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材料

才智咖 人氣:8.98K

楊善洲,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近20年的地廳級幹部,幾十年如一日,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了兌現自己當初“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義無反顧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艱苦創業,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材料

評價

楊善洲同志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老同志的優秀代表。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他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向他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

楊善洲同志六十年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他的先進事蹟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幹部中突出的優秀共產黨員。建議作為創先爭優的重大典型予以宣傳。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他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幹部老有所為的優秀代表。廣大黨員、幹部包括離退休老幹部,要向楊善洲同志學習,爭創優秀業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要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心靈深處牢牢紮根;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學習他鞠躬盡瘁、不懈奮鬥的崇高境界,奮發有為、幹事創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增光添彩;學習他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艱苦奮鬥、清正廉潔,自覺實踐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追求。

李源潮 我們要向楊善洲同志學習的內容很多,最重要的是學習他作為一個共產黨人的追求。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共產黨員一時按共產黨人的覺悟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按共產黨人的覺悟辦事。楊善洲同志就是一個一輩子按共產黨人覺悟辦事的共產黨員。他用自己一輩子的先進行為,堅守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楊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忘我工作。他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了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了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是我省老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創先爭優”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望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精心安排,結合“創先爭優”深入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活動。

生平

楊善洲,男,漢族,1927年1月生,雲南保山施甸人。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入黨,原任保山地委書記,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楊善洲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無論是在職期間還是退休以後,他始終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始終淡泊名利、地位,始終公而忘私、廉潔奉公。1988年退休後,他主動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帶領家人和群眾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佔地面積約5.6萬畝的大亮山林場。2009年4月,他將活立木蓄積量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主要事蹟(一) 堅守信念 綠染大亮山

人們真正體會到楊善洲造林之舉的功德無量是在這場百年一遇的旱災中。

2010年春天,已持續半年的乾旱讓雲南很多地方群眾的飲水變得異常困難,施甸縣大亮山附近群眾家裡的水管卻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們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近些年,隨著大亮山植被狀況明顯改善,山林的水源涵養功效得以很好發揮,附近村委會架起水管,將泉水從林場引到村裡,通到各家各戶,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受曠日持久的乾旱影響,水管裡的流水較之以往細小了很多,但足以讓附近的村民心滿意足,也讓他們對楊善洲的功勞更加念念不忘:“多虧了老書記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1988年3月,61歲的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休,婉拒了時任省委書記普朝柱勸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請,執意選擇回到家鄉施甸縣種樹。20多年過去了,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完全變了模樣:森林鬱鬱蔥蔥,溪流四季不斷;林下山珍遍地,枝頭鶯鳴燕歌……

一位地委書記,為何退休後選擇到異常艱苦的地方去種樹?植樹造林20餘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讓夕陽人生散發出炫目的光彩?

“給鄉親的承諾總得兌現”

擔任地委領導期間,有鄉親不止一次找上門,讓我為家鄉辦點事情。我是保山地區的書記,哪能光想著自己的家鄉,但畢竟心裡過意不去呀,是家鄉養育了我。於是我就向他們承諾,等退休後,一定幫家鄉辦點實事。”關於種樹,年逾八旬的楊善洲這樣解釋。

為了實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承諾,楊善洲把目光鎖定在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的大亮山。楊善洲的家鄉就在大亮山腳下的姚關鎮陡坡村,兒時,母親常帶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藥等到集市上賣。原來這裡林木參天,當年大鍊鋼鐵時大量砍伐樹木,後來當地貧困農民又大規模毀林開荒,原本翠綠的大亮山變得山禿水枯,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周邊十幾個村寨陷入了“一人種一畝,三畝吃不飽”的困難境地。“再這麼下去,子孫後代的日子可怎麼過?”楊善洲憂心忡忡。

退休前,楊善洲到大亮山實地考察,家鄉的人聽說他要回來種樹就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樹和杞木樹都不長。”然而,他還是來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帶著一顆赤子之心回來了。退休當天,楊善洲背起鋪蓋,趕到了離大亮山最近的黃泥溝。翌日,大亮山國社聯營林場正式掛牌成立,那天,他們人挑馬馱把糧食、行李搬到離公路14公里遠的打水杆坪子,臨時搭建了一個簡易棚安營紮寨。深夜,狂風四起,棚子被掀翻,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幾個人只好鑽到馬鞍下,躲過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就這樣,楊善洲帶著縣裡抽調的幾個同志開始了艱苦創業。

