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大餐淪為“雞肋” 學業務變成認面孔

才智咖 人氣:2.16W

“對新員工進行為期7日的入職培訓,並保證入門級別員工每年享受帶薪培訓20天。”這是某著名跨國公司針對新員工的培訓計劃。時下,不少企業將成熟的人才培養計劃當做吸引應聘者的金字招牌,“團隊建設、人際關係、商業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訓課程,煞是誘人。

  然而,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企業內訓內容簡單、課程乏味,難以吸引白領們的廣泛參與,而另一方面,白領們關於職場釋壓、情感求助等需求卻得不到滿足。

  入職培訓:學業務變成認面孔

  一本內部刊物,一份公司簡介,再加上幾張稿紙和一支筆,很多公司的入職培訓就如此簡單。

  “別期望能學到什麼知識,我們在應付,講課的領導和老師們也在應付。”職場新人張泉(化名)前不久接受了為期五天的崗前培訓。每次朝九晚五地連續上課,讓他頗有怨言:“老闆和各部門領導輪番上陣,他們往往是臨時抽調過來,壓根就沒有做多少準備,每次都是扯‘野棉花’。就說我們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本來是要講公司福利待遇和人員晉升的.,結果兩個小時全是講的公司概況,最後一句話丟過來——福利待遇自己看手冊,將我們全部秒殺了。”

  在沒有藉助外部培訓機構力量的情況下,一般公司領導和老員工上課,是最為經濟快捷的選擇。而“張泉們”卻把它當做了一個認識領導的機會。“大家上課時都竊竊私語,八卦某領導長得帥,任哪個職位,之前的工作經歷等。

  不少新同事還會對領導的面貌長相來一番長篇大論,甚至會打聽公司裡的一些八卦。”在張泉看來,入職培訓就成了“認面孔”。

  企業充電:到場比聽課更重要

  “你可以在課堂上睡覺聽歌聊天,但就是不能不參加。”在某醫院工作的小魚講起自己的公司培訓制度,頗為無奈。“每人必須簽到,人事部會有人到場督促,所以必須去。”

  在小魚看來,雖然企業為員工充電買單是好事,卻難以有提升自我的效果:“每次都像是開大會一般,大會議室裡黑壓壓坐滿了人,講的課又往往跟我的業務沒有關係,大家都是去混點。”前不久小魚約好了跟閨密一起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卻臨時收到晚上培訓的通知,讓她鬱悶不已。

  而在網站工作的程傑(化名),更是遭遇啼笑皆非的培訓課程:“我們公司跟某高校有合作關係,所以企業內部培訓經常找高校教授來講課。本來是好事一樁,可是你知道嗎?那些四五十歲的教授給我們年輕人講微博的使用方法,讓我情何以堪。”“微博如何使用還需要他來教嗎?我好歹也是做網站的。”

  程傑與小魚一樣,培訓期間如打卡上班一樣規律。除此以外,一些理論性頗強的培訓課也讓程傑十分頭疼,“培訓結束後還要交三千字的心得體會,顯然我不是一個做學術的人……”

  白領心聲:期待“職場減壓”培訓

  “就說入職培訓吧,新員工裡不僅有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有已經工作幾年的職場老鳥。我覺得應該分開培訓,雖然經濟成本有點高。”張泉在入職培訓上看到,每逢講公司和行業的基本知識時,那些職場老鳥們就在低頭玩手機。張泉還認為培訓時間宜短不宜長:“三五天最好,如果有十天半月的培訓,人就疲了,誰還會每天都開足馬力學習呢?”
 
  “培訓時間一定要安排好。我以前的那家公司,有時把培訓安排在我們的休息時間,讓人非常崩潰。”在武昌某集團工作的淩小姐表示曾經很“苦逼”:“我們上班是上一天休息一天,而培訓是定在週五下午。如果輪到星期五休息,下午就要去單位培訓。”程傑則對剛性化的培訓管理建議說:“每次培訓就跟打卡上班一樣,不管是否願意都必須參與學習。這樣就違背了企業內訓的初衷。”

  然而,白領們抱怨企業內訓枯燥乏味、呆板陳腐的同時,一些本應進行教授的課程卻難以出現。在光谷上班的小鄭表示自己工作連軸轉,工作壓力很大,卻不知道如何發洩情緒,可公司內訓卻沒有“職場減壓”之類的課程:“公司在意的往往是職業技能,卻對員工的情緒以及心理狀態甚少關心,我覺得這樣的內訓很片面。”

企業培訓大餐淪為“雞肋” 學業務變成認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