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心的銷售心理學

才智咖 人氣:1.92W

好的洞察會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結果,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以及我們怎麼滿足他們的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洞察人心的銷售心理學,希望大家喜歡。

洞察人心的銷售心理學

有時候放空神遊,時常懷念起古時候。

那時山清水藍,牛多人少,城市不多,市集可數。店鋪總是就那麼些家:大凡有人的地方,可能有個賣肉的鋪子,屠夫多半五大三粗滿臉絡腮;有個大嬸大媽開的裁縫攤;有個悅來客棧,老闆娘風情萬種;有個人精人精的小二跑堂的酒館;再加個賊眉鼠眼掌櫃經營的當鋪,這就齊活了。

那時哪有什麼營銷,就是賣貨麼。餓了去打兩斤牛肉兩碗白酒,衣服舊了找裁縫,沒錢了找當鋪。百分百純自然購買,無競爭,無壓力,一片欣欣向榮的盛世烏托邦景象。再往下推導時,想必那個時候也不需要什麼廣告,巴掌點地方三五小店,於是更不要什麼營銷策劃了。

每每想到此時,瞬間從臆想狀態中甦醒,想想還是現代好,至少不會沒了飯碗。

其實營銷一詞是個外來詞,營銷的英語原文很直白:marketing,就是市場麼。但中文總是博大精深,市場只是說清了幹這行的地點,而通過有條理有思路的運營、經營把東西有效的銷售出去,才是幹這行的根本事。可以說本書中十六個關鍵詞的絕大多數,都是具體在談怎麼去做。而某種程度上最重要的,也是放在第一章來講的,卻是做之前的事情。

現代的商業社會,基本和原始叢林差不多,野獸橫行,荊棘滿布。

既然身處這個遍藏殺機的叢林,又要求生存發展,我強烈建議你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我們再也回不到那個純真的美好年代了。

在上海,光大眾點評網收錄的商鋪就有46000多家,餐廳54000多家。

在這個毫無疑問是史上最紛亂嘈雜的大時代裡,我們依然要無數次的重申“消費者”的重要性。即使你信心滿滿,也要再一次地、認真地、無比虔誠地、去聆聽、去揣摩、去洞察他們的想法、願望與需求。

沒錯,磨刀不誤砍柴工,開單配藥之前,記得好好問問自己,望、聞、問、切到底做的如何。

觀而後能言;聞而後能道

五官爭功的時候,嘴巴十分不服氣,為什麼自己的位置在最下面,主動請調到腦袋的制高點!

主人萬般無奈,只能把嘴巴放到了最上面,從此,主人墮入了萬劫不復的水深火熱中——嘴巴開始信口開河,口無遮攔,誇誇其談,口不擇言。無論什麼事情,嘴巴都脫口而出,完全不再經過眼睛,耳朵,鼻子的同意和決策,自認為高高在上,萬夫莫敵!不到一天的功夫,主人就得罪了所有的人,甚至差點招來殺生之禍。

其實,為什麼眼睛高高在上,就是因為老天爺提醒人們先看再說;為什麼耳朵分立兩側,就是因為老天爺告訴人們多聽再議。

營銷是和人打交道的藝術,必然要遵守人的溝通原則——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解決問題;溝通之前,先耐心傾聽:因此,“聽”清楚問題,“看”清楚局面,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營銷之前,先仔細觀察:營銷的目的是為了賣貨,因此,賣給誰,怎麼賣,為什麼賣,都是需要在營銷之前要了解的——找到問題所在,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隨著市場越來越規範,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對市場的觀察,希望能研究透了,再後發制人——各種資料庫也應運而生,甚至,美國第三大零售商塔吉特,能通過分析女性客戶購買記錄,“猜出”哪些是孕婦——從而觀察到女性會在懷孕四個月左右,大量購買無香味乳液——由此挖掘出25項與懷孕高度相關的商品,製作“懷孕預測”指數——推算出預產期後,就搶先一步將孕婦裝、嬰兒床等折扣券寄給客戶。7—11更是將“觀察”的本分發展到“看天吃飯”,系統每天收集氣象報告,用以預測便當等鮮食佔銷售的比重;並隨時根據室外的溫度,調節店內的空調溫度,甚至調節店內的背景音樂和問候語,這樣周到的服務,能不讓消費者感到貼心,而感動消費嗎?