很多年之後,人們都還記得楊善洲初上大亮山時的情景。那時他住在用樹杈搭起的窩棚裡,腳上穿著草鞋,儼然是一個放牧的老人。後來,得益於省裡的資金支援,林場終於蓋了一排簡易的油毛氈房,楊善洲和工人們在裡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後,當他們用磚瓦平房取代油毛氈房時,破敗不堪的油毛氈房已被四周的綠蔭所掩蓋。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給樹修枝時,楊善洲不幸踩著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後他又執意爬上了大亮山。從此,他再也離不開柺杖了。

2009年4月,楊善洲把自己用20年時間辛苦創辦的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正式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林業局。有人算過一筆賬:大亮山林場共佔地7.2萬畝,其中5.8萬畝華山鬆中有3萬畝已鬱閉成林,按1畝地種200棵樹,一棵樹按最低價30元計算,大亮山林場的活立木蓄積量價值已經超過3億元。

這就是一位老地委書記幫家鄉辦的.實事。

“沒錢買苗木,只好去街上撿果核”

在楊善洲最早種樹的山坡上,我們看到了一些造型優美的大樹,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長這麼大就好了。”我和當地宣傳部的同志開玩笑說。“算你說對了,這些樹還真是盆景移栽過來的。”他們應道。啊?我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變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樹苗,可沒有資金去哪弄樹苗呢?楊善洲可謂絞盡了腦汁。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每天和林工們帶上工具,到處尋找樹苗。樹苗太缺了,以至於他不得不把平時種下的幾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種到大亮山上。這些原來擺放在家裡的雪松、白梅、銀杏,從此在山上盡情地汲取雨露和養分,自由自在地生長,如今這些庭院花木都已經成為挺拔的大樹,成為裝點大亮山的一抹別緻的色彩。

最讓人震撼的還不是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楊善洲從街上撿回來的果核,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大片繁茂的樹林。

“當時沒錢買苗木,怎麼辦呢,只好去街上撿果核。”拄著柺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種樹的地方,楊善洲指著一大片林子說。在資金極其短缺的創業之初,撿果核育苗栽種成為楊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徑。每次回到城裡,他就到馬路上撿別人隨意扔掉的果核,然後放到家裡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後便用馬馱到山上。

原地委書記到大街上撿別人扔掉的果核,這在當時成為轟動保山地區的新聞。可是楊善洲不在乎,林場資金緊,省一個是一個。“可你是地委書記啊,在大街上撿別人吃剩的果核,大家會怎麼想?”有人開導他。“那是他們的事,不花錢就能弄到種子,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他說。

一次在街上撿果核時,楊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個小夥子的自行車上,小夥子大發雷霆,衝著老人破口大罵。旁邊有人趕緊過來把小夥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位老人就是原來的地委書記。小夥子頓時傻了,他怎麼都不會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在他看來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會當過那麼大的官。楊善洲卻絲毫不理會旁邊發生的一切,依然低著頭自顧自地撿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陽花市是保山的傳統節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節。每每這個時候,楊善洲就會發動全場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撿果核。如今一個個小小的果核,都已在歲月輪迴中演變成為一棵棵枝繁葉茂的果樹。

“正是因為有老書記帶著幹,我們才能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一步步挺了過來。”林場的工人說。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楊善洲頭髮只是灰黑,如今卻已滿頭飄雪……

“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場帶給當地群眾的好處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顯現和顯著起來。

創辦林場之初,省林業廳、財政廳給大亮山林場撥付了100多萬元,對楊善洲造林之舉給予支援。當時,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慎重考慮後,楊善洲用這筆錢在大亮山修了一條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起了5公里長的高壓線,蓋了一排簡易的油毛氈房,並擠出7萬元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電。通路、通電為植樹造林奠定了基礎,也大大推動了當地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場最顯著的社會效益表現在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的人畜飲水難題。場長董繼軍告訴我們:“林場現在承擔著3個鄉鎮11個村委會70個村民小組2.5萬人的飲水供給任務和兩個糖廠的蔗區灌溉任務。”

我們來到了距離大亮山林場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楊善洲就出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