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駱駝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47W

《找駱駝》這篇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找駱駝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找駱駝教學反思

找駱駝教學反思一

《找駱駝》是一篇自讀課文,同時,又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判斷,使商人找回駱駝。文章告訴我們: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駱駝的相關圖片匯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讓學生彙報了課前查詢的有關駱駝的資料,讓學生對不經常看到的駱駝有個大致的瞭解。隨後,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

二、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老人和商人的對話是重點,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商人的感情變化是越來越高興,當老人告訴他不知道駱駝的去向時,他又非常生氣。老人解釋的原因的地方,我儘量讓學生去讀,讀出老人不慌不忙、沉著、冷靜的特點。還變換方式讓學生去充分地讀,比如,男生讀商人,女生讀老人;分小組讀等方式。這一課,我就採用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小組讀、全班讀。在讀中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充分體現了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的特點。

三、注重學生說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說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說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的句式讓學生練習說話:因為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因為老人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所以說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因為老人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的齒印,所以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這樣的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在解決“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什麼啟發?”時,我先讓學生討論,老人和商人的區別是什麼?你想對老人和商人說些什麼?有了這兩道題做鋪墊,再談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發,就容易的多了。

四、續寫故事,向課外延伸

商人聽了老人的話,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他看見路上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走著走著,商人看見___________,他____地說:“___________。”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激勵評價欠佳。

總之,本課教學我努力地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語文課上的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和訓練。

找駱駝教學反思二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著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說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並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說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遊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找駱駝教學反思三

今天,複習了《找駱駝》這篇課後,讓我想起了上次學校教研活動開課時的情況。再看課文,我想起上次開課的種種。

《找駱駝》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上課的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希望與各位老師指正。

1、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但合作效果不佳: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課時中,我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詳細地知道商人的駱駝的情況”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但由於時間倉促,問題答案的得出並不是全體學生共同討論的結果。從課後的練習中可以看出,少數中等生和差生並未參與討論,致使練習錯誤較多。

2、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說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說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3、缺少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同樣閱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裡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在課後,各位老師的評課中都體現出了這一點。王老師說:“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小組讀、全班讀。在讀中就會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我還存在許多問題。看來經驗不足制約了我的課堂教學,以後要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