

夏伯特:犯規,處罰

馬修:你看見罪惡無處不在。

夏伯特:這裡?是的。

(夏伯特正拖著孟丹即將懲罰他)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在我們的第一節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上,老師別出心裁,用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作為內容,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講述了發生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群孩子們和一位音樂老師的故事。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卻因為各種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養成了不同的個性。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叛逆,還有一些很膽小,很孤獨,但我認為,並不像校長哈善先生所說的,他們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為一些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抹殺了他們的天性,使孩子們單純脆弱的心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毀滅了個別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同樣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麥神父,認真嚴肅的郎老師,勇敢開明的蕭老師,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愛,對學生永不放棄,鞠躬盡瘁的優秀音樂教師:克列蒙·馬修。

通過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一個教師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授知識,還可以影響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個教育方法有問題的老師,同樣深深的影響孩子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可憐可悲可嘆啊!就像哈善校長,一味奉行“犯錯—處罰—關禁閉”的教育方針,結果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馬修老師,一輩子不圖名利,無私奉獻,對孩子負責任,飽含著同情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信念,收穫的不僅是桃李滿天下,更是精神上無窮無盡的財富!馬修老師所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潸然淚下,那就是“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他對學生們這種永不放棄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現在或將來會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收穫了很多,作為一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很自豪將來能有機會從事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我會向馬修老師學習,用心對待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師生之間這種偉大而深刻的聯絡,不斷完善自己,教好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這個星期,老師推薦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們看。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的善解人意······而是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堅而持不懈。

馬修剛進學校,看到的是一群調皮搗蛋又帶點邪惡的學生,而冷漠的校長不但沒有教導,只有懲罰,叫孩子們關到“禁閉室”。馬修看到了這情形,謀生了想法:改變學校,改變學生。

熱愛音樂的他,想要用音樂去淨化孩子的心靈,並自己譜寫曲子,組織合唱團。這些孩子們都是沒有好的音樂基礎的,調皮的孩子,教起來自然會有困難,再加上同學的不配合,校長的反對,這變得更加不順利。原本我以為,他就會這樣放棄了,再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沒想到他仍是堅持努力,不顧一起反對,漸漸地,孩子們因為他堅持對每一個人的愛,每一份堅持,也愛上了音樂,配合馬修的合唱。

馬修為了改變孩子而堅持不懈,那我們面對挫折時,是否堅持?

我想,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的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都選擇放棄。在他們看來前面的路彷彿是黑暗而沒有光明的,因為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為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著。

就像是馬修老師說的:“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地面對困難,一切終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就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展示西方教育的不一樣的課堂電影,折射出了西方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對問題學生給與更多的關愛,不拋棄不放棄,並積極的進行引導,著力正面的教育,有耐人尋味的一面。

電影以不緊不慢的節奏講述一個才華橫溢、卻其貌不揚的音樂家馬修,在“池塘之底”問題少年教養院代課的故事,他用音樂感化問題學生,耐心的培育學生,讓學生重拾信心,其中的一位學生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指揮大師。

影片中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對待難纏的問題兒童的教育方式不同。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問題少年,司空見慣的體罰,學生被禁閉的最長時間為至少15天,由此學生極度叛逆,甚至可以火燒學校和校長的勳章。而馬修老師體諒學生,為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於被關禁閉,他“包庇”了犯事的學生,並把它作為教育的契機,他冷靜、耐心地找學生談話,瞭解作案動機,讓學生在內疚中悔悟,把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錯誤轉變成教育學生的工具。

馬修真正為學生著想,深度信任學生,用寬容的心態去接納學生,尊重學生,認同學生的自身價值。同時也得到了學生的迴響,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但是寬容並不等於放縱,是把愛融入到教育的智慧和技巧中去,抓住教育的恰當時機,為孩子做出引導。當學生犯規的時候,他私下處理,不包庇學生,也不讓學生丟了面子,必要的時候,他也會表現出強硬的一面,不放任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思想,最終得到了學生和其他代課老師的肯定。

誠然,《放牛的春天》讓本來是所謂的“無可救藥”的學生,最後變得很可愛很努力。體現了國外教育的開放性與包容性,真正的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和拓展了心智的發展,挖掘學生的優點天賦和才能,教師應該將以愛為原動力,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和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各展所長,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成為有思想、有責任心的社會棟樑。

教育不是錘的打擊,而是以愛似流水般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日臻完美。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在國慶的八天長假裡,我看了許多部電影,有《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但最讓我意猶未盡的是《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

