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72W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

文章名稱:別了,"不列顛尼亞"

文章作者:周婷 楊興 (周樹春、楊國強、徐興堂、胥曉婷)

創作年代:1997年7月1日

文章體裁:特寫性訊息,新聞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課標語文必修教材 必修一 第四單元的課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新課標(2013)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新聞領域)的課文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

好的教學方式是激起學生學習愛好的前提,教師在課前很難完全把握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所以,上課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那麼,課後反思就顯得很重要了。經常性的總結課後經驗有利於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別了,“不列顛尼亞”》這一課用了一課時的時間完成,從學習的效果來看,總體上說比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針對這節課的教學情況作反思如下:

首先,從課時安排上看。這節課用了一課時,關於課的內容學生很輕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覺得這節課完全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上課之前,我總是怕學生把握不了相關的知識,所以,總是放不開“手腳”,但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學生是有很大潛力的。在這一課中,《別了,不列顛尼亞》一課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可以把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課下小組討論。

其次,應充分反映新課標的思想。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活動,應突出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覺得語文教學應實現四個“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語文教學假如遠離了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講一些看過的關於納粹的故事,說說親身感受,讓文字更貼近生活。二是走向實踐,語文唯有運用於學生的實踐中,融合到學生的血液裡,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永恆的精神財富;為了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實踐,在網上尋找相關材料,讓學生自主尋找納粹罪惡的史料,充分利用學生的課程資源生成新的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理解記者在新聞事件中的作用。同時還能培養他們蒐集資料的能力。三是走向綜合,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只有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並加以積澱,才能成為一種綜合素養。這一課除了語文的相關知識外,還涉及到歷史知識,可以利用歷史知識瞭解文章的背景。四是走向聰明,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答應他們多角度思維,得出多種答案。

再次,語文學習應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聰明火花。在合作交流中,學生被共同營造的氛圍深深感染。學生首先從感性上體會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罪惡。針對這些,在他們答對問題時要及時表揚,答錯時要適時鼓勵。這樣更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假如教師死守教案,那麼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活生生的學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於設計和把握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只有如此,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人生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闢出一片新天地。通過這篇課文的設計,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課改新路,大膽實踐課改精神,從現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態,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從而推動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愛好。

最後,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說,可以先讓學生把課文預習一遍,然後抽出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和教師配合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具體實施如下:可以讓學生自主出題,教師進行修改補充,然後,把題印成篇子,發給同學們回答,學生不明白的都可以問這一組的學生,解決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師,師生共同解決。另外,還可以採取抽條的方式,把學生找到的問題寫在紙條上,其他組的學生抽到哪道題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好,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我覺得假如採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比我實際運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讓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所以,我決定以後會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授課。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總結出了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常總結、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