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

才智咖 人氣:2.72W

復旦大學幾名研究生,經過兩個月的縝密調研,為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特點,寫出了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通過這份報告,我們發現,三資企業仍是大學生擇業首選,關注個人發展前景是其擇業首先考慮的因素;但同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相比歷屆大學生而言,認為自身缺乏對職業前景的理解,缺少職業發展的資訊。

當代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

1、擇業觀念趨於理性

三資企業依然是大學生較為理想的就業傾向所指,有54%的被調查者表示希望畢業後到那裡工作,其餘依次為機關事業單位(13%)、國有企業(12%)、民營企業(10%)、自己創業(7%)等。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原因主要出於個人發展(88%)和學有所用(60%)的考慮,三資企業有較高的福利待遇,也是大學生對三資企業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此外,性格因素、家庭影響、社會輿論等也會影響大學生做出就業選擇,比例分別為41%、23%、15%、12%。

但是,專家認為這種清晰更多可能只是大學生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復旦經濟學院黨委書記、人力資源研究專家閻嘉陵教授,復旦管理學院蘇勇教授,復旦就業指導中心劉教師,在與此次調查受訪單位寶鋼股份集團人事處人員座談時認為,在校大學生中對於擇業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的自我設計,自我價值同企業的設計和價值之間存在矛盾。這種問題可能會造成以後的擇業不當甚至於失敗。

2、擇業更有準備

不過,專家們還是從調查結果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專家指出,這種結果的影響是兩方面的,對大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變提供高薪水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來迎合大學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當代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就業已經做好了一定的準備。其準備分為3種類別:

第一,應用型技能的強化訓練和考證熱。包括,中高階口譯、商務英語、各類計算機等級考試、甚至連出國考試託福、雅思、GRE都成為了表示自己英語水平的標誌,這一部分佔80%之多。

第二,互補型的學習。有的學生對於自己目前自己的專業並不是很滿意,於是想補充相關的知識。學校開設的第二專業選修課就成為了比較好的選擇。另外,也有不少同學偷偷地旁聽他系的課程,或者選擇程度比較淺的公選課的學習。

第三,各種經歷都是使自己簡歷增色的砝碼。這些砝碼不僅僅包括以前所指的獎學金、榮譽稱號等,而且更包括了校內外的各種社會工作、學生活動中的工作、勤工儉學的經歷、打工兼職經歷、參與研究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等等。

3、承擔風險,未來不確定

求職的過程不像考試的過程,往往心中有底,而求職的`過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學生們會產生迷茫。調查顯示,大學生對職業前景缺乏比較清晰的理解。33%的大學生表示不知道其職業前景如何,43%的大學生對此不置可否,兩項合計超過被調查整體的四分之三。瞭解自己職業前景的被調查者只有24%。

目前大學生認為掌握職業發展資訊並不完全。6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資訊不完全,30%的人沒有注意過有關職業發展資訊,瞭解職業發展資訊的人僅佔3%。事實上,對於職業發展資訊,許多大學生表現出渴望的心態。有46%的人認為,瞭解這一方面十分必要,主張“應該瞭解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約為42%。看來,因資訊不完全和不對稱造成一系列問題,如就業選擇迷茫不定,不能把個人自我設計與所選擇職業的崗位需要有機結合等,這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課題之一。

4、學生之間的差距比較大

從學生就職的單位來看,“貧富”差距比較大。大型跨國公司、國有企業、小型外資企業、國有事業單位等等,薪金待遇、所承諾的發展前途、工作的性質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系、同一個專業、平時成績不相上下的,在求職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培養比較健康的心態,學會心理調節方法,對於大學生順利進入社會有重要的作用。

也許由於很多“成功”的畢業生求職的經歷給在校大學生一個錯覺——高工資是大學生應得的,這種錯覺容易造成今後求職中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如何在學生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宣傳是必要的。不能光把宣傳目標集中在少數成功的大學生身上,他們畢竟是少數,而應該更加關心大多數普通的大學生。

5、重視繼續教育

80%的往屆畢業生都表示希望能夠繼續參加研究生、MBA的教育,或者出國。這個時候他們參加教育的目的就比較明確。同時,繼續教育對於職業發展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6、法制、道德觀念比較被動,過於注重個人發展

在調查中發現,在個別大學生身上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會反映在求職中,比如誠信問題。一些直研的同學會中途休學出國,求職的學生會擅自毀約。其實並不是不懂法,不知道應該怎麼做,而是觀念比較模糊,一旦遇到了價值衝突的時候,就會失去方向,做出錯誤的選擇。

同時,經過調查訪問發現,對於本科生而言,無論專業和系別,只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和定位,那麼就會對於未來比較樂觀的。

而研究生畢業後,求職過程中,受專業的影響限制就比較大,往往“隔行如隔山”。研究生在心理上比較成熟,並且有了3年研究生學習作為“緩衝期”,他們大多能夠比較好的規劃好自己的將來發展方向,能夠有時間使得自己在畢業求職上佔有一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