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經》的原文及譯文

才智咖 人氣:2.89W

《青囊經》為秦末漢初“黃石公”傳,是中國歷史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青囊經》的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囊經》的原文及譯文

《青囊經》上卷

天尊地卑,陽奇陰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闢闔奇偶,兆生成,流行終始。八體巨集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極,制臨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網。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始剛,陰德巨集濟,陽德順昌。是故陽本陰,陰育陽,天依形,地附氣,此之謂化始。

《青囊經》中卷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紫微天極,太乙之御,君臨四正,南面而治,天市東宮,少微西掖,太極南垣,旁照四極。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斡坤輿,垂光幹紀,七政樞機,流通終始。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乖,禍咎踵門。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止氣蓄,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

《青囊經》下卷

無極而太極也,理寓於氣,氣囿於地,日月星宿,剛氣上騰,山川草木,柔氣下凝,資陽以昌,用陰以成。陽德有象,陰德有位,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是故順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門,推五運,定六氣,明地德,立人道,因變化,原終始,此謂之化成。

《青囊序》

楊公養老看雌雄,天下諸書對不同。先看金龍動不動,次察血脈認來龍;

龍分兩片陰陽取,水對三叉細認蹤,江南龍來江北望,江西龍去望江東;

是以聖人卜河洛,瀍澗二水交華嵩,相其陰陽觀流泉,卜年卜世宅都宮;

晉世景純傳此術,演經立意出玄空,朱雀發原生旺氣,一一講說開愚蒙;

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玄關,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陰陽不待言;

識得陰陽玄妙理,知其衰旺生與死,不問坐山與來水,但逢死氣皆無取;

先天羅經十二支,後天再用干與維,八幹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孫同此推;

二十四山分順逆,共成四十有八局,五行即在此中分,祖宗卻從陰陽出;

陽從左邊團團轉,陰從右路轉相通,有人識得陰陽者,何愁大地不相逢;

陽山陽向水流陽,執定此說甚荒唐,陰山陰向水流陰,笑殺拘疑都一般;

若能勘破固中理,妙用本來同一體,陰陽相見兩為難,一山一水何足言;

二十四山雙雙起,少有時師通此義,五行分佈二十四,時師此訣何曾記;

山上龍神不下水,水裡龍神不上山,用此量山與步水,百里江山一響間;

更有淨陰淨陽法,前後八尺不宜雜,斜正受來陰陽取,氣乘生旺方無煞;

來山起頂須要知,三節四節不須拘,只要龍神得生旺,陰陽卻與穴中殊;

天上星辰似織羅,水交三八要相過,水發城門須要會,劫如湖裡雁交鵝;

富貴貧賤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脈精,山靜水動晝夜定,水主財祿山人丁;

乾坤艮巽號御街,四大神尊在內排,生克須憑五行布,要識天機玄妙處;

乾坤艮巽水長流,吉神先入家豪富,請驗一家舊日墳,十墳埋下九墳貧;

惟有一家能發福,去水來山盡合情,宗妙本是陰陽玄,得四失六南為全;

三才六建雖是妙,得三失五盡為偏,只因一行擾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

以訛傳訛竟不明,所以禍福為胡編。

《青囊奧語》

坤壬乙,巨門從頭出,艮丙心,位位是破星;巽辰亥,盡是武曲位,甲癸申,貪狼一路行;左為陽,子癸至亥仁,右為陰,午丁至巳丙;雌與雄,交會合玄空,雄與雌,玄空卦內推,山與水,須要明此理,水與山,禍福盡相關;明玄空,只在五行中,知此法,不須尋納甲。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順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認金龍,一經一緯義不窮;動不動,直待高人施妙用。

第一義,要識龍身行與止;第二言,來脈明堂不可偏;第三法,傳送功曹不高壓;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玄微;第五妙,前後青龍兩相照;第六祕,八國城門鎖正氣;

第七奧,要向天心尋十道;第八裁,屈曲流神認來去;第九神,任他平地與青雲;

第十真,若有一缺非真情。

明倒杖,卦坐陰陽何必想;識掌模,太極分明必有圖;知化氣,生剋制化須熟記;

說五星,方圓尖秀要分明;曉高低,星峰須辨得玄微;鬼與曜,生死來去真要妙;

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

二十四山分五行,知得榮枯死與生;翻天倒地對不同,其中密祕在玄空;

