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

才智咖 人氣:1.29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1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瞭解交通訊號燈的含義,並讓幼兒講述過馬路的規則。在活動中教師利用了情景遊戲體驗模式,這一樣的教學方式十分適合小班的孩子們。教師以“去大潤發超市”為情景主線,帶著孩子們隨樂開車。在開車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認識紅綠燈,並提問“綠燈亮了怎麼辦?黃燈亮了怎麼辦?紅燈亮了怎麼辦?”在孩子們到達停車場後,教師出示PPT課件,並引導幼兒回憶上一環節的“開車遊戲”,引導幼兒學說“綠燈亮了向前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紅燈亮了停一停”這三句好聽的話。在學說這三句話的時候教師利用了好看生動的PPT小動畫,充分吸引了幼兒的興趣。在幼兒學會這三句交通規則的話以後,教師請孩子們繼續看PPT,出示大潤發圖片,引導幼兒大潤發就在馬路對面,請小朋友一起過馬路去大潤發。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出示了一些過馬路的反面案例,如亂穿馬路、不走斑馬線等,請小朋友們說一說這些人的做法對嗎?應該怎麼做。最後教師帶領小朋友們按照紅綠燈規則正確過馬路結束活動。

本次活動的過程銜接十分流暢,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整個活動動靜結合,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但本活動在小班下學期開展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導致整個活動的時間有點短,由於教室空間的侷限性,遊戲情節比較單一。教師在出示過馬路案例時選擇的都是錯誤的範例,對小班幼兒的視覺印象引導是不正確的,最好出示一些正確的過馬路案例圖片來加深孩子們對正確行為的記憶。

通過本次活動我認為對於小班的社會活動開展教師要注意情景的設定,以及可以新增一些漂亮生動的小動畫課件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有趣的情景環節也能很好的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2

一、做好幼兒的經驗準備

本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本首歌曲相對較難,一來是歌曲較長,有兩段;二來是歌曲某些內容幼兒難以理解,如:“打”月餅,“老紅軍”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除了做好物質準備:歌曲視訊、圖譜外,還需做好幼兒的經驗準備。由於中班的教學活動時間在20-25分鐘,因此我們可以將某些理解環節放在活動前,如:晨間談話時間、散步時間等。

本首歌曲難以理解的地方有二,一是何為“打”月餅,我們常說的都是“做”月餅,那月餅為什麼要“打”呢?在查閱資料後,我們發現:古人制作月餅時,是將月餅陷煮溶後包上皮,然後放進木製的模具中定型(現代是用機器壓製)。因為月餅和模具粘得很緊,所以要“敲打”模具使月餅掉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叫“打月餅”。因此,我們找到古人打月餅的小視訊,給幼兒觀看,邊看邊解說,使得幼兒明白為什麼是“打”月餅。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才能使得幼兒真正學習到知識。

第二個幼兒難以理解之處就是“老紅軍”,大部分幼兒都知道“警察叔叔”、“解放軍叔叔”、“交警叔叔”這些耳熟能詳的軍人,但大部分幼兒對於“紅軍”的認知較少。因此,教師要豐富幼兒對紅軍的認知,可以給幼兒看一看紅軍的特殊穿著,講一講紅軍遠征的小故事,引導幼兒知道紅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一支不怕困難、頑強前行的隊伍,以此來增強幼兒對歌曲中爺爺的敬畏感。

二、利用好家長資源

既然幼兒對歌曲中某些部分難以理解,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回家問一問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答案,讓家長也加入到幼兒園教學的隊伍中,促進家園配合。恰逢中秋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回家將歌曲唱歌自己的爺爺聽,鞏固對歌曲的掌握。

三、不足之處

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幼兒唱歌的積極性有待提高。教師在幼兒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要變換多種方式鼓勵幼兒演唱,如:輪流唱、男生女生唱等,運用多種形式:圖譜、視訊、鋼琴伴奏等,激發幼兒的演唱興趣。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3

人們都認為,兒童是不成熟的,需要家庭和教師去教育、去照顧、去為他們安排成長的道路,幼兒教師也是按照主觀的意識,去安排自己認為合理的幼兒生活,將一日活動分解成若干個幾十到幾十分鐘不等的時間,將同樣的課程內容傳授給幾十位幼兒,比兒童掌握知識的多少之評價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卻常常忘記應該留給兒童思考、探索和分享的時間,使他們成為老師手中的一隻風箏。在當它們出現一些如:打架、爭搶玩具、挑食、不學習的問題時,常常用管、卡、壓的辦法來處理。而不過多地去了接他們的內心感受。

