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命題重點:馬原主觀題的評分點啟示

才智咖 人氣:7.63K

標準答案和評分點的啟示要遠多於考研真題本身,因為有了標準答案,特別是評分點,我們才真正瞭解,馬原各種不同的設問形式,其實考的是同種型別的內容,馬原主觀題得分要遠比我們想象的簡單。通過對標準答案和評分點的梳理,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啟示:

2016年考研政治命題重點:馬原主觀題的評分點啟示

1.無論馬原主觀題是兩問還是三問,其考查內容是非常固定的。

如果是兩問,那麼第一問就是對一個或兩個具體的事例進行哲學上的解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而第二問則是考查前面設問中抽象出來的原理在實踐中如何運用,即怎麼做。如果是三問,那麼前兩問是考查事例反應的哲學原理,第三問是問啟示,問怎麼做。這個考查套路是非常固定的,雖然每年的設問詞會千差萬別,有時候問“為什麼”,有時候問“怎麼樣”,還有時候問“如何理解”。這種設問詞的差別在馬原考查中沒有實質性意義,並不是真的在問大家原因、方式方法。無論設問詞是什麼,考查的內容是不變的。

 2.兩問中的第一問或者三問中的前兩問,答案就是該事例反應的哲學原理。

答題就是羅列和闡述原理。有可能成為答案的原理應在世界的物質性、唯物辯證法和認識論範圍內。需要呼叫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範圍內原理的可能性極小。

如果第一問的題幹中給定了原理所在的範圍,比如2011年第34題第一問“從實踐是人和自然關係基礎的角度說明為什麼‘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規定了原理應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人與自然關係”範圍內,答題時就不要呼叫此範圍外的原理。如果第一問不但規定了原理所在的範圍,而是直接給出了原理,比如2013年第34題第一問“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設計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兩事例所體現的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那麼答題除了要將原理闡述清楚,還需要將原理中涉及的概念定義答出。這一題就需要答出“認識”和“認識主體”的定義。

其實從標準答案和評分點中,能總結出的規律和方法很多,今天說這兩點希望大家能在平時練習中多多體會和練習,不要想一口吃個胖子,持之以恆方能看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