認龍立穴要分明,在人仔細辨天心;天心既辨穴何難,但把向中放水看;

從外出入名為進,家內財寶積如山;從內生出名為退,家內錢財皆盡費;

出入克入名為旺,子孫高官盡富貴;脈息生旺要知因,龍歇脈寒災禍侵;

縱有他山來救助,空勞祿馬護龍行;勸君再把星辰辨,吉凶禍福如神現;

識得此篇真微妙,又見郭璞再出現。

《天機一貫青囊奧語》

原文:坤壬乙,文曲從頭出;艮丙辛,位位是廉貞;巽庚癸,俱是武曲位;幹甲丁,貪狼一路行。

【白話解】郭璞《葬書》說:“葬者,藏也,乘生氣也,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這是地理術的原理,認識世界的哲學基礎。所謂“生氣”,就是宇宙的陰陽氣,以現代話來說,就是陰電子和陽電子。《葬書》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陰陽氣的鬥爭統一而產生的,而萬物的每個個體都是木火金水五行所構成,在地理術領域內當然也不是例外。

地理術的手段就是“乘生氣”也。也就是使人的居住場所適應生氣,利用生氣,為生活生產服務。可是生氣有什麼方法看見它認識它呢?《葬書》說:“土為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為水之母,有氣斯有水。”就是說土生生氣。生氣生水,我們通過觀土察水就可以認識生氣。所謂“土”就是地球。地理術說的“龍,砂”就是山脈和地脈,即是地球的表面結構。這裡說的“土”也不是化學元素的土,而是具有木火土金水的五土,以現代話來說,是具有各種元素的土。“乘生氣”就是乘具有各種元素的陰陽氣,就是乘具有各種元素的土氣和水氣。

茫茫地球表面的土和水用什麼方法去認識呢?《天玉經》是《羅經解》之祖,把地球表面的土和水分為震、兌、坎、離四卦,和《周易》說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是同一個道理。震卦屬木,兌卦屬金,坎卦屬水,離卦屬火。就是把地球表面的土和水,把地理術稱的龍、砂、水分為木、金、水、火四局。

水局,以九星命名為文曲。水局的長生在十二地支的申宮,帝旺在子宮,墓庫在辰宮,申子辰就是生旺墓三合水局。在羅盤上面縫針雙山,是坤申同宮,壬子同宮,乙辰同宮,所以說:坤壬乙文曲從頭出。

火局,以九星命名為廉貞。火局的長生在十二地支的寅宮,帝旺在午宮,墓庫在戌宮。寅午戌就是生旺墓三合火局。在羅盤縫針的雙山,艮寅同宮,丙午同宮,辛戌同宮,所以稱:艮丙辛位是廉貞。

金局,以九星命名為武曲。金局的長生在十二地支的巳宮,帝旺在午宮,墓庫在醜宮。巳酉醜就是生旺墓三合金局。在羅盤縫針的雙山,巽巳同宮,庚酉同宮,癸丑同宮,所以稱:巽庚癸俱是武曲位。

木局,以九星命名為貪狼。木局的長生在十二支亥宮,帝旺在卯,墓庫在未宮,亥卯未就是生旺墓三合木局。在羅盤上面縫針的雙山,幹亥同宮,甲卯同宮,丁未同宮,所以說:幹甲丁貪狼一路行。

要加以說明的是,五行是木、火、土、金、水,而分局只有木、火、土、金四局,沒有土局。因為《河圖》一六水的方位是北方,二七火的方位是南方,三八木的方位是東方,四九金的方位是西方,五十土居中央,沒有方位,所以沒有土局。由於土和水都是生氣的一家,在地理術處理方面,土局同水局。

《天玉經》說:“甲庚丙壬俱屬陽,順推五行詳。乙辛丁癸俱屬陰,逆排五行尋。”甲庚丙壬是指龍,乙辛丁癸是指水。龍屬陽,稱為夫。水屬陰,稱為妻。龍與水配合就是生氣,就是陰陽配合,夫妻相配。陰從陽而陽不從陰。因此,在地理術處理以陽為主,即以龍為主,而陰從屬之,即水從屬於龍。龍的生處,是水的旺處。水的帝旺宮,就是龍的長生宮,而同歸於墓庫。生旺墓三合,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推排長生十二宮專門順推,而不逆推。因為順推到龍的帝旺也就知道是水的長生,也是這個原因。