觀察,決定了營銷的方向,決定了企業能在什麼方向上發力,就好像獵豹在捕殺獵物前,經常會潛伏著,花上數小時觀察獵物,確認能有40%以上的成功率後,才會奮力一擊,因為獵豹作為地球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每次捕殺的過程都將消耗極大的體力和能量,倘若一次不成功,可能一天都無法恢復體力,進行下一次的獵殺活動,倘若連續追獵5次不成功或獵物被搶走,就有可能會被餓死。因此,獵豹在發力前,必然先要“觀察”,然後才決定自己一天的能量投資在哪些獵物上,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做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家都不是富二代,有限的積蓄必須投資在看得見回報的地方,要向獵豹學習,沒有勝算,寧可多看多聽,多找機會,一役而大獲全勝。

好的產品,必然來自細微的生活觀察:就好像大家現在使用的鍵盤,最初的打字機鍵盤都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然而一旦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就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美國人肖爾斯觀察到了這個問題,並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的放慢了人們的敲鍵速度,從而解決了卡鍵問題。

看看韓國嵌入式的垃圾桶,多人性化啊!方便清潔人員清掃街面。

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洞察問題:市場到處充滿了機會,觀察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但不是所有的觀察都能帶來結果,有的只是驚鴻一瞥,雁過留影。華生曾經很不服氣福爾摩斯,為什麼每次都是他先破案。福爾摩斯笑答:因為我總是在觀察啊!華生自然很不服氣道:難道我就不觀察嗎?福爾摩斯立即問道,那門外的樓梯一共多少臺階?華生啞口無言。用心觀察,才能觀察入微,直至洞察,才能撼動冰山一角,上升為一種消費者體驗,並形成一種驅動力,帶來市場和前景,就好像寶麗來的發明,最初只是因為埃德溫蘭德的女兒,無心的一問:為什麼我們不能馬上看到照片。而埃德溫蘭德卻將這隨口一問,深入洞察,創造新的產品動機;比觀察更深入人心的是洞察,就好像維珍航空的理查德布蘭森,就因為親自體驗了極其糟糕的航空旅行,洞察到了糟糕的航空體驗帶給人們惡劣的旅行體驗,而人們寧可多花點錢,來改善這種體驗,從而創立了以服務和創新聞名的維珍航空。

觀察用眼,洞察用心

洞察。要點是在“洞”這個字上,而非驚鴻一瞥;要的就是以小見大的功力;

我們不妨學術一下:觀察VS洞察:

觀察:以不同的感官或行為,在特定的空間,通過考察、調查進行全面、全方位、多角度的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並與原有的經驗、知識進行比較作出判斷。

洞察:挖掘事物內在的內容或意義,深入其本質,清楚的察知。引申為在日常生活中特指對人心理活動的觀察很透徹,並能激發人性的情感。

消費者觀察 VS 消費者洞察:

消費者觀察:對消費者行為的一種記錄。

消費者洞察:透過消費者的行為,分析其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

可見:普通的觀察,只能發現事物的表現;真正的洞察,才能發現事物的規律;

洞察和觀察最重要的區別是:觀察只是記錄人們所做的事情,而洞察則是回答人們為什麼會那樣做,只有真正做到了洞察,才能從根本上了解消費者的動機,這就是最簡單的消費者購買程式。

消費者的內心就好像冰山一樣,你能輕易觀察到的就是露出冰面的冰山一角;而消費者的真實動機深藏在冰面下,需要深入洞察才能撼動整座冰山。根據冰山理論,人類潛在絕大部分意識對錶層的意識和行為產生影響,使用者的潛在需求才是產品真正的購買動機。

就像人們經常說的,我不是要買電鑽,而是要買那個“洞眼”;我不是要買汽車,而是要買速度,地位,野心,權力,慾望……;我不是要買化妝品,而是要買“美”,買自信,買回頭率,甚至買愛情。

因此,好的洞察會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結果,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以及我們怎麼滿足他們的需要。

打個極其不恰當的比喻:觀察就好像2B青年遇見心儀的女子對他笑了笑,就說:我想和你一起睡覺,得到的自然是一記耳光,你只看到表面的微笑,卻沒有認知到內在的尊嚴;而洞察就好像文藝青年,同樣遇見了心儀的女子衝著自己微笑,於是文藝青年也笑語:我想和你一起起床(徐志摩),得到的自然是抱得美人歸。為什麼?因為,文藝青年洞察到的是女人天性的浪漫傾向。

案例分析:

同樣是提倡戒菸,我們看看觀察和洞察不同的結果:

觀察:吸菸有害健康,危害健康的直接結果就是死亡,這是誰都能看見的現象,

所以,當你點上煙的時候,發現是個死神在給你點火,也夠震撼的。

洞察:吸菸有害健康,更深刻的洞察是什麼?

