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薦】

才智咖 人氣:1.59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學反思【薦】

幼兒園教學反思1

孩子,你別怕――充分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今天,由於大一班兩位老師有事請假,班上只剩李老師一個人。我和另外一位老師暫時到大一班幫忙。

午飯時,陸少威的飯、菜都快吃完了,卻哭了起來,拉著李老師的手央求著說:“李老師,我不讓你走。”李老師輕聲勸說著他,可是陸少威沒鬆手。為了給李老師解圍,我隨口說:“李老師中午回家給小姐姐做飯,一會兒就回來。”陸少威不理我,還是哭。一會兒,他手裡拿著蒸餅說:“我有病,我頭疼,我爸說我有病就來接我。”我用手摸了摸他的頭,感覺不熱,就說:“行,吃完飯老師給你試試表。如果你發燒,老師就給你爸打電話,好嗎?你先把飯吃了。”他不肯吃飯,一個勁地坐在位子上嘮叨、掉眼淚。李老師告訴我:“別看他平時挺淘氣,但是膽子小,今天看見你們陌生的老師帶班有些害怕。”為了儘快排除他的心理障礙,讓李老師放心地回家,我儘量接近他,增強他的安全感。我蹲在他身邊小聲問:“這塊蒸餅你是不是吃不下了?”他點點頭。我說: “今天你不舒服,這塊蒸餅可以不吃,多喝點湯。”他還是坐在那裡不吃不喝。我又問:“你為什麼不喝湯呢?是不想喝嗎?”他指指頭說:“我頭疼。”我又摸摸他的頭,不發燒。這時,他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中午睡不著覺。”我看著他那緊張的表情,笑著小聲對他說:“沒關係,如果你睡不著覺,老師就坐在你身旁陪著你。”他笑了,又對我說:“老師,我一會兒就會睡著的。”我笑了笑,又摸了摸他的頭。他不再哭了,轉眼間把碗裡的湯全喝完了。放好碗筷,他拿著衛生紙上廁所,看見我進盥洗室,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擦屁股。”我奇怪地問:“平時是誰幫你擦屁股呢?”“是李老師。”我笑著對他說:“沒關係,今天吳老師幫你擦屁股。你拉完就叫我,好嗎?”他笑著點點頭。這時,李老師走過來告訴我:“中班時他就會擦屁股了,但現在因為他長得太胖了,手伸不過去,所以每次都是我幫他擦。”

上完廁所,洗完手,陸少威一點都不緊張了。準備上床睡覺時,他又小聲對我說:“老師,我願意睡在小屋裡,小屋暖和。”(該班使用活動床,分兩間屋午睡)我說:“行,吳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但是你一定得好好睡覺。”他點點頭,我幫他放好床,他上了床蓋好被子,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這件事讓我感到,當班裡突然換了陌生的老師時,幼兒,特別是個別膽小的孩子,總會產生一些不安全感。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和情緒。老師要多觀察、瞭解、關心幼兒,儘可能為幼兒創造寬鬆環境,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讓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排除恐懼感,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保持愉快心情。

評析/劉佔蘭

《孩子,你別怕》這篇文章生動地反映了陸少威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多麼強烈而與眾不同。為了證實吳老師是否和李老師一樣愛和接納自己,陸少威在吃飯、上廁所、睡覺等多種活動中.以多種方式試探吳老師。當他每次都從吳老師那裡得到了積極的迴應後,緊張的情緒放鬆了,安全感滿足了。

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這種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幼兒將來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教師對他的態度,以及教師能否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每一個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願望,但自己能不能做一個好孩子。孩子心裡常常沒底。在為這個願望付出努力之前,孩子可能會先試探老師是不是愛他、接納他。若經過試探證明老師不關注、不接納、不愛他,他會覺得沒有希望做好孩子了,因此也就不會積極去做老師引導下的活動了,甚至可能故意淘氣。由此可見。愛和安全感這個前提非常關鍵,可以說,不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就等於不給幼兒做好孩子的機會。

對於像陸少威這樣的孩子,教師不應認為孩子事多,而應意識到他是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比較強烈,應像吳老師那樣以極大的耐心,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證實自己對他的關注、愛和接納。

