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槓桿》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8.91K

《槓桿》說課稿

國小科學《槓桿》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臨川實驗國小的萬國奇,我說課的是國小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槓桿》。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說教材:

槓桿是《簡單機械》這一單元的第一課,主要研究槓桿的有關知識,是在學習了天平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簡單機械,是學生順利操作、設計簡單機械的重要一步,也是學生形成合理知識鏈的重要一環。對下一步學習複雜的機械具有著重要意義。

本課從“妍妍要開啟餅乾罐蓋子”的問題出發,通過三個活動“怎樣更容易把蓋子開啟”,“研究罐子凸起邊緣的作用”,“用槓桿做個起重機”引導學生認識槓桿,通過活動探究槓桿原理,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說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考慮到六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結構的基礎上 ,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槓桿的組成,瞭解省力槓桿和費力槓桿,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實驗活動,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

接下來說教學重難點,在本著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槓桿的組成,瞭解省力槓桿和費力槓桿。

難點:找出科學規律。區分生活中省力槓桿和費力槓桿。

說教法:

那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呢?我採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順序,重點運用探究式、互動式的方法去教學,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槓桿概念以及應用。

說學法:

學生要學好這一課,我應該這樣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1.以探究活動為科學學習的核心,安排相關情景與三個科學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自主探究機會。

2讓學生通過參與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觀察實驗,收集整理,分析歸納,表達交流等過程,在親歷中體驗感悟和內化,感受學習科學的樂趣。

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六年級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將進行如下教學:

一、情景匯入:

通過一幅妍妍要開啟餅乾罐蓋,但又感到罐蓋很難開啟的情景,以及主題人物的對話,探討開啟罐蓋的方法,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研究槓桿:

(一)初步認識槓桿

開展活動一,怎樣更容易把蓋子開啟?先讓學生直接動手試一試,在利用使用工具開啟。然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把蓋子開啟的最佳方案寫下來。使學生體會使用槓桿的感受。

開展活動二,研究罐子凸起邊緣的作用。講臺上放置倆個罐子,一個沒凸起邊緣,一個有凸起邊緣,讓學生比賽把蓋子開啟,小組討論結果,使學生明白如果沒有凸起的邊緣即支點,儘管有一支螺絲刀也是不能開啟的。對槓桿的結構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結合資料卡和示意圖,讓學生直觀的認識、理解槓桿的科學定義,認識槓桿中的支點、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

(二)開展活動三,研究槓桿的作用

用槓桿做個起重機的活動,其實就是研究槓桿支點的活動。 小組總結交流實驗結果,配合學生演示,共同總結我們的發現。得出結論。學生記錄槓桿的祕密,即:在什麼情況下槓桿省力?在什麼情況下槓桿費力?在什麼情況下不省力也不費力?併發揮想象力,利用得出的規律揭示阿基米德為什麼會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像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一樣,經歷了一次科學探究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分析歸納的能力。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運用了 “猜想、實驗、論證、交流”教學模式。

(三)探討槓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清生活中,哪裡用到省力槓桿,哪裡用到費力槓桿,哪裡用到等臂槓桿,找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三、拓展活動:

瞭解古代汲水的桔槔,金字塔建造使用槓桿情況。理解槓桿是人類征服自然界的武器。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然後我再進行補充,總結性複述,最終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

總之,教學過程一直貫穿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動為科學學習的核心,培養尊重事實和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發展創新思維。

(八)、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清晰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