看完電影,我才知道“放牛班”不是真正的放牛,而是指一幫有問題的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都表現了他們對這個學校有多恨,對這個學校的院長有多恨!而“春天”在這裡指“重新”的意思。就像冬天離開了,春天又來了,萬物復甦的情景。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克來蒙·馬修是一位失業的音樂家,來到了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學校,這是一所由粗暴殘忍的哈善院長、一幫有問題的少年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教師組成的平靜而又冷漠的學校。這個學校有一條規矩:一犯錯,就處罰。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為三次逃學,經常被院長打罵,最後跳樓自殺了。

馬修老師改變了這一切,他在自己的班級裡組了一個音樂合唱團。在調查學生是否會唱歌時,一句都不會唱的貝比諾做了他的指揮助理;一位五音不全的同學被光榮的任命為“樂譜架”。

馬修老師對自班學生犯錯的處罰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一次,班級裡有一位學生刺傷了麥神父的眼角,馬修老師沒有把這位學生的姓名告訴院長,而是叫這個學生每天都陪在麥神父的身邊,直到他的傷全癒合才行。

這部影片深深地感觸了我,讓我懂得了:打、罵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用愛或其他方式去淨化孩子們的心靈。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要給予他陽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發力量破土而出,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而這些陽光、土壤、水分則是愛,是鼓勵、是尊重、是寬容……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短短九十多分鐘的片長,卻蘊藏著一個社會。

池塘之底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制度森嚴。院長哈森是剝削階層的代表,冷酷無情,貪得無厭。他殘忍地對待那些犯錯的孩子們,濫用私刑,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毀掉孩子們的前途,但沒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馬修的到來。

是馬修改變了這個社會。

面對被摧殘了心靈的孩子們,他循循善誘,面對孩子們過火的惡作劇,他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包容。他用音樂之光照亮了孩子們長期陰暗的心靈。

馬修是一個落魄的音樂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來到這個被鐵門緊鎖的院落——這個塵封心靈的地方。一道鐵門,囚禁的不只是軀體,還有心靈。

院長根本不懂孩子們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錯,就處罰”,在他眼中,孩子們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對,孩子們是桀驁不馴,可這是誰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因後天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已經沾染惡習,院長還要把他們推入叛逆的深淵。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們屈服,卻不曾想過馴服烈馬要用溫情照料而不是凶狠的馬鞭。

可恨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偏有這種人,騎在學生、家長頭上作威作福,卻少有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為什麼哈森這種無能又喪盡天良的人能在社會上興風作浪,馬修這種善良負責任的人卻不得重用,鬱鬱而終?這不只是電影,更是現實。

是馬修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試想如果池塘之底沒有馬修,將會葬送那裡所有孩子們的未來。那麼,現實生活中沒有心靈引導者,又會怎樣?我們不能強求每個老師都成為馬修那樣的好老師,那是不現實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兒?

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啊,如果你們對孩子們少一分不聞不問,多一分仁愛和關懷,就沒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名為《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讓我的內心深受感慨。

這個片子採用了倒敘的方法,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莫朗奇,因為要參加母親的葬禮而回到法國,,當年的舊友派皮諾冒著大雨送來一本書,是他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日記。馬修當年到池塘之地,一所專為困難兒童設計的學校當學監,他發現這裡的孩子特別喜歡捉弄老師,但馬修試著用音樂,使這些孩子善良的本性顯露出來,孩子們漸漸變得善解人意,馬修發現莫朗奇很有音樂天賦,他不顧校長的反對,組建了合唱團,是孩子們慢慢走上正道,前途變的光明,可結局卻十分傷感,馬修因私自帶學生出校而被開除,可馬修沒放棄,一生從事音樂事業,莫朗奇也離開了池塘之地,到了里昂音樂學院。

片中莫朗奇似乎十分幸運,馬修把他從池塘之地的深淵解救出來,是他從原來註定一事無成變的前途無量,而他也沒有辜負馬修的期望,成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

在池塘之底發生的事,在現在的生活中也並不少見,先是學生搗蛋,老師教育後依然如此,老師繼續教育,學生屢教不改,老師便失去了耐心,如此便惡性迴圈。其實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並不少,雖然方式和馬修有一定的差異,做的也未必有馬修好,可孩子們並沒有領情,依然我行我素,為此我覺得未必是現實中的孩子沒有影片中的差,而是前者所有人多對他很好,誇他,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而後者一直被壓迫,兩者一比,前者除了一些特別的是不會受感化,對老師的批評也無所謂,後者只要一有人善待,便如釋重負,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

這個片子讓我感慨萬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這個星期,教師推薦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們看。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的善解人意······而是他為了自我的夢想堅而持不懈。

