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7W

說課具有營造教學研究氛圍的價值。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藤野先生說課稿2篇,歡迎大家閱讀!

藤野先生說課稿

藤野先生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閱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悟主題,得到啟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並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敘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為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讚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學情及學法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閱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說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鑑於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閱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目標

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閱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過程

1.匯入:板書文章標題後,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麼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為這個老師怎麼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八年級學生不容易說清楚。於是引導學生閱讀文字。

2. 一讀文字:找出文中寫了關於藤野的幾件事。此環節要儘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 (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疑,“藤野”對此事並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託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這後面的表態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生激烈的討論,最後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選難點)

(五)話別 <師生情深>

小結: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後,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寫出了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於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裡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訊告訴他此後的狀況。”一段,質樸的敘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於抒情的效果。

五、總結說課

這是我安排的第一課時,依據課標和教學理念,我主要運用了閱讀品味法,朗讀體驗法。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同時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緒變化。

板書:

藤野先生

魯迅

感激

愛戴    恩師

敬仰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評委!

藤野先生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頻繁跟換篇目的語文教科書裡,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這樣的經典。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還要繼續瞭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這篇回憶錄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 知識目標

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3,情感目標

學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貴品質;體會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培養自己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所以我設計的本課重點為:。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難點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四、說教學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我設計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個課時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第二課時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並進行比較閱讀

五、說教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 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 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六、說學法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聽一段故事

1多媒體播放小提琴曲《思念》教師飽含情感的講述:

八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 為什麼在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再配以《思念》,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2、 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疑問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說一些感受

1說一說藤野先生

魯迅寫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特徵、衣著穿戴入手去寫他的“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衣著“模糊”,冬天穿一件“舊外套”,有時“忘記帶領結”;再寫他“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放在講臺上,便用“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作自我介紹。這形象地描繪出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再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表現他的精神品質。檢查訂正“我”所抄的講義、糾正“我”所繪解剖圖中的錯誤,對“我”肯解剖屍體的高興和放心及問“我”中國女人裹腳的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的熱情關心、耐心幫助和教學工作上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讀起來特別親切感人。

讓學生以“從------------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這樣的`句型說話,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區域性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字,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說一說魯迅先生

懷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條明線,本文還有另外的一條線索,就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許多材料,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赴仙台途中對日暮裡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寫仙台醫專日本人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的棄醫從文,都是圍繞著這條內線上索,為了讓學生很好的把握這兩條線索,體會文章篇幅雖長,卻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秩序井然,為了讓學生把握還雙線的脈絡。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本文是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後寫的,你能不能讀出字裡行間魯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能體現魯迅對藤野先生懷念的文字

2文章這篇課文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卻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從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魯迅呢?

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教師穿插介紹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

仙台學醫的動機,在《吶喊》自序中寫到“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有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思想選擇了醫學這一職業的。可是,當在學醫的過程中,看到了槍斃中國人的影片後,而且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魯迅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於是促進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產生。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是做毫無意義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素,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3寫藤野先生與愛國是否衝突?二者有無交點?

這三個問題環環相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者並不矛盾,因為愛國而學醫、因學醫而見藤野先生、因愛國而棄醫、因棄醫而別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也水到渠成。寫學醫棄醫,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現出作者的赤誠愛國情。

(三)、品一處妙筆

本文帶有較多的文學性,這不僅從選材和描寫上可以看出來,而且從語言運用上也顯示出它的文學性。

本文語言精練準確,耐人尋味,常常在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中,有力地表現了豐富深刻的含義和複雜深沉的心境。如開頭寫“清國留學生”和中國留學生會館的文字。又如:“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再如:“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其實我並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悽然,便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文中多處運用巧妙的說法進行諷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精通時事的人”日本的“愛國青年”等。而“標緻”“正人君子”則是用反語進行諷刺了

讓學生以“我發現文中有這樣一處妙筆。----------”的句式說話,品味文章的秒處

自主”和“感悟”是語文新課標中閃亮登場的兩個關鍵詞,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學生感悟了,語文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體味箇中的妙處,既能使學生再次認真的閱讀文字,也是學生個體獨特閱讀體驗的一次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品析文章的能力。

(四)、做一次比較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比較,是人們認識、鑑別事物的一種有效方法。比較閱讀是一教高的閱讀層次,有利於調動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讀物的內容,提高閱讀效果。

在這一關鍵環節中,教師應設計好適合於學生的“臺階”,讓學生達到自學的效果。採用探究學習的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