幼兒園教學反思2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事先讓每個孩子帶了兩支春筍。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由外及裡開始觀察筍,看看、摸摸、比比,孩子感受到了毛筍和雷筍的不同:粗細不一、長短不一,連筍殼也不一樣。接下來,我通過“裡面會不會也不一樣呢?”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有繼續探究的願望。於是,孩子們開始剝筍,這是孩子們都沒有體驗過的活動,於是有孩子就遇到困難了:這個筍殼怎麼剝?我將筍放在實物展示臺上,讓孩子仔細觀察了下筍殼的走向,讓孩子自己發現剝筍的方法,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之後,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剝筍了,除了個別兩三個孩子的動作發展不是很好的,還需要幫忙。在剝完筍之後,孩子們發現筍都有一節一節的,我將筍豎著切開,孩子們驚訝地發現裡面怎麼像樓梯一樣,也有孩子說像格子。在收拾整理的時候,我們還進行了插筍殼的遊戲,既讓孩子將筍殼進行了整理,也讓孩子進行了想象,創作了作品,孩子們也體驗到了成就感。

整個活動在老師的提示下,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很高,傾聽得也很認真,還能發現問題,希望得到老師的技術幫助。我想,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是真正讓孩子們學習的活動!

幼兒園教學反思3

這堂課我覺得幼兒做得很不錯,關鍵成功的地方在於兩點:開始部分以小朋友們自己將接觸的事物引入,幼兒對此興趣很高;對於細節處我作了很好的準備:首先是孩子活動的組織,要點和關鍵的地方我作了強調:比如蘸色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慮到孩子可能會搶,對此也作了說明強調,同時準備工作也比較充分,我事先自己試了試就發現了很多問題,蘸色的顏料水分很多,水就在紙上流來流去,搞得一塌糊塗,我就比較注意,調色時保持水分較少,顏色較濃,還教給幼兒蘸好後在碗口刮一下,這樣印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成功.我們的紙吸水性差,因此不能小看這點小小的改變,如果水一多肯定是搞得很髒,孩子沒了興趣就有可能沒心思,弄得一團糟,另外我在自己嘗試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蔬菜的橫切面是圓形的,但是都是類似的形狀也不好看,我發現花菜蘸了顏料後印出來的是星星點點的,效果非常好,另外還有紙團,但是發現紙團容易爛掉,不太適合,我就去掉了紙團,由於材料的提供也比較有目的。

因此幼兒的活動非常順利,雖然是第一次跟顏料打交道,但是每組上都乾乾淨淨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較乾淨,作品也完成得不錯,看來同樣是一樣的設計,有的小細節不注意可能也會帶來大問題,有句話說"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看來做人是如此,上課也是如此,記得曾在教研活動中將好課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當中鑲了一到兩粒劣珠,胡亂穿起,那這串項鍊的質地絕對是大打了折,我們上課要對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個數,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不能拿著人家的教案,想都不想就用了.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於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進入三年級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於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於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並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於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範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並且取長補短的作風.

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雲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麼有趣而又誇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後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

幼兒園教學反思4

《蘑菇房子》講述的是小兔子發現草地上一隻小蘑菇,看到蘑菇很小,就不忍心採摘,耐心等待蘑菇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最後,蘑菇長到像房子那麼大,也沒有采摘蘑菇,而是高興的把它作為房子,住在裡面。這個故事富有重複性的語言,簡練、形象的比喻,深深地吸引孩子。所以,很適合小班語言課。同時,作為蘑菇,小朋友也非常喜歡,作為藝術類繪畫活動也可以。

當我拿到美珊老師給我教案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節語言活動。在故事之後,是繪畫活動。看到美珊老師的活動過程設計很有邏輯,前後遞進很好,只有目標設計的不夠合理,還是仿照網上設計,有傳統的通過什麼,幼兒學到什麼,而沒有做好更改。

當我聽完美珊老師的課後,感覺她的聲音、教態、教具準備等都很好,而且能認真對待此次活動,注意到個別孩子的反應,及時給予應答。但是,也發現出了問題。問題一:教具雖然形象逼真,但是做的太小。問題二:此次活動講完故事以後,孩子直接進入繪畫蘑菇。這時候,孩子既沒有理解故事內容,也沒有感受到小兔子因為等待而獲得更大的收穫。當然,孩子在繪畫蘑菇的時候,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小班孩子繪畫,除了用彩筆畫輪廓,最好的塗色豐富,就是用油畫棒。而美珊老師忽略了此點。