馬修剛進學校,看到的是一群調皮搗蛋又帶點邪惡的學生,而冷漠的校長不但沒有教導,僅有懲罰,叫孩子們關到“禁閉室”。馬修看到了這情形,謀生了想法:改變學校,改變學生。

熱愛音樂的他,想要用音樂去淨化孩子的心靈,並自我譜寫曲子,組織合唱團。這些孩子們都是沒有好的音樂基礎的,調皮的孩子,教起來自然會有困難,再加上同學的不配合,校長的反對,這變得更加不順利。原本我以為,他就會這樣放棄了,再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沒想到他仍是堅持努力,不顧一齊反對,漸漸地,孩子們因為他堅持對每一個人的愛,每一份堅持,也愛上了音樂,配合馬修的合唱。

馬修為了改變孩子而堅持不懈,那我們應對挫折時,是否堅持?

我想,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的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都選擇放棄。在他們看來前面的路彷彿是黑暗而沒有光明的,因為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為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著。

就像是馬修教師說的:“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地應對困難,一切終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就終會找到屬於自我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今天,我在閱讀屋裡和樑老師一起看了一部叫《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人,因為一些原因而去到了一個叫“池塘之底”的學院當學監,“池塘之底”是一個再教育“問題少年”的寄宿學院,這裡的學生都是一些頑皮、放肆或者是反應慢的學生,校長哈珊經常用“行動--反應”來教育這些學生。剛開始學生們很放肆的去捉弄馬修,可馬修並沒有罰他們,而是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去教育他們,學生因此也越來越喜歡馬修。可是因為一些事故,馬修被辭退了,這個叫“馬修”的人,給這些學生留下了一個充滿回憶的“春天”。

在這部電影裡,哈珊校長的行為讓我感到憤怒,他常常用“行動--反應”來教育學生,並常常對學生說,“你沒救了”“你不行”等讓學生沒有自信的話。他對學生的做法,就像是監獄裡的監獄長,讓學生恐懼,在最後“池塘之底”發生事故時,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學生怎樣,而是自己的升職怎樣。正如馬桑大叔所說的:“在這所學校裡,受苦受罪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然而馬修的教育讓我感到欣慰,他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讓學生們重新拾回自信,重新讓學生知道了自己應該幹什麼,他在最後對哈珊說了一句:“你真是個瘋子。”說出了所有人對哈珊的看法。

剛開始我學鋼琴時,也是對自己沒自信,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學鋼琴的意義是什麼,所以完全彈不好。直到後來,我遇到了一個好的鋼琴老師,她鼓勵我,讓我重新找到了彈琴的樂趣,讓我越來越有自信,鋼琴彈得越來越好。

一個人的春天,就是相信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屬於你的春天總會到來。電影中的馬修老師就是用他的愛讓學生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偉大的靈魂常寓於平凡的軀體”,馬修本來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華賺錢,然而,他沒有這樣做,他將自己的才華全部獻給了愛和教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和張玉滾一樣,選擇了平凡,就註定選擇了一種偉大,選擇了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馬修對孩子的愛,讓這個如“塘底”般破敗不堪的寄宿學校,曾經陰森可怕的房屋,佈滿灰塵的操場,混亂不堪的教室,增添了一絲靈動和快樂;也正是這種強烈的、不可磨滅的愛,讓看似不可挽救的“放牛班”的孩子,懂得了自己值得享受寬容和善意,值得被愛、被期待,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更值得迎來人生中真正的春天。這個春天,不僅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更是這些孩子衝出牢籠、衝出暴政,再次感受人生意義的時刻。

愛,如陽光般溫暖,如山峰般偉大,如草原般寬廣,如海洋般深邃,愛讓每一個人站在世界的中央。為了生命中的嚮往與不懈追求,學會愛吧,撐起心靈的藍天!

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在馬修即將離開時跟著來了祈求馬修帶他一起走,最終馬修真的把他帶走了。

看完這部電影內心非常的感動,馬修老師用她內心的善良和對孩子們真切的關愛去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的美好,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擁有純真的童年和快樂!

作為老師。每一個孩子受的教育三觀,家庭環境都不同,我們就應該以平等,尊重,信任之心求呵護每一個孩子,用我們最真誠的愛去關注,激勵,欣賞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播更是道德情操人性的傳播,耳邊再次響起那句神墨的使命:助億萬人進步!讓我們用最真誠的愛,去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去幫助每一個家庭!讓我們相信只要用愛去澆灌,放牛班的孩子也能有美好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噁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群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嚐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著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並在裡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群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後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視窗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裡,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