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8.48K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沒有著名的演員,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只有一群“問題”孩子,一個光頭老師,他用優美的音樂淨化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成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學監,這裡的學生大多是性格乖戾,從事過盜竊,父母管教不了的孩子。馬修發現校長以“緊閉、毆打、打掃學校”等手段管治這群學生,還制定了“行動——反應”的校規。馬修想用音樂開啟學生封閉的心靈。這當中,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的莫杭治最讓他頭疼。馬修的諄諄善誘漸漸把他的音樂天賦發掘了出來,幫助他改邪歸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馬修憑藉著寬廣的胸懷,去面對孩子們接二連三的惡作劇,當發現是郭邦偷的錢,並知道他用錢買熱氣球時,他沒有告訴校長,而是被他這毫無惡意的心靈震驚了,馬修的善良與愛,猶如一道陽光照進孩子們的心裡,照亮了他們晦澀的童年。當他讓他們敞開心扉去寫長大後的理想時,他看到的大多是“亡命奴、間諜、牛仔”之類的夢想,而他沒有告訴別人,只是悄悄的收下,並啟發他們發現自己心底的渴望,體現了他對他們的尊重;當馬修發現了莫杭治獨特的嗓音後,便給他單獨訓練,讓他進行獨唱,成為合唱團最空靈、純潔的聲音。體現了他善於發掘天賦,對孩子們抱有希望。

“世事不能絕對,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這部電影中讓我感觸很深的一句話,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要給予他陽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發力量破土而出,成長為一顆樹、一顆草、抑或一顆花。而這些陽關、土壤、水分則是愛,是鼓勵、是尊重,是寬容……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寬容如習習春風,讓人心中湧上股股暖流……

看完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才明白“放牛班”原來是指一群沒有希望,放蕩不羈的“野孩子”,而不是“放牛”。電影主要講述了法國輔育院裡的一幫問題少年經常調皮搗蛋,暴戾的校長和冷漠的老師的只會用武力嚴厲地懲罰他們,久而久之,他們習以為常。這樣無休止的惡性迴圈隨著一個新老師的馬修的到來被打破了,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在馬修的循循善誘下,每個孩子都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我懂得了“寬容”。

一個學生用計打傷了麥神父的眼睛,校長無視孩子們的驚恐,竟然用輪流禁閉長達6小時的方法逼他們供出真凶,最終卻一無所獲。當馬修確定誰是真凶後並沒有體罰這個小孩,而是幫著他隱瞞真相,然後讓他日夜照顧受傷的麥神父,直至傷好。馬修用他寬廣的胸懷和真誠善良的心包容著這些叛逆的孩子們。讓人頭疼的問題孩子第一次知道了做錯事還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

馬修是一位失意的音樂家,他因材施教,挖掘孩子們的天賦,給他們匹配好適合自己的音調,然後成立的一個合唱團,頑劣的孩子們編了一首歌曲羞辱他,歌詞不堪入耳,然而馬修聽後卻氣定神閒地誇他們唱得不錯。孩子們並沒有因此受到懲罰,反而還得到了稱讚,這讓他們感到意外和欣喜,漸漸地,他們不再惹是生非。馬修費盡心思地用音樂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用寬容驅趕了孩子們內心的灰暗。最終,昔日的問題少年變得善良、謙遜、甚至懂得感恩。

寬容就是真誠的付出和善良的感化,值得我們擁有。我將努力去找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問題少年,傾情付出幫助每一位少年發掘了自己的特長,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馬修老師讓我聯想到了《死亡詩社》的基丁老師。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是多麼的相似,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教師,過著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們都相同地用自己的愛去教導學生。