許多老師認為,如果每個孩子都是自主的,完全按自己的喜好做事,那班上豈不亂了套?所以更多強調的是紀律,統一規律,而犧牲的卻是兒童的興趣,獨特的思維方式及創造力。顯而易見,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會珍視孩子在園的每一天全身心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保護好孩子的每一次驚奇,並能夠在活動中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感受孩子的感受,智慧地引導每一個孩子成長。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石子換糖果”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在一間雜貨鋪附近,每天都看到大人將一種東西交給雜貨鋪老闆,然後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於是有一天,他將一把石子遞給老闆“買糖”,老闆遲疑片刻後,收下了石子,然後把糖“賣”給了他,這個小男孩就是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他後來說“這個老人的善良和對兒童的理解影響了我的一生”。這位雜貨鋪的老闆不是教育家,但他擁有教育家的智慧,他沒有用成人的邏輯去分析孩子的行為,而是用寬容維護了一個幼小生命的尊嚴。這是對兒童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看了這個故事,不由地想起了一件我做過的錯事。記得剛剛坐進幼兒園的那一年,心裡很高興,面對著這麼多幼兒,真是有一種不同的感覺,因為他們會給每一位教師帶來快樂。起初,我幾乎只是看著幼兒玩玩具,誰有問題就去給他們解決一下。有一次,我卻和孩子們一起玩了起來,在娃娃家裡,我發現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對其中一個幼兒說:“洋洋你真能幹。”我連連誇獎他,洋洋微微一笑,“沒什麼,呵呵”。“你這麼聰明能幹,老師平時還真沒發現。”“老師,您要是多能參加我們的一些活動,你不就發現了嗎?”洋洋似乎是鼓足了勇氣說出了這句話。是啊是啊,要是能多參加他們的活動就能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了嗎?就能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讓那些調皮的孩子能夠與你做朋友不就好了嗎?

洋洋的一句話,讓我反省了好長時間,為什麼我總是看著他們玩遊戲,不走到孩子當中去?為什麼我有時候不會尊重他們的選擇,為什麼我就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走進他們的心靈,瞭解他們是一本非常耐讀的、不容易讀懂的書,要讀懂他,就要蹲下來,用自己的智慧,用孩子的眼光去細細閱讀。

作為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是一個全方位不斷髮展的人,

他們有被愛、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師在對待幼兒的態度上,首先要平等,充分尊重幼兒的自尊心。尊重是兒童的信任,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也是一種動力,老師的信任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他們敢於、樂於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並積極主動地實施。信任兒童,就是不能把成人的意願強加於他們,而是鼓勵兒童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他們的見解,把兒童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尊重兒童,教師首先應該是兒童的朋友,與他們建立平等、合作、理解、寬容的氛圍,使幼兒在心理上受到安全的放鬆。能與老師無話不談。理解不同年齡的幼兒的各種奇思妙想,與他們共同建構一些夢想。平時也要蹲下身子與孩子說話。撫摸教育,就是對兒童關愛、尊重的一種具體表現,在兒童的一日生活中,他們要面臨多次選擇,選擇玩具、圖書、活動區、同伴等,選擇的權利有時在他們自己手裡,當兒童被選擇尊重時,他們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情緒,而當他們的選擇被拒絕時,他們表現是消極,甚至產生破壞意識,敵對意識。有些活動,本是尊重幼兒意願,可老師為了省事,一手包辦。假如一個幼兒被分到了圖書區,可他想到建築區,搭積木,向老師提了出來,可老師沒有讓他去,幼兒失望的來到圖書區,把書翻得很快,卻沒認真看。如果老師尊重了這位幼兒的意願,那將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尊重幼兒的選擇,並不是放任自由,不管不問,但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應當尊重幼兒的選擇。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由於家庭和不同環境的影響,兒童會存在著發展差異,這是很正常的。作為教師要正視、尊重兒童之間的差異,正確引導,因材施教,而不要輕易就下這樣結論:這孩子真聰明,這孩子真不成,怎麼教也不行等。應該認真瞭解每一個兒童的發展情況,興趣愛好,就會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有的語言表達能力突出:有的特別喜歡繪畫,手工做得很精巧,有的身體棒,喜歡運動:有的愛動腦,喜歡提問題。這正是兒童多元智慧的體現,每個兒童都有發展的潛能,需要我們不同的去對待,科學合理的去引導、開發,使每個兒童從小就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幼教事業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它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利益,關係到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興衰,面向新的世紀,全面實施幼兒園素質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這些需要我們每一位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才能真正做到走進兒童、瞭解兒童、做兒童的知心朋友。讓我們攜起手來,與兒童一起歡喜、悲傷、想象、創造。讓孩子們的童年充滿美好、歡樂,為他們一生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4