幼兒園教學反思5

你拍一,我拍一,小孩不玩打火機

經過2個月的暑期生活,9月1日,幼兒園迎來了寶寶們開學的第一天,寶寶的“回園綜合症”也讓家長和老師一陣忙亂。“可可,不哭,寶貝今天上幼兒園了,媽媽給你拍張照片留個紀念。”正在拍照的是太原市經園路的鑫苗幼兒園小班家長,她以照片的方式記錄孩子的開學第一天。在該校任教的小班老師閆楊稱,開學第一天孩子們的情緒也有所不同,為了讓小朋友調整好情緒和狀態,學校將開學第一課設計成了安全課。“你拍一,我拍一,小孩不玩打火機。你拍二,我拍二,遠離電源和氣罐……”新學期開學,鑫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就學到了一首“消防安全兒歌”,熟悉的節奏、簡單易懂的歌詞,潛移默化地告訴他們各類安全知識。

開學第一課的教學在大班老師趙娟看來並不順利,先是安撫愛哭的寶寶,接著調整寶寶的坐姿,預計9點鐘開課無奈之下被拖了10分鐘。

下來便是安全課的引導時間,“小朋友們想一想,生活中你們在哪裡見到過火?”“奶奶做飯時,煤氣灶上的火。”“爸爸抽菸打火機一開就有火。”在提問環節上,小朋友們似乎開始有了熱情,也慢慢進入了上課的狀態。“出現了火情,該怎麼辦?”代課老師趙娟開始了消防知識的演練,告訴小朋友跟隨自己去拿溼毛巾捂鼻,並跑到操場蹲下。“由於我們班的寶寶有大有小,所以在選擇內容上要淺進深出,有適當的情境,圖文搭配,讓孩子們都理解。”趙娟告訴記者,早在開學前幾天就特意選擇了生活中常見的尖銳物品的接觸、拿放。因為孩子們好奇心重,喜歡到處摸、拿、看一些危險的物品。通過提問匯入,讓孩子先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製造比較愉悅、輕鬆的氛圍,帶動孩子的積極性。再由兩位老師模擬表演,讓孩子清楚地看到物品使用的正確方法,加深印象。最後與幼兒進行互動,實踐到細節中,這樣保證孩子看到,學到,用到。

據瞭解,此後的一週將會與開學第一天一樣,講到安全知識,意在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和安全意識。

幼兒園教學反思6

 語言小馬過河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本課我把這一活動我把目標定位在:

1、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2、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水的深淺是相對的。

3、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馬徵詢朋友意見的過程,發展幼兒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4、積極學認常見的漢字:麥子、伯伯、孩子、深,淺。

5、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一、在實踐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準備為目標服務,過程圍繞目標展開。(2)、遵循了《綱要》的精神,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3)、以語言活動為主,科學,社會,藝術活動有機聯絡,相互滲透,體現整合精神。(4)、尊重幼兒,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並能關注幼兒的語言差異,創設了一個讓幼兒有機會說,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氛圍。

二、活動過程中落實目標的反思

(一)教師引導、鼓勵不夠

在生生互動這個環節,我讓幼兒之間推選出一個代表講述最有趣的故事時,幼兒表現出膽怯,不主動,都想把這個任務推讓給別人,就是被推選上去的幼兒也是硬著頭皮去講,講述的時候也比較拘束,不敢大聲的說,語速很快,平淡,情節的描述也不夠生動,講完後猶如釋重負的感覺。看到這樣的情景非常詫異,這與《綱要》中要求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遠,當時我在眾目睽睽之下,顯得很緊張,一時忘了作為教師,該有的隨機教學的能力。說出的話也顯得生硬,沒有用積極的語言進行引導。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這和教師的引導和鼓勵有關。我在活動中沒有很好的關注孩子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沒有察覺到他們的需要,沒有及時的鼓勵孩子積極的表達。沒有很好的體現《綱要》的精神,在活動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參與者,引導者。

(二)在師生互動環節,孩子和老師之間有比較好的配合。通過我有感情的將故事講述給孩子們聽,讓孩子體驗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學道理。使得孩子的興趣頓時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緊張情緒也消除了,帶著輕鬆的情緒與孩子在聊天式的提問中,孩子們積極動腦筋,爭先恐後的回答而且還運用了很多豐富的詞語。

(三)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

我按照《綱要》的精神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樂趣。由於我情緒緊張,使得我說話就象背書一樣,所以自己講了什麼,提出了什麼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導的過程語言不夠精練,話說不到點子上,關注啟發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夠,顯得孩子不夠配合,使整個教學活動的氣氛都不夠活躍。

通過這個研討活動,使我進一步深入理解了《綱要》的精神,讓我在“集體活動中如何準確把握活動目標”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以《綱要》的精神為指導,努力將理論的精髓,轉化為實踐行為。