馬修老師的出現好比一縷曙光,給學生們原本昏暗無光的生活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融化了學生們冰封的心靈。其實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夢想,成為航天員、消防員,都是年輕的孩子們常常幻想的,只不過由於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馬修老師為了喚醒學生們的夢想可謂煞費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觸的音樂。居中校長那一句責怪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歡的事深深觸動了我,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決心,但我感受到了馬修老師的真誠,就是這樣一份真誠的心才能夠走進學生們的心房。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借此反思當今社會對老師的態度,其實一位用心用愛去教學的老師他所流露出來的影響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最後都被校長開除的結局一樣,正因此許多優秀的老師可能就這樣泯然於眾人中,一生都不為人所知,但他們可能是學生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或許也需要反省當今的教育制度,當然我們無法否認這樣的制度是最為全面的制度,但這樣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賦的人,這或許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評選活動的最後,班主任也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關於電影的看法。作為一名從教十多年的教師,他更多的站在教師的角度分析了自己對電影的感悟。

侯老師首先從影片的片段講起,他問同學說:“這部影片哪個片段最讓你們感動?”。同學們都說有很多很多的片段。那麼侯老師認為最令他感動的片段是老師對學生的真愛,在真愛下,老師找到了幫助學生改變的有效方式——合唱。在這個影片中,音樂是貫穿是始終的。那麼音樂的魅力在哪?音樂以它優美的歌詞、神奇的音律打動人心。它直通心靈,我們要善用音樂去實現一些教育目的。在電影中,馬修獨特的教育技巧綻放出了光芒,比如他對那個音樂男孩的教育技巧,取消他的獨唱,讓他明白合唱中不是少他就不行,但又在關鍵場上給他機會唱。這部電影倍受追捧的原因,還在於它奇妙的思路。首先是平凡中演繹出了不平凡,抓住了觀眾的心。其次是對學生的真愛。其貌不揚、禿頂的學監,懷著真愛之心,用大合唱優美的旋律和歌詞來啟迪、淨化孩子們封閉的心靈,引領他們追求美好、積極的生活。用音樂將學生們從苦難中拯救出來,改變了他們的精神氣質。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體現在任務的塑造上,它不是中國傳統的扁平的臉譜式人物,善即善,惡即惡,而是符合人性複雜的特點,將人物立體化。

就如校長,在音樂的感染下,也會有瞬間的溫情,壞人並非壞到底。最後,侯老師講述了他心中教師的含義:教師應是學生個性的發現者,是學生心靈的引領者,是學生追求真、善、美的示範者。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這部電影是以回憶錄的方式播放的,進入影片開頭以為這是少管所,結果這是一個寄宿學校。故事開頭孩子們調皮,院長以暴制暴,配上陰森森的音樂,真是看得一驚一乍的。故事中其貌不揚的馬修老師,進入這所學校後,看到了孩子的“無可救藥”,看到了院長的“以暴制暴”的處理方式。馬修老師面對犯錯誤即將要面臨關禁閉的孩子的於心不忍,他跟孩子達成協議讓孩子照顧受傷的老師直到老師傷好,這個處理方式讓孩子有機會了解受傷的老師其實為人很好,讓孩子心中慚愧,從中受到教育。

馬修老師,為孩子們做了很多事,把包容,理解,關愛,賞識發揮到了極致!教育方法也非常到位。

第一堂課,他讓孩子們寫自己的理想,理想可以激發人的鬥志,指引人的方向,點亮人的心靈,馬修老師有方法有愛心,耐心引導孩子。

馬修老師為孩子們做的第二件事是組建合唱團,音樂可以洗滌人的心靈!淨化人的心靈!合唱團組建之後,課後空閒時間都用來練唱了,第一,孩子們沒有時間再惡作劇,第二,孩子們喜歡上了音樂,經過音樂的淨化,學校逐漸步入和諧的畫面。

通過組建合唱團,他挖掘出了音樂天才莫翰奇,在合唱團裡培養孩子的音樂天賦,併成功地把孩子介紹到了里昂音樂學院……馬修老師不僅包容孩子的過錯,還惜才愛才,一心為孩子謀出路,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亮點!