今天上午我執教了大班語言活動——《我們的祖國真大》在課的開始,我就帶領大家看了祖國風光的圖片,孩子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真美""祖國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徵,瞭解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從而理解了兒歌的內容。同時我感到電腦帶來的方便,自己可以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適時播放圖片。在觀看南北方景色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們看了好幾遍,讓幼兒充分感受南北方景色的差異。

我以遊戲"我是小導遊"的方式,和大家觀看大螢幕上的中國地圖,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因為在詩歌中有一句是:啊,祖國媽媽,您的孩子在同一個時間裡,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詩句。讓孩子們在瞭解祖國人們在同一時間裡的不同活動,從而激發孩子去探索世界上人們在同一時間裡的不同活動,孩子們說出了很多其他國家的名字,積極性很高。

在整個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幼兒初步理解了中國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圖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氣候情況及人們的活動。兒歌的內容比較簡煉,應該比較容易掌握,但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的學習熱情還不夠高漲,可能有的提問設計不是太合理,導致幼兒回答問題出現針對性不夠。有的兒歌的內容教師的解釋不夠到位,幼兒理解不夠。例如:圍著火爐吃西瓜——可以明確告訴孩子是祖國的哪裡?為什麼要圍著火爐吃西瓜?在以後的區角活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5

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我組織女孩子玩拍球接力的遊戲,做遊戲前,我給她們講解了遊戲的玩法和拍球的姿勢,孩子們表現的躍躍欲試。遊戲開始了,女孩子分成了兩隊進行邊跑邊拍球的接力賽。輪到邱亦菲拍球了,只見她把球抱在懷裡,抬頭看著我,從她的眼中我看到了猶豫,於是我鼓勵她說:“到你了,加油!” “我不會拍……” “你還沒拍呢,怎麼知道不會呢?其他小朋友以前也沒有這麼拍過球啊,沒關係的。”其他的孩子也七嘴八舌的說到:“就是,就是,練練就會了。”經過我們這一番的“遊說”,邱亦菲終於決定試試看了。她拍著球想往前走,但是由於緊張,用勁兒太大,把球拍跑了。她把球追回來後帶著一絲哭腔對我說:“我不想玩兒這個了,我不會。”

邱亦菲是個好面子而且有主意的孩子,看到她這麼說,我想,如果再一味的要求她和大家一起玩兒這個遊戲,不但不會給她帶來快樂,還會增加她的心裡負擔,適得其反,於是我答應了她的要求,讓她坐在旁邊看著大家玩兒。

在遊戲的過程中,我不斷地鼓勵孩子們,並有意的說:“我們今天第一次拍著球走,拍不好沒關係,慢慢練,會越來越好的……”我一邊說,一邊觀察著坐在一旁的邱亦菲,她看到大家玩兒的這麼高興,開始有些坐不住了,這時我問她:“怎麼樣,要不要試試啊?”果然,她說:“那我試試吧。”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哈哈,目的達到了。 …………看著孩子們那專注的眼神,開心的笑臉,我也不由的被她們這種氣氛感動著,雖然她們的動作並不熟練,但是在她們的心中有著一份寶貴的信心,這是他們成功的重要條件。通過這件事兒,說明讓孩子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件壞事;重要的是面對挫折時怎麼去面對和處理,孩子存在著個體的差異,不同孩子的反應與孩子的個性和脾氣有一定的關係。成人應該重視孩子的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孩子心理素質進行培養,有必要鼓勵和幫助孩子增強韌性和對挫折的抵抗力。讓孩子有充分的自信,更好地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困難和挫折。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6