幼兒園教學反思7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因此,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

(1)、寫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的重點。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幼兒園教學反思8

1、要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基礎。

教學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動,離不開具體的物件.這個物件必須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實情境中發生的“原生態”的教學事實,是由特定時空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各種因素構成的教學場景和教學細節。這些場景和細節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來自於實際的課堂觀察或課堂經歷,也可以是通過錄影、錄音等手段所儲存下來的教學記錄,或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教學實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應能具體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教學情境。

2、要選好反思的切入點。

教學活動是一種由多個要素在特定條件下整合而成的連續性活動,具有時間性和整體性。面對這樣一個複雜整體,作為一種理性思維的反思,要洞察其全部,只能選取合適的“切入點”。選取“切入點”的過程。是對教學事實進行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反思主題的提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反思的著力點,順利開啟思路。從具體的視角審視課堂教學中的深層問題。

3、要依託一定的教學理論。

教學反思需要理論的參與。通過理論的參與,可以使教學反思衝破原有的“認識框架”,超越簡單的“是”與“非”“好”與“不好”的純粹經驗性的判斷和理解,從而探討出隱藏在教師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教學智慧等,有效地對實踐進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評價,乃至進一步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紮根”理論。

4、要進行必要的分析闡釋。

教學反思中的理論不同於一般理論文章中對理論的闡述,它是在吃透理論基礎上的理論運用,有時候表現出來的雖然只是“片言隻語”,但它決不是反思的“點綴”或“標籤”,它必須與教學活動的分析闡釋結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學活動中隱含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智慧,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發揮理論在教學反思中的真正價值。

5、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

教學反思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主觀化思考。不同教師由於專業興趣和視野的限制,反思時很可能出現“視域”的分歧,不同教師有不同的“關注點”,立論的依據不同,認識的深淺不同,對同一教學現象有時會發出多種聲音。正是這些不同的聲音,為我們從不同側面進入教學、認識教學活動提供了多維的視角。因此,教學反思不能“執一己之端”,還需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讓不同的教師參與反思.通過不同的聲音,喚起對教學活動不同層次、不同視角的思考,在不同見解的碰撞爭鳴中.對教學活動進行“考問”。從而切近教學的真實,促進參與者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既不簡單認同,又不固執己見,你來我往,如琢如磨,推動反思的深入。

幼兒園教學反思9

上課時,我就跟孩子們說今天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幹,這時我一邊敲小鈴鐺一邊說誰的小手最能幹,大家都說我的小手最能幹,這樣一說效果還真不錯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有的說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說我會做飛機,有的說我還會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加重了語氣,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手也很能幹,“看,我變了什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積極的迴應老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老師這裡時,老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注接下來老師要問的問題中了。老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小朋友內容,而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己根據理解把兒歌的內容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馬上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己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旁邊適當的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比如讓小孩子圍成一個圈子,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暢想、表演,老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只要把自己喜歡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幼兒園中班語言《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教學反思

《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是一個有關分享的繪本故事,故事裡描述了小田鼠啾比的阿姨給了它一盒巧克力,啾比一開始並沒有準備和人家分享,後來等到它想和朋友分享的時候,朋友們已經都不在了。大叔爺爺告訴等到天氣暖和的時候朋友們回來的時候再和他們分享吧!啾比明白了以後好東西要及時地跟好朋友分享。孩子們通過故事內容的理解到了好朋友之間要懂得分享,跟別人分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本次活動從一本簡單的繪本故事讓孩子很自然地明白分享的重要性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的:

一、以課件播放為載體,讓幼兒便於理解

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仍以生動形象的事物吸引為主,活動的課件正是結合了視覺、聽覺兩方面的內容來吸引幼兒主動去學習去理解故事內容。課件中的小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幼兒比較喜歡,加上課件中所加入了故事中其他動物角色的對話,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在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分心的,都非常地投入。在孩子們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我也在邊上和他們一起看,《指南》中也指出:“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絡。”所以當孩子們觀看完課件動畫之後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回憶書中的故事情節,引導他們有條理地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整個集體閱讀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去引導他們,只是陪著他們一起看,所以整個閱讀過程孩子們都是在自主閱讀,而且還發現他們能夠與旁邊的小朋友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的發現、體會和想法。正是藉助了課件這一載體,孩子們對繪本故事內容的理解才會更加容易、更加明白。