就連學校裡最偏激的一員:孟丹,院長懷疑孟丹偷了學校的錢,對孩子進行打罵……最終開除了這個孩子,當馬修老師知道錢不是孩子偷的之後,他去跟院長求了情,院長沒有第一時間處理,最後這個孩子放火燒了學校……馬修老師也因為擅離職守的罪名被院長開除了,臨走時孩子們用紙飛機為馬修老師送行,馬修老師看著紙飛機上的留言,臉上是滿滿的感動,他用他的慈愛和包容征服了這群孩子,用音樂淨化了孩子們的心,臨走時帶走了可憐又可愛的孤兒……

故事結束了,除了看到作為一名老師該有的美德之外,我還學到了信任和堅持的力量,馬修老師始終相信孩子,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終為孩子們的人生帶來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遺下的日記,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失業的音樂教師克萊蒙·馬修來到了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是一所專為“再教育”問題少年們而設定的寄宿學校的名字。一如其名,學校擁有陰森古陳的建築、笨重重疊的大門,灰色斑駁的教室以及幽暗閉塞的氛圍。在這裡,馬修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名代課教師。

這所學校的教師個個行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他們忘記了說笑,正因為如此,學生敵視教師,與教師形成敵對壁壘。光頭的馬修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也遭到了孩子們的嘲笑……

因為這裡的學生是一群被放逐的問題寄宿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馬修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他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然而,馬修卻沒有因為他打架鬥毆而反覆懲罰糾纏,相反,卻敦促他回到合唱團。皮埃爾異乎尋常的音樂天分,在馬修的精心保護和培育下,常常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美夢化為奇蹟……諄諄善誘的馬修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裡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凶殺和商業元素。但那位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卻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是的,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要我們教師能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愛和理解,他們將會變得更有希望和信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這個星期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很有意思-----《放牛班的春天》。故事是有一個老師和一群學校的孩子展開的,故事情節很感人,也讓我感到傷感……

教師可以造就一個人,同時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我在課上看了這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讓我感觸很深。因為電影特性把故事情感表現得很生動,電影裡的孩子們的無法無天但又被這種教育制度壓迫得可憐無助。孩子們都有愛玩的心裡,但是教育制度卻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就有了反抗,幸好老天還是派人來解救他們了。

馬修是一個禿頭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為孩子乾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孩子們,也開始改變了,他們也愛音樂,在音樂中獲得快樂。

看完電影很長時間後,孩子們那純潔的天籟之音還久久地縈繞在我的心頭。這就是影片的味道,使人的心靈受到震動,也受到了洗滌。這部影片形象地刻畫出了孩子們的心理,最後在馬修老師走的那極為平淡的環境中,紛紛揚揚落下的紙片和從窗戶伸出的許多隻能看到半個胳膊的小手卻讓我極為震撼,這就是被感化的心靈。憂鬱的小佩皮諾最終也跟著馬修老師離開了學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溫暖。讓人喜悅和感傷。

放牛班的春天——天真純潔、可愛善良,每一個音符中都帶有春天的氣息,讓我們感受這春天的氣息,這來自天堂的美妙聲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和很多動人的故事一樣,《放牛班的春天》是樸素而真誠的。“池塘之地”是一所再教育學校,裡面收納著傳統意義上的“問題學生”,裡面的大部分學生已經被家長放棄了。音樂老師馬修給孩子們組建一個合唱團,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靈,最終改變了孩子們和他自己的命運。我在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也被故事的情節所觸動,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師。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與其說是馬修用音樂洗滌了孩子們的心靈,還不如說他是用愛沖刷了孩子心靈上的蒙塵。對於這些被拋棄的孩子,他們敏感脆弱。但愛是非常神奇的東西,這是他們這個年紀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少了愛,那可能會是徒勞,沒有愛你就改變不了他們。馬修老師永愛改變了他們一個一個靈魂,他們中有的成為了偉大的指揮家,有的成為了普通人。