讀書可以使人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還可以通過書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來強化自己的思想、觀點,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這本是身邊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卻得到了另人難以想象的結果。所以這篇文章讓我依然記憶猶新。

這件事講的是:在某個幼兒園,新學期開始時,在新來的一批幼兒當中,有幾個幼兒有不愛睡午覺的習慣,針對這一情況,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們的床都靠牆放,午睡時就讓那幾個幼兒面朝牆睡。老師覺得,這樣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還可以阻止他們與其他小朋友說話。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這種方案就失敗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動結束後,老師正帶幼兒走向睡眠室。突然,一個叫欣欣的幼兒跑到老師面前說:“老師,您別讓我對著牆睡覺了好嗎?我對著牆睡覺心裡難受。”當時老師愣了,彎腰抱起她說:“那好吧,老師不讓你對著牆睡覺了。”他聽聽了老師的話很高興,還把這件事告訴了身邊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舉動,老師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後,這個老師在想白天孩子說的話。於是她做了一次試驗,把家裡的床搬到靠牆的一邊,然後側身對著牆躺下。這時她才感覺到真得很不舒服!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順著牆往上看,那牆顯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來,於是心裡就更加不舒服了。原來是這樣的感覺,並意識到自己真是大錯特錯了!第二天,老師早早來到幼兒園,把那幾個不愛睡覺的孩子的床,全部搬離了那面高高的牆,重新擺好。

後來這位老師又想了許多的辦法,比如,通過創編故事、詩歌,給他們講睡午覺的好處和不睡午覺的壞處,讓他們聽一些舒緩的搖籃曲,並自制一些小獎盃,獎給睡午覺時表現好的孩子等,對幫助那幾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很有效。

讀完這個案例至今都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真正意識到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你都應設身處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師看來,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幼兒入睡,甚至有時也像那位老師一樣,讓不愛睡午覺的小朋友對著牆午睡,為的是免得孩子們之間互相干擾,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證。這種方法雖然符合兒童心理活動規律:減少刺激,從而較快的使孩子進入睡眠狀態,這似乎是個好主意,可是我們卻沒有想一想我們的“方法”是否給幼兒帶來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就像文中所說,欣欣對老師說:“心裡很難受。”才引起老師的反思,老師自己試著像欣欣一樣對著牆睡覺,才發現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順著牆壁往上看,覺得牆體好高好高,像是牆壁要朝自己倒下來一樣,心裡覺得難受極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欣欣是幼兒園裡的一個小孩呢?其實心理上承受的壓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時也許孩子會想:“為什麼其他小朋友都不這樣,而我卻一定要這樣!他們會把這看成老師的懲罰,一想起受懲罰心裡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難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願呢?也會感到自己被老師從小朋友的群體中分離出來,無依無靠,我們成人往往意識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覺得自己成了離群的孤雁,覺得自己獨立無援,孤獨沒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對著牆午睡一樣,面臨好高的牆壁,看不到周圍熟悉的環境和小朋友們,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學期開始階段,孩子從自己過慣了的家庭環境中,被送到幼兒園,一切還不習慣。這樣的新環境,已經使她很擔心,老師又要她對著牆午睡,本來已經出現的不安全感越發加重起來,真是雪上加霜。

有時我們正是這樣,往往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曾經做過,正在做著或是將要做出一些類似“對著牆睡覺”之類的錯事,本來是片好心,卻辦成了壞事。到最後,歸根到底,就是我們不懂得也不善於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強加於孩子。好心辦了壞事,卻自己不知道,更沒法糾正,直至鑄成了大錯。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正是《綱要》反覆倡導的,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時我們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師一樣的勇於反思,並設身處地為幼兒著想的精神。通過看書學習我才真正明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麼重要呀!只有瞭解每個幼兒的心理,才能根據不同幼兒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兒童必須走近兒童世界,理解兒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來比較簡單,但也有著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說大人的世界是現實的陸地,是顯而易見的陸地上的一切事實,那麼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裡那一切隱蔽的存在。陸地上有的,海洋裡也有,但其中卻有著差別。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來套兒童的世界。在成人看來是變形的、錯誤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裡卻是真實的和正確的,因為他們處理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成人不同。