泰國的一則戒菸廣告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公益機構讓很多十幾歲小孩拿著香菸去向那些抽菸的人借火,大部分吸菸者都會教育那些小孩子不要抽菸,抽菸是不對的,是損害健康的等等。卻沒想到小孩反問:“You worry about me,but why not about yourself”(你擔心我,怎麼不擔心你自己呢?),將吸菸者問的啞口無言,並進而反思,是不是也該愛惜自己的身體?

“眼見未必實”——甚至有的時候,你所觀察到的,和洞察的結果並不一致。

顏回隨孔子在陳、蔡期間絕糧七天,子貢費了許多周折才買回一石米。顏回與子路在破屋牆下做飯,有灰塵掉進飯中,顏回便取出來自己吃了。子貢在井邊遠遠望見,很生氣,以為他偷飯吃,便跑去問孔子:“仁人廉士也改變自己的節操嗎?”

孔子說:“改變節操還叫仁人廉士嗎?”

子貢說:“像顏回,也不改變節操嗎?”

孔子說:“是的。”

子貢便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告訴孔子。

孔子說:“我相信顏回是仁人已非止一日,你雖如此說,我仍不會懷疑他,這裡邊必定有緣故。你等等,我將問他。”

孔子把顏回叫到身邊說:“日前我夢見先人,大概是啟發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飯拿進來,我將祭奠先人。”

顏回對夫子說:“剛才有灰塵掉進飯裡,留在鍋裡不乾淨,丟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來祭奠了。”

觀察和洞察的關係,有的時候也好像這則故事的寓意,你所看到的表面現象的背後深藏的是另一種消費動機,所以,不要輕易相信你的眼睛,要去確認你所看見 。

就好像,這位法國設計師的大作:他來到中國參觀,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著“拆”的符號,就問陪同的中國領導是什麼意思啊,領導只能告訴他說,這些都是吉祥和諧的意思,沒想到,這位不研究調查的設計師,回到法國就釋出了“拆”系列的服裝。

隨著世界經濟的與日俱下,很多人的生活都無法自保,更不要說是寵物的生活,大家都認為寵物市場將受到極大的震盪,準備改投其他生意時,卻意外的發現,寵物市場非但沒有低落,反而更繁榮了——儘管過去10年經濟不景氣,但在美國寵物主人們在它們身上的花銷依然增長了73%之多,他們可支配收入很可觀,通常是經常光顧零售店的忠實顧客。甚至有些航空公司,更為了寵物大開方便之門:美國所有大型航空公司都允許乘客攜帶寵物,併為寵物提供專用寵物航空箱。

為什麼會有這種逆反的現象發生?經濟的下滑,導致人們迴歸家庭,人們開始重視“陪伴”,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平時冷落的寵物,而在西方國家,寵物和人的關係,好像家人的關係,之前網路爆火的圖片如下:主人寧可自己挨冷,也不願意讓狗著涼。

觀察:時下最熱的就是社交網站了,大家都忙著在FACEBOOK,人人網,微博……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絡提供了便利,甚至讓人們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某種程度,某個圈子,某個時間,滿足了人們 “明星” 的心理。

洞察:社交網站帶給人們快感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負擔和壓力——當人們不得不對社交媒體上的資訊做出響應,以表示自己對朋友的關心,甚至有的人還認為,在社交媒體網站上對資訊做出響應,與對電子郵件或簡訊做出響應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鑑於此洞察,Kit Kat開發出一款奇特的“奇巧社交媒體解脫外掛” 任何人只需登入互動網站便可以免費下載使用。只要開啟這個外掛,並把它載入在社交媒體中,它就可以在任何你需要休息的時候,幫使用者分擔社交媒體義務所帶來的壓力。

這一創新外掛可以自動“喜歡”朋友們在Facebook上標記的圖片,自動分享朋友在LinkedIn 上發表的文章,而當朋友在Twitter 上釋出訊息時,外掛還會自動跟進,發出“我想知道更多”或“我們見面聊聊吧”等簡短快捷的回覆。

雀巢新加坡有限公司常務總監 Valerio Nannini 表示,“這很棒,我們現在發明了這個工具,可以幫助人們從最需要休息的線上生活中解脫出來!”

