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心的營銷心理學

才智咖 人氣:2.38W

心理導讀:我不是要買電鑽,而是要買那個“洞眼”;我不是要買汽車,而是要買速度,地位;我不是要買化妝品,而是要買“美”,買自信。因此,好的洞察會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結果,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以及我們怎麼滿足他們的需要。

洞察人心的營銷心理學

 洞察——發現機會比學習市場行銷更重要

有時候放空神遊,時常懷念起古時候。

那時山清水藍,牛多人少,城市不多,市集可數。店鋪總是就那麼些家:大凡有人的地方,可能有個賣肉的鋪子,屠夫多半五大三粗滿臉絡腮;有個大嬸大媽開的裁縫攤;有個悅來客棧,老闆娘風情萬種;有個人精人精的小二跑堂的酒館;再加個賊眉鼠眼掌櫃經營的當鋪,這就齊活了。

那時哪有什麼營銷,就是賣貨麼。餓了去打兩斤牛肉兩碗白酒,衣服舊了找裁縫,沒錢了找當鋪。百分百純自然購買,無競爭,無壓力,一片欣欣向榮的盛世烏托邦景象。再往下推導時,想必那個時候也不需要什麼廣告,巴掌點地方三五小店,於是更不要什麼營銷策劃了。

每每想到此時,瞬間從臆想狀態中甦醒,想想還是現代好,至少不會沒了飯碗。

其實營銷一詞是個外來詞,營銷的英語原文很直白:marketing,就是市場麼。但中文總是博大精深,市場只是說清了幹這行的地點,而通過有條理有思路的運營、經營把東西有效的銷售出去,才是幹這行的根本事。可以說本書中十六個關鍵詞的絕大多數,都是具體在談怎麼去做。而某種程度上最重要的,也是放在第一章來講的,卻是做之前的事情。

現代的商業社會,基本和原始叢林差不多,野獸橫行,荊棘滿布。

既然身處這個遍藏殺機的叢林,又要求生存發展,我強烈建議你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我們再也回不到那個純真的美好年代了。

在上海,光大眾點評網收錄的商鋪就有46000多家,餐廳54000多家。

在這個毫無疑問是史上最紛亂嘈雜的大時代裡,我們依然要無數次的重申“消費者”的重要性。即使你信心滿滿,也要再一次地、認真地、無比虔誠地、去聆聽、去揣摩、去洞察他們的.想法、願望與需求。

沒錯,磨刀不誤砍柴工,開單配藥之前,記得好好問問自己,望、聞、問、切到底做的如何。

 觀而後能言;聞而後能道

五官爭功的時候,嘴巴十分不服氣,為什麼自己的位置在最下面,主動請調到腦袋的制高點!

主人萬般無奈,只能把嘴巴放到了最上面,從此,主人墮入了萬劫不復的水深火熱中——嘴巴開始信口開河,口無遮攔,誇誇其談,口不擇言。無論什麼事情,嘴巴都脫口而出,完全不再經過眼睛,耳朵,鼻子的同意和決策,自認為高高在上,萬夫莫敵!不到一天的功夫,主人就得罪了所有的人,甚至差點招來殺生之禍。

其實,為什麼眼睛高高在上,就是因為老天爺提醒人們先看再說;為什麼耳朵分立兩側,就是因為老天爺告訴人們多聽再議。

營銷是和人打交道的藝術,必然要遵守人的溝通原則——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解決問題;溝通之前,先耐心傾聽:因此,“聽”清楚問題,“看”清楚局面,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營銷之前,先仔細觀察:營銷的目的是為了賣貨,因此,賣給誰,怎麼賣,為什麼賣,都是需要在營銷之前要了解的——找到問題所在,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隨著市場越來越規範,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對市場的觀察,希望能研究透了,再後發制人——各種資料庫也應運而生,甚至,美國第三大零售商塔吉特,能通過分析女性客戶購買記錄,“猜出”哪些是孕婦——從而觀察到女性會在懷孕四個月左右,大量購買無香味乳液——由此挖掘出25項與懷孕高度相關的商品,製作“懷孕預測”指數——推算出預產期後,就搶先一步將孕婦裝、嬰兒床等折扣券寄給客戶。7—11更是將“觀察”的本分發展到“看天吃飯”,系統每天收集氣象報告,用以預測便當等鮮食佔銷售的比重;並隨時根據室外的溫度,調節店內的空調溫度,甚至調節店內的背景音樂和問候語,這樣周到的服務,能不讓消費者感到貼心,而感動消費嗎?