兒童很小就問一些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如“我是從哪裡來的?”“星星為什麼愛眨眼睛?”在他們的眼中萬物皆有靈性,他們喜歡和花草講悄悄話,為布娃娃洗臉、穿衣服;他們愛憎分明,只理解“是”與“非”,對人評價不是“好”就是“壞”對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動。如,對玩具汽車的構造產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論講解,索性拆開來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裝的實踐中得出自己的理論,會用自己的哲學來構建汽車的原理。

所以我們應當用兒童的心理來看待孩子。孩子為什麼拆壞汽車?下雨天為什麼偏偏愛在水裡跑來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會告訴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會從孩子的哲學中瞭解它的想法,瞭解他的思維方式。

我們常說要用一顆童心,一份愛心去對待孩子,其實無需扮演或偽裝,只要能理解“兒童的心理”,用“兒童的心理”看待兒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領兒童從“海洋”走向“陸地”。

然而,我們有時正是缺少一顆童心而已。讓我們重新拾起那無瑕的童心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7

《熊和兔子的故事》這是一個非常長又非常好聽的故事。故事中有兩個主要角色,一個是佔領了大量田地卻不肯耕種的懶惰的大熊,一個是沒有田地可耕種卻很勤勞的兔爸爸,兔爸爸為了改善生活狀況,向熊借地,並與熊達成三次協議,熊三次不同的回答得到卻是一樣的結果。最後,在兔爸爸的良苦用心下,熊決定自己耕種,最終大家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開展這個活動我本來想達到的目標是:

1、初步聽懂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與詼諧,理解“貧困、富裕、勤勞、懶惰”的詞義。

2、知道農作物的果實長在不同的部位。

當我走進活動室,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

1、 故事幽默、詼諧,將農作物的多樣性巧妙地融入故事情節中,同時激發了幼兒探索糧食生長祕密的興趣,並在潛移默化中體會糧食來之不易。

2、我發現幼兒特別愛憎分明,討厭大熊,喜歡兔子,但是他們又是純真善良的,當大熊改過自新時,幼兒又馬上原諒了它。我還從孩子們的回答中,觀察到了學習中的這種現象:孩子們喜歡跟風,好模仿,沒有自己主見,別人回答什麼不管對錯他也會跟著學。我覺得我原來的設計可以做這樣的調整:

1、我應該在完整欣賞前,先提問,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這樣我想效果會更好。

2、提問還應該再精煉些,每段故事欣賞完還應該進行一個簡單的小結等。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8

車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而現在購買私家車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汽車已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談論的話題,孩子們對車子的興趣也隨即越來越濃厚。

因此,我們選擇了生活中常見又吸引幼兒的主題——車子,叭叭叭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這一週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參觀了汽車城,認識瞭解了各式各樣的汽車;傾聽了《誰還要上車》的有趣故事,孩子們對公共汽車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上車要遵守秩序;此外,我們還和孩子一起玩車,開著紙箱車到處去旅行,分享了玩車、坐車的經驗……通過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孩子們知道了為什麼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養成良好的乘車習慣的道理。

活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劉淇小朋友認識了好多的汽車標誌,帶動了其他孩子對汽車標誌認識的強烈願望,一時間,“廣本”、“標緻”、“現代 ”……成了孩子口中奔出的最多詞彙,而殷老師的汽車“標緻307”更成為了孩子們口頭經常談論的話題。此時,我們的孩子儼然已成為了一個個的“小車迷”。

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往往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獲取的知識、經驗也更牢固。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9

情境描述:在日常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怕黑,在家裡不敢一個人睡覺。於是本週我們安排了語言活動《重要電話》。故事講的就是小女孩莎莎為了完成媽媽交代的接重要電話的任務,而克服恐懼心理,獨自在家。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莎莎從膽小到勇敢的成長過程。

2、能體驗莎莎的心裡變化,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評價分析:

故事講完,很多孩子都發表起了意見。錚錚說:"戚老師,我在家裡膽子很大的,我都是一個人睡在房間的。"一一也說:"戚老師,我膽子也很大的。爸爸媽媽晚上很遲的,我都是一個人先睡的。"當然也有膽子很小的孩子,如樂樂,她即使在白天也不敢一個人待在家裡。但樂樂語言發展能力很強,表演慾望也很高,因此我根據故事內容進行了情境表演,請樂樂來當莎莎。樂樂表演得可好了,表演完後還對我說:"戚老師,我以後就不怕黑了,我們要負責任。"通過學習故事《重要電話》,使孩子們理解了小主人公獨自在家的勇敢行為,初步學習了一些心理自我除錯和控制的方法。