有人看了這部電影感慨道,“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是啊,默默無聞的老師到最後可能就泯沒於普通人當中。我記得劉佩慈在《鄉村教師》中寫道:“他一生中積累的那些知識,雖不是很多但是他很看重的,像一把發光的小珠子毫無保留地落在地上,發出一陣悅耳的叮噹聲,娃們像見到過年的糖果一樣搶那些小珠子,搶得摞成一堆……這幻想讓他有種幸福的感覺。”

老師是偉大的職業,不求功名利祿,教書育人,看著這些小苗不斷成長,心裡肯定會有別樣的感覺。幼苗們奮力發芽,終將都會張開花瓣,我在耳邊好像也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口碑不錯的法國電影,我推薦給了孩子們看,這也是一部特別適合教育工作者看的電影。

作為老師,有時候,我們會有很多不滿,這孩子咋了,調皮,搗蛋,學習上木腦瓜不開竅。看看《放牛班的春天》,多點包容和賞識,也許會有奇蹟發生。

電影名《放牛班的春天》就給人以遐想,何謂“放牛班”?“春天”作何解?法國鄉下塘底的那間普普通通的男子寄宿學校充斥著暴力、混亂、惡作劇,幾乎沒有秩序尊嚴可言。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這裡,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這種狀況,給孩子們帶來春天般的溫暖。

作為一個音樂老師,馬修的`切入點找得非常好,他不是一味地講紀律、講學習,而是從音樂教育出發,曲徑而通幽。應該說,在哈杉校長的專制殘暴統治下,這裡的學生普遍煩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行為習慣越來越差,學習無可救藥。學須靜也,而音樂教育或者說藝術教育是讓人靜下來的好方法。真讓人想不到,一群烏合之眾在阻力重重的環境下,居然被馬修打造成了一支合格的合唱隊伍,孩子們了不起!馬修了不起!

《放牛班的春天》情感真摯細膩,相信每個觀眾,都會有一股溫暖久久縈繞心間,都會有一種感動而淚流滿面。我們都做過學生,或者現在還正做著學生,我們都明白身邊學生的感受。包容和賞識,幫助學生找回他自己,可能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利用暑期時間,老師推薦我們觀看《放牛班的春天》。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在家觀看了這部影片,我從這部電影學習到了許多道理和啟發。

這部電影講的是位音樂老師克雷芒。馬修先生和一群孩子們的故事,其中有兩位非常出色的學生莫杭治和佩皮諾讓我印象很深,故事也是從這兩位主人公的回憶中開始。在馬修先生來到這座“池塘之底”的學校,發現一位叫莫杭治一直沒精白打採的坐在座位上,也一直很沉默。在課上,他的同學們調皮搗蛋,但是他不發出聲響,也不隨著音樂老師的節奏一起唱歌。開始馬修老師沒有在意他的行為。但是有一天老師發現他的嗓音很特別,很有天賦,就特別願意教他學習音樂,晚上帶他們練習唱歌。但是有一天,因為一個誤會,他與老師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不願意唱歌了。到了學校集體表演的那天。馬修先生留下莫杭治一人站在一根石柱,而別的同學卻站在臺子上表演唱歌。莫杭治十合傷心,好像馬上要哭了。馬修指示臺子上的學生唱了一半,便轉過頭看著莫杭治,老師沒有因為放棄他,用信任和愛的眼神鼓勵他,讓他也來演唱。他看了看老師,便唱了起來,老師很高興便笑了,莫杭治也笑了。

這部電影十分精彩,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馬修老師轉頭看向莫杭治的那時。因為在這段我看到了一個老師的信任和關愛,也有一份鼓勵,也明白了一個人只要有人關心他,他心中的冷漠和孤獨就沒了。

看了這個電影,大多數人一定會被馬修先生的做法所感動,我也不例外,可後來我又明白了什麼。我明白了,有些人可能存在一段頑皮叛逆的人生階段,也有些人因為不被人理解而孤獨冷漠,這時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嘲笑他,而是通過愛心關懷,讓他感受到被愛,通過實際行動來感染和影響他。

