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青蛙看海》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02W

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青蛙看海》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及朗讀課文。

2、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欣賞課文、高山、海景、課文最後一幅插圖)

投影片三張(鷹、兩段話)頭飾(青蛙、蒼鷹、松鼠)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看動畫度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都知道,青蛙生活在?有一隻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想去看大海,它能看到嗎?我們來看一個動畫片好嗎?

二、欣賞課文課件

三、進入情境,傾情朗讀

1、引導品讀第1——3自然段。

(1)、過渡:青蛙一開始很想去看大海時,可是看大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青蛙可遇到困難了。

(2)、自讀1——3自然段,看看青蛙遇到了什麼困難呀?

(3)、指名回答,出示相關句子。

A、青蛙遇到困難了,別擔心,有了,它的好朋友誰來了?蒼鷹怎麼告訴青蛙的?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復讀。點名讀,指導(“喏”要輕,加上動作,注意語氣),生練讀,再點名讀。邊讀邊表演做動作。

B、過渡:對於蒼鷹來說,登上山頂太容易了,簡直是小菜一碟,可是青蛙卻認為這山簡直是——(太高了)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天哪,這麼高的山!”)

·*指導看高山插圖。

*指導學生模仿青蛙的口吻,驚歎山的高,感受任務的艱鉅。

假如你是這隻青蛙,看了這麼高的山,你怎麼說?引導把課文的句子讀出來.

C、過渡:說著,青蛙還——

“青蛙吸了口涼氣……”

*指名錶演“吸了口涼氣”,說說青蛙為什麼要吸一口涼氣?

(4)導讀第三自然段:蒼鷹是怎麼回答青蛙的?

(5)學生先獨自扮演不同角色讀第1——3自然段,再在小組裡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相互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帶頭飾分角色朗讀,讀後評一評蒼鷹、青蛙說話的.語氣是否到位。

2、品讀第4——12自然段

(1)過渡:青蛙沒有良好的自身條件,可是蒼鷹告訴它,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到大海呢?怎麼辦呢?

(2)自讀第4——11節,思考:青蛙是怎麼看到大海的呢?

(3)誰幫助了它?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加深對青蛙言語的體會。見過青蛙跳嗎?見過青蛙登山嗎?試著做青蛙跳臺階的樣子,跳一跳。

(4)分角色賽讀松鼠與青蛙的對話。小組練讀、戴頭飾讀

說話:你說松鼠憑什麼說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

(5)青蛙是怎樣跳到山頂的?畫出句子,讀一讀。

“就這樣……”

*你認為小青蛙怎樣?

*試一試怎樣讀才能讓人知道青蛙登山的艱難,再把句子讀給同學聽。

(6)經過這麼艱辛的過程,最後他們終於——?課文怎麼說的?

*讀:啊!大海就展現在他們面前!

四、感悟內涵,表現美感

1、伴著動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啟發說話:青蛙和松鼠在山頂上將會看到什麼?

·說話:它們又會說些什麼?指名錶演,集體評議。

說話:如果蒼鷹看到了,它會說什麼?

3、自由組合,分角色美讀課文。

五、作業

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課後反思;

1 以邊讀邊表演感受情境。教學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帶著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松鼠(老師)帶著青蛙(學生)來到了山腳下,不畏辛苦地一級一級地登上山頂,最後終於看到了大海。這就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帶著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內心體驗。學生的興趣很濃,思維很活躍,表演和朗讀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讀了課文後進行的,屬鞏固性的實踐活動。表演後,伴隨著熱烈的情緒,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記憶,也體會出登上山頂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走,表演方面我覺得師生都做的不錯。激發了他們的表演慾。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掛圖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山的高大雄偉和海的壯闊美麗,當時學生看的時候眼睛睜大了,還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聲讚歎,看完後讓他們談一談感覺,學生不僅有強烈的表達慾望,還爭相說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來,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裡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在導讀方面還要繼續努力,我認為自己指導得還不夠到位,還望各位多提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