觀察,決定了營銷的方向,決定了企業能在什麼方向上發力,就好像獵豹在捕殺獵物前,經常會潛伏著,花上數小時觀察獵物,確認能有40%以上的成功率後,才會奮力一擊,因為獵豹作為地球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每次捕殺的過程都將消耗極大的體力和能量,倘若一次不成功,可能一天都無法恢復體力,進行下一次的獵殺活動,倘若連續追獵5次不成功或獵物被搶走,就有可能會被餓死。因此,獵豹在發力前,必然先要“觀察”,然後才決定自己一天的能量投資在哪些獵物上,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做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家都不是富二代,有限的積蓄必須投資在看得見回報的地方,要向獵豹學習,沒有勝算,寧可多看多聽,多找機會,一役而大獲全勝。

好的產品,必然來自細微的生活觀察:就好像大家現在使用的鍵盤,最初的打字機鍵盤都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然而一旦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就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美國人肖爾斯觀察到了這個問題,並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的放慢了人們的敲鍵速度,從而解決了卡鍵問題。

看看韓國嵌入式的垃圾桶,多人性化啊!方便清潔人員清掃街面。

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洞察問題:市場到處充滿了機會,觀察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但不是所有的觀察都能帶來結果,有的只是驚鴻一瞥,雁過留影。華生曾經很不服氣福爾摩斯,為什麼每次都是他先破案。福爾摩斯笑答:因為我總是在觀察啊!華生自然很不服氣道:難道我就不觀察嗎?福爾摩斯立即問道,那門外的樓梯一共多少臺階?華生啞口無言。用心觀察,才能觀察入微,直至洞察,才能撼動冰山一角,上升為一種消費者體驗,並形成一種驅動力,帶來市場和前景,就好像寶麗來的發明,最初只是因為埃德溫蘭德的女兒,無心的一問:為什麼我們不能馬上看到照片。而埃德溫蘭德卻將這隨口一問,深入洞察,創造新的產品動機;比觀察更深入人心的是洞察,就好像維珍航空的理查德布蘭森,就因為親自體驗了極其糟糕的航空旅行,洞察到了糟糕的航空體驗帶給人們惡劣的旅行體驗,而人們寧可多花點錢,來改善這種體驗,從而創立了以服務和創新聞名的維珍航空。

觀察用眼,洞察用心

洞察。要點是在“洞”這個字上,而非驚鴻一瞥;要的就是以小見大的功力;

我們不妨學術一下:觀察VS洞察:

觀察:以不同的感官或行為,在特定的空間,通過考察、調查進行全面、全方位、多角度的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並與原有的經驗、知識進行比較作出判斷。

洞察:挖掘事物內在的內容或意義,深入其本質,清楚的察知。引申為在日常生活中特指對人心理活動的觀察很透徹,並能激發人性的情感。

消費者觀察 VS 消費者洞察:

消費者觀察:對消費者行為的一種記錄。

消費者洞察:透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其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

可見:普通的觀察,只能發現事物的表現;真正的洞察,才能發現事物的規律;

洞察和觀察最重要的區別是:觀察只是記錄人們所做的事情,而洞察則是回答人們為什麼會那樣做,只有真正做到了洞察,才能從根本上了解消費者的動機,這就是最簡單的消費者購買程式。

消費者的內心就好像冰山一樣,你能輕易觀察到的就是露出冰面的冰山一角;而消費者的真實動機深藏在冰面下,需要深入洞察才能撼動整座冰山。根據冰山理論,人類潛在絕大部分意識對錶層的意識和行為產生影響,使用者的潛在需求才是產品真正的購買動機。

就像人們經常說的,我不是要買電鑽,而是要買那個“洞眼”;我不是要買汽車,而是要買速度,地位,野心,權力,慾望……;我不是要買化妝品,而是要買“美”,買自信,買回頭率,甚至買愛情。

因此,好的洞察會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結果,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以及我們怎麼滿足他們的需要。

打個極其不恰當的比喻:觀察就好像2B青年遇見心儀的女子對他笑了笑,就說:我想和你一起睡覺,得到的自然是一記耳光,你只看到表面的微笑,卻沒有認知到內在的尊嚴;而洞察就好像文藝青年,同樣遇見了心儀的女子衝著自己微笑,於是文藝青年也笑語:我想和你一起起床(徐志摩),得到的自然是抱得美人歸。為什麼?因為,文藝青年洞察到的是女人天性的浪漫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