所思所悟:

這個故事的內容非常吸引小朋友。莎莎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事情,故事一邊發生,孩子們的思維一邊跟著故事走。他們對故事的發展非常感興趣和關心。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回答的很認真。我提出一個問題總是會有很多小朋友舉手,而且回答時所運用的語言也很到位。看來大家在聽故事的時候是很仔細的。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認真傾聽。所以以後我可以在這方面更加加強一下,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傳統的故事教學大多欣賞在前,分析在後,比較容易限制幼兒思維。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因此,我採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中斷法",通過圖片,引導幼兒在猜測中不斷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10

一、主題活動的來源

每每與孩子閒聊時,總會時不時地聽到孩子們說:“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老師,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師,國小的操場比我們幼兒園的大。”等等。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問: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用尺子,繩子、木棍等量,還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來量。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孩子對測量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這次的數學活動:“鋪墊子”,幫助幼兒更好的瞭解了這些長度、高度,培養了幼兒對測量產生興趣,嘗試藉助工具測量周圍物體,進一步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這是這個活動上下來發現的問題。大班幼兒對圖形守恆的判斷,往往會受形狀大小以及數量的影響。在他們看來,相對於兩個一樣大的圖形拼擺位置發生改變,他們的大小就不一樣。針對幼兒這樣的一種錯誤認識,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做出正確判斷呢?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反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活動。

二、材料選擇的原則

在數學活動中,材料選擇的恰當與否,往往哪個會影響甚至決定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一般來說幼兒是通過操作活動材料來獲得相關經驗的。因此,如果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兒某些認識誤區,又能在最後幫助幼兒獲得正確認識,那麼,了這樣的材料就能為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設計該活動時我選擇了塑料的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進行桌面的操作,兩個三角形又可以拼成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也可以藉助它來比較發現圖形的守恆。活動結尾部分又選擇了大小相同的塑料墊子,進行鋪場地的活動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形狀不同的場地大小相同,使活動進行深化。

三、環節設計的思路

環節設計應圍繞活動目標,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步展開。就該活動而言,我首先選擇了相同大小和數量的正方形,通過拼擺不同圖案,面積大小一樣大。其次,進一步感知不同數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擺的不同的圖案,而面積大小相同。最後又通過比較場地的大小,用鋪墊子的方法來判斷,活動難度初步加深,讓幼兒通過操作以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又藉助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貫穿始終用闖關的形式,更能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活動過程的指導

當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拼擺圖案時,幼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有效的激發出來了。面對不同的圖案,幼兒在評判圖案是否一樣時,產生分歧並激烈的爭論起來,面對這樣的熱鬧場面,我並沒有做出什麼結論,而是誘導幼兒討論和動手驗證找到正確的結論。尤其是鋪墊子活動更激發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不足與改進

操作活動結束後沒能及時的幫助幼兒總結提煉方法,幼兒分組闖關比賽的圖表應該提前準備好,最後幾組的比賽結果也沒有說清楚。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11

上午我在太陽一班執教了本學期的教研課,這次活動我們是以“蝴蝶樂”為主線,整個過程都以蝴蝶貫穿始終。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組織完前兩個活動“親親熱熱:蝴蝶找朋友”“說說唱唱:三隻蝴蝶”後的感想。