我的生活中也有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次,我因為頑皮淘氣,玩耍中摔倒把手臂骨折了,打上了石膏。來到班級,有些同學笑我的手像白磚。我賭氣,沒再理他們,上課也不常舉手。自己心理感覺到很孤獨。這時有我一個好朋友對我說“不要管他們,手像不就像唄,反正只是一時,你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我明白了他的話。並且不斷的鼓勵我,老師也時不時的關愛我,和我溝通,很關照我。讓我度過了這段不好時光。後來也與大家相處很好。後來我與大家討論學習和交流看書知識,再也沒被嘲笑,反而被他人誇讚。我非常感謝我的那位同學和老師的關愛和幫助。

我喜歡這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從一開始的捉弄嘲笑與不屑一顧,到後來的愛戴支援與敬之如父。馬修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一再忍讓,憑潤物無聲的關愛潛移默化,用動人心絃的音樂循循善誘,將一群放蕩不羈的少年引回正路。

構成全片的主要是對比。校長與馬修大相徑庭的教學,學生前後翻天覆地的改變,孩子們對校長和馬修截然相反的態度,無疑,造成這一切不同的,是愛。青少年常是“吃軟不吃硬”,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一味地鎮壓,迎來的不是第一個蒙東在沉默中的滅亡。就是第二個蒙東在沉默中的爆發。靠“以暴制暴”求取正義,雖然看似痛痛快快地解決了一時一地的小問題,但卻義言傳身教地教會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達方式,更可能激化問題雙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惡劣的對抗情緒。綜上,以暴制暴的本質就是拳頭大就是硬道理,力量大就是正確。

然而縱然大家都懂以暴制暴只能招致以牙還牙,但還是少有人能做到以德報怨,仁愛待人。因為愛,是要付代價的。當選擇了愛,就必然招來傷害。校長的不理解與施壓,學生的懷疑和叛逆,不錯,愛可以帶來令人心顫的美麗,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讓人心碎的過程。若那句泰戈爾的詩:“沒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就沒有可以鍛造出天堂的力量。”一切痛苦不僅在奮鬥中,其實更在愛與恨的抉擇中。選擇恨是一種本能,而選擇愛是一種本事。選擇恨帶來一時的滿足,選擇愛帶來長久的心安。

影片更是十分真實地展示了現實的殘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馬修,最後居然被辭退了,而兩面三刀的校長則將合唱團的功勞全部包攬。甚至差點獲得額外的獎金。我不由地想起那個恪盡職守的鞋匠格拉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對劣質鞋深惡痛疾,追求鞋子結實耐用,但,卻餓死了。難道是他的品質讓他死了嗎,斷乎不是,叫他死的乃是黑暗,但這黑暗的社會藉著那良善的品格叫人無路可走,便更顯出了那黑暗真是黑暗!無疑,這兩者都批判了社會的黑暗,現實的殘酷,但我更看到,這是他們面對黑暗勢力發出的戰鬥的檄文!“雖千萬人吾往矣!”若我幸運生於光明的社會,那便隨這皓月之輝散發我的米粒光華,默默無聞獻上一點愛:若我不幸生於黑暗的世界,也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絕,散發縱然只是將殘燈火的一點光亮。縱然星火不能燎原,縱然一點微光終將被歷史的車輪軋碾,我也願做那被辭退的馬修,做那餓死的格拉斯。

我盼望這世界是美好,但我更知現實是殘酷。愛是一種立場,不是盲目不知後果地奮鬥,而是終知必死而不後退的抗爭。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星期天中午,電影頻道播了一本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為曾在預告中看到過,感覺還不錯,於是完整地觀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裡,有許多行為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他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著。