洞察從何而來?——要從消費者中來,到消費者中去!

洞察要以消費者為導向,不要代替消費者思考。

以消費者為導向——提醒我們,去找出"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去"注意消費者",而不是問"我們的消費者在哪兒"、"請消費者注意"。

看,攝影師為了拍攝更真實的照片,必須無比接近目標的生活。

在我們決定生產一個產品之前,我們先要去問一問消費者: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消費者能承受的產品價格為多少?消費者希望在什麼地方接觸或購買我們的產品?

消費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性別、年齡、收入、教育程度、家庭結構及其本人的家庭角色是怎麼樣的?有什麼樣的性格、價值觀?

消費者如何認識產品、看待品牌?消費者現時頭腦裡的市場地圖(產品類別與品牌地圖)是怎樣排布的?他有哪些購買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形成的緣由和歷史?

消費者對產品真正的關心點是什麼?他在哪裡、什麼時間、何種場合使用某類產品?

消費者對使用產品有什麼感覺?會如何去表達這種感覺?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包括未使用前受使用者的影響,及使用後對其他消費者的影響。

在產品開發方面,日本人對整合營銷傳播可謂深得其精髓。日本的一些大企業經常邀請家庭主婦們聚會,聽取主婦對於市場上現有產品的意見。什麼產品的品質啦、功能啦、外形啦、價格啦、方便性啦、不足之處啦等等,等等。甭管中不中聽,一律都先收集起來。然後再對這些資訊研究分析,發展出新產品的概念、設計、成本與價格、通路、推廣及溝通等要素。假如在現有條件下達不到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功能,那麼就不投產這個產品;假如不能夠將成本降低到消費者滿足需求所願意並能夠付出的代價,那麼也不投產這個產品;假如新產品不能夠在消費者需要的時候,恰到好處地在消費者所希望接觸的地點出現,企業最後還是會決定不投產新產品。至少等能夠做到了這些,再進行新產品正式大量投產。

案例分析:日本拉麵館店面總是很狹窄?

觀察:人們的生活速度越來越快,生活越來越便利,人們肯定不願意為了吃飯而排隊

洞察:有人排隊,就意味著這是好東西——我願意為美食排隊。

【設計寬敞的入口以讓路人可以一眼望進店裡頭。】

【在店外提供排隊等待的椅子。】

【減少店內的桌椅數。】

【在外頭供應飲料提供排隊的客人享用】

這幾條是好事者為生意興旺的拉麵館總結的必勝法寶。這也解讀了為什麼人氣飯店門口總是長龍不斷,而店內卻很狹窄的原因。

正因為洞察到了消費者心智中對排隊和美食的關聯度,所以店家在生產美味的同時,不忘記減少店內座椅的空間,故意製造排隊的長龍,營造出很多人期待的場景。

洞察的本質即消費者認知——消費者只承認他們認為的事實

消費者只承認他們認為的事實,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營銷或廣告傳播的依據就必須以消費者的認知為基礎。

假如你傳播的資訊與消費者已有的認識或經驗相吻合,消費者就容易理解,並願意接受;反之,則會遭到消費者的拒絕。

消費者所認知的事實可能不是"科學"的事實,但如果我們一廂情願的去傳播我們認為的正確的事實,卻一點兒不去兼顧消費者所認知的可能是"錯誤"的事實,恐怕也不合適,會給我們推廣產品帶來阻力,所以我們要去利用錯,才會不犯錯。

據講,化妝品中的隔離霜最早的傳播名為“生態膜”,它以"大氣層保護地球",作喻"生態膜保護面板",承諾"還您少年時期面板環境"。這種科學理性的訴求,聽起來是很有專家權威的。但是相對於隔離霜,"大氣層"、"生態護膚"、"少年時期面板環境"這些概念,離普通消費者就遠了一點。

