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2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按我原來的理解,混合運算的教學是很簡單的。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確運算順序,學生照著既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但陸主任的一席話使我對教材的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以“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為例,談一談我的一些思考:

一、重視情境的匯入。

數學源於生活”。儘管運算順序是一定的,但課堂上再現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購買文具,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與舊知的矛盾衝突。

第一個問題的解決“乘加混合”學生還是習慣地從左往右,但第二個問題“乘減混合”顯然不能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與學生原有的認識組織產生認知衝突。抓住這個時機的運算順序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先用乘法算出付出的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用減法算出找回的錢,最後再總結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

三、靈活用好練習題。

“想想做做”第2題改錯可根據學生中出現的典型錯誤選取,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既能糾正自己的錯誤,又能體驗到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能夠正確計算;理解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體驗運算律的作用。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以及運算定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談話:元旦節快要到了,我們班的同學打算做一些小飾品來裝飾教室,請看老師帶來的數學資訊。

出示資訊:同學們做了24朵紅花,做的黃花比紅花朵數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一)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1)結合情景理解算理

師: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題。

師:我們首先解決做黃花多少朵?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請你根據題中的資訊,分析數量關係,獨立列式解答。

生彙報:241/3+2

師:你是怎麼想的?說說你的解題思路?

該如何計算呢?師板書過程。

為什麼先算241/3?

師:觀察這個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深化運算順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師:運算順序都能掌握,選擇其中的兩個快速得算出結果來。

做完後集體訂正。

師:做這類計算題時,我們注意什麼呢?

教師總結看想算查

(3)抽象運算順序

師:觀察這幾個算式,他們都是有關分數的計算,裡面包含了加減乘除還有小括號,想一想,它們的運算順序是這樣的?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師生小結:由此得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4)體驗應用,內化知識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運算?想一想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運算都是一樣的。為什麼運算順序不同?

(二)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1)情景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不僅做了紅花、黃花裝飾教室,還做了漂亮的中國結,請看老師帶來的資訊。

出示:同學們買了60米的彩繩,做大中國結用了彩繩的1/3,做小中國結用了彩繩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繩?

學生獨立解決。師巡視。

(2)全班交流,展示做題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別算出算大中國結和小中國結各有多少個,再算一共有多少個。

方法(2):先算大中國結和小中國結一共佔總數的幾分之幾,再算一共有多少個。

(3)總結運算定律

師:這兩種方法有什麼聯絡?結果相同,可以用什麼符號把這兩個等式連線起來,(=)仔細觀察這個等式,你有什麼發現?這說明什麼?

師小結:整數的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也同樣適用。

(4)練習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師:如果把最後一個算式的字母6換成7,4換成5,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還簡便嗎?為什麼?這就要求我們做此類計算題要注意什麼?也要按照怎樣的步驟?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你會解決這類問題了嗎?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

1.火眼金睛辯對錯。

師:為什麼錯,如果錯了應怎樣改正。

2.拓展提升

我們班準備拿出300元錢買糖果,買水果糖的錢數佔總錢數的 1/3,買奶糖的錢數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買酥糖的錢數佔總錢數的 2/5,買奶糖多少元。

3、談收穫

這節課學到這裡,你有什麼收穫?

最後送給大家一首運算歌,希望謹記運算中應注意的事項,提高計算的效率和正確率。

四則混合運算歌

認真計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細心審題是關鍵,對快兩字要牢記;

先算什麼要看好,沒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過程要對照;心平氣和不煩燥,

【教後反思】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資訊窗1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熟悉了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分數的意義和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是繼續學習百分數、比和比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為學習稍複雜的有關分數的問題打下基礎。

要想上好計算課,一定要熟悉教材,從學生感興趣的情景開展教學,從而感染學生,這樣的計算課堂一定會告別枯燥,煥發課堂的活力,通過研讀教材,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1.能結合具體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能夠正確計算;理解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體驗運算律的作用。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注重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其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體驗運算律的作用是本節課的重點。

