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套子裡的人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73W

  教學反思(一)

裝在套子裡的人教學反思

本案例運用“生命課堂”理論,力圖體現“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因而表現出了一定的高中閱讀教學實踐與理論意義。

首先,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字意義的讀解,對人物形象,作品主題的認識,還是知識的學習,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而發現的,在課堂上,閱讀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閱讀權、思考權、發言權,這就為主體“發現”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性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教學條件下的閱讀活動,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策動並促成主體閱讀。與課外閱讀不同,課堂閱讀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活動,“教”的正確定位在於策動學,引導學,促成學。案例中教師始終做到:既不將知識和盤托出全盤授予,也沒有簡單地設定學習目標或用指令性任務去驅動學生閱讀,而是努力將閱讀多樣化,將一定的教學內容問題化,用問題驅動學生進行閱讀實踐。以對問題的探究逐—展開,解決為途徑,從而實現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在主體活動過程中,教者以調整難度,提供支援,激勵疏導等方式給活動以切實的幫助,這種幫助正如不斷地向燃煤鼓風輸氧,使煤得以充分燃燒。這樣的教學過程使主體情知互補,心智並進,思維、語言、情意、品質得到同步協調發展,為主體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學生在討論“套子與規矩”的問題時,參與意識積極而強烈,思維活動敏捷而深刻,富有創見的分析更是令人讚歎。這一切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學生有思想的慾望並且能夠思考,善於思考,他們的頭腦不是一個等待灌裝的容器,而是等待點燃的火把。從案例中,似乎還可以看到“燃燒”的實現,是教師運用開放式的問題,開放式的點撥,以至開放式的評價的結果。開放,使學生擁有一個選擇的空間,因而才有一份主動,一份生動。

就一節課完成這篇小說的學習而言,本節課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達到預定的效果。其成功之處在於:教學層次定位準確。本人能夠在學生把握情節的基礎上,從人物性格切入,選點準確,學情意識強。在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和作品的鑑賞中,本人尊重學生的理解,善於從學生的表達中引導點撥,注重了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注重了閱讀的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研學氛圍中,達到了提高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的目的。尤其是敢於走出預設,在師生、生生的思維碰撞中形成創生性學習效果的做法,更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但是,由於教師的作為必須受45分鐘的限制和師生思想交流不可控狀的制約,這節課同樣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提高的空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課堂導向語言應進一步精確、凝練,突出有效資訊,給學生更明確的思維導向。評價語言還有待於提高、豐富。

2、作家思考生活的方式有其共性特點,可以嘗試歸納式思維導引,以啟發學生的智慧,開發學生的智力。

總之,課堂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尤其是在師生碰撞的動態過程中,具有不可預料性。但是,我們應當堅信:只要有追求,理想就會實現。

  教學反思(二)

現在總有一種感覺,越是名篇就越難進行創新教學,而《裝在套子裡的人》作為一篇精講的課文被選進教材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因此要做到推陳出新,是比較難的。

這次公開課我選擇了《裝在套子裡的人》,原因是我想拿這一篇課文作為小說教學的突破口,嘗試改變一下自己過去的小說教學模式(先介紹作者,再介紹背景,然後分析講解)。

由於這篇課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係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了一遍,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於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並不能準確深入地瞭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採用合作互動的教學模式,打破常規,力求創新。這種做法是比較好的,但在上完這一課後,總覺得有很多的不足,例如:

1、對學生的討論指導力不從心。沒有真正與學生形成交流,一味的想要學生和自己的預設問題和答案想切合,不能收放自如,有時不免有些生硬。特別是在討論別里科夫得死與誰有關的話題的時候,學生的回答讓我有些不知所措!

2、對於學生膚淺的理解,竟有語塞之感,當下之反應是提醒他將其往原定的思路上靠攏。似乎,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完成預定的環節。其實,也就可以順著學生思路,改變教學思路,但是最終沒有跳出預設的思路。

3、時間緊張,學生對於小說的內容及主題,不能準確深入地瞭解和把握。學生未與小說發生思想共鳴,與作者對話被架空。教師的分析只代表我們執教者的思維方式、思想,越俎代庖只能泯滅學生個性。

儘管上完後沒有達到自己設想的完美效果,但總為以後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好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