二、以故事表演為手段,讓幼兒身臨其境

《指南》中建議我們教師“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今天的這個故事內容就非常適合進行故事表演。故事中出現的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而且很容易表現。所以我邀請了部分孩子進行了故事表演,因為是語言活動,所以我也提出了一些語言方面的要求:請孩子們模仿故事中各種動物說話的語句和語氣。特別是表演棕熊、小鳥和青蛙的孩子,當“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時候,他們的臉上失落的表情表現得非常好。當表演到“小田鼠”想起來要把巧克力分享給它的朋友時,好朋友們都不見了,這時候的“小田鼠”孤獨寂寞的心情就能夠感受到了。當然孩子們在表演的時候不可能完全照著故事中來,我也特別贊同他們能夠在表演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豐富故事情節。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故事表演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三、以情感體驗為形式,讓幼兒遷移經驗

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在故事表演裡的交流與對話正是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鍛鍊,而在表演中的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那種失落的情感也在故事表演中很好的感受出來。這種情感的體驗要比我們教師的說教有用有效的多。最後我們還提出瞭如果你有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玩具應該怎麼做時,孩子們已經能夠把剛才在故事中的經驗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來了,知道應該要分享,分享才能讓別人和自己感到快樂。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小爽很內向,不喜歡與同伴交往,對他人反應冷淡,但他做事特別專注,特別認真。我一直想跟小爽有更多的交流,以便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幫助他更好地發展,所以,平常我會細心地觀察他的行為表現,揣摩他的心理。

有一天的活動是認識圓形,在孩子們知道圓形特徵後,我讓他們畫圓形圖案。雖然小爽的繪畫技能不高,但他很專注。此時,我假裝不經意地與他旁邊的一個孩子說:“小爽畫得可認真了!畫得也不錯。”這時,我發現小爽的表情有所變化,他悄悄地看了我一眼。於是,我轉了一圈,仍然裝作不經意地走到他跟前。這次,他終於抬頭看我了,我便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並微笑著用力朝他點點頭,他衝我羞澀地一笑。從對望的眼神裡,我們感覺彼此有了交流。

從此以後,小爽與我的交流慢慢多了起來,我也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針對他的個性特點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幫助他與同伴交往,樹立信心。就這樣,一個多月後小爽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較大的進步。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孩子。小爽屬於內向型的孩子,渴望被肯定,又害怕太張揚;喜歡被表揚,又很害羞。對於這樣的孩子,如果大張旗鼓地表揚他,他會不自在;如果對他不聞不問,他又會很失落。所以我採取了適合他的教育方法,果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一次遊戲活動時間,我讓幼兒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可是一慣當老鷹的曾一名小朋友卻遲遲不動,像很委屈似地低著頭,問他怎麼了,他竟然說:“老師,我想玩‘小雞捉老鷹’的遊戲!”“為什麼?”我急忙問道。曾一名仰著小臉,滿懷希望地說:“老鷹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小雞們更不怕它了,越來越勇敢,一看到老鷹就去追趕它!”啊……

看到這個場景,我首先想到的是,為什麼要讓一個孩子“一貫的當老鷹”呢?其餘的大部分孩子一定就會一貫的當小雞,還有一個孩子一貫的當母雞了!這樣的“老鷹”,說實在話,其實也真的沒有“喜歡當”的理由!遊戲的特點之一就是自主性,趣味性!所以,假如我遇到以上這樣的場景,我會幫助曾一名,教他做個勇敢、厲害的老鷹!

我想,既然曾一名能夠一貫的當老鷹,既然是滿懷希望的對老師說那些話,表明他是多麼的想捉到小雞,表明曾一名還對自己存有希望,只是想得到幫助,讓自己可以捉到小雞!所以我會給於幫助!

找到原因,我準備對症教育!“曾一名,想想你為什麼會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呢?”讓孩子自己找找原因,是否是因為個子過矮,跑的速度過慢、轉身的靈敏性不夠,不會聲東擊西麻痺母雞媽媽……..然後,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對原因,尋求對策!