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標,紮實落實目標。

本課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所以本課時共設計了兩個問題。首先,問題一,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說清自己的思路,明確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然後結合思路說清算式中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因為先求紅花朵數的1/3是多少,所以計算時應先算241/3,初步體會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後獨立完成小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結合思路理解運算順序,所以我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號連結兩個算式,這樣再讓學生觀察等式兩邊算式特點,才會讓學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點,發現整數運算律同樣適用於分數,這樣處理,有效地落實了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看想算查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法寶,在教學中,我分兩個層次滲透了這種方法:在試一試小練習環節中,重在讓學生說清,看的是運算子號想的是運算順序;而在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時,強調不僅要看運算子號還要看數字特點,能不能用簡便演算法,還讓學生分析在什麼情況下運用簡便演算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差異。

對於每個問題的解決與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獨立思考與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斷地獲取知識與方法,同時也關注學生差異。對於計算,要求快的同學可以全部完成,在解決中國結的問題上,出示線段圖就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第二種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上,感覺有許多不足之處:

1.在分析問題思路時,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夠,沒有讓學生完整的思路。

2. 由於我感覺本節課的內容較多,為了趕進度,留的時間過於少,使學生的交流留於形式。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今天,我講了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這節課,因為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加減混合運算,應該很自然的會將知識遷移到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中去。課前的複習我準備了幾道小數加減法口算,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回憶起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

因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解決小數連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每步計算的意義。內容相對較為簡單,好理解,易接受。於是我整合了教材內容,做了大膽的取捨,並沒有按部就班的講教材,而是選擇讓學生自己解決,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我放在讓學生經歷小數連加和加減混合計算方法的過程上,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通過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在學生了解例題的資訊後,我利用提問,明晰了這道題的來龍去脈,然後,讓學生在回答我的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各種演算法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最後觀察三個算式後,得到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問題出示以後,我沒有急著去總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在觀察之後,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以前學過的整數運算順序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而我一直處於引導、合作的地位,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主體性,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所倡導教師的主導性,最後通過練習讓孩子順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個教學過程完成後,學生對我說,好簡單。從學生的反饋中,我清楚的知道,學生是徹底的明白學會了本節課的內容。

本節知識點班上絕大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技巧,併為後面的簡便運算打下了基礎。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意識到,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已經開始形成,如果有適合學生自學的課程,那麼,我以後會繼續放手,讓學生自學的,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同時更多的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的課,看似老師說的少,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很不錯。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小數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中,我力求突出兩大方面的特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我的做法是將解決實際問題與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出計算方法,並逐步得出結論。

2、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非常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資訊和數量關係。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得失,有亮點,也有很多不足,同時也有很多困惑。其中亮點有:

一、注重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

我在數學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牢固掌握已學的知識,並用這些知識去分析、探討相似內容的知識,即用已知來探討未知。本節課我注重引導學生回顧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等知識。學生因為有了牢固的舊知,把過去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用到今天的學習中來,關注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學生學習新知即可水到渠成。

二、注重對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表達是語文學科中的事,與數學無關。其實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識的前提,而表達則是掌握知識情況的標誌。對知識和技能來說,理解知識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首要條件和前提,而對知識和技能的表達則是人們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識的一種重要標誌。任何人都不會否認這樣的事實:如果一個人不能將知識表達出來,是不能算是對知識已經理解和掌握的。本節課我特別注重直接出示例題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審題,分析題意,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較好的解決了許多學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問題。

本節課,我對數學活動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有效引導,巧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學生參與到了認知的自主構建中來,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掌握了一些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自我欣慰之後,我發現自己的教學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分別是:

一、課堂上,自己放得不夠開,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偏少。

比如,剛剛提出一個問題,我便會急著讓學生回答,或宣佈小組合作討論等。這樣就會造成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偏少,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當學生不會回答時,我也會急著去暗示或公佈答案,唯恐學生不會,其實這樣做很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包辦代替、急於求成,都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在課堂教學中,我的教學語言不夠豐富。

比如在教學環節的過渡語言上,還有在評價學生的回答上。這就 造成了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一.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過去教育界說得比較多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來增加了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是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考慮的。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別人提出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創新往往始於問題。

