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高校釋出就業白皮書,本科生平均月薪超3000

才智咖 人氣:2.68W

當大學畢業生遭遇“最難就業季”,東莞的高校畢業生卻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昨日,東莞理工學院釋出《東莞理工學院2012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白皮書》(以下簡稱《就業白皮書》),該校2012年的3212名畢業生中,總體就業率為98.72%,本科生平均月薪達3054.9元。

東莞高校釋出就業白皮書,本科生平均月薪超3000

近八成學生在東莞就業

2012年,東莞理工學院共有應屆畢業生3212人,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8.72%。其中,本科生2655人,比2011年增加了627人,專科生557人,比2011年減少了283人。

根據生源分佈來看,該校的省內生源畢業生2966人,佔畢業生數的95%,而珠三角地區生源畢業生1753人,佔畢業生數的54.6%。畢業生最多的地區是東莞市,有1571人,佔畢業生數的48.9%。

《就業白皮書》指出,2012年畢業生就業地區基本集中在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9地市,共有2897人,佔已就業畢業生數的93.27%;其中東莞共有2460人,佔已就業畢業生數79.2%。

東莞理工學院就業與招生辦有關負責人說,該校2012年本科畢業生中,到東莞市、深圳市和廣州市地區就業的最多,分別有1947人、193人和134人。珠三角地區9個地級市共吸納該校本科畢業生2362人,佔已就業本科畢業生的93.69%。

與2011年相比,到東莞市、深圳市和省外地區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數增加最多,分別增加407人、100人和26人。

242人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

目前,東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意向,機關事業單位依然是首選。

《就業白皮書》統計顯示,東莞理工學院2012年畢業生中有117人到機關單位就業,佔畢業生人數的3.77%;有125人到事業單位就業,佔4.02%。同時,有184人從事教育工作,佔5.92%;有2249人到企業單位就業,佔80.46%;有139人選擇升學或出國,佔4.48%。

在本科畢業生中,有112人到機關單位就業,佔本科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的4.4%;有113人到事業單位就業,佔4.48%;有177人從事教育工作,佔7.02%;有2065人到企業單位就業,佔81.91%,其中到國有企業就業的有298人。

東莞理工學院就業與招生辦有關負責人說,有一些畢業生有不同的“就業觀”,或選擇了“自主創業”,或選擇了繼續深造。

《就業白皮書》有一組資料顯示,在2012年畢業生中,有13人選擇自主創業,其中本科畢業生12人,專科畢業生1人;有35人考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在這批考上的研究生中,共有27名理工類畢業生,佔本科考研人數的77.14%;還有5名學生選擇出國,到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國外留學。

六成本科畢業生月薪3000元以上

《就業白皮書》說,在畢業生中本專科不同專業各隨機抽取30%的畢業生,通過電話調查的方式,抽樣統計2012屆畢業生就業薪酬情況。

通過抽樣調查統計顯示,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薪酬為3054.9元/月,較2011年增加了307元。本科畢業生就業薪酬主要集中在2000至2500元/月、2500至3000元/月和3000至3500元/月三個薪酬段,佔本科畢業生的64.81%;薪酬範圍在3000元/月以上的本科畢業生佔63.51%,較2011年增加了43.72個百分點。

專科畢業生平均就業薪酬為2684元/月,較2011年增加了428.22元。專科畢業生就業薪酬主要集中在2000至2500元/月、2500至3000元/月和3000至3500元/月三個薪酬段,佔抽樣專科畢業生的85.72%,較2011年增加了37.67個百分點;薪酬範圍在2500至3000元/月和3000至3500元/月兩個階段的共佔61.04%,較2011年增加了38.31個百分點。

東莞理工學院就業與招生辦有關負責人說,在2012年畢業生中,電腦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和應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平均薪酬最高,分別為3764元/月、3614元/月、3444元/月,而會計(專科)、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專科)和國際商務(專科)專業的平均薪酬最低,分別為2549元/月、2594元/月和2650元/月。

記者手記

給大學生更寬鬆的擇業環境

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還沒過完,2014屆畢業的畢業生又要開始找工作了。招聘會的硝煙剛剛燃起,東莞理工學院剛釋出2012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白皮書,六成本科畢業生月薪3000元以上。這訊息可謂及時雨,讓不少正在穿梭於招聘會間的畢業生,有了一個明確的參考座標。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曾被視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開始走出象牙塔面對現實:找工作難,找份好工作更難。

每每提到大學生“就業難”、“工資低”,總會觸及社會的敏感神經,甚至有人會不無偏頗地認為大學生“擇業觀錯誤”。現在大學生擠破頭想去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和銀行,而不願去一線企業,去爭取一份薪酬不低的製造業職位。

時過境遷,如今的大學生就業,自然不再是“包分配”年代。更多地,畢業生需要依靠自己的成績、才能和魅力,在各種招聘場合,遭遇各種激烈的競爭,來獲得一份心儀的職位了。

也就是說,大學生能否獲得一份好職業,更多是市場行為。作為人才資源的大學生,一畢業即進入人才市場。人才市場根據市場的規律進行調配,實現一個企業和學生雙向選擇的過程。企業可選擇優質的畢業生,畢業生自然可以選擇優質的企業。

俗語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回到人才市場中的大學生,無可厚非會選擇有前途、工資高且體面的崗位,自然而然迴避低保障、不體面又勞累的工作。將心比心,哪一個人能抵制得住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和銀行等體面單位的誘惑,而去一線企業做一名一線工人呢?

筆者認為,社會應該給大學生一個更寬鬆、寬容的擇業環境,而不是以過去“天之驕子”的刻板印象,來衡量如今大學生的“擇業觀”。退一步講,大學生進入社會後,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條件以及更為寬廣的視野,進行再選擇,再擇業。而對於備受冷落招聘職位,企業則要及時反思:除了薪酬之外,更要提升工作環境,規劃未來的發展空間,以吸引能為企業所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