《天玉經》說:“四生三合是天機,雙山五行全。”所謂四生,就是寅申巳亥,指四龍的四長生。以龍而說。三合就是指每一龍的生旺墓;以局而言。雙山指縫針。五行是指正針挨星,即七十二龍五行。雙山,除指縫針二十四山正幹正支和四維以外,還包括了正針“平分三七合雙山”的.道理,而甲子分佈在它下面。所以《天玉經》說“先定來山後定向,連珠不相放”。又說:“須知尋覓五行蹤,富貴結金龍”。就是雙山之下,認取七十二龍納音,就叫五行蹤了。還說“排星仔細認五行,看自向卦坐者,分別震兌坎離也”。就是龍必須合向,而向必須合水,即龍向水都不能出卦,才叫做連珠,連貫起來而不可以更動的意思,《天玉經》內所謂吉,就是要求龍向水不出同一卦。知道了本節生旺墓三合,就知道出卦不出卦了。

原文:左行為陽,子醜至戌亥。右行為陰,午巳至申未。雌與雄,交會合玄空,雄與雌,玄空卦內尋。

【白話解】甲庚丙壬屬陽,為龍。陽生於子,順生至戌亥。乙辛丁癸屬陰,為水。陰生於午,逆生至申未。獨陽不生,孤陰不長,這是萬物生長的的原理,地理術對龍砂水也是同樣的看法,所以楊筠鬆地理術,首先就是分辯陰陽。陰,就是雌,陽,就是雄。

所謂“玄空”,這裡是指生氣,就是指陰陽氣。陰陽氣是無形可見的東西,我們只能用思維來體會它的存在。古代地理術科學家,特別是郭璞,在地理術實踐中產生的“生氣(陰陽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以及“土行氣行,物因以生“的理論,是符合客觀存在的。“生氣行乎地中”和“土行氣行”就是事物發生的因,是陰陽氣鬥爭統一的過程。“發而生乎萬物”,“物因於生”“萬物”和“生”,就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果,是人們看得見的。這種因,陰陽氣鬥爭統一的過程,人們是看不見的。這種看不見的過程,就叫做“玄空”。但他有一定的發展規律,一定發展規律的因,必定產生一定的果。地理術的雌雄交會,陰陽交會,龍水結合,就是玄空的變化過程,就是因。地理術的吉與凶,就是玄空,即龍水交會的果。

所謂交會,就是陰陽,雌雄,龍水相配合。交會合玄空,就是使龍水配合過程循著玄空的發展規律,得出地理術良好的果,地理術術語常常叫做“吉”。

交會合玄空的雌雄即龍水,又怎樣來認識呢?那也必須在玄空的卦內去推尋出來。七十二龍的納音木,是震卦,也就是甲。納音金,是兌卦,也就是庚。納音火是離卦,也就是丙。納音水,是坎卦,也就是壬。甲、庚、丙、壬屬陽,是雄,是龍。乙辛丁癸屬陰,是雌,是水。甲與癸配合,丙與乙配合,庚與丁配合,壬與辛配合,就是陰陽配合、雌雄配合、龍水配合。龍的生處,即水的旺處。水的生處,即龍的旺處,而同歸於墓。即:

甲生於亥,旺於卯;癸生於卯,旺於亥;同歸於未。庚生於巳,旺於酉;丁生於酉,旺於巳;同歸於醜。丙生於寅,旺於午;乙生於午,旺於寅;同歸於戌。壬生於申,旺於子;辛生於子,旺於申;同歸於辰。

《天玉經》說:“排星仔細看五行,看自何卦生。”又說:“共路兩神為夫婦,認取真神路。”就是說要從震兌坎離四卦之所屬,推出龍神和水神。一陰一陽,一雌一雄,龍水夫婦相配,互通生與旺而歸一語。即是:乙丙交而趨戌,辛壬會而聚辰,鬥牛納丁庚之氣,金羊收癸甲之靈。