隔離霜用一個瞭解你的朋友式的語言,告訴你隔離霜和你一樣,生活在人群中。隔離霜也知道陽光紫外線、灰塵和彩妝對面板的傷害,所以隔離霜就是讓你的面板遠離那些傷害。無需太多的解釋,隔離霜對消費者的幫助一目瞭然。

而生態膜則需費一番口舌,才能解釋清楚產品的概念。消費者當然更樂於接受簡單又有效的隔離霜了。

所以,我們要說消費者想聽的,而不是說自己想說的。

案例:南亞風情·第壹城是一個昆明市內過百萬平方米 “城中村改造”的大盤。

客戶來找我們策劃的時候,是希望以“南亞風情”的地區特色作為賣點,走中低端價格路線來帶動房產銷售。

南亞風情,從名字上自然會聯想到雲南特色的建築(如下圖),倘若這些建築在上海,在北京,自然成為一道有特色的風景,但在雲南,對昆明人來說,“南亞風情” 並不是個稀罕的概念,甚至帶有一定低檔認知的偏向。

因此,南亞風情·第壹城品牌推廣遇到的另一難題即是:如何與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

在傳播中,若是俗套的訴求第壹城的特色和風情,恐怕是自說自話,並不能給消費者最美好的印象。

而在我們調查後,發現以第壹城的軟硬體配置,營銷完全可以再上一個層次,所以我們建議客戶重新定位銷售物件,將主要目標設定為高階使用者,用精英、商務的概念吸引目標人群。

而這些目標人群究竟想買什麼樣的房子,是雲南特色的,還是更高階的?如何對這部分人進行訴求,就成為核心的關鍵所在。

消費者只承認他們認為的事實,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營銷或廣告傳播的依據就必須以消費者的認知為基礎。

我們首先還是回到南亞風情·第壹城專案本身:南亞風情·第壹城根植於政務機構雲集的昆明南市區,這裡集合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協等30多個各級機構,是昆明名副其實的政治文化中心。

專案以酒吧、演藝廳為主、咖啡館、茶莊、美容纖體、影院等休閒業態組合,形成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生態商業氛圍。

專案規劃的南亞路,將引入銀行、電信、證券等機構,著力打造區域化的金融中心。家樂福、南亞第壹MALL、主力百貨雲集的中央商業廣場,建築面積達9.6萬平方米的5A級智慧寫字樓,更是打造了昆明的商務、金融新地標。

南亞風情·第壹城不但具備堪比世界金融中心曼哈頓的商業特徵,還兼具了比肩香港購物天堂、娛樂、時尚的潛質。在這裡同樣可以尋覓到巴黎浪漫、藝術的文化氣息。

南亞風情·第壹城對於昆明的意義完全等同於曼哈頓對於紐約、巴黎對於法國的意義。

“新鮮變熟悉,熟悉變新鮮用”,處於成長階段的品牌,比附消費者熟悉的心智資源進行傳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商業比附曼哈頓,用曼哈頓高度發達的商業體系對映南亞風情·第壹城未來的無限商機;

休閒比附巴黎,用享譽全球的休閒之都巴黎襯托南亞風情·第壹城未來舒適從容的生活;

購物比附香港,用世人皆知的消費天堂香港來詮釋南亞風情·第壹城未來的購物環境;

對,這裡就是昆明的曼哈頓,這裡就是昆明的巴黎,這裡就是昆明的香港!

而這些,難道不是我們的目標人群想聽,想說的嗎?

這裡是昆明的巴黎,

這裡是昆明的曼哈頓,

這裡是昆明的香港。

這不是夢,這是即將到來的日子。

為了讓這份“洞察”,更具有說服力,我們更大膽的對產品進行了提價,用更高的價值,支援更高的居住理念和設計理念,讓“南亞”變“國際”;讓“風情”變“高檔”。

2009年12月7日,南亞風情·第壹城推出了第一批房源。開盤當天,近5000人到場,僅用6小時就宣告售罄。

到2010年1月,僅隔了20多天的時間,南亞風情·第壹城推出了第二批房源,828套房源,僅在2個小時內就全部銷售一空。

2010年4月25日,南亞風情·第壹城寫字樓C正式開盤,當天全部銷售完畢。

另一點也不容忽視:消費者是一個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概念。

太多的營銷活動及廣告以以往的經驗估計為基礎,而不是以消費者真正的瞭解及知識為基礎。沒有真正足夠的調查來了解不同動機、不同偏好、不同風格的消費者。

很多時候消費者是被當作一般的消費者,為了一般性的價值,購買平均數量的產品:一切都被資料化、平均化。

有一家狗食公司,他們一直是以一個基礎認定來作計劃。他們的顧客一個月平均購買半包至1包的狗食。但,什麼叫做"平均的狗"?透過調查,他們發現有些人每月買9大包。這些狗主,到底養了幾條狗?是什麼樣的狗?狗的食量如何?這些狗主有哪些不同點?這聽起來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就是以平均值來定義目標物件。