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但我卻被震撼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裡滿是專注與柔情,我的眼睛溼潤了。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在長期的鄙視與壓制下,孩子們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為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個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經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斷,回想身邊的孩子與老師,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價值在哪裡?教師的價值在哪裡?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好的回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今天,我在閱讀屋裡和樑老師一起看了一部叫《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人,因為一些原因而去到了一個叫“池塘之底”的學院當學監,“池塘之底”是一個再教育“問題少年”的寄宿學院,這裡的學生都是一些頑皮、放肆或者是反應慢的學生,校長哈珊經常用“行動--反應”來教育這些學生。剛開始學生們很放肆的去捉弄馬修,可馬修並沒有罰他們,而是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去教育他們,學生因此也越來越喜歡馬修。可是因為一些事故,馬修被辭退了,這個叫“馬修”的人,給這些學生留下了一個充滿回憶的“春天”。

在這部電影裡,哈珊校長的行為讓我感到憤怒,他常常用“行動--反應”來教育學生,並常常對學生說,“你沒救了”“你不行”等讓學生沒有自信的話。他對學生的做法,就像是監獄裡的監獄長,讓學生恐懼,在最後“池塘之底”發生事故時,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學生怎樣,而是自己的升職怎樣。正如馬桑大叔所說的:“在這所學校裡,受苦受罪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然而馬修的教育讓我感到欣慰,他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讓學生們重新拾回自信,重新讓學生知道了自己應該幹什麼,他在最後對哈珊說了一句:“你真是個瘋子。”說出了所有人對哈珊的看法。

剛開始我學鋼琴時,也是對自己沒自信,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學鋼琴的意義是什麼,所以完全彈不好。直到後來,我遇到了一個好的鋼琴老師,她鼓勵我,讓我重新找到了彈琴的樂趣,讓我越來越有自信,鋼琴彈得越來越好。

一個人的春天,就是相信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屬於你的春天總會到來。電影中的馬修老師就是用他的愛讓學生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我們先從電影的名字談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個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我便帶著這樣的好奇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剛開始時,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當年他們的馬修老師留下的。

皮埃爾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日記,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裡,有著格外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的老師。還有著“一犯錯,就處罰”的教育方式。體罰更是司空見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鄉村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當代課老師。他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閒暇時也會創作一些小歌曲。

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著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時刻保護著孩子們,即使犯了錯,馬修老師也儘量避免孩子們受到關禁閉,甚至被打罵。而其他老師卻認為對於一群無藥可救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體罰。

馬修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令他驚奇的是班上有著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翰奇。馬修老師又在這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團!

因為火災的事情,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嚴厲的校長不讓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告別。突然視窗飛出一架架寫滿話語的紙飛機。淚水模糊了馬修老師的雙眼!

假如沒有遇到馬修老師,貝比諾還是每個星期六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的孤兒;假如沒有馬修老師,也就沒有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他們是多麼的幸運呀!能遇到一位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老師!

是馬修老師為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讓這個班裡的學生懂得了“愛”是什麼。這部影片給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個榜樣,也讓我們懂得了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電影中,合唱團的演出非常成功。正當校長哈珊假借馬修的功勞向公爵夫人邀功請賞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蒙丹為了報復哈珊點燃了學校,此時馬修與馬桑大叔卻帶著孩子們上山野餐,哈珊憤怒之下解僱了馬修,並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與他見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無法阻隔的,孩子們反鎖上門,從窗戶上扔下一架架寫有姓名的紙飛機,送給馬修作留念。隨著一架架紙飛機盤旋而下,孩子們將手臂伸出窗外,奮力揮動,向馬修告別……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來接自己的孤兒佩皮諾,終於等來了馬修帶他離開這個監獄般的地方。佩皮諾的執著是正確的,他的等待最終迎來了圓滿的結局。馬修被解僱的這一天剛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貝、朗古盧瓦和馬桑大叔聯合起來揭發了哈珊虐待學生的事實,最終哈珊被辭退,而其他孩子們各奔東西。馬修繼續給別人上音樂課,這份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結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著暖暖的感動,默默地為馬修,為這些孩子們祈禱、祝福,希望他們獲得幸福。他們的歌聲總是在耳畔久久迴盪,震撼著心靈。只要你仔細去聆聽,就會發現歌聲中充斥著滿滿的愛……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師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裡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裡最調皮的孩子,最後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