原文:山與水,俱要明此理,水與山,禍福盡相關。

【白話解】此理,就是上述交會合玄空得道理。所謂“夫婦路遇,眷屬一家”,是從交會合玄空的道理推出來的。但是山為正,水為負。山屬陽,水屬陰。山是雄,水是雌。山即龍,即土。土生氣,氣生水,山是水的祖,水是山的孫,所以山就是主,水是從屬。只有屬從主,陰從陽,而陽不從陰。所以地理術所謂乘生氣,是以格龍乘龍氣為第一,收堂前秀水次之,內乘生氣是內因,為聚堂氣是外因,外因影響內因。因此,地理術乘生氣是以山為主,水從屬之,而吉凶禍福卻是以水為主,而山從屬之。也就是說山沒有吉凶,以水的生、旺、休、囚來推論吉凶,迎生接旺,衝旺衝生的吉與凶,都是由水決定的。

原文:明玄空,只在五行中。知此法,不順尋納甲。

【白話解】納甲,是八卦配納干支,起於太陰,是五行的一端,而不是五行的本體。七十二龍納音,則在每支之下各有河圖,因而各有它的五幹,各有五行。陰陽五行是充沛於宇宙之間,每件事物的個體都是陰陽五行所構成,即以人體而言,肺屬金,胃屬土,腎屬水……也是五行構成的,只有懂得宇宙客觀存在的五行即每支之下各有河圖的五行。就不必去尋找納甲五行了。

原文: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火坑。

【白話解】這是專以作用來說明玄空的妙處,說明它的科學客觀性。陰陽二氣五行,存在於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每一件事物,是不依人民的意識轉變的客觀存在。方位五行,認定北方屬水,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是方位整個的五行屬性是指整個宇宙的四象說的。以每個方位來說。它的組成卻不是純一的,和整個宇宙一樣包含著陰陽五行。即是說,東方不是單一的木,南方也不是純一的火。從十二支方位來說,東方轄寅卯辰,辰就是屬土。南方的未也是屬土。從十二方位的每一支來說,子不是單一的水,醜不是單一的土,寅卯不是單一的木……子既是屬水,也有其他的陰陽五行,稱之為“顛倒五行”。楊筠鬆在地理術實踐中察覺了方位五行不符合客觀存在,就創設了七十二龍,在十二支的每支之下配上陰陽五行,把顛倒了的方位五行再顛倒過來,所以稱之為“顛顛倒”。

在地理術格龍的時候,如果格的來龍及入首是甲子金龍,所扦住宅或墳墓的坐穴是甲子金穴,來龍生氣屬金,住宅是乘屬金的生氣,那麼住宅就是金氣旺盛,迎生接旺,我們在這樣的住宅生活生產,就必定很順利很吉慶,所以說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怎樣叫做倒倒顛呢?就是說有顛顛倒的七十二龍不去用它,而用二十四龍的壬水龍或丙火龍、寅木龍或申金龍……那麼就把顛顛倒科學客觀的七十二龍又倒回方位五行去了,就稱之為“倒倒顛”。

如果地理術格龍用七十二龍格的是子龍,扦穴任意在子龍宮內亂扦穴位,假若扦的是戊子火穴,來龍是水氣,,而扦火穴,便成為水克火,扦成了死穴。這樣與來龍入首不功一卦,生氣就不旺盛,就會產生破旺衝生的害處,住宅就不吉利。所以說“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

原文:金龍一經一緯義不同,動不動,直得高人施妙用。

【白話解】上面說的珠寶、火坑,就是吉與凶。在地理術立向坐穴,怎樣才可以扦珠寶,而不會扦到火坑呢?那就要從金龍開始。

所謂金龍,就是水口。所謂經,是指正針即地盤二十四山。所謂緯,是指七十二龍。地理術勘察要領說:“入山觀水口”,到現場就必須先看水口。在理氣方面用羅盤格龍是什麼水口。若水流乙辰,則知道是坤壬乙文曲水口;若水流辛戌,就知道是艮丙辛廉貞水口;若水流癸丑,就知道是巽庚癸武曲水口;若水流丁未,就知道是幹甲丁貪狼水口。楊筠鬆地理術玄空認雌雄的方位就是從金龍開始。接著就用羅盤格定入首龍,初步用緯,即看七十二龍是什麼龍入首,必須使與金龍相符合。即是什麼水口,就應當是什麼龍入首,這就是金龍與一緯的應用,然後在經上,即在天盤二十四山用雙山起長生,這就是金龍與一經的應用,就可以決定生旺休囚了。應用之妙,唯有高人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