消費者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假如想要銷售量達到很大的突破,你就必須弄清楚,哪些型別的消費者是你可能要以特別的方法去接觸的。也就是說,你必須分辨清楚,能夠令你取得市場百分點的內容究竟是哪些人?他們必須是具備長期性及高價值的消費物件。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發展營銷活動及廣告。直效營銷的興起,就是一個明顯的因此而生的趨勢。

洞察,構成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樑,能夠讓消費者對品牌有著情感上的認同——他們很理解我;那正是我的感受;他們知道我為什麼需要他……就好像大家都知道的“春天的故事:當乞討的木板上寫著“我是瞎子”時,沒人同情他;而寫上“現在是春天,而我是個瞎子”時,大家都十分的同情他,“春天”就是洞察力,是激發出同情的洞察力。品牌要與你的消費群體產生關聯,就是需要找到春天這樣犀利的洞察力。

洞察的本質即消費者認知——消費者只承認他們認為的事實。

產品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消費者認為你的產品是什麼,或你給消費者的感覺印象是什麼才起決定作用。消費者潛意識中對品牌形象是有感知與聯想的,與其對消費者進行說教,不如符合他們原本的認知,從而帶動他們的情感。

犀利的眼睛只能發現問題,只有睿智的頭腦才能洞察真相

洞察首先是建立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之上的:

比如我們在對聖象地板進行研究時發現,消費者選擇複合地板時經常會問:地板能不能承受得住重重的傢俱?椅子拖來拖去會不會有痕跡?萬一漏水地板會不會鼓起來?能用多久?地板是不是很平整?

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平常,但卻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這些細節為聖象廣告篇的'創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此後我們發展出了聖象地板的產品系列廣告:《鋼球篇》、《踢踏舞篇》、《小狗篇》、《時鐘篇》、《無縫篇》,很好地解答了消費者關心的問題,立體展現了聖象地板的產品特點。

奔著營銷的目的,從策略的角度去做研究,我們提出 “營銷調研”:調研要與營銷緊密結合,衡量調研的標準,就是看它能為營銷帶來多少實用價值。

洞察是高於市場調研的,在洞察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睿智的頭腦,千萬不能中了消費者的圈套。

在我們研究好孩子童車的案例中:

從資料表明,購買嬰兒車關注的因素中看出,“安全性”這項需求是位居第一,消費最關注的就是嬰兒車是否安全。

那我們的訴求是否也要圍繞安全展開呢?

安全是嬰兒車品類的基礎訴求,正如在汽車品類中,安全也是汽車的基礎屬性,你只有滿足了安全的屬性,我才敢來購買你的品牌,最為著名的就是沃爾沃對“安全”定位的搶佔。

從市調資料,我們不難看出,高達72%的消費者,對嬰兒車第一訴求就是安全,所有的營銷都要求我們尊重消費者的需求,以客為尊,似乎是“贏”銷的必勝法則。

但是,消費者真的會購買一輛只有安全的嬰兒車嗎?

如今的消費結構已經不再由呆板、單一的消費構成,多元化,定製式,個性化,獨特性……才是當下消費的趨勢,每個消費個體都希望產品、品牌能夠滿足自己更多的需求,就好像你找女朋友,基礎需求都首先想找人品好的,但最後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對方究竟是不是美女/帥哥。

不論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都滿足了消費者對口感“爽”的需求,但你的廣告表現沒有那麼多明星,不顯得那麼酷勁十足,年輕人還會買嗎?