1、 引導學生從情境圖中發現資訊、篩選有用資訊

生1:這是在觀看環城自行車賽

生2:比賽總共進行了5天,26日第1賽段,行程39.5千米,

生3:總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經進行了2天比賽

2、 引導學生從資訊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生1:第一賽段和第二賽段運動員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賽段比第一賽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淺層的一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3:今天第2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課本中呈現的問題,兩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4:第3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在課本提問的基礎上,進行變式提問)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餘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種方法是滲透轉換思想,採取間接求:用總路程減去前兩天行的路程,這種思想方法的培養,對今後解決求多邊形陰影部分面積很有幫助)

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前滲透減法的性質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對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這符合減法的性質,適時對知識進行正遷移,讓學生髮現整數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擴充套件到小數計算中。

三.存在的問題

過於關注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導致後面學生練習時間相對少了。所以在後面需安排一課時進行練習。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6

分數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小數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學中,我突出了兩大方面的特點: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我的做法是在複習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從而歸納出計算方法,並逐步得出結論。

2、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我非常注重指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資訊和數量關係。

反思教學得失,有亮點,也有很多不足,同時也有很多困惑。其中亮點有:

一、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知學生。所以這部分的教學,課的開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題和一道整數四則運算題,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巧妙過渡到新知探索環節,激發求知慾望。首先我出示例1,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內容恰當,難易適度,並富於思考性,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出示嘗試題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會根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而計算,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二、注重對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本節課我直接出示例題,讓學生自主審題,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較好的解決了許多學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在什麼知識點上會產生思維障礙,就在這個地方解決,為了弄清例2怎樣計算,讓學生運用例1探索的方法,類推遷移,嘗試做,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類推到“做一做”練習之中。

我對數學活動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有效引導,巧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學生參與到了認知的自主構建中來,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掌握了一些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覺得是一節很成功的課。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分別是:

一、課堂上,自己有些緊張,低估了學生。比如,在讓學生嘗試例1時,生怕學生不會,引響了教學效果,總是反覆引導,反覆與準備題作比較。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包辦代替。比如在歸納運算方法時,擔心學生表達的不夠完整,我事先把運算方法準備在了小黑板上,直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國小數學《混合運算》教學反思7

一、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理解算理。

教材為我們呈現了學生熟悉的購物場景,通過解決兩個問題來完成含有兩級運算的,乘法在前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兩步式題:含有兩級運算的,且乘法在後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兩步式題。對於解決第一個問題: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3×5+20)實際上,學生在前幾冊中已經學過含有同一級運算的兩步式題,也學過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乘加、乘減)。所以,在呈現情境圖,學生蒐集資訊,出示問題後,提出:你能幫小軍計算出來嗎?便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採用的是分步解答,一小部分學生列出了綜合算式,只是格式需要指導。為了讓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書寫格式採用教師講解的方式,然後組織學生討論解題思路,理解算理。接著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兩種列式的不同,揭示特徵和課題。第2個問題:小晴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50-18×2的運算順序是重點要指導的,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這裡主要讓學生聯絡現實問題的數量關係,明確要求找回多少元,應先求出2盒水彩筆的錢數,從而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最後通過對兩道綜合算式的比較,讓學生明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即在綜合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或減法,都要先算乘法。

二、注重對比,在對比中掌握運算順序和格式。

比較,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本節課安排了三次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如例題教學第1題中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的對比,在對比中解釋綜合算式的特徵。如例題教學後第1題和第2題的對比,從對比中揭示出運算順序。如練習中32+3×20與32+3-20、56-7×8與56÷7×8的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體驗新舊知識的聯絡與區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以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運算順序的體驗。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4個層次的不同練習:

1、把分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培養逆向思維。

2、說一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在改錯中體驗混合運算的格式和運算順序,鞏固新知,培養認真負責的態度。

4、比一比,在比較中溝通聯絡,建立認知結構。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混合運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練習,重複機械的訓練,往往造成學生的厭煩。因此我們追求形式多樣練習,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使學生願意計算,從而充分發揮每一道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