為了讓曾一名學會掌握方法,我示範給他看。我扮作一名老鷹,給曾一名小朋友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學到捉小雞的訣竅!師:“老鷹家族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厲害的,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啊!我是一隻老鷹,讓我教給你捉小雞的本領,好嗎??你可要用心學習啊!”然後教師示範遊戲,請曾一名仔細觀察,學習技巧。然後在遊戲中指導孩子,運用技巧!相信孩子在掌握要領之後,會勝任老鷹的角色,激起遊戲的興趣,才會自主投入到遊戲中去!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遊戲是童年時代的夥伴,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遊戲是佔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遊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而區域遊戲又是幼兒一日遊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身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的各種能力、意志品質得到了發展,促進了幼兒個性的形成。區域活動的開展是充分發揮幼兒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如何合理組織好小班幼兒的區域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內在品質,真正體現區域活動的真諦,這與瞭解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學習特點有較大聯絡。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學習特點,只有對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合理、正確的指導。

一、遊戲初期階段

幼兒表現:我只要玩——單一、獨佔地玩

幼兒在家習慣於獨自玩玩具,到了幼兒園,他只要玩自己喜歡玩的玩具,不管別人怎麼樣,他要什麼就要立刻得到,不會等待更別說輪流使用。相應措施: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發動幼兒從家裡帶一些自己喜愛的玩具到幼兒園來,這樣幼兒在活動時能與自己熟悉並喜愛的玩具為伴,就會有親切感、安全感。教師只提供一些簡單材料。由於幼兒剛接觸遊戲,水平很低,不會互相謙讓,自己玩喜歡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時就不願意給,所以教師要提供數量充足的相同玩具。相應措施:(1)活動時間靈活。幼兒在家裡自由慣了,一下子就規定他們在某個時間才可以進入活動區,他們會感到壓抑,所以設定活動時間要靈活一點。如有的幼兒一入園,就讓他到活動區去,以轉移其入園時不愉快的情緒。(2)活動地點隨意。在活動區內,可以讓幼兒自由走動,不要硬性規定、限制他們在某一區域內活動。(3)活動內容自主。在活動時不強行分配,可以暫時滿足幼兒獨享玩具的願望,逐漸要求幼兒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

二、遊戲發展階段

幼兒表現:我也要玩——模仿、交換玩、一起玩

幼兒入園以後,自理能力逐漸增強,開始適應幼兒園生活,併產生了較多的模仿行為。他們不再侷限於玩自己的玩具,嘗試學著和小朋友交換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們還常常模仿老師的樣子,自己做小老師。

相應措施:(1)這一階段,幼兒之間互相比較熟悉了,開始有一起玩的願望,老師抓住機會,強化他們的這種合作趨勢。活動過程中要及時幫助幼兒協商、解決發生的問題,保證幼兒活動正常開展。(2)培養幼兒分享精神。由於幼兒年齡小,角色意識很弱,再加上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活動時常常會忘了自己的角色而犯一些小小的錯誤。因此,不能過分強調遊戲的逼真性。三、遊戲提高階段

幼兒表現:我想要玩——發揮想象、創造性地玩

這個階段的幼兒對於活動區已經比較熟悉,進入活動區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選擇性和堅持性。他們在活動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區的活動,然後會選擇其完全沒有安全意識。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們都知道,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很多時候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時刻不忘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

在一次室內活動中,孩子們在各個區域玩耍,老師一轉身就有孩子哭著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傷。幾秒鐘的時間裡,我的一個轉身就發生了。對於孩子之間在一起玩耍,經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老師一不留神孩子間有會有事情發生,面對變化萬千的狀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呢?我們可以開展有關安全教育的談話活動,如“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誌”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本活動是小班上學期第一次音樂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主要以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為主,幼兒通過動作的參與(表現快樂)和樂器的演奏(感受和表現均勻節奏),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愉快。活動中幼兒的動作表現和演奏技巧沒有提出一定的要求,目的是幼兒寬鬆的集體生活的氛圍,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幼兒接納新生活。這裡也體現和滲透了社會適應性的話題。

環節1中,讓幼兒第一次感受一下音樂的魅力,讓幼兒跟著老師有節奏的拍手。

環節2中,教師讓幼兒邊看放大的《我愛我的幼兒園》畫面,一邊傾聽教師示範演唱的歌曲。教師再次示範演唱唱歌歌曲時,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抱抱、親親、拉拉手等表現“大家一起真快樂”,讓幼兒學習用不同的身體動作與同伴交往的方式,並且通過身體的接觸,感受到同伴共同活動的快樂,這樣有助於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培養同伴見、師幼間的親近感。

環節3中,教師提示幼兒聽好前奏後再跟著學唱歌曲。

環節4中,設計了兩次鼓掌:教師為幼兒鼓掌,幼兒為自己鼓掌。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之中感受得到老師的接納、同伴的接納、自我的接納的愉快,從而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幼兒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下,體驗到在集體活動中的成功感,增強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

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部分孩子還不肯跟著老師拍手和唱歌曲,孩子們的積極性還不夠高。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和練習,孩子們的膽子會越來越大,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隨之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