活動的一開始我先唱起“坐下來”歌請寶寶和家長圍成圓圈坐下,與寶寶打完招呼後便出示“蝴蝶”,以蝴蝶找朋友的方式請寶寶逐一上前做自我介紹。但這次與以前有所不同的是,改為寶寶帶著蝴蝶去找朋友,在這個問候環節中,讓寶寶自己去找朋友,能夠增進他們對同伴的瞭解和感情,促進寶寶的社會效能力的發展。活動後我還對家長進行了家庭中的延伸指導:在生活中家長也要鼓勵寶寶自己去找朋友,以此來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考慮到使活動之間的環節能更自然地過渡,我加入了“蝴蝶飛呀飛,飛去找寶寶做朋友,蝴蝶飛呀飛,也飛到老師的大書上,找老師做朋友了”的過渡語,使寶寶與家長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我手中的大書上來,之後就引出故事《三隻蝴蝶》。在欣賞大書封面的時候我請寶寶和家長一起觀察:封面上有幾隻蝴蝶?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的?通過點數、講述顏色,寶寶們很自然地感受到數量與色彩,一帶而過地接受了數學方面的知識。雖然對故事進行過處理,但故事內容還是有點長,課前我還有點擔心寶寶的注意力不會持續太久,但活動中寶寶們那專心與認真的神情讓我出乎意料,我想這是與老師在講述故事時那誇張的語氣、豐富的表情以及色彩鮮豔的書本畫面分不開的。於是,在此刻我便向家長介紹了本環節的發展價值及家庭延伸:經典、簡短的小故事可以培養寶寶的傾聽習慣,對文學活動的喜愛,增進寶寶的認識能力。在家中家長也可選擇一些配有色彩鮮豔、形象可愛的插圖的圖畫書,還可用誇張的語氣、表情、動作等非語言手段來培養寶寶對閱讀活動的興趣。

接下來的“蝴蝶找花”遊戲,重點是讓寶寶願意聽著音樂和老師、家長、同伴一起進行遊戲,其實這其中也暗藏著一個顏色匹配的環節。遊戲前,我讓寶寶和家長對自己的角色進行確認:我們也變成蝴蝶一起做遊戲吧,看看你是什麼顏色的蝴蝶。並以他們是某蝴蝶的角色跟他們打招呼,如“紅蝴蝶你好!”。接著,以“避雨”的情境,引導寶寶進行顏色的匹配對應。當太陽出來後,蝴蝶高高興興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我指導家長以身示範,用優美的動作來吸引寶寶願意跟著音樂學習蝴蝶飛舞的動作,當聽到“打雷下雨”的聲音後趕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花朵避雨,如發現寶寶找錯了家長可以用語言指導寶寶進行檢查,感知顏色的匹配對應。最後還讓相同顏色的蝴蝶抱在一起,充分體驗到與家長、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12

對大班開展了情緒識別活動《心情與表情》,主要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1.能夠在觀察、感知中,瞭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徵。

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知道好心情的重要性。

我設計的環節是這樣的:

一、出示表情圖片,瞭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徵——喜怒哀愁。

二、體驗情緒特徵——情緒配對。

三、內化遷移情緒特徵——幼兒分享與表情圖相對應的事情。

在設計此次活動的時候,我主要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小細節:

1.看錶情猜心情。

我讓孩子們看四個表情,然後根據這四個表情來猜測不同的四種心情,當孩子們不能根據表情猜測心情的時候,我通過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讓孩子們能夠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對。

我細心尋找了4張有具體事件的,分別代表4種心情的圖片請孩子們進行觀察、講述,然後進行情緒配對,並在孩子們回答正確後出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並且讓他們將情緒和具體事件進行了聯絡,明確了發生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並且能夠將事件和情緒進行較好地配對,遷移了經驗,有了初步的情緒體驗。

3.繪畫分享情緒。

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四種情緒的圖畫紙,每一種情緒都用一種彩色紙:粉色代表喜、紅色代表怒、藍色代表哀、綠色代表愁,還在每張紙上貼上了相應的表情圖,並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並繪畫相應的事情。每組分別投放了4種表情的情緒圖畫紙,主要是為了杜絕同組孩子進行相互間的模仿;每組只投放了5張圖畫紙,主要是為了幼兒人手一張,拿到什麼畫什麼,避免選擇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們一味地選擇“喜”這種他們比較熟悉的情緒進行講述。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13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於是就需要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數學活動時要多花心思,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學習。

小班數學《給圖形寶寶排隊》是要求幼兒能夠按形狀特徵進行圖形分類與排隊的一次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動的興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創設了“圖形寶寶開火車”的情境,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在組織形式上,我採用集體活動、遊戲活動、小組操作。在活動中,幼兒的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遊戲中,我請三位小朋友的媽媽戴上小火車圖片,並讓小朋友找到和自己相對應的火車一起玩遊戲,。

在活動中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得到發展。小組活動中,把幼兒分成兩組,給圖形寶寶排隊,人手提供一份操作材料,讓幼兒邊操作邊說圓形寶寶,請你上火車;正方形寶寶,請你上火車,三角形寶寶,請你上火車,幼兒在邊說邊達成教育目標。

