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22W

篇一:《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時、分、秒》第一課時《我們贏了》。在學生初步認識鐘錶上的整點、半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鐘錶上的時、分、秒。時、分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單位,也是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基礎。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數學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絡起來。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絡起來,進行教學。上課時我結合“北京申奧成功”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認識鐘面,通過播放錄象片段,抓住機會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促使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然後通過實物演示畫鍾過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鐘面,及時間的進率,並通過學生動手撥學具鐘面鞏固了時、分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在學生基本掌握時刻,我設計同桌做遊戲一個學生任意撥出不同的鐘面另一個說出時刻。然後引導學生認識電子中面上的時間顯示方式。本課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出發,課件、網路輔助教學,學生互相學習,在遊戲中學習。通過生生互學互助全班同學基本掌握了認讀時刻。 整堂課充滿了歡樂,學生知識的掌握也很牢固。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完全是一種朋 友、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培養了孩子們積極向 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

本節課在教學創意上充分考慮到國小生學習數學時對教學本身的興趣遠遠高於對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生動有趣、直觀的數比較突出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十分成功地詮釋了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理念:

一、教學中十分重視開發和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對時間、鐘面的直覺,知識起點較高。一開課,通過讓學生估計時間,瞭解判斷時間的工具,從而切入鐘面的討論,引入課題十分隨和和自然,如話家常。

二、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構建時鐘運轉狀態認識結構,合情推理,自我獲得時、分的概念及單位換算知識。

進入對鐘面的靜態認識後,我改變常見的出示現成的鐘面組織觀察和彙報的教法,繼續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復現再造鐘面,即畫鐘面。在畫鐘面時,順著學生的思維,然後通過師生畫的鐘面的對比,突出了本課的知識重點“分”。在認“幾分”時,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使用口訣或五個五個地數,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各自獲得了“跳一跳摘到果實”的成就感。

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教學。由於二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認識,全憑好奇和新鮮感,所以我在教學中引入了1個“神祕嘉賓”,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問誰願意當小老師教教小叮噹,激起學生好為人師的小小的虛榮心;又問學生敢不敢和小叮噹去奪寶探險,激起他們的好勝心。學生就在這樣的氛圍中,熱情高漲,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

四、把抽象的`一小時、一分鐘時間概念的體驗化為可見可數的日常活動。如在下課時,我告訴他們,一節課是40分鐘,課間是10分鐘,這樣不停地聯絡現場實際就會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很有用的。

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在探求時分的關係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這樣幾點不足:

1、沒能握時間。因為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環節,讓學生畫鐘面的時刻,而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有的已經畫好,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畫完 。在時間上安排上不好統一掌握。

2、沒能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多的是對積極舉手的學生的關注。

篇二:《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錶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並認識鐘面上的幾時幾分,這一教學內容展開的。在教學創意上充分考慮到國小生學習數學時對教學本身的興趣遠遠高於對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生動有趣、直觀的數比較突出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通過創設北京2008年申奧成功這一世界矚目的歷史時刻,引入對時間的進一步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慾望和熱情,同時也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二、從學生的已有的認知出發,在對比中發現規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鐘錶再認識。教師把整時與半時的對比,把快到幾時與幾時剛過對比,掌握時針的變化規律。這樣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和滲透,使學生在觀察中認知、在交流中補充,在合作中理解知識。

三、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構建時鐘運轉狀態認識結構,合情推理,自我獲得時、分的概念及單位換算知識。進入對鐘面的靜態認識後,我改變常見的出示現成的鐘面組織觀察和彙報的教法突出了本課的知識重點“分”。在認“幾分”時,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使

用口訣或五個五個地數,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各自獲得了“跳一跳摘到果實”的成就感。

四、把抽象的一小時、一分鐘時間概念的體驗化為可見可數的日常活動。如在下課時,我告訴他們,一節課是40分鐘,課間是10分鐘,這樣不停地聯絡現場實際就會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很有用的。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這樣幾點不足:

1、沒能很好地掌握時間。因為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環節,讓學生畫鐘面的時刻,而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有的已經畫好,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畫完 。在時間上安排上不好統一掌握。

2、沒能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多的是對積極舉手的學生的關注。

篇三:《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鐘面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探索解決問題。主要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活動。

(一) 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北京2008奧運一直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話題,教師從這個話題創設情景入手,提出“你知道北京成功申辦奧運的確切時間嗎?”引發了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

(二) 探究新知。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主要分為了三個環節: 回憶已經掌握的簡單的鐘面的知識,比如認識鐘面以及整時和整時半的認讀。

體會1時=60分。

幾時幾分的讀法,這部分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自己總結出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 鞏固練習。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體現鞏固練習的。小朋友們都比較喜歡玩遊戲,“我撥你讀”和“我讀你撥”兩個遊戲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也達到了教師設計這兩個遊戲的最終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通過創設北京成功申辦2008奧運的情景,引出時分的認識,從而匯入了新課。

(二)重視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學習本節課的難點內容即認、讀幾時幾分時,大膽放手,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通過小組彙報以及小組之間的相互補充,從而總結出規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課堂氛圍比較輕鬆、活潑。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大膽發言,積極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撥你讀”和“我讀你撥”兩個遊戲使學生在快樂的遊戲氛圍中輕鬆地鞏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內容,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篇四:《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我們贏了》是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課程。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鐘面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探索解決問題。主要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活動。

一、 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北京2008奧運一直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話題,教師從這個話題創設情景入手,提出“你知道北京成功申辦奧運的確切時間嗎?”引發了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

二、 探究新知。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主要分為了三個環節: 回憶已經掌握的簡單的鐘面的知識,比如認識鐘面以及整時和整時半的認讀。 體會1時=60分。

幾時幾分的讀法,這部分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自己總結出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鞏固練習。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體現鞏固練習的。小朋友們都比較喜歡玩遊戲,“我撥你讀”和“我讀你撥”兩個遊戲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也達到了教師設計這兩個遊戲的最終目的。

三、 本節課我所得到收穫。

1. 本節課通過激情匯入,把學生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雙方互動,共同探究學習新知。

2.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設計得較為科學合理。通過畫一畫、撥一撥、讀一讀、連一連等,鞏固加深了學生對鐘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和合作意識。

3.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培養了學生處處留心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4.課堂設計的數學活動容量偏大。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精心設計、精心準備,師生配合應緊密,恰到好處的去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水平。

5、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較成功的地方有兩點:一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先複習整時、半時,為後面學習非整時刻做了一個鋪墊這一個環節比較重要。雖然在一年級同學們已經認識了“整時、半時”,但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對有些知識已經淡化,通過複習,同學們明確了“整時”,是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數幾就是幾時。半時是分針指著6,時針剛走過幾就是幾點半。二是學生的動手操作按排的較好,學生通過“認一認”活動學生了解了“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讀一讀、撥一撥”加深了學生對“時”、“分”關係的理解,不足之處是前邊學生複習“時間”的寫法時,只是有學生回答了,沒注意及時強調致使有一小部分同學不會寫,再上這節課時要注意這個地方。

篇五:《我們贏了》教學反思

《我們贏了》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掌握這些時間單位間的進率,使學生學會看鐘表上表示的時間,學會記時間的方法,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本節課是在學生一年級初步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認讀幾時幾分,難點是掌握認讀幾時幾分的方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插入了一段"北京申奧成功"的精彩回放,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當畫面停留在世紀壇前人們歡呼"我們贏了"時,課堂上響起了學生激動的掌聲,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這節課要掌握的知識相當多,而時間單位具有抽象性,時間進率具有複雜性,低年級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材中我主要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並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便於學生接受。課堂中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撥一撥、填一填等,鞏固加深了學生對鐘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和合作意識。

這節課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課堂中學生回答問題後,不能給予非常好的評價。由於自己比較年輕,經驗不足。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還要更加努力學習,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爭取在今後糾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教學工作中慢慢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