消費者有的時候往往會嘴巴上說一套,行為上又是另一套:心裡想著要買安全的沃爾沃,又想嘗試寶馬駕駛的樂趣,但更想的是賓士的尊貴,面子!而且,對於賓士和寶馬來說,尊貴的定位使得他們獲得更多的溢價能力,但安全也是他們提供的訴求之一,絕對不會有消費者認為坐賓士,開寶馬,會有不安全的聯想。

聰明的產品,迎合消費者;智慧的產品,引領消費者。

正合奇勝!要比消費者快上半步,才能贏得先機。好孩子作為領導品牌,應該是第一個做精細化營銷,引領整個消費需求的品牌。

所以,葉茂中策劃提出的訴求是:好孩子童車,更舒適!

為什麼我們不遵守市調的結果,是因為我們洞察到童車市場的本質——童車的本質是什麼?還是車,只是“駕駛者”和“使用者”兩者分離的特殊車種。我們再來看普通汽車,當剔除了操控性、車輛效能、駕駛樂趣等基於“使用者”的身份出發訴求的賣點之後,剩下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舒適”。乘坐的舒適感是每位汽車消費者基於“使用者”的身份出發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現實中也有最經典的案例:“坐賓士,開寶馬。”兩大在消費者心中擁有最廣泛認知的豪車品牌,分別從乘坐和駕駛兩大基礎方面對自己品牌賣點進行了打造。再回來看童車,我們以嬰童“使用者”的角度切入:童車的功能性嬰童不能理解;外觀好看否嬰童無從欣賞;價效比之類更是天方夜譚… 剩下嬰童能感受的,也是父母、長輩希望自己的寶貝從童車裡首先獲得的,還是舒適!

小孩子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才是父母最為關心的產品訴求。

基於此,我們確定了好孩子童車第一支廣告切入市場的核心賣點:

“好孩子童車,更舒適。”

洞察用心,在調研的基礎上,加入人性的理解

有個名人曾經說過,人的成功關鍵在於你8點以後幹什麼?如果你在看電視,那隻會離成功越來越遠,如果你在看書,則表明你多少有點成功的可能;

洞察其實沒有什麼方法論,其原點就在於對人性的理解和關懷

很多產品的起點都是正確的,但距離成功的終點,總是間隔了那麼多點遺憾:這份遺憾,就來源於對生活缺乏熱情,對人缺少關懷。

因此,當一個產品從冷冰冰的生產線上下來,握在你的手上時,一定一定請你千萬記得,他除了能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滿足需求之外,還能帶來點什麼附加的?

可能正是這點點的“意外”,就是你產品大賣的保證:

同樣味道的兩款義大利通心粉,一款產品精心為消費者在產品中預先放入了洋蔥,節約了主婦們烹飪的時間,簡化了烹飪的過程;而另一款產品在在包裝是善意的提醒主婦們,要想讓通心粉更加美味,請加入適當的洋蔥,各位看官你猜那款產品買的火啊?

發現機會比學習市場行銷更重要

處在一個機會到處閃亮的時代,能夠洞察到機會,就成為搶佔先機,成功市場的捷徑。

對於任何企業而言,最好的競爭就是沒有競爭。十個女孩尚有七個沒男朋友,你又何必非要和一堆人去競爭那三個?而且仔細看那七個當中還有比那三個更靚麗的。就像我們幫雅客V9做維生素糖果,因為沒人做,又趕上非典過後,全國人民都有補維生素的衝動,那它豈不就是一個最靚麗又沒人追的女孩?又何必在自己實力不足的時候和一堆競爭對手搶巧克力的市場呢?

市場並不是一塊鐵板,看似成熟的市場,裡面也一定有機會;再強大的對手,也一定有其破綻和軟肋。關鍵在於能否發現機會,這比學習市場行銷還重要。更何況在中國,初級市場到處充滿機會,不管是區域空白點還是消費者空白點都滿地皆是。當一個企業能夠搶先進入這個市場空白點,往往就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非常可樂就深諳中國幅員遼闊、消費的差異性大、基礎設施不足、交通手段缺乏、資訊傳播不充分、商業流通渠道不發達等等中國特色,避開與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在一線市場的正面交鋒,深入二三線市場,以及廣大的農村腹地,曾經佔據了大片可觀的市場。

比如我們在服務 “趕集網”的時候,我們洞察到的是“早醒三天 快活三年”!