操作活動結束了,我讓幼兒把圖形寶寶都收了起來,不僅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

在本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就是火車頭上的圖形不夠明顯,如果是用顏色鮮豔的圖形作為標記的話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14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縱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誌”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同時,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思傑走丟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界,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牛奶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廁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安全警示,並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平安小衛士。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知道,每一年有多少可愛的小生命因為意外傷害事故而受到了多麼無情的摧殘。而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係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一個支點也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們也常常困惑於此。今天當我們的教育倡導著教育活動生活化、情景化時,我們力求把孩子帶到真實的世界中,讓他們真實的去感知世界、體驗生活,這就意味著要放開成人的庇護,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那麼

我們怎樣才能把“保障幼兒的安全和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長,活動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險性”結合起來呢?例如遊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遊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的中,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遊戲的難度,也是不利於幼兒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遊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迴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幼兒園教學反思心得15

數學教學活動中存在地問題: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幼兒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幼兒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而採用重複灌輸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學起數學來感到枯燥與乏味,大大壓抑了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較多的進行說教、灌輸,自以為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可是幼兒卻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學習興趣,以及活動中的實際操作情況,不得不引起老師的自我反省。那麼,教師應該怎樣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實施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的喜愛。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思維特徵,創設豐富的活動環境,在遊戲中進行有效數學教學活動。二、反思: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開展數學遊戲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能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鬆、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著的,如:小朋友的個子是有高、有矮,手指的長短粗細是各不相同的,玩具車有大有小,大的放在大筐裡,小的放在小框裡;玩扭扭車時,單數的小朋友向左轉彎開,雙數的小朋友向右轉彎開等。教師應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當幼兒帶來各種玩具時,教師可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的大小、顏色、形狀、長短、粗細、高矮等,進行分類、排序等,創設相應的遊戲情境,學習相鄰數、單數與雙數,及計算加、減法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的興趣點,提供多種材料、創設相應的情境,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開展數學活動。在寬鬆愉悅地氛圍中體驗學習數學地樂趣,從而,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數學的潛能。

2、善於創設豐富的情境遊戲,引導幼兒學習數學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作為教師,應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如:數學活動:複習複習7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故事“智救小白兔”,創設系列的情境遊戲,融合了以個別操作、小組操作和集體操作的多種活動形式,幫助幼兒複習7以內數的加減法。故事以:救小白兔脫離困境為主線,通過“火車過山洞”、“踩木樁過小河”、“撿石頭打猛獸”、“拼照片找出猛獸”等環節,最終救出小白兔。由於情況緊急、遊戲過程中險象環生,小朋友們認真、細緻的計算出火車上的每一道題,當火車啟動通過山洞,而歡呼;小河裡木樁,真真假假、危險重重:能仔細辨別真、假,為順利過河,而暗自慶幸;到了猛獸村,需要撿些石頭當武器,為了能拿到更多的石頭,大家認真的計算著;猛獸村裡猛獸多,為了弄清小白兔到底被誰抓走了。大家分組合作,在一些撕碎的照片,仔細核算,認真的塗上合適的顏色,才知道是誰抓走了小白兔,最後,在大家的奮勇救助下,終於趕走猛獸,救出了小白兔。在歡呼聲中,幼兒們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體驗到了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3、充分挖掘區角遊戲中的教育資源,開展數學活動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師利用多種材料,為幼兒創設豐富的遊戲環境,區角遊戲中,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內容自主操作,如:娃娃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寶寶,開飯時間到了,需要擺放多少碗、筷,每人吃一碗麵條,寶寶吃漢堡,需要燒多少碗麵條,多收漢堡。如果一人吃兩碗麵條那又需要多少碗呢;水果店的水果是分類放置的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商場購物是需要付錢的等等,為幼兒提供了有關數學的感性認識。在玩區角遊戲時,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坐公交車,車票的價格是:大人:每人2元,孩子免票,算一下,乘車時,他們一共要付多少錢?根據幼兒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也可以預設為孩子需要支付半票;娃娃家來客人了,需要去商場採購一些食物,怎樣安排比較合理,幼兒可自由討論、相互協商作出合理的安排。充分發揮遊戲的自主性特點,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積極體驗,通過輕鬆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喜歡上數學活動。

總之,需要我們教師從多種途徑、利用多種手段,創設豐富的遊戲環境,有效開展幼兒數學活動,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