趕集網自2005年創辦,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們的服務已經覆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房屋租售、二手物品、招聘求職、車輛買賣、寵物票務、教育培訓、同城活動及交友、本地生活及商務服務等資訊。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市場獲得使用者認可的基礎下,趕集網開始了擴張工作,在全國343個主要城市逐步開通了分站。但是在擴張的同時,趕集網也感受到了發展的壓力。一方面,由於極易被模仿和抄襲,在北京、上海等傳統優勢市場,趕集網遭遇58同城、百姓網等競爭對手的分流,成長進入瓶頸狀態;另一方面,分站的擴張也沒有為趕集網帶來實質性的流量增長,反而遭遇到更多的區域性品牌的阻擊。運營成本在不斷增加,但成長卻趨於緩慢。

對趕集網來說吸引更多的新增使用者,用絕對使用者量來構建競爭壁壘是迫在眉睫的任務。靠自然增量,已經無法滿足趕集網的發展需要。

我們的洞察就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量?

早醒三天 快活三年:在競爭對手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啟動傳播,可以有效減少資訊干擾,率先搶佔全國新增使用者的心智,成為第一品牌。

1.投放2011年春節檔:我們建議企業在2011年春節短短15天內集中投放。

2.借力微博女王姚晨:牽手最當紅的網路紅人

3.借力優質資源:搶佔最具“趕集”特徵的聲音和形象載體:“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它去趕集……”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一隻可愛有趣的毛驢,既有不可複製的聲音識別性,又具備了極強的視覺衝擊效果,這首被傳唱了幾十年的童謠,70後80後90後都相當有共鳴,最關鍵的是,還與趕集網有著天衣無縫的契合。為了強化傳播效果,我們在創意中還為小毛驢設計了一個不堪重負而發出的獨特的“驢叫聲”,使創意增加了極強的獨特記憶點。

結果:在2011年2月廣告投放期間,百度使用者日搜尋指數從2萬多上升到20萬,徹底甩開眾多競爭對手。

同樣,單點的突破也能夠迅速確立企業短期內的競爭優勢,例如在產品、價格、渠道、區域、促銷等等方面只佔一方面的優勢,都有可能取得明顯的成功,哪怕其他方面做得並不優秀。比如:楊森治頭屑的採樂放到藥店賣,銷售的就很好——它的成功就在於對中國消費者心理的精確把握:藥店更值得信賴。就這麼簡單。所以要成為黑馬必須要有火眼金睛,發現別人尚未發現的機會,善於做個“機會主義者”。

結語:

禪宗六祖惠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自然也是個洞察的高手。唐高宗儀鳳元年正月初八,惠能在廣州法性寺聽法,正遇風吹幡動,引起兩個大和尚爭論不休:

“這是風在動!”

“你丫瞎了眼,明明是幡在動,哪來的風!”

“狗屁!風不動幡自己怎麼會動!”…”

惠能老師一句話就解決了爭論:“呵呵,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滿室皆驚。

洞察,其實某種程度上說,也可稱作是觀心。你我皆高等靈長類動物,乃萬物之靈,比之樹木花草流水頑石都多了一雙閃亮眸子,可眼觀六路世事盡握。但可嘆也依舊只是具凡人胚子,泥胎肉眼而已,說白了不過是架高階DV。但憑這兩隻攝像頭,你能告訴我花兒為何這樣紅、姑娘為何心事這樣難懂?

世事洞察皆學問,營銷更是如此。汽車大王福特有句很經典的傳世語錄:“要是我去問消費者需要什麼,答案肯定是一匹跑的更快的馬。”如果只需購買,一雙肉眼足矣,如果想要販賣,不動動腦筋觀心是大大不行的。

當然,洞察只是開始,即使你有趙薇李承鵬的條件,只是怒目圓睜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叫大眼瞪小眼不叫洞察。接下來,我想試著牽引你目光的方向,告訴你應該往哪洞察,怎麼洞察?

當然是讓主婦們自己新增洋蔥的牌子買的好啊!

奇了怪了吧,其實也不怪!

只要您洞察到主婦們在烹飪冷凍食品時的內疚感,就能知道答案了。

家庭主婦在給家人烹製即食通心粉的時候,尤其給孩子吃的時候,多少會有一種沒有盡到家庭主婦職責的“內疚感!

為了消除這種內疚感,加入一點自己準備的洋蔥,多了一道自己手工的工序,多少能減輕點